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此大多數平民出身的學生,大多數都受到過士族的刁難,其中有一些無法忍耐,最終做出過激行動,無論是傷害到自己,還是傷害到別人的,都不在少數,這也讓士族學校的存在以及平民進入士族學校的制度受到社會廣泛的爭議。

但最終這種制度還是得以儲存,畢竟雖然有人會在裡面死去,還有很多人會在裡面受傷,但不得不說正是因為有士族學校,才讓許多平民子弟有了一條登天之梯,不然他們就只能在普通學校中消磨時光,最終獲得也能成才,但不像在這種學校裡面,你可以見識到世界的廣博,同時還能夠培養人脈,對你的一生來說,可以說是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而士族需要一所屬於自己的學校,這是必然的事情,並不是說禁止就能夠禁止的,除非這個階級被推翻,但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就算士族被推翻,也還會有新的階級去代替他,特權總是存在的,我們首先要承認他的存在,然後再藉此改善,而不是說把士族學校取消掉就完事了,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沒有士族學校,這些士族就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領先別人在教育上了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士族學校,他們也可以成立其他的私人學校,就算連私人學校也不準,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私人家庭教師,這反倒是更加壟斷了教育資源,因為這樣一來,一個學生就需要請三到四個優秀的老師,而士族們根本就不在乎錢,因此全國的好老師都會被他們網羅去,最後的結果就是雖然取消了士族學校,但並不會減少社會上教育的不平等,反倒會更加增加平民學生想要接觸優秀教育資源的入口。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士族學校是必須存在的,而這樣一所學校,若全部都是士族,而不讓平民進入,無疑會更加造成階級的壟斷,想想看,士族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們即便智商一般,但只要不在智商以下,就一定能夠成為十分優秀的人,而與之相比,普通人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可能跟他們比的,最後的結果就是,士族的孩子始終優秀,而平民的孩子則始終處於平庸的狀態,這無疑會加速階級固化,因此朝廷雖然對於社會上關於士族學校的討論聽取了很多的意見,但始終沒有取消士族學校,也允許平民透過考試進入學校,這也是必然的事情。

起碼這一種方式雖然有很多的弊端,但始終還是一條最好的路,雖然其中會有犧牲者,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他可以培養最為優秀的人,進入最適合的領域之中,因此士族學校雖然被廣大社會詬病,但卻始終得以存在,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沒有找到更好替代方案,這是最為關鍵的,而正是因為如此,士族學校才會始終長存。

但死亡這麼沉重的事情,也讓士族學校得以改變,在陳鳴入學的時候,一屆學子大約只招收六十個左右,而到如今,平民學生的數量已經增長到一年招收一百三十個左右,接近一倍以上的成長率,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衡士族與平民之間的數量,使得雙方大致形成一個平衡,當然,這平衡現在來看,還是不存在的,士族每年的數量在三百人左右,始終比平民要多一些,若是算上他們的伴讀,則是在六百人左右,可以說平民的數量在他們之中是微不足道的。

但即便如此,有這麼多人的加入,士族想要欺負平民,也必須要考慮到平民們的意見了,畢竟這些平民也都是中產階級,算是比較富裕的人,且都非常的聰明,未來的成就絕對不低,招惹一個人便是招惹所有的人,那麼最終即便是士族也必須要仔細思量才行,當然,這其中還是會有一些孤僻的人,但這樣一來,傷害畢竟是能減少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平民接受到了高等的教育,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二來就是加強學校的管理,讓霸凌事件儘可能的減少,包括建立學校糾察制度,凡是有這種傷害學生的事件,無論是平民還是士族,都將建立懲罰制度,若是到最高級就開除學籍,回到自己的家裡去,士族也要遵守,透過這種方式,儘可能的限制士族對於平民的欺壓,這樣一來,也算是提高了士族傷害平民的成本,無疑是十分得體的方式。

而第三點則是開放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平民錄取資格,在以前人們的想象中,認為小孩子不懂規矩,因此會對平民的孩子們造成更大的損害,可經過人們的調研發現,如果讓士族家的小孩子從小就跟平民家的小孩子在一起玩耍,反倒是能夠降低他們對於平民的敵意和蔑視。

這就像是一群富人一起生活的時間久了突然來了一群窮人,你自然會排斥他們,同時你們的話題也不一樣,文化也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在這種環境之下,你很難跟他們達成共識,最終就會形成一種蔑視,而若是從小開始接觸,則會完全相反,他們會更加能夠理解平民們的思想,然後大多數人會接觸他們,這是教育家們所沒有想到的,後來便改變這種習慣之後,果然士族欺負平民的情況開始減少,因此大多數的士族學校都已經完全開放。

然後透過在三年級的時候進行一場考試,來判定其中有多少人能夠留下來,進入四年級,來作為標準,畢竟一年級到三年級的課程非常簡單,你很難透過考試或者是觀察,來看清楚一個人到底是不是足夠的聰明,只有從四年級開始,你才能夠開始看出來一個人的性格是怎麼樣的,同時他在思考問題時的角度是怎麼樣的,因此需要一個考試,至於一年級生怎麼選拔他們進入士族學校,主要是透過一些智力問答,然後從其中選擇一些家庭比較優渥的學生讓他們進入學校來就讀,算是一種比較公平的方案,但其中的貓膩自然也很多。

