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層層疊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同樣的早晨,朱塬還在吃早餐的時候,很多人早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比如皇帝陛下。

今天有徵虜副將軍常遇春的凱旋作為打底,本就是讓人高興的一天。

早朝的時候,先宣佈了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提議的春聯相關,百官也很給面子,紛紛捧場。

沒想到,之後,又來了一件喜事。

工部順利燒造出了水泥。

因為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多次提及,老朱對水泥用途的理解,比工部尚書單安仁和水泥局大使沉全還要全面。

只是一個,有了水泥,就能修建貫通全國的萬里硬化馳道,再配合那鐵路,還有那日演示所見的諸多蒸汽車輛,高效的運輸系統,不僅會大大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還能促使大明的國土快速向外延伸,遠超漢唐。

因此,老朱覺得,水泥的意義,並不比青黴素差太多。

於是當場嘉勉一番,早朝之後,還又召來了單安仁和沉全,親自驗看水泥的效果,非常滿意,又詳細追問燒造流程。

再之後,得知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只打算將水泥作坊擴充到200人,頓時就不滿意。

大手一揮,沉全正八品的水泥局大使,直接提升兩級,到正七品,依舊掌控水泥局。

還有作坊。

金陵這邊,200人的作坊,確實不適合更大,因為原料有限。

不過,與兩位臣子討論之後,老朱就決定,在原產地進行燒造,比如長江上遊同時有煤有鐵也不缺石灰石的黃州,或者產煤的鳳陽那邊,燒好了,透過水路轉運,也是方便。

至於用途……

詳細詢問過水泥房屋的種種特性,老朱就發現,比起需要使用木樑的建築,水泥房子,防火、防蟲、防潮、防鼠……還有比這更適合建造庫房的嗎?

就說一點。

同樣找來錘子親自試了試那堅硬的水泥塊,老朱就聯想到,這東西若用來鋪設地坪,那老鼠之類,定然挖不動,用來建造糧倉,一年能因此省下多少糧食啊!

至於那實驗室、博物館等緊要場所,更是不需多說。

總之,老朱要求沉全接下來一年選擇合適地點再多造幾座水泥作坊,用工總數至少也要達到2000人規模,而不是摳摳索索的200人。

這次只是先到正七品。

若是做好了,明年就再升他兩級,到正六品級別。

激動的沉全千恩萬謝,賭咒發誓地保證完成任務。

老朱也沒忘記單安仁,不過,這水泥……確實也比不得青黴素,那是帶了收攏民心的政治意義的,因此,只是賞賜了單安仁一些財帛。散官暫時沒有,官職也不適合再升,當然了,在《大明月刊》上露露臉,也是該的。

單安仁也沒有什麼不滿。

工部在以往歷朝都是六部墊底,這一次,地位已經提升了太多。

更何況,現在正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前所未有,只要完成了,就是功勞,因此不急於甚麼散官虛職。

