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殺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月的河西之地,酷寒依舊,但因為皇帝陛下去年大手筆為諸軍添置冬衣,明軍從西涼城開拔時,即使颳起了北風,卻絲毫沒有影響到諸軍士氣。

湯和也是破釜沉舟。

留下三千精兵並兩萬民夫駐守西涼城,其餘兩萬七千大軍,只帶了三日口糧,全軍騎行,絲毫不掩行蹤地朝西涼以北的白海而去。

從西涼到白海,地形很有些類似東西向的河西走廊,兩側高中間低,而白海更是西北曠野裡難得的水源,可謂牧民冬日最佳的過冬地點。

白海再往北,就是山嶺和荒漠,想要穿越,困難重重。

因此,從軍事上說,這很有些像一個類似口袋的死地。

問題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若是佔據白海的部落實力足夠強,那就又成了易守難攻之勢。

以往,故元岐王朵兒只班就是甘肅行省最強的那支勢力,擁有近萬的精兵,或許在中原不算什麼,但在這人煙稀少的西北之地,已經可以穩穩地坐在自己元室宗王的寶座上,一方面,擁有朝廷敕封,其他藩鎮部族若是敢打主意,那就是造反。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想要造反,也要看看自己牙口夠不夠好。

結果就是,今年已經五十三歲的朵兒只班,當在自己白海畔的奢華王帳內聽到明軍氣勢洶洶而來,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大膽!

當然了,這只是一閃而過的某個無用荒唐念頭。

念頭閃過之後,朵兒只班就反應過來,大元……已經亡了,自己這個岐王,現在連個正統都沒有。

朵兒只班也接待過大明派來的招降使者,雖然也是好好招待,但,習慣了自己的宗王身份,朵兒只班內心裡可不想投降大明,地位降上一大截地被帶去江南,如同那些投降的元室貴胃,封一個無關緊要的閒職,了此一生。

不過,當明軍打下蘭州,還有蜀中也已經歸附的訊息傳來,朵兒只班的心思也就更鬆動了一些。

名義上歸降了那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當下自己現有的一切,哪怕爵位降一降,不能是王爵了,但,其他待遇,包括自己的部署,也必須保留。

降爵而不傷根本,這就是朵兒只班與大明討價還價的內容。

當然沒結果。

現在……

這是怎麼了?

不是還在談麼,大軍怎麼押來了?

倉皇的朵兒只班反應過來,連忙召集部署商討對策。

商討的結果是,一方面派人與明軍接觸,談還是可以談的啊,條件再降一些也沒關係,別動不動就打啊,另一方面,則是派了自己的弟弟,同樣有太尉職銜的朵兒只巴,率軍五千應敵。

除此之外,作為名義上甘肅行省爵位最高的貴族,朵兒只班還派了信使奔赴各地,希望其他各路軍鎮一起出兵。

若是能一鼓作氣消滅了這股明軍,繼而拿回蘭州,堵住西北門戶,那麼,大夥也不是不可以繼續在這西北之地逍遙快活啊!

其他還沒甚麼,但不得不說,或許是誤判,或許也是心存僥倖,軍事上,朵兒只班做出了一個損招。

雖然岐王所部有五萬人,關鍵時刻,湊個兩三萬能戰之兵也不是問題,但,核心的精銳卻只有堪堪近萬而已。

面對將近三萬的明軍精銳,朵兒只班沒有一鼓作氣全軍盡出,反而採取了添油戰術,堪堪一萬的精兵,卻只拿出了五千。

明軍這邊。

面對朵兒只班派來的使者,湯和露面,不再如同以往那樣溫和,態度強硬地要求朵兒只班主動投降,所部由明軍接管,不能有任何額外條件,否則,雙方只能一戰。

這條件,朵兒只班自然不可能答應。

明軍在正月初九這天從西涼城開拔,日行百里,正月初十正午,路程過半時,兩萬七千明軍精銳,碰上了前來阻擋的朵兒只班弟弟朵兒只巴所率的五千騎兵。

這是一處名叫野馬泉的地方。

若是春夏,本該是個風景不錯的地方,當下的冬日裡,卻是一派蕭索景象。

朵兒只巴四十出頭,一張圓臉,頂盔摜甲地騎著一匹黑色駿馬,表面沉靜肅穆,內心裡卻是很慌。

過往幾十年的中原混戰,遠在邊地的朵兒只巴都沒有參與,長這麼大,也只是在甘肅這片地方作威作福而已。

對面……

可是要命的幾萬大軍啊。

然而,朵兒只巴也知道,這一遭,若是擋不住,自家兄弟在這河西之地的榮華富貴也就到頭了。

這怎麼行?