畢竟大部分學生在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其實很難看出差別,因為課程太簡單了,導致一些普通人透過努力也能夠追上那些真正的天才們,因此很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所以最終的考試成績往往十分臨近,通常這其中就有可以插手的地方,許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士族學校,便會透過各種方式來賄賂招生的老師,以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提前一步進入,他們認為這種方法,雖然不一定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一直在學校裡面就讀直到畢業,但好歹能夠認識一幫不錯的士族學生,這無疑可以在未來為自己的家庭打好一個良好的基礎。

顯然,這些父母並不明白,對於士族們來說,他們一生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從初中開始的,至於小學時候的那些朋友,大多數都會忘記掉,唯有那些只讀小學,不繼續往上升學的同學,才會記住那些小學的朋友,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般學生往往在高中的時候才開始正式瞭解這個社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慢慢脫離自己父母的掌控,開始有自己獨立的外交和朋友,在此之前,你的一切大多數是被自己的父母所掌控的。

因此大多數人的朋友都是高中或者是大學的朋友,但又因為大學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一畢業之後就各奔東西,除非你留在北上廣深,不然很快這些朋友就會銷聲匿跡,因此大多數人最好的朋友都是在高中的那一批,因為那時你剛剛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開始脫離你的父母,獨自開始面對屬於自己的世界,同時你的朋友也都是跟你從小生活在一個地方的人群,這正是最關鍵的。

而對於士族們來說,他們要更加早熟一些,對於三觀的建立也要更快一些,再加上宋朝的制度,能夠上初中的人非常的少,大約只有一半左右,因此士族們大多是在初中的時候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朋友圈,那些朋友也算是可以成為真正朋友的那一群人,至於小學,無論是士族還是平民,大部分很快就會忘記掉那些朋友們的,畢竟那個時候,除了像賈斌這樣過度早熟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尚且還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對於世界的看法也不完全,往往要等到稍微大一些才行,因此小學時候的朋友關係,往往是很容易斷掉的。

這些父母也必然是打錯算盤的,但無礙,對於他們來說,即便什麼都沒得到,單單是可以拿來炫耀也是一種享受,畢竟士族學校,這名頭便代表著光明的未來前途,這是多少人願意去拿錢砸的事情,至於最後能夠有多少留到四年級,那就是沒譜的事情了,總而言之,士族學校的平民始終在持續的增加,這是事實,這也讓平民們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起碼他們的朋友不再侷限於那一丁丁的人數了。

你要知道,就算大家平民能夠團結起來,可人數少就代表著大家的局限性就很多,你要找到一個跟你同樣愛好的人就很難,因此很多人就會被孤立,不是其他人有意孤立他,而是他喜歡的跟別人大家就是不一樣,因此很少來往,最終這些人往往就會被士族們欺負,而沒有人能夠幫助他,最終的結果就很悲慘,而如今平民人數的增加,使得他們的圈子也可以擴大,大多數人都能夠有一到兩個好兄弟,好朋友,即便受了委屈,也有可以傾訴的物件,這相比起以前來說,無疑要好了很多。

但平民受欺辱的情況依舊時常會發生,尤其是精神上的侮辱,如今因為學校管理的嚴苛,動手動腳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但精神上的歧視卻是歷久彌新,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身處與兩個階級之中,彼此的不理解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想要解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少年人又是最衝撞世界的時候,再謙謙君子,也會有怒髮衝冠的時候,這也正是最麻煩的事情,因此精神上的歧視始終會有。

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敏感的學生來說就更是如此,這也讓一些士族叫苦叫冤,他並不認為自己有歧視別人的話語,但對於這些比較敏感的學生來說,那就是在歧視他,因此也造成了許多的困擾,對於這一部分,學校也沒有辦法,畢竟語言的攻擊,你很難去界定他到底是做錯了做過了,還是正常的語言表達。

如果在這方面都規定的很死,那麼整個學校就徹底沒有了任何自由,每個人說話都還必須要小心翼翼,這顯然是不必要的事情,因此學校也不能阻止這一方面的歧視,但大體環境來說,是要好得多的,畢竟有了之前林林總總的暴力事件以及悲傷的死亡事件,人們總是會更加改進現有的制度,以保證未來這樣的情況不再發生,或者最起碼可以減少發生。

不過雖然平民們的死傷總是會出現,但伴讀們倒是一點事也沒有,陳鳴三年時間下來,倒也沒有聽說過有伴讀被虐待致死或者是無法忍耐選擇自殺的情況,這其中的原因也很多,主要還是這些伴讀們與平民們不一樣,他們的出生很低,根本沒有錢來士族學校讀書,因此他們能夠進入這裡,全是依靠士族的幫襯才進來的,所以當他們進來的時候,就已經充分的認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夠進入學校,是與自己的贊助人有著很大關係的,而他們在與自己的贊助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主僕,這一點伴讀們認識的十分清楚,因此他們就能夠擺正自己的地位,而這一點,恰恰讓他們可以很輕鬆的接受士族們的嘲諷和過分的言語,而平民們不能。

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比士族低一等,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這個社會充滿活力的證明,若是所有人都理所應當的認為士族的後代就應該繼承士族的榮耀,從而站在高高的山崗上,俯視著他們,那這樣一個社會才是一個要完蛋的社會,而如今宋朝的社會,充斥著大量並不認同士族應該世襲的人們,他們認為自己要更加的優秀,足以代替這些人成為士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學校中的矛盾也主要以士族和平民而展開,至於伴讀,則因為清楚認清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想法上就不會那麼激進,而士族們在看待他們的時候,也不會覺得是敵人,而是會覺得他們是朋友,夥伴,最差也是下屬,幕僚之類的,倒也不會真的把他們當做是奴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