甚至,相比那些財帛賞賜,單安仁還更看重這次也能在《大明月刊》上露露臉的事情,雖然具體燒造的是沉全,自己這個尚書大人,那麼不遺餘力地支援,功勞也是該有自己一份的。

事情談完,單安仁轉去忙碌自己的事情,沉全則帶了同樣得到的一些財帛賞賜和皇帝陛下的期許出了宮,派了親隨把財帛送回家裡,自己直奔後湖醫藥大學。

朱塬昨天的交代還沒忘,要和這邊商討預制板的事情。

然後就再次遇到了少年平章。

……

朱塬是早飯後出發,帶了暖娘和麻袋並幾個侍衛,先乘船到北岸僻靜處,這邊已經有轎子和馬車在等待。

並沒有乘坐車轎。

穿過岸邊算是隔離帶的林樹區域,其中大部分樹木都是年初與島上大宅修造一起種植,為此還遷走了一些湖畔人家,算是將玄武湖完全隔離起來,類似後來的黃冊庫狀態。

只是這次並不再是黃冊庫,基本算是朱塬的私人領地。

因此也再能看出老朱對家人有多好。

要知道,周遭40裡的玄武湖,本身的產出,無論是魚獲,還是蓮藕,可都是非常豐厚的,更別說只是幾座湖心島就有五六百畝的總面積。

不過,雖然老朱預設,朱塬也沒有真的獨佔。

之前即使不在金陵,還是吩咐這邊協調周邊的百姓,當然還有自家的僕戶,該捕魚捕魚,該採收採收,該交稅……當然也要交稅。

再細節,就沒有計較。

不浪費即可。

穿過隔離帶,很快來到後湖醫藥大學前面的這條路,明顯修繕過的一條大道,卻不是標準的東西向,而是向東南傾斜。

雖然義診已經結束,短短幾天,加上年關百姓都要採購的緣故,一條街市就這樣成型,除了兩邊沒有店鋪,其他一樣不缺,大概就是幾百年後的那種露天大集。

然後就是這年代的好處。

沒那麼容易被認出。

朱塬一身棕色裘衣,踩著皮靴,衣領豎起遮住半邊小臉,雖然看著比大部分百姓穿著都要華貴,但街市上也不是沒有其他人如此,因此,反而沒有身邊即使穿披風帶兜帽依舊惹眼的暖娘吸引目光。

不過,雖然惹眼,但看到那幾個表情警惕的彪悍家丁跟在身邊,也沒人敢不識趣地上前騷擾。

這條街,可還有虎賁衛巡邏的。

只是,一些人也難免好奇,那女子,那少年,還有身邊的另一個同樣披風兜帽的丫頭,具體什麼關係?

主要是因為吧,那兩個女子,都落後著那少年一些,而不是並行跟著。

可……

看衣著氣態,又不像婢女。

朱塬沒有在意這些細節,確認自己沒有被認出,或者認出了也假裝沒認出,就饒有興致地逛了起來,這邊菜蔬攤位停一停,那邊糖人攤位看一看,轉眼又被售賣各種桌椅板凳的木作攤位吸引。

還路過一個唱戲的戲臺,站在臺下聽了一會兒,伊伊呀呀,竟然是《倩女幽魂》,於是從麻袋這裡要了幾枚銅錢送出去。

這麼走走停停,終於來到醫藥大學南門前。

大概也做出決定。

商業街,要建,不過,為了避免失去當下的這種人間煙火氣,也不能建的太高檔,乃至脫離百姓需求。

嗯。

具體的,還要再做一些調研,不能太想當然。

畢竟這邊一堆大學。

這年代能讀書的,說實在,底層人家很少,因此也就確定了消費能力,那麼,建的太低檔,等於又要疏遠這部分消費人群。

或許可以一半低一半高。

偏向西北的那邊,靠近幕府山周邊的百姓,就低一些,往向東南的,就高一些。

這些……

再說。

通報了身份,朱塬進入校門,感覺累了,就坐上了一直跟隨來到這邊的轎子,還把暖娘和麻袋一起喊了進來。

轎伕都是身強力壯的,多兩個女人上來,也無大礙。

來到校園的實驗室院落,戴三春和沉全已經在門前等待,另外,還有當初跟隨朱塬一起去過明州的器械局主事崔慎。

沉全也是剛到沒一會兒。

上來的時候三個人,出來的時候,只有朱塬一個。

見禮招呼過,朱塬先問起戴三春:“孫大人呢?”

“在城中,與禮部和工部商討醫賢祠的建造。”

朱塬卻搖頭,帶著關切:“累了三天啊,孫大人也不年輕了,該在家裡歇歇。”

“因為義診,陛下之前免了醫部的早朝。下官今晨還見了大人,去皇城前先來了這邊,說自己歇了一夜,今日辰正醒來,只覺得更好了,下官當面看著,也是真的,”戴三春解釋著,一邊示意走入院內:“大人來的正好,關於那青黴素,下官正想繼續請教。”

“呵,你知道的都比我還多了,該我請教你才對,”說了句,朱塬又轉向崔慎:“一些日子沒見,最近可好。”

“好,都好,”崔慎道:“還要再謝大人當初提攜,若不然,下官至今也只是一個玉器匠人。”

“不用妄自菲薄,你們如果沒有真材實料,我想提拔都不成,”朱塬說著,又轉向沉全:“水泥的事情,結果怎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沉全道:“陛下很是高興,賞賜了尚書和下官財帛,下官慚愧,還升了兩級,已是正七品。再有……那作坊,陛下說,水泥之用途很大,京師這邊,200人尚可,只是讓下官在其他一些地方多造一些出來,今年要達到2000人的工匠規模。”

