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0六章 轉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上都,開平,行宮大殿。 .COM

御座上的忽必烈看著眾人,臉上有著微微的笑意。此時他正賜宴予來自草原各地的王公貴族。

安童和伯顏也在座,但他們所做的事,其實是在等待。

人世間的宴會是很多的,不過通常它們只是插曲,真正的正事不是發生在宴會之前、往往就是在它結束之後。

當帝國大汗舉起了手中的御杯時,也就意味著宴會的結束和正事的開始。

看到大汗瞟過來的眼神,安童站起了身。

“今日與諸位在此相聚,承蒙大汗的旨意,把朝廷過去的五戶絲詳情公告一下。”

前面已經提到過,“五戶絲”是蒙古帝國統治期間,給予主要王宮貴族的一種賞賜,它來自於各貴族於中原受封領地中戶民的交納。前期是由各“領主”自行派人收取,後因這些“領主”常常盤剝過度,改為朝廷代徵,然後再轉交給各領主。

無論懷有怎樣的心態,此時在座的眾人,無不享有此項殊榮,他們的耳朵立刻全都豎了起來。但是,安童公告的名單上最後兩人,卻大大出乎了所有人預料。

……

“海都名下的五戶絲,為……,歷年累計,計有……”

“篤哇名下的五戶絲,為……,歷年累計,計有……。”

“這些五戶絲,如今仍存放於朝廷的府庫中。”

……

安童宣告期間,忽必烈的神色一直很平淡,而伯顏則在最後冷冷地掃了錯愕中的眾人一眼。

在至元二十七年的和林之戰中,無論海都是如何的謹慎,他最終還是一步步落入伯顏設下的圈套中。

對海都來,和林並不僅僅是象徵意義上的、過去草原帝國的都城,更是海都的祖父、窩闊臺汗在位期間所建,所以海都是一定要回到這裡的。

但海都永遠也不可能知道,由於還有一隻“邪惡的蝴蝶”在煽動翅膀,這個時空的伯顏沒有像另一個時空中那樣,因為自己某種“外來”的身份,一度屈從於部分手下將領的衝動,從讓他逃過了一劫。相反,正因為蝴蝶效應的擴大,得到忽必烈更大授權的伯顏,堅決貫徹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從而使他早早陷入絕境。

不過讓伯顏無語的是,海都在被找到之前已經自盡。

伯顏其實並不想殺了海都,就像他原先對忽必烈所的那樣,只是準備“擒”。這是由於他清楚,在大汗和海都之間所發生的一切,實質是草原上至高無上的黃金家族內部的事,其中的生殺予奪之權,只在大汗的手裡,他人是不能擅專的。

但他也不是不能明白海都自盡的原因。

海都的年歲也已經很大了,他過去不願意、現在就更不願意再去見忽必烈,尤其以現在的模樣,畢竟他是曾經的窩闊臺汗長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忽必烈在得知海都的死訊後,同樣有著微微的失落,因為他也並不準備殺了海都。相反,在原本的打算中,他還要對海都表現出某種仁慈,儘管這個“豎子”實在是給他帶來了太大的麻煩。

忽必烈在必要時是不會猶豫使用武力的,就像他曾經對付乃顏、甚或之前的阿里不哥和昔裡吉。可是他更明白,他要收拾的,是草原上的人心。只有人心收拾了,草原上才能夠真正安定下來。

老忽在這個時空真的沒有時間慢慢來玩了,所以他才在上都召集了草原上的諸人,公佈了有些事。

---------

歷史上的這件事是這樣的:

海都死後,出於對他當初扶持自己上位的報答,篤哇又扶持了他的後人,但篤哇這時候已經不想再和大都的元成宗衝突。於是在他的勸下,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共同向元廷求和。

到篤哇去世、元武宗繼位時,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之間更出現了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最終均向元朝表示了完全的臣服,並於至大三年,到大都覲見了元武宗。

也直到這個時候,元武宗才知道,在朝廷的府庫中,忽必烈為海都還留有這麼一筆錢財。隨後他將此事公之於眾。

“初,世祖有命以海都分地五戶絲存於府庫,俟其來降賜之。至是,尚書省以聞。武宗曰:‘薛禪可汗慮遠如此,待諸王朝會頒賞畢,卿等備術其故,然後與之。’”

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後人當場懾服。自此之後,窩闊臺汗國再無號召力,徹底衰落,最終為察合臺汗國所吞併。

