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傳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佶翻開奏摺,上面寫著臣李綱啟幾個大字。

“李綱?是那個太常寺少卿。”

趙佶還是能記得大臣們的名字的。

他往下再看,只見折中寫道:“臣邵武人,政和二年中進士,雖未曾關外點賞,諸州檢視,卻也聞女真兵強馬壯,非同凡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昔日契丹遼國,幅員萬里,兵馬百萬。

亦不免有關河之敗,燕京被圍。

其慘狀,人民奔竄,景象凋敝,我大宋萬軍皆見,實可悽憐。

遼國亦如此,大宋何能免。

金國,豺狼也。

得隴望蜀,貪心不足。

遼國既敗,童太師領軍十萬人,攻打燕京。

熟料被兩萬殘兵,殺的丟盔棄甲。

金軍一至,則燕京頃刻而下,何也?

不言而明。

我軍武備廢弛上百年,斷無法與金軍硬碰。

汴梁雖是天下堅城,卻難強燕京太多。

金軍若至,開封必陷,屆時宗廟傾覆,社稷顛倒,皇家受辱,萬民遭難。

臣李綱不才,亦曾聞明皇入蜀而續唐運。

古曾有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臣斗膽請陛下效法先朝,移駕川蜀,保大宋國祚。

若陛下願與東京共存亡,臣也當以死效忠,與陛下共赴國難。”

趙佶看完李綱的奏摺,頓時有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這,這可如何是好?東京是非之地,難道真要學唐明皇入蜀求存?”

李綱說的很對,當初燕雲戰事打的到底怎麼樣,他心裡很明白。

就是因為知道宋軍和金軍的差距,他才會如此心慌。

今天白天的時候,李邦彥等人整日跟他說什麼金軍厲害,不可力敵。

只要用當年對付遼國一樣的辦法。

割地賠款,年年奉上歲幣,他們就會同意撤兵,兩邊相安無事。

求和派雖然也是為了大宋天下。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因素。

當年簽訂澶淵之盟的時候,宋軍武力充沛,河北軍,西北軍、中央禁軍上百萬人。

跟遼軍對戰互有勝負,甚至還能佔據優勢。

遼國願意跟宋朝簽訂和約,也是因為遼國跟宋朝打到底也不一定能打得贏,不如見好就收。

後來契丹貴族有了宋朝的供養,不需要再向南劫掠,以搜刮錢財物資。

願意打仗的人越來越少,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同時有了大規模的下跌。

後來雙方對對方都沒有其他過多的訴求,而且實力也都差不多,所以才能和平這麼久。

金軍的戰鬥力不一定強於當年全盛時期的遼國,但宋朝現在的戰鬥力卻跟開國之初根本沒得比。

和談是建立在雙方武力相差不大的基礎上。

如果其中一方過弱,就會變成單純的勒索。

被勒索的一方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趙佶一開始也想著割地賠款,這樣說不定就能將金軍勸回。

但李綱的話提醒了他。

金軍貪婪,萬一他們胃口太大,非要打下東京呢?

開封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他留在開封確實太過危險。

趙佶正在考慮,卻有一人連忙進來稟報:“陛下,蔡攸蔡樞密來了,說有要事求見。”

“快快請他進來!”

他本以為蔡攸能給他帶來什麼好消息,可蔡攸的話,卻又給了他一記沉重的打擊。

“啟稟陛下,相州知府韓治傳來訊息。

金軍攻勢迅猛,相州兵馬太少,難以堅守,現已陷落。

他剛剛在昨天逃出了相州城,因為南方還有奴酋翰魯補的大軍,所以無法快速回到東京。

韓知府正在往黃河下游移動,以圖渡河。”