想想祖先們縱橫寰宇的英姿,朵兒只巴暗暗給自己鼓氣,蒙古兒郎的血勇之氣,自己肯定是繼承了的。這一次,五千對三萬又如何,蒙古騎兵又不是沒有對陣過更多的十倍之敵。

抽出腰間那把鑲金嵌玉的華貴腰刀,朵兒只巴正要鼓勵一下部署,卻只見明軍陣中,三個體積龐大外形色彩都頗為詭異的猙獰鬼頭緩緩飄起,那鬼頭下方,還冒著火,那火下方,還有吊籃,那吊籃裡……似乎……有人?

本來就心慌的朵兒只巴這下腿都有些軟了。

他知道這東西。

去年……從遙遠大都千萬裡逃亡而來的一些族人見過這東西,然後,大都城就破了,再然後,在那山西,還有那陝西,都有人見過,結果是陝西和山西也都歸了大明之手。

這簡直就是上天派了協助大明攻掠天下的魔頭啊!

不只是朵兒只巴,五千長居邊塞即使聽聞也不曾親眼見過熱氣球的騎兵,而且,聽聞的各種訊息,也各個都是詭異,當下,真的見到了如此情形,怎麼可能不被震懾心神?

沉默片刻,朵兒只巴終於開口,壓抑著顫抖聲音對一旁一位千夫長道:“嘎魯,咱們……咱們……先回吧?”

名叫嘎魯一臉大鬍子的千夫長比朵兒只巴鎮定一些,眯著眼睛仔細打量那三隻飄上空中的鬼頭,很快道:“不要害怕,太尉,難道你沒有發現嗎,那三個魔鬼,它們只能順著風向飛翔,現在是北風,你看,若是沒有那繩子拉著,它應該是向南而飛的,到不了我們這裡。”

朵兒只巴這才發現,那三隻恐怖的大球……確實,飄飛方向有些向南。

可……

這也很駭人啊!

嘎魯見朵兒只巴猶豫不決的模樣,很快再次道:“太尉,不能退縮,咱們的妻子孩子,還有氈包牛羊,都在身後,若是退了,難道讓他們頂上嗎?”這麼說著,嘎魯也抽出了自己的腰刀:“太尉,這些明軍趕路半日,立足未穩,我部願為前鋒,為大軍撕開明軍軍陣,如何?”

嘎魯這麼一番話,又讓朵兒只巴恢復了一些勇氣,很快點頭:“去吧,嘎魯,我的勇士。”

嘎魯領命,舉刀呼喚自己部署,很快,一千騎軍從五千精銳中遊弋而出,衝向明軍,卻也不是直接撞向大軍正中,而是向東側一角插去。

大明的熱氣球,用到現在,除了恐嚇敵軍之外,更多已經是觀察敵情。

湯和很早就得知朵兒只巴所部在前,因此,明軍絕對不是‘趕路半日,立足未穩’的狀態,反而在午前就已經邊行軍邊飽餐了一頓,當兩軍相隔還有十里,兩萬七千大軍就已經停止前進。

熱氣球升空,透過望遠鏡,敵方五千騎兵的動靜絲毫不差地一一傳來。

當嘎魯率領一千騎軍衝向明軍右翼時,前軍步兵就開始迅速佈陣,明軍對付騎兵衝陣的方法也很簡單,丈餘長矛探出,組成槍林,如同一隻恐怖的刺蝟。‘刺蝟’的近身,還有防止弓箭攢射的護盾,構成第二層防護。

騎軍想要攻入佈陣,必須拔掉刺蝟的這一身長刺,還要剝掉內裡那層堅硬外殼。

明軍在兩軍相隔十里時停步,朵兒只巴所部卻是繼續前行,停在了距離明軍五里左右的位置,隨後嘎魯所部出擊,五里的距離,轉眼而至。

蒙古騎兵擅長放風箏的遊射戰法,對於明軍步陣,反而沒有太好的方法。

這就像宋時。

宋朝對外戰爭,仔細算來,是贏多輸少的,因為大宋的步陣太難啃,如果不主動去貼別人被放風箏,想輸都不容易。

這次本該也一樣。

不過,實際是,只能為身後部落拼命的嘎魯所部衝向明軍右翼時,看著讓人發憷的步陣,似乎……並不是那麼牢固。

漢人膽小又怕死。

這是衝入陣中輕鬆砍翻了好幾人的嘎魯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好像是祖輩這麼說過。

果然如此麼?

不。

嘎魯也很快想到,這可能是陷阱,因為,太明顯了,剛剛自己衝來時,那明明可以把他刺穿的一排長矛,卻主動向後退縮了,而且,似乎……退的也不是那麼狼狽。

這是圈套!

