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平衡之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暖室內,朱塬也很快繼續:“所以,一開始,我說要送五百年國祚給祖上,其核心,就是咱大明今後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以儒家為核心的‘道德禮儀’,另一條腿,就是殿下已經有所研習的‘經濟之學’。呵,說起這個,因為《經濟之學》的‘生產篇’釋出,最近有人跑來說,我是‘聖人’了,殿下可曾聽聞?”

朱標這次開了口,帶著些笑意:“聽到了。”

朱塬也笑著,道:“殿下可是羨慕了?”

朱標歪了歪腦袋,想了下,還是實話實說:“有……有點。”

“殿下不該羨慕的,因為,做‘聖人’,一點都不好,”朱塬道:“你成了‘聖人’,別人下意識就會用更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你,稍微有些過錯,也會立刻被人放大,甚至,現在把你捧的有多高,將來摔下去,可能就會有多狠。所以,我現在的感覺,其實如同被人架在了火上,以後做事情,下意識就要更小心一些,各種道德標榜,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我覺得我都得做得比別人更好一些,才能更配上別人加給我的這種身份,這其實,就是一種束縛。”

朱標有些恍然。

屏風後,老朱依舊微笑聽著,還喝了口茶,內心裡明白,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一種表態。

這孩子就是太小心。

老朱旁邊,馬氏聽到這裡,莫名也放鬆了一些。倒是想到了一首詩中的一句,周公恐懼流言日。

當然,馬氏也知道下半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史載,作為周武王姬發的哥哥,弟弟少年登基後,周公協助處理朝政,管叔、蔡叔等大臣想要發動叛亂,顧忌周公,於是放出他想要篡奪大位的流言,周公聽聞訊息,立刻就主動辭去官職,返回封地以證清白。後來朝廷發生叛亂,周公又力挽狂瀾出面平定。

軍事之外,周公還定製禮樂,分封諸侯,一輩子兢兢業業,親手奠定了大周王朝近八百年國祚的根基。

至於王莽……這就不用多說了。

回憶著日常讀書時看到的這些,馬氏不由看了眼屏風方向。孩子啊,希望你真真是另外的一個‘周公旦’。

屏風外,朱塬還在繼續:“話又說回來,錢唐給我的定位,其實是儒家的‘聖人’,儒家聖人的標準,是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殿下如果羨慕,將來完全可以做一個道家的‘聖人’,這不是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實還是塬兒剛剛闡述的,要有‘帝王之心’,要有‘自由意志’,儒家是咱大明要繼續前行的一條腿,殿下肯定要重視,但殿下作為太子,將來帝國的接班人,就不能把自己框在儒家當中,殿下應該有道家聖人那般的更高眼界。”

朱標這次主動發問:“塬兒,具體……該如何做呢?”

“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朱塬抽出又一頁‘PPT’遞給對面朱標:“殿下,我這裡還有一個理論,治理一個小縣,需要的是‘科學’,治理一個大國,需要的是‘哲學’,這種表述,如果嚴格追究這兩個詞彙的含義,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哲學,其實也是科學的一種,所謂科學,我能記得的,似乎,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種,自然科學,就是金陵大學的那些從‘數學’到‘物理’的各種專業學問,是研究那些不受咱們人類意志影響的天地萬物運轉規則的學問。而社會科學,最典型的,‘經濟之學’就是一種,它是受人影響的,研究各種人類社會運轉規則的學問。再說‘哲學’呢,我個人的定義,是研究人類社會道德倫理相關的一種學問,簡單來說,還是一個‘禮’,但又不是殿下理解的那個儒家的‘禮’。因為,儒家有儒家的‘禮’,道家有道家的‘禮’,法家也有法家的‘禮’,而這些,都該是殿下去瞭解的,因為他們都可以在治國當中起到作用。殿下融合貫通了所有的這些‘禮’,才能擁有更高層次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實現超脫,擁有‘自由意志’,塑造‘帝王之心’。”

朱標認真聽著,感覺很有道理,然而,看看眼前只有‘科學’和‘哲學’兩個詞彙的‘PPT’,忽然又發現,自己記不住了啊。

記不住,如何能‘學而時習之’,如何能‘溫故而知新’?

