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走投無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面對慘狀,丁曉武不忍卒睹,只是伸出一隻手,把宋癩子圓睜的雙眼輕輕合上。

“匡將軍。”丁曉武回頭問匡孝道:“這附近有什麼風水寶地嗎?宋金是我的昔日好友,我想把他好好安葬。”

匡孝道:“丁大人放心,宋兄弟的後事,我自會安排妥當的。”

丁曉武道了聲謝,隨後呆立當場,愣怔了半晌,始終默不作聲。

陳妙芸就站在不遠處,看到他始終鬱鬱寡歡,心中不忍,便走過來勸慰道:“丁大哥,宋金雖然情非得已,但畢竟背叛過你,你這麼對待他,已經是情深意重了。何況他的死是鮮卑人害的,你不必過於自責。”

“不,我不是自責,也不是為好友難過,我是在擔憂我們大夥現在的處境。”丁曉武悵然嘆了口氣,“本來我是想帶著隊伍來江北求一塊安身之所,但是後來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災難接踵而來,被迫調整了所有計劃。現在雖然打退了鮮卑人,但卻失去了方向頭緒。海陵城小糧少,呆不下去。東南邊是謝安的北府軍,西南邊是陶侃的荊州兵,我一個也惹不起。北方,鮮卑人還未退走,不知道他們是否留有兵馬支援。所以,我現在是走投無路,沒有什麼地方可容安身。”

“不要急。”陳妙芸安慰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反正燕軍已被這一仗打怕了,短時間不會再來。我們在此地是安全的,可以先收拾殘局,安頓百姓,想辦法補充一些兵源糧秣。然後再做其他考慮。”

“賢弟,我想到一個人,咱們可以去投奔他,暫且安身立命。”一直在旁邊沉默的楊忠忽然像是憶起了什麼,忽然開口建言道。

“哦?楊大哥有什麼好主意,儘管直說。”丁曉武聽說有了出路,頓時來了興致,連聲急問。

“我們可以去投奔山東的李懷,他在青州一帶據有一片不大不小的地盤,軍民眾多,良田無數。我們去他那裡,不必為安置部下發愁。”

“李懷?他是何許人?”丁曉武奇怪問道。

楊忠道:“這李懷是李農的次子。李農過去曾是後趙國大司馬,後來和魏國皇帝冉閔一道起兵,誅殺了後趙末代君主石鑑,奪下了羯人的石氏江山。他與冉閔本是刎頸之交,但是因為反對冉閔稱帝,二人有了嫌隙齟齬。後冉閔忌憚李農位高權重,將其騙到內廷,與其三個兒子一起誅殺。李懷當時正帶兵防禦石祗,不在鄴城,因此逃過了一劫。現在他帶著父親留下的一點兵馬藏身於齊地的丘陵大澤之中,靠著地利天險艱難生存下來。我們帶著那麼多人馬去投奔,可以大大增強李懷的力量,因此一定會得到其首肯。”

丁曉武微微皺了皺眉,他想起水滸傳中那位梁山伯第一位頭領白衣秀士王倫,林沖和晁蓋吳用他們先後被逼上梁山。這些人的加入可大大抬升梁山的實力。但王倫卻一概不收,將他們統統打發下山。所慮者,無非是擔心其喧賓奪主,鵲巢鳩佔。現在這個李懷,自己對其品性一無所知,是不是夜會有王倫這種心理,還不得而知,但他明白如今已無路可去,所以去投靠李農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其拒收,那麼自己到時候也來個火併王倫之計策,也為時不晚。

當然李懷也不一定是王倫,也許他心胸大度有容人之量。不過現在丁曉武沒有精力想這些了,因為其後幾天,有上萬百姓扶老攜幼,像成群的螞蟻般湧進了海陵城。自從燕軍南下後,一路所向披靡,但卻在海陵吃了大虧。晉軍創造的奇蹟給了這些傲慢兇殘的鮮卑人當頭一棒,此後,附近的百姓為躲避那些土匪的傷害,把海陵城當做了最安全的避風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如何填飽這麼多張嘴巴,成了丁曉武等人首先要考慮的巨大難題。這些百姓已經被搶走了一切,房子也被鮮卑人燒了,他們一無所有。而城內儲備的糧食本也不多,丁曉武帶來的食物也快告罄了,沒有了吃的,他不可能再展開下一步行動。要解決這些難題,除非把城內多餘的老百姓統統轟走,但且不說丁曉武做不到,即便真的狠下心來,他立刻就會眾叛親離變成光桿司令。匡孝的手下和新招募的那些士兵,其家屬都是附近百姓,他們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陷入絕境而不顧。

丁曉武沒有辦法,只得仿效後世,和部下們天天為此開會討論,但始終找不到解決方案,大家傷透了腦筋,卻一籌莫展。

“如果我們三天後再沒有法子弄到糧食,大家就只能等著餓死了。”匡孝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說道。他講的是實情,為了節約食物,所有人口糧減半,頓頓喝粥,即便這樣,也只能維持到第四天早上。

楊忠和劉牢之對望一眼,也沒有了主意。他們想過把所有百姓拋下,輕裝疾進去山東,但很快又否定了這個想法。丁曉武靠著仁義誠信,在各路晉軍於燕軍入侵面前做壁上觀的時候,獨自擔當起了守土安民的艱鉅重任,並由此得到了大批百姓的主動投效,甚至連原先疑慮重重的匡孝和袁真的部下,現在也放下成見,向丁曉武表忠輸誠。這就是人和的力量。如果眼前出現了一些困難,就主動放棄這毫不容易建立的優勢,實在是不明智。

“曉武,我們可以派斥候向北巡視,去搜尋位於興化和高郵之間的鳳凰山。”陳妙芸忽然靈機一動,在旁邊插口道。

“鳳凰山?為什麼要求那裡?”丁曉武猝然一愣,驚問道。

陳妙芸道:“江北土地肥沃,不是窮鄉僻壤。前幾年未遭戰亂之時,糧食一直大豐收。既然有多年的存糧,那就算來再多的人,也不必為吃的發愁。”

匡孝在旁邊搖頭道:“存糧是有,但是都被鮮卑人搶走了,殘留下來的也被一把火燒得精光。否則那些百姓還用得著跑我們這來請求收留?”

“不,那些窮苦百姓保留的糧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江北另有隱蔽的大糧倉,我們和燕軍都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陳妙芸反駁道,“當年五馬渡江之後,晉室南遷。大江南北的膏腴肥沃之地都被元帝的高階臣僚們瓜分完畢,所有的黎民百姓都成了他們的佃農,為其世代租種土地。此次鮮卑人南侵,那些門閥士族的田莊首先受到衝擊,受損最重的也是他們,但這幫人卻一點也不著急,你們想過這是什麼原因嗎?”

丁曉武眼神遽然放光,動容道:“你是說,那些達官貴人早有準備,把田莊裡的儲備轉移了,所以才不怕受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