反應過來的嘎魯大吼起來,要求部署脫離接觸,立刻回撤。

然而,剛喊了幾聲,不知何處一次性的好幾只羽箭朝他射來,其中一支陰狠地正中咽喉,嘎魯最後一個動作是下意識捂向脖子,身體卻轉眼失去了控制,從馬上墜下,又被幾隻長矛一起戳來,再無聲息。

另外一邊,朵兒只巴沒看到嘎魯已死,卻是注意到己方一千騎兵就撕開了明軍的右翼,頓時受到鼓舞,連天空那恐怖的魔頭都不怕了,號令其餘四千人一起向明軍已經被撕開的脆弱右翼衝去。

明軍陣中。

湯和聽到熱氣球上傳來朵兒只巴上鉤的訊息,便轉向左右的郭興和陸仲亨兩位副手:“你二人去安排吧,郭英和費聚從兩側包抄,把那些個火器也都用上。這五千人是岐王的一半精銳,打掉了,朵兒只班所部的元氣也就掉了一半。”

郭興和陸仲亨領命,只是,一時卻沒走,郭興道:“將軍,可要俘虜?”

湯和無奈。

剛剛自己都已經明顯暗示了,但,郭興還是要從他這裡得到一個準話。

俘虜?

怎麼還能留下?

難不成這將近三萬大軍帶著幾千俘虜去白海,萬一和朵兒只班打得正酣,幾千俘虜反水了,豈不是大亂一場?

遲疑了下,湯和還是道:“俘虜不可留……”

話語出口,湯和還想再補充幾句,關於為何不能留下俘虜的話。

想想還是放棄。

有什麼用呢?

畢竟,自己肯定又是‘妄殺’了。

嗜酒妄殺,這罪名……倒是要比那首鼠兩端好一些。

呵!

郭興和陸仲亨從湯和這裡得到確認,這才領命而去。

當朵兒只巴率領其餘四千人與明軍接陣,妄想著一鼓作氣衝散這路明軍時,明軍後方,兩隻總計一萬的騎軍一左一右忽然衝出,沒有直接奔向已經與步陣接觸的朵兒只巴所部,而是繞了一個圈,呈現非常明顯的包抄姿態。

隨著包圍圈的合攏,朵兒只巴所部陣中,也爆發出了一陣陣似乎與冷兵器時代不太和諧的爆炸響聲。

這是明軍攜帶的各式火器。

火器爆響之前,朵兒只巴就已經意識到自己上當,被人包抄了後方,而且還是數量多出自己兩倍的騎兵,他知道,不能掉頭,這時候,只有一鼓作氣衝破明軍的步陣,才有可能逃出一線生機。

然而,開始被嘎魯輕鬆破開的步陣,在五千騎軍全部壓上之後,卻好像忽然堅固了起來。

突進是那麼艱難。

好像永遠望不到邊,無邊無際。

隨後,火器爆響。

後方完成包抄的騎軍也逐漸壓來。

大勢已去。

朵兒只巴不想死,於是打算投降,只可惜,明軍沒有給他們投降的機會,在朵兒只巴大喊出自己的身份並表現出投降之意後,迎接他的,是一陣明顯有針對性的攢射。

這場五千蒙古騎兵對兩萬七千明軍的戰鬥,持續不到一個時辰,就徹底結束。

因為朵兒只巴所部的輕敵冒進,還如同傻狍子一樣主動步入陷阱,輕點傷亡,明軍陣斬五千,沒有俘虜,己方陣亡不過七百,傷者也只有千餘人。

不過,戰事結束,湯和還是不得不宣佈駐兵休息一日。

當明軍開始安營紮寨時,野馬泉西部的一處山嵴上,一行人也騎馬離開。

為首者來自肅州,名叫鎖納爾加,職銜同樣是故元太尉。

太尉在前朝是非常顯赫的一個官職,執掌天下兵馬大權,比如,較為出名的一個,《水滸傳》裡的高太尉,高求。

說起《水滸傳》,就又不得不提其中的某個天下第一淫婦。

潘金蓮。

那叫一個經典啊!

嗯。

潘姐兒:達達且停則個,那廝又來了。

……

然而,到了元朝,太尉職銜就成了一個虛職,特別是元朝末期這些年,為了籠絡人心,元室三天兩頭就要敕封一些太尉,就比如,張士誠,同樣也得過元朝的太尉官職。

總之就是太尉滿地走。

以及。

平章……也多如狗。

鎖納爾加身旁,與他騎馬並行的,就是故元敕封的甘肅行省平章之一,管著。

聽著鎖納爾加喃喃著‘廢物’之類的字眼,管著斟酌了下,說道:“太尉,如此……咱們還要有所動作嗎?”

鎖納爾加頹喪地搖頭。

得知明軍進駐西涼,雖然還隔著一個甘州,駐紮肅州的鎖納爾加還是更加密切地開始關注起這邊,之前寧夏路派人送牛羊過來試探,其中也有鎖納爾加的遊說,只希望能探一探明軍的虛實。

至少,要知道對方打算幹什麼啊?