於是打斷:“塬兒,你說這些,還有這……”點了點自己面前的紙頁:“太簡略了些,俺記不住。”

屏風後,老朱也覺得記不住,此時主動開口,稍稍提高聲音對外面道:“塬兒,稍後你也把今日說的,細細整理成冊,完整了送過來。”

朱塬連忙答應,確認老朱沒有其他吩咐,才接著道:“殿下,咱們再回到‘科學’與‘哲學’,我剛剛的描述,只是在解釋一種境界,不過,科學,同樣是殿下該去瞭解的,金陵大學和國立大學的16個專業,殿下不必深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學完,您要做的,就是瞭解,知道‘物理’是什麼,‘化學’有哪些神奇,‘農學’可以給帝國帶來哪些好處,諸如此類,然後,在此基礎上,您才可以塑造自己的‘帝王之心’,這就像蓋樓,‘科學’是地基,打好了基礎,高樓才能立起,否則,那就是空中樓閣,風吹既散。其中道理,隨便說一個,殿下若是不懂農學,想當然地覺得,百姓冬天也該去種莊稼,這樣可以增加糧食產量。於是下令百姓冬天去播種,去耕田,然而,這種情況下,糧食是長不出來的。”

朱標笑著打斷:“俺可不會如此。”

老朱也忍不住了,再次插嘴:“哪有如此荒唐之事。”

“有的,”朱塬道:“有個皇帝聽到百姓餓死了,很疑惑,問身邊人,他們為什麼不吃肉呢?”

朱標搶答:“這是惠帝典故。”

屏風後的老朱卻是沉默思索。

朱塬也再繼續:“所以,‘科學’和‘哲學’都是不能少的,‘科學’是基礎,‘哲學’,是殿下培養‘帝王之心’該追求的一個高度。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殿下追求的‘帝王之心’,究竟該是怎樣的呢?”

這問題出口,無論是屏風前的朱標還是屏風後的老朱,都不由的打起了精神。馬氏聽到現在,又看到丈夫的反應,也有些後悔,剛剛該拿了紙筆,現場給他每父子倆把東西記下來,免得隔壁孩子再回去麻煩整理,還可能遺漏。

朱塬問出來,也很快給出答桉,又是一頁‘PPT’遞給朱標:“其實,無論道家還是儒家,都給出了答桉。道家講究‘自然’,儒家講究‘中庸’,說到底,就是平衡之道。”

朱標看了眼面前紙頁上的兩個詞,跟著輕聲念出:“平衡之道?”

“對,平衡之道,”朱塬道:“這其中,我認為道家的‘自然’,其實還要更高一些,殿下,這裡是一頁示意圖,講的是一個‘生物鏈’的道理。”

朱標又接過,朱塬也繼續:“自然界中,狼吃兔子,兔子吃草,草生於土,土中養分又來自所有生物,這就是‘生物鏈’,呵,其中還有一個‘食物鏈’的概念,不過,這概念相對就去小了很多。因為吃兔子的遠遠不只是狼,小到狐狸,大到老虎,抓到兔子,都會吃。我這頁示意圖要將的,就是自然界中平衡之道的展示。殿下可以想象,如果切掉任何一環,比如,沒有了食肉動物,那麼,食草動物,諸如兔子,諸如野羊,就會瘋狂生長,野羊和兔子太多,將草根都坑光了,那麼,土地上沒了草,就會變成沙漠,到時候,大部分生物都無法再在沙漠裡生存,這就是自然中的平衡之道被打破的結果。”

朱標認真聽著,覺得很有意思,又覺得,是不是偏了?

屏風後的老朱卻明白,沒有偏。

這是再說,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這天下的士農工商,都是必須存在的,少了其中一環,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同老朱所料,朱塬隨後也果然這般解釋了一遍,讓朱標恍然大悟。

不過,這其中其實就開始夾雜了朱塬的私心。

除了文武百官和士農工商,也是必須的呀。

朱塬其實還考慮過新增更多一些私貨,方案都設計好了,不過,最後卻是放棄,過猶不及,一步步來更穩妥。

畢竟才教了太子殿下要獨立思考,聽課今天的課程,正是思維最獨立最活躍的時候,萬一被看破了意圖,這可不好。

因此,給出了‘帝王之心’關鍵的平衡之道,再明確灌輸了一番朱標應該在百家學說中保持平衡,超脫於外,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由意志’,朱塬便宣佈今天的課程結束。而且,從講課過程中對朱標的不斷觀察,朱塬也相信,今天之後,太子殿下將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變。

稍後要做的,就是順應這種改變。

當然,這就要老朱這個當爹的安排了。

這次再將一些儒生從朱標身邊調離,日常學習中加入更多其他學問,太子殿下也就不會再產生太多的牴觸心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