--------

大約除了安童這個朝廷的丞相,即使是伯顏原先也不知道忽必烈為海都、篤哇等人留有這樣一筆財富,可他完全明了大汗在此刻公告這一切的背後含義:

大汗並沒有忘了黃金家族的成員,而且一直在遵守著自窩闊臺汗開始立下的規矩,相反,是海都、篤哇等人背叛了草原帝國。

在伯顏看來,大汗實在是過於仁慈,竟然“仁慈”到為自己的對手保留錢財。他於內心裡對草原上某些暗中私通海都之人的不滿,自然也就溢於言表。

該你們得到的東西,已經為你們留好了,可難道還要俺巴結般地將這些東西送到你們這些並不臣服朝廷的人手中?

伯顏無須在此時當眾掩飾自己的情緒,他現在也有這樣的資格。

但忽必烈看著懾服於地的眾人真的很平淡,因為他已經用事實證明,誰才有真正的資格來坐這個大汗之位。他讓安童宣告這些,就是要告訴所有人:

“東西給你們留好了,是否臣服就是你們的事了。”

老忽在此刻將事情攤到眾人面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注意力已經轉到了南方,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哪裡出現的,才是草原帝國真正的大敵,而他真的已經沒有多少時間。

老忽已經不能前往更遙遠的和林,來召集草原的眾人了。

……

眾人離去的大殿裡只剩下了三個人,御座上的忽必烈和安童一時均沒有話,而伯顏看著閉幕沉思的大汗則有些期待。

良久,帝國大汗低沉的聲音再度響起:

“荊襄的張世傑,進來有蠢蠢欲動。”

伯顏應聲接道:

“臣請大汗授命,前往荊襄與其交手。”

忽必烈輕輕地擺了擺手,安童看了看他,隨即和伯顏道:

“如今之事,已不完全是荊襄,瓊州兵已越過淮水,佔據了靈璧。”

伯顏一怔。

安童接著道:

“我已問過葉李,雖不能肯定,但據他所言,趙此舉似有搬弄昔日劉裕故技、沿運河古道入關中之意。”

他攤開了一張圖。

在這個東亞之國的歷史上,像葉李這樣的人是不少滴。

看著這張圖,伯顏的眼中露出了陰冷之意。

“趙兒所圖甚大。”

御座上的忽必烈同樣冷冷地拋下一句。

老忽早已體會到趙的不同。這個“兒”雖不大張旗鼓,卻始終在緩緩地、頑強地向前,由此他已經覺察到其意志力。至於其目標,根本不用任何人多。

對忽必烈來,趙最可怕的地方之一,就是他每一個時機總是抓得那麼準確。

就像前段時間,趁著自己無暇南顧之際,他搶先下手,不僅奪了兩淮之地,更越過了淮水,現在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

荊襄為要地,無論從任何角度,也斷不容有失。而哪裡的張世傑所部宋軍,即使從以往來看,不僅兵力雄厚,戰力也極強。強敵虎視眈眈,戰事隨時有可能爆發,荊襄的力量勢必需要加強,可如今宋軍又越過了淮水。

不同於葉李的某種不確定,忽必烈從本能上就斷定,趙兒就是想要沿運河入關中。

忽必烈不能不重視宋軍於東南地區行動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開始威脅到了北元的根基。

(請注意前面提到過的元代“腹裡”,它所包括的地域為後世的內蒙古、山西、河北、山東。)

宋軍佔據靈璧、甚至是宿州,其實並非極其重要,關鍵是假如他們想繼續沿運河向前,就勢必還要奪取彭城(也就是後世的徐州),如此才能確保運河沿線南段的安全。而彭城是南北重要的門戶,一旦宋軍佔據了這裡,也就意味著他們直接威脅到了山東,換句話就是直接威脅到了北元的核心地帶“腹裡”。

此時忽必烈所想到的,恐怕另外兩人也全想到了,尤其是伯顏。他們均一時無語。

但他們真的也永遠不可能知道,這裡面飄蕩的其實是另一個人的幽靈。這個幽靈本不該在這時候出現,是某人將他提前帶來。在另一個時空,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洪武元年前一年)召集諸將商議北伐時,常遇春等人認為明軍可以直搗大都,但朱元璋認為:

“元建國百年,守備必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彼遮蔽,移兵兩河,破其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自克。鼓行而西,雲中、九原、關隴可席捲也。”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