朱塬笑道:“祖上肯定是比我們這些人看得更遠,也更有格局,咱們……到底是小器了。”

沉全本以為老朱的動作會讓朱塬多多少少產生一些想法,沒想到會是這種回答,連忙點頭:“是呵,是呵。”

內心裡卻想,要不然,為何人家就是中書平章呢。

說著話,來到院中,露天的扇風攤子還在,卻不再是八人手持蒲扇的原始對扇,全都換成了大號的手搖吹風機,每張桌子一臺,兩人操作,還有另外的操作人員不斷往玻璃板上刷上濃縮青黴素溶液,或者偶爾將玻璃板轉動一下,避免風向只有一邊的吹風機把溶液吹走,另外還有人不斷取走積累足夠粉末的玻璃板,進行刮分操作。

朱塬停步打量,另外幾人也跟著停步。

戴三春稍稍等待,說道:“大人,關於這蒸發一步,下官也是想問,可……還有其他,唔,當下能做的更有效率的吹乾效果?”

朱塬一時間沒有回答。

再上前幾步,來到一張方桌旁,示意這邊停下,稍稍打量,莫名想到了曾經電腦機箱裡的散熱器。

嗯。

哪裡不對。

散熱器是散熱的,眼前,為了促進蒸發,之前說過,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接觸面積。

問題是,眼前的玻璃板操作,只刷薄薄一層,已經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做成太複雜的曲面,或者各種摺疊彎曲,倒是能增加接觸面積,可也就別想太容易地把乾燥的青黴素粉末取下來。

效率啊。

效率?!

忽然間,朱塬明白了過來,為何會想到那層層疊疊的散熱器。

關鍵就在於一個‘層層疊疊’。

戴三春一直注意著朱塬的反應,見他如此,連忙問道:“大人可有了想法?”

朱塬點頭,再走進些,示意桌上的玻璃板:“一臺機子只吹一塊玻璃板,太浪費了,這樣……可以做一個架子,疊出很多層玻璃板,當然,中間要有足夠的空隙,方便空氣流通,再說這架子……也要便於玻璃板一棟。這樣做好了,同樣的佈置,嗯,一次吹十張玻璃板,或許操作麻煩一些,但總體效率肯定還是大幅提高的。”

戴三春聞言,稍稍在腦海中勾勒,頓時也露出驚喜和恍然表情。

崔慎更是直接稱讚:“大人不愧天縱之才。”

這……

只是一個小想法,天縱之才就誇張了吧?

不過,再想想,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這樣,因為人類其實沒有那麼豐富的想象力,再加上現實的各種條條框框,哪怕是一層窗戶紙,想要捅破,都沒那麼容易。

剛剛自己給的主意,就按照一個架子上10層玻璃板計算,就等於直接將效率提升了十倍。

這倒是……確實值得誇獎一下。

說著又看了看四周,還有上午逐漸升高的冬日暖陽,朱塬想想說道:“還是要挪到室內,總這麼在外邊,也不太好。”

戴三春道:“下官和尚書大人也商議過,近日確定規劃,年後就要施工擴建實驗室,呵,恰好沉大人燒製出了水泥,下官也看了效果,剛剛還在商討大人提出那預制板的事情。有了這東西,全新的實驗室,定是要好許多了。”

朱塬笑著點頭:“這是肯定的。”

戴三春回到眼前話題,又細細詢問了幾句關於玻璃架子的想法,還嘗試從朱塬這裡拿到更多點子,可惜,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多,只好作罷。

來到戴三春的辦公室,簡單看了看幾人關於預制板的設想,朱塬也沒有給出更多全新想法,這麼待了不到一刻鍾,就告辭離開。

這次主要是來看看學校那邊的。

離開實驗室院落,朱塬重新上了轎子,轉向東邊。

走了一會兒,就是另外一座院子。

下了轎,朱塬就已經隱隱聽到了讀書聲。

準確說,是女聲。

畢竟年代緣故,當下,男女學生是分開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