畢竟幾萬人到了這邊,論規模,轉眼就是這河西之地的第一大軍鎮。除非河西諸部能立刻團結起來,共同向明軍發起進攻,否則,等待大家的,只有被蠶食的命運。

然而,相比之前的好說好言,明軍進駐西涼後,簡直就不是不好交道,而是完全不再與這邊打交道。

送牛羊過去,人家收了,然後,一句話都沒有。

派了使者過去……

門都不讓進,只說讓回去等訊息。

幾萬大軍啊,等甚麼訊息?

等死麼?

於是,再也坐不住的鎖納爾加,乾脆帶了一些親隨親自趕了過來,並且小心地跟隨明軍拔營北上。

這個中午,當看到明軍將岐王朵兒只班的五千騎軍一個不留地全部殲滅,鎖納爾加也終於明白過來。

面色陰沉地前行了一段時間,察覺身邊的管著還是沒有反應過來,鎖納爾加不得不聲音沙啞地開口道:“你也是讀過漢書的,應是知道其中一個成語,叫‘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

管著聽到這裡,再聯想剛剛明軍一個不留的場景,也頓時明白過來。

還真是……

不。

不對啊。

若要……

苦笑了一下,管著也產生了類似湯和陣前軍議時一些人同樣的想法:“太尉,這……明軍怕不是那殺雞儆猴,明明是反過來了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鎖納爾加點頭:“如何不是呢。殺一隻雞,那猴子就要被駭著了,若是反過來,殺一隻更大個兒的猴子給雞看,那豈不是更要被嚇破膽。”

這麼說著,忽然意識到自己間接吐露了心聲,鎖納爾加沉默下來。

管著也抓到了鎖納爾加話語的關鍵。

自家大人……被嚇到了。

再想想,現在,算是明白了過來,自己,又如何能不怕?

這麼想著,管著又沉默片刻,還是問道:“既如此,太尉,咱們接下來該如何?”

“漢人話語裡還有一句,”鎖納爾加道:“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

明軍都反過來殺猴儆雞了,自己這些人,若還是不識相,結果可以想像。

管著想了下,說道:“太尉,咱們也不是沒出路。”

鎖納爾加也明白對方想法,沒有多問,直接道:“向西……咱們還是要選擇歸順一方,可那極西之地,或還沒有咱們河西富饒,能去如何?向北……北地都打成了一團,咱們去了,廝殺一場,就算能搶了一塊領地,安穩下來,但你可曾想過……到時候,明軍會讓咱們長久安穩麼?若明軍又至,咱們還要繼續逃麼,又能向那裡逃?”

管著再次沉默,片刻後,終於嘆息一聲:“天不佑我大元啊!”

可以想見,這一次,只要讓明軍順利殺掉白海邊的某只猴子,河西之地,其他雞鴨鵝的,除了主動歸順,已是沒有其他可以選擇。

因為,相比其他選擇,歸順大明,反而是最好的一條出路,畢竟……那大明皇帝,反而不會如那元室一般,反過來把他們列為最下等,甚至很多蒙古勳貴,當下也就在那金陵為官。

既如此,歸順,就歸順吧。

正月初十的這場戰鬥,訊息很快傳遍了河西。緊隨的,還有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接連訊息。

聽聞弟弟率領的五千騎軍被明軍一個不留地全殲,故元岐王朵兒只巴也被嚇到,急忙忙地又派了侍者,然而,明軍前進不停,條件也堅決不變,朵兒只巴所部必須毫無條件地接受明軍接管,才可避免一場刀兵。

完全被明軍接管,自己被押送那金?

朵兒只巴顯然還是不願意接受這種結果,然後,這位故元宗王,再次出了一個昏招。

逃了。

被明軍拒絕後,朵兒只巴立刻命令所部,試圖攜帶大批牛羊輜重,當然還有人口,向北而逃。

畢竟這些日子都沒有風雪,只要補給足夠,幾萬人……大部分都是可以抵達漠北的。

問題又來了。

朵兒只巴想要保全自己的富貴,在河西之地生活了那麼多年的下屬們,還有數量更多的底層牧民,卻不願跟隨一起遷徙。

這寒冷天氣裡,冒然離開過冬之地,萬一在大山或者荒漠裡遭遇極端天氣,那可是要命的。

於是,當明軍氣勢洶洶而來,根本來不及跑太遠的白海畔數萬人,大部分都直接選擇了投降。

最終只有朵兒只巴帶領忠於自己的不到兩千人逃離了明軍的追擊。

統計戰果,白海這一戰,明軍不但截貨了超過四萬的朵兒只巴部眾,還收穫了足足二十餘萬頭的牛羊駝馬。

與此同時,訊息傳開,本來猶豫踟躕的河西各部,紛紛再次派出了使者前來求見,這一次,條件什麼的,都已經無所謂了,活著就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