韓治做了最大的努力,和韓存保同心協力,想要守衛相州。

但相州原本的守軍被調走的太多。

這座大城面對金軍的進攻只會更加捉襟見肘。

完顏宗望剛剛領兵離開兩天。

相州城便被攻破了。

面對全副武裝,兇狠殘暴的金軍。

臨時召集起來的民壯和廂軍根本排不上用場。

金軍四面圍攻,如入無人之境。

韓存保守不住城,自能護著自家子弟逃出城去。

他武藝高強,一路上遇到的金軍小股部隊都被他帶著家丁殺散。

韓家眾人出城之後卻無法回到東京。

南面的浚州和衛州正在被金兵圍攻。

北邊的州縣早已經陷落。

韓存保只能帶人往東面,齊國的領地上逃。

之後在考慮怎麼回到東京。

趙佶聽聞蔡攸帶來的噩耗之後驚恐萬分。

他拉著蔡攸的手說道:“真想不到,金軍進攻竟然如此的迅速,難道我大宋真要亡了!”

趙佶今日水米未進,再加上熬夜,心中緊張,說著說著竟然昏死了過去。

蔡攸見狀連忙扶住了趙佶:“陛下,陛下你怎麼了?快傳太醫來!”

正月的開封城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百姓們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中沒有脫離。

宮城之上,黑雲籠罩。

一個年近七旬的老太醫被幾個小太監架著腿腳,硬生生抬到了趙佶的書房裡。

蔡攸見太醫趕來,連忙吩咐:“你快看看陛下這是怎麼了?”

太醫連忙上前,給趙佶診脈。

片刻之後,他從針囊裡取出了幾根銀針,先給趙佶疏通了一下氣血。

“陛下這是心慌氣短,操勞過度,精神緊張所導致的氣塞昏迷。

大人馬上按老夫寫的藥方去熬藥,給陛下灌下去就沒事了。”

蔡攸接過藥方,連忙出了書房。

隨後急忙前往御藥房,監督這裡的學徒將藥熬好。

宋朝的皇宮就像是個大漏勺,裡面出了什麼事都瞞不住。

趙佶氣塞昏迷不到兩刻鐘,外面便陸陸續續來了不知道多少大臣。

李邦彥,張邦昌,王黻,李彥,張克公,李綱等人全部在場。

眾人三五成群的在御書房外面的談論著,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擔心趙佶身體安危,又有多少人盼著他趕緊出事。

沒過多久,蔡攸親自帶著藥罐跑回了御書房前。

眾人見他回來,於是便一股腦跟著進到了御書房中。

蔡攸取來趙佶喝水用的茶碗,將藥湯倒出,讓李彥幫忙扶起趙佶,隨後小心翼翼的將藥湯灌了下去。

眾人神色緊張的盯著趙佶的反應。

太醫開的藥湯果然管用,不一會,便有一陣咳嗽聲傳來。

李彥連忙用手絹擦乾淨趙佶嘴邊噴出來的藥湯。

免得弄髒衣服和床榻。

眾臣正準備賀喜,卻不想趙佶醒來後立刻便道:“取紙筆來,取紙筆來。”

李彥聞言,馬上將桌上的紙筆放在托盤裡,端到趙佶身邊。

趙佶提筆寫下了一行大字。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李彥離得最近,他看在眼裡,嚇的渾身一抖。

其他人注意到了李彥的表情,不用看也知道趙佶寫的肯定是天大的事情。

“眾卿家,朕身體不適,恐無法再上朝堂理政。

今日立下聖旨,傳位於太子趙桓。

爾等應當盡心盡力,輔佐太子,處理國事。”

眾人聞言,彷彿晴天霹靂。

趙佶竟然要在這種時候傳位給太子。

這可遠遠超出了眾人的想象。

王黻問道:“陛下,我看陛下年富力強,耳聰目明,為何要如此急著傳位?”

大部分人都喊道:“請陛下收回成命!”

張克公和宿元景等幾人同樣趴在地上。

心中卻波瀾萬丈。

眾人心想這李綱還真有些本事。

說了要扶太子上位,晚上皇帝就要退位讓賢。

趙佶聽聞眾臣勸阻,卻絲毫沒有一點反悔的意思。

“君無戲言,聖旨即下,爾等遵守便是。

都退出去,朕要休息了。”

眾人勸阻不動,只能趕緊回到各自的府邸,呼朋喚友,聯絡黨羽。

為將來政壇的變局進行準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