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行軍向潼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完顏婁室得到了聖旨,命自己經略陝西。

雖然皇帝沒有再給他撥一兵一卒,他也並沒有放在心上。

完顏婁室始終堅持一點,那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

這一點和陸陽很像。

用來作戰的兵馬不需要太多,守城的活,交給普通士兵就行。

婁室手上有一萬女真精銳。

光憑這些人,要打下早已空虛的陝西。

婁室覺得還是輕而易舉。

他命完顏活女下去整軍備戰。

從投降的宋軍中挑選一些能用之人守城。

並留下一千女真兵監督。

自己親自率領兵馬前往潼關。

婁室剛到潼關,便接到前方傳訊。

宋廷任命的陝西宣撫使範致虛調集六路軍馬十餘萬人聚集京兆府,正準備東進,支援開封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金軍眾人一聽這個人數,頓時被嚇了一跳。

十幾萬西軍,那是何等戰力。

他們才一萬人,光守城都捉襟見肘。

若是戰敗,後方剛剛投降的宋軍聽到訊息肯定會反叛,到時候連後路都要絕了。

完顏婁室立刻召集諸將到帥府商議對策。

眾人七嘴八舌,吵得不可開膠。

完顏活女道:“父帥,宋軍人多勢眾,大舉來攻。

我們還是避其鋒芒,在潼關堅守。

潼關乃天下雄關,我們有精銳近萬。

宋軍無論如何也攻不破此地。

我們便能先立於不敗之地,隨後慢慢找宋軍的破綻。

只要抓住機會,就有贏的可能。”

“不行,潼關雖然堅固,離洛陽卻有些距離。

洛陽城內還有兩萬多剛剛歸附的宋軍。

要是咱們長時間不在洛陽鎮壓,我怕剩下的一千兵馬鎮不住他們。

潼關確實是雄關,所以也不需要太多人駐守。

留下三千精銳足矣。

我們還是返回洛陽為好。”

“要不要向大帥發信求援,讓他派些援兵過來。

我們人還是太少了。”

“這個主意不錯。

圍困東京也要不了那麼多人手。”

“嘭!”

堂中忽然傳來一聲巨響。

眾人連忙朝堂上看去。

原來是婁室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大案。

案上的筆架箭筒都被震得跳了起來。

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看看你們的樣子。

也不覺得羞臊!”

眾人見婁室發火,只能低頭聽訓。

“太祖起兵時,咱們才多少人。

加上周圍歸順的部落,滿打滿算才湊出了兩千五百人來!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接連戰勝了遼國數千,上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的大軍。

當初我們哪一次作戰不是以弱勝強,哪一次不是處於兵力的絕對劣勢。

我們輸過嗎?

這幾年順風仗打多了。

硬仗反倒不會打了?”

眾人自覺慚愧。

低頭無言。

“想一想,想一想大金勇士的勇氣。”婁室喝道:“明日全軍整備,出潼關向京兆府進發。

由我親自衝鋒督戰。

只要我不退,誰敢退,小心全家性命!”

“我等誓死追隨將軍。”

範致虛在京兆府歇息了一天。

第二日便集合大軍,準備將兵馬開到潼關之下。

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城,一路往潼關前開去。

範致虛將兵馬聚集,與熙河帥臣王倚,環慶帥臣王似合兵一處。

兵馬總計十六萬。

範致虛不知兵,竟然讓十幾萬大軍聚集在一路往潼關開去。

十幾萬人連帶後勤隊伍。

一路綿延二十裡地。

首先部隊太多,通訊手段低下,前後部隊的通訊要全靠通訊兵,光從隊頭跑到隊尾就要十幾二十分鍾,還有周圍的警戒部隊和前方的斥侯,萬一遇到道路不通、敵人襲擾,這麼長的行軍隊伍根本無法排程。

會很容易被敵人優勢兵力切斷,被分割是戰爭的大忌。

金軍東西兩路大軍各有十萬人。

但金軍不會將這十萬人全部聚集在一處行軍。

行軍時大多是以萬戶為單位。

每個萬戶之間間隔的距離不遠。

如果遇到伏擊,周圍的友軍可以迅速支援。

斥候探查的範圍也更大。

消息傳遞也方便。

範致虛麾下有一個將軍,名叫李孝忠。

他一眼便看出了範致虛安排的不合理性。

於是便向範致虛提了出來。

“使相,大軍聚集在一處,沒效率也不安全。

不如讓兩位帥臣各自率領麾下人馬分左右翼前行。

再將永興軍兵馬分為前中後三軍。

每軍兩三萬人。

如此可互為犄角。

型似杷叉。

軍令傳遞也方便不少。”

範致虛聽了,也覺得李孝忠所言有理,但他偏偏不用。

他早就打探好了。

守衛洛陽的只有金將完顏婁室麾下的一萬金軍。

他又要鎮壓洛陽,又要把守潼關。

能拿出多少兵力來。

最多幾千人罷了。

他幾千人敢來襲擊我十幾萬大軍。

那不是找死。

我一人一口吐沫都淹死他們。

範致虛如此想到。

再說了,李孝忠一個小小的偏將。

竟然敢質疑自己的決定。

簡直是狂妄之極,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就憑這一點,他也不會聽李孝忠的建議。

“本官知道了,你下去吧。”

“末將告退。”

李孝忠行禮退下。

許久之後,他也沒有看見隊伍的陣型有變化。

這才知道範致虛只是敷衍自己而已。

“哎,希望不會出事。”

劉仲武的兵馬在隊伍最後面。

等他出城的時候,中午都過了。

人多了就會是這種情況。

前面的人已經要安營紮寨了。

後面的人可能還沒出發。

大軍行進速度很慢。

一天只走了十幾裡地。

一共花了好幾天時間,才慢慢來到了華州境內。

華州之下有一個小縣,叫做朝邑,此處往東便是黃河,東南不遠,過了渭水就是潼關。

宋軍一路前來還算是順利。

根本沒有遇到任何金軍阻攔。

唯一的難點就是上面文官對於軍隊執行的阻礙。

武將們要一邊聽上面文官的蠢蛋命令,一邊在這些命令的死角中找破綻。

讓軍隊可以有條不紊的繼續行軍。

不過好歹算是到了朝邑。

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潼關。

到時候應該能輕鬆不少。

範致虛下令在朝邑縣歇息一夜,第二天再往渭水邊進發。

隨後在渭水邊下寨,再過一天渡河。

眾軍結束了一天疲憊的行軍,好不容易才休息了下來。

雖然每天走的路都不遠,但大家卻感覺非常疲憊。

這種累,是從內而外的,俗稱心累。

李孝忠睡不著覺。

心跳的很快,似乎有些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

他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出帳來到營中,看向天上的月亮。

今天是月初,一輪新月高掛於空。

晚上冷風呼嘯。

吹動黑雲掩蓋了月亮的真容。

大風呼呼吹過,吹的旗杆上的旗子颯颯作響。

忽地,只聽咔嚓一聲。

旗杆竟然被大風吹斷。

旗杆轟然倒下,旗杆的頭猛地砸進了旁邊的帳篷。

帳篷裡的軍士嚇得慌忙跑出來。

“怎麼回事,金人來了?”

他回頭一看,才發現是旗杆倒了。

“旗杆倒了,肯定是上天預示給咱們,此行危險萬分,讓咱們趕緊回去!”

其他軍士也紛紛點頭。

宋軍中人就沒幾個讀過書,多數人都十分迷信。

出征之前旗杆折斷,更是在軍中流傳已久的不祥之兆。

此事在軍中迅速傳開。

軍心不穩,搞不好要出大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