第六百四十五章:朝鮮民亂戰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鮮發生的事情完全出乎朱厚照的意料,本來對於朝鮮他一直遵循著自己制定的十五至二十年同化政策,但是隨著這一次小國王的溺死,到現在時間也才過去了三四年而已,朱厚照大部分的計劃都還沒有實施呢。

現在大明本土往朝鮮的移民也才不到五十萬而已,雖然在朝鮮的地界大明有十萬大軍在那裡駐紮,更是有超過十五萬的朝鮮軍隊依附於明軍,而朝鮮的朝堂從上到下都是儒家的士官。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讓大明可以吞併朝鮮,因為那些在朝鮮生活了上千年的當地居民認可大明的宗主國身份,卻不認同大明對於自己的直接統治。

就是因為這個,為了避免發生戰爭,朱厚照才制定了長時間的同化政策,他的計劃是利用十幾年乃至二十年的時間,不斷的向朝鮮移民,以增加當地漢人的數量,同時不斷向當地進行文化的輸出,這樣相信等到二十年之後,來自當地民間的阻力就基本上可以減弱到不計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隨著這個小國王的死,這個計劃不得不打斷了。當初勳舊派叛亂的時候殘殺了整個李氏宗親,其實當時朝鮮李氏王朝就已經絕嗣了。

後來大明可以找來一個嬰兒來強行冊封為朝鮮國王,在大明的威逼之下,那些朝鮮的大臣們也就認了這個嬰兒就是李氏現存的唯一的後代。

現在隨著這個小國王的溺死,大明想要再找一個人說他就是朝鮮歷史的後代,那可行性就幾乎沒有了。畢竟朝鮮的朝堂好說,但是那些民間的人士就絕對不會向上一次那樣接受了。幾年前你們說小國王是李氏唯一的後代,現在又找了一個,那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事情上報到朱厚照這裡,朱厚照第一時間下令朝鮮的明軍實行戒嚴,密切注意朝鮮本土人士的動向。

而其次,經過內閣討論了之後,朱厚照終於下定了決心,既然事情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那就乾脆直接強行吞併朝鮮。

十一月,朱厚照下令以朝鮮王室絕嗣為由取消朝鮮屬國身份,取消朝鮮國家身份,納朝鮮為一省,直接歸屬大明統治。

訊息傳出,朝鮮震動,朝鮮軍隊以及朝堂之上的官吏們高呼大明萬歲,但是在民間?

為了反抗大明的統治,在訊息傳到朝鮮的當天,漢城便爆發了民*亂。

朱厚照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的發生了,不過好在這樣的情況在下令吞併朝鮮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所以也不用驚慌時所了。

想要徹底的吞併朝鮮難度有多大,當年的大唐已經為朱厚照證明了,雖然他們國家面積狹小,但是獨特的地形以及在東亞僅次於大明的向心力卻也讓他們反抗的力量非常強大。

漢城的明軍迅速出動,靠著優勢的名利以及精良的武器,城內的亂民當天便被擊潰,不過由於其他朝鮮人的暗中策應,這些叛亂的亂民得以竄逃出了漢城。

漢城發生動亂,訊息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在傳遍,朝鮮各地的明軍迅速加強戒嚴,而當地的朝鮮人則是越來越躁動,顯然在有人帶頭叛亂之下,他們那可不安分的心也躁動了起來。

最壞的事情還是陸陸續續的出現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以漢城為中心,叛亂開始在整個朝鮮出現,京畿道、黃海道、江原道,七天之內,朝鮮最重要的三個道全部出現叛亂。而這種局勢卻並沒有止住。隨後緊鄰三道的其他地方也陸續的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亂。咸鏡道、平安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全都出現了亂民。

而且最為險峻的是,這些亂民已經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他們不但數量越來越多,分佈的地域越來越廣,就連武器也越來越優良了,並且相互之間也慢慢出現了正規化的組織,很顯然,他們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叛軍了。

叛軍當中優良的武器只可能有一個來源,那就是有人在給他們暗中資助武器,而這個可能的懷疑對象就是朝鮮的軍隊。

雖然在投降之後,這些朝鮮的軍隊都依附於了大明身上, 但是畢竟他們還是朝鮮人,在全國都爆發了反抗大明的戰爭的同時,他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

明軍迅速出擊對朝鮮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排查,訊息傳出,駐紮在漢城外的兩萬朝鮮軍隊發生叛亂,並與當天聯合城外的三萬多叛軍一同進攻漢城。

由於缺少攻城器具以及沒有可以和大明相對抗的火槍以及火炮,叛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不得不向江原退去。

十二月,雖然朝鮮的天氣已經轉冷,但是朝鮮的局勢卻是越來越火爆,各地叛亂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在朝鮮各地的叛軍加起來達到了三十萬之眾。

如果不是他們缺乏訓練,缺乏武器,以及沒有統一的指揮的話,說不定他們就要一舉成功了。但是在正德十六年的年底,雖然遼東十萬大軍從平安道進入朝鮮以及南方十三萬大軍在海軍的協同之下直接登入京畿道,朝鮮的局勢開始發生了轉變。

再次之前,面對這些叛軍,朝鮮的明軍只能夠扼守城池,有時候甚至看著城外囂張的叛軍而無能為力。

不過現在隨著大明二十多萬大軍的登陸,以及海軍在沿海一帶的協助,登時這種不利於大明的局面便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明軍的兵力已經超過了叛軍,而且更關鍵的是,明軍的武器以及戰鬥力並不是他們可以比擬的。

明軍並不追求進軍的速度而是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方法,每到一個地方,迅速控制當地所有道路,而後便派出大軍對當地每一個地方進行清剿,一直到確定當地已經沒有叛軍了之後,再繼續進軍下一個地方。

這樣雖然延緩了明軍的速度,但是卻勝在有效性高,而且相對於現在朝鮮戰爭的特性,這樣的方法無疑是最好的,也是最具有長遠考慮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