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東方大帝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東瀛聯軍想藉助野戰包圍一舉擊潰李揚的東洋漢軍,這何嘗不是李揚的想法呢:既然你們自大到想吃掉我,那我就反過來吞掉你們

東瀛陣中的兩萬人,精銳尚不足小半,超過一半的前幾天還是農夫,突然就被塞了把兵器來打仗了。

在這種萬人交鋒的戰場,即使你懦弱,你畏縮不前,但在自己一方的軍隊完全潰敗前,你也只有被協裹著向前,然後將手中的武器刺入敵人,抑或是被敵人殺死。

現在東瀛軍中的那些農夫士兵就是這種感覺,因而缺乏戰鬥意志的炮灰們竟然久久無法吃掉面前這一小塊東洋漢軍。

反觀義兵就是另一番風光了,雖然人數少,但至少還裝備了長矛皮甲盾牌雁翎刀的他們雖然陣地被壓縮的越來越小,但力量也被壓縮的更加密集了,在區域性戰鬥中竟然不落下風。

半柱香的功夫後,烏衣衛參戰了。李揚已從隊伍的中心逐漸衝到了前部,侍衛們小心翼翼的護衛著自己的主帥,而普通士兵無一不被自己的國主的英勇表現而鼓舞。

冷兵器時代統帥的個人魅力及勇氣往往是一支軍隊能否戰勝敵人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李揚恰恰把自己的個人魅力發揮到了極致,歷來都是親力親為的他說不愛兵如子,但在所有大康人以及大部分土著士兵心目中,有這樣一位能夠體恤士兵辛苦,給予士兵崇高待遇的領袖,確實是他們的幸運。

此刻見到統帥奮勇向前,這些士兵如何不個個爭先。

身著板胸甲的重步兵幾乎是不可戰勝的,一面面板胸甲都描繪出了惡鬼的面容,此刻真的像吃人的惡魔一般,最先接觸到的東瀛右翼在觸敵不過一刻鍾立馬便告崩潰。

那些農夫士兵們紛紛拋下自己簡陋的武器,向後奔去。而東瀛的統帥早就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東瀛的精銳士兵已經向著混亂的右翼補充而來。

如潮水一般回退的東瀛雜兵們碰自己的精銳士兵,又彷彿拍了岩石一般,在被砍瓜切菜的殺死了二十幾人後,這些雜兵們知道了,後退也是一個死。

於是乎潮水受到了巨大阻力後,復又返了回來,這種無異是送死的行為,不過是消耗了烏衣衛士兵們一些些的體力而已。

烏衣衛士兵們只是端平了長槍,向前推進著,不時的捅出一槍,東瀛的陣中便傳來撕心裂肺的慘叫聲。

在旗幟的指揮下,烏衣衛中多達五百人的火槍隊手持著最新式的燧發火槍,趁著敵人雜牌隊伍後退,而精銳軍還沒補空擋的機會,開火了。

沒有列陣齊射的火槍命中率並不高,敵兵群中只有一些倒黴鬼中槍了,但是火槍比起弓箭,產生的威懾效果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而就算是東瀛精銳軍中都產生了一絲騷動。

看到這種情況,李揚不禁想到也是因為陸交通不便,更多的小型火炮也就是類似明軍的虎蹲炮並沒有隨軍攜帶,否則一字擺開,再強的軍陣也會被打成篩子了。

東瀛聯軍精銳在不利的情況下只得發動了衝鋒,他們確實也算得精銳部隊,在開始小碎步跑動起來後這些士兵還能在將領的約束下保持住陣型,開戰以來最大的對撞就要展開。

此刻在綿延近千米的戰場上,東洋漢軍的一萬人對上東瀛的近兩萬人,卻絲毫不落下風,東瀛軍完全沒有將人數上的優勢化為勝勢,中路的進攻打不開缺口,邊路的包抄被東洋漢軍幾小股方陣就阻滯住了。

反觀東洋漢軍越打士氣越旺,尤其是李揚此刻已經解開盔甲,親自擂鼓助陣。

終於東瀛聯軍再也抵擋不住東洋漢軍的強大攻勢,紛紛敗退。

李揚知道收服整個東瀛的時候到了,於是大軍一路追擊,揮師北上,終於打到了天皇所在的王宮。

最後,東瀛天皇也被李揚給抓住了。這下子,那些東瀛人都不敢反抗,即使有一些反抗的力量,也很微弱,被李揚的軍隊鎮壓。

與東瀛戰爭的大幕逐漸落下了,而原本東瀛國土的臣民也逐漸習慣了新的統治者,新的統治秩序,連新城宮古的叫法都讓他們十分的舒服。

在宮古李揚大興土木,原本棚戶住宅已經被拆除一空,新的城內都被重新規劃成豆腐塊,排水渠井井有條。

一些工廠作坊在李揚的授意下也在宮古城開始了新廠的建設,現在宮古島中的物資價格和人工價格不斷高企,將這些工坊分散一些也是李揚的意思,做大做強是一方面,不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是一方面。

從東瀛王室中掠奪的財富已經經過拍賣行售出了,讓東洋漢國的財政稍稍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接下來李揚的命令又讓戶部和商部的眾位官員苦臉不已。

從大康輸入商品到東洋漢國的商船,按船隻大小的不同必須要附帶漢奴或願意移民東洋漢國的漢民數名至數十名不等,至於這些人必須自願,那麼漢奴要麼從人牙子手中買來,要麼是自願賣身為奴或是士紳手中買來。

若是查明商人採取暴力脅迫的手段劫持大康人,一經查實一律重處。

這道稱為“輸奴令”的法令一旦發出,天下震動。

東洋漢國一向是對商人十分寬厚的,而且除了從商人手中抽取一定的賦稅,從不胡亂攤牌捐餉,比起許多把商人當成綿羊,一到毛長了就開始剪毛的國度來說,東洋漢國對商人實在是太好了。

而東洋漢國因而也獲得了商人的天堂稱號,但是這李揚不發令則已,對商人一發令就是如此令人髮指的法令。

慢慢的,東洋漢國的實力越發的強大,在幾年後人口達到了百萬之眾,雖然比起大康來還是小了很多,但是軍隊的實力卻不比大康差多少,特別是東洋漢國的海軍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李揚已經準備讓艦隊向西太平洋,印度洋進發,來一次大航海活動了。

面對強大的東洋漢國,大康皇帝也就是李揚的後代也不得不平等相待,與東洋漢國建立了平等外交關係,從此以後整個東方都變得繁榮無比,兩個大帝國同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令那些西方人也紛紛跑過來,當然西方人想侵略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東西方的文明和軍事力量相差太大,西方那些小國根本無法抵擋哪怕是東洋漢國的一支艦隊攻擊。

無論是李想,還是李揚,都成為了所有東方人心中的聖人,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兩個皇帝,其實是同一個人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