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淋尖踢斛(求追讀,求推薦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叔,我看會書,你儘管割麥,爹差遣我,也是圖個閒手,你不用管我。”

少爺將插畫小說擱在並著的兩腿上,抬頭望了一眼徐三兒後,就又目不轉睛的看著腿上的書冊了。

跟在徐三兒後的徐二愣子偷偷瞄了一眼。

少爺手中的插畫小人應該是紅樓的簡本,幾縷墨色的線條勾勒出一個纖腰款款的古色少女,梳著百合分髾髻,素手輕抬,指尖勾著一個小花籃。背後靠著幾座嶙峋高石,是假山。旁邊落了款,寫明了插畫的內容,黛玉葬花。

“應該是石印本。”

徐二愣子上過學堂,略知一二。

石印技術是洋人傳入的,聽說是德意志人發明的,在縣城中售賣石印本的書肆很少。石印本是油墨印書,比水墨印書的刻本古籍昂貴約莫半價。不過石印本勝在印刷之時筆畫清晰,精美典雅。尤其是插畫小說,石印本更受歡迎。

紅樓是名著,他雖未看過,但幾個人物的名字還是懂的。這些知識在國文課中有篇幅提到過。

沒等徐二愣子想的更深,徐三兒打破了他的遐思,“少爺,規矩是規矩,老爺派少爺你來監割,要是少打了糧食,老爺發問,又該怎麼辦?”

“我當了這麼多年的佃戶、長工,都讓東家滿意,可不能壞了名頭。”

這些話說的有些計較,容易傷了情面。東家是心善的東家,少爺是心善的少爺。然而關於糧食的事情,卻不容馬虎。

……

“太爺爺,我覺得高祖父這句話,說的不妥。”徐晴搖了搖頭,她是女生,心思敏感了許多,“你先前說少爺和你是朋友,少爺估摸著是因為你,才不好去監割,高祖父這麼一說,就讓他難堪了。”

“再說,監割又有什麼好監割的,還能偷了幾把穀子不成。”

她不解道。

“你這話就說錯了。”徐從斟酌用詞,他和徐二愣子一道上了小學堂,以前又有新時代在掃盲班學的文化,知識水平提升了不少,想著用合適的語言解釋,“有些佃戶也刁滑,割麥子的時候,故意踹上兩腳麥捆,一畝地能打五斗的麥子,踹掉的麥粒合計起了,多的能到兩三升。少了也有一升左右。一斗等於十升。”

“掉落的麥粒,等割麥完後,再偷偷撿回家,就算自己的賺頭。”

“麥田裡打出的麥子也有稀稠啊,一畝少上兩升,在場裡碾的時候,一點也看不出來,所以得由人監割。爹怕到時候說不清……”

吳昊卻懂這個,也不全懂,“這就和小吏的淋尖踢斛一樣。”

他看的書,有好多提到了這個詞。

“差不多。”徐從伸手去摸吳昊的腦袋,他喜歡上了這種感覺,吳昊的腦袋和先生的有些像,“淋尖踢斛是裡正下鄉收糧的做派……。我爹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東家可以容忍少了幾升糧食,他不行。”

吳昊、徐晴像是猜測出了一些,可又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貧農受壓迫後的謹慎。”

徐蓉見二人不語,補了一句。

她雖則只上過小學堂,可有時候接觸的知識因時代而差異。火熱的年代中,她對此耳濡目染。

“姑奶奶,你這句話說的太熨帖了。”

徐晴神色詫異。

她是大學生,縱然在言語中並未表露過高人一等,可事實上,她在行為處事時,對她的學歷留有自傲。然而此刻,僅有小學畢業的姑奶,卻比她說出了更合適的話。她的“高傲”,不經意間少了許多。

……

徐二愣子並不瞭解徐蓉的話。

他沒聽過這等話。

日光毒辣,斑駁的日光從榆錢樹廣闊的枝葉中撒下。知了的蟬鳴聲略顯刺耳,地埂的野草葉子也有些焉了,泌出草香。

灰白狐狸吐出粉嫩的長舌,也散著熱。

少爺“嗯”了一聲,臉上略顯一絲不耐煩,他皺著眉宇,“叔,你去割麥吧,我看著呢,盯著他們呢。”

他們代指短工。

“二愣哥……”

他叫了一聲,想分享手中的插畫紅樓簡本,但隨即又止了口,頗覺有些不合適。徐從請了假,回家割麥,得不了閒。

徐書文搖頭嘆息,繼續看書。

按理說,他和徐二愣子都讀了書,關係應該更親近一些。可不知怎的,這關係反而沒有以前要好,反倒生分了不知多少。

不過他也知道徐三兒的忠厚,有徐三兒這個長工看管著短工,出不了大的紕漏。該犟的事,他自覺讓一些就是。

短工偷奸耍滑的多,不然也幾乎都會尋摸著一個主家當了長工。長工的報酬比短工要好得多。

父子二人下了麥田,揮舞著鐮刀,揮灑著汗水,開始割麥。

鄉人都是老手,不管是長工、短工。一片旱坡地,三十來畝的地,從中午開割,用了一個時辰半,就收割完畢。

麥捆背到了場裡,等待碾打。

徐書文土曜日回家監割,到了日曜日離去。實際上,已經距離徐二愣子割麥過了四五天了。

隔了月曜日,也就是星期一。到了星期二,火曜日的時候。徐二愣子揹著一小袋磨好的白麵來到了學堂。

下了早課,徐二愣子提起糧袋,跟著先生的步伐走進了講師寓所。

“你……”

門內,劉昌達站著,望著少年手中的布袋,他的眼睛略帶柔和,“坐下吧,先別著急,我給你補補課,防止你遺漏了。”

少年還是比他低了一個個頭,半大小子彷佛沒扯條,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內。日光照入屋內,站在門口的他映出的斜長背影遮掩住了少年的頂稍許多。

他看到了少年,想起了同齡的自己。那時的他坐上了從長崎通往九州島的列車,坐的是下等車廂,手裡捧讀著一本黃公度(黃遵憲字公度)寫的《東洋國志》,耳畔是登車藝伎們吹奏的三味線、小鼓,時不時有西裝革履的商販上了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黃公度寫的《東洋國志》,是留日學生赴日留學的參考書。

滬市的商務印書館就有出售。

劉昌達也不知道他緣何想起了那一刻。

明明是不同的場景。

“是,先生。”徐二愣子順從的放下了糧袋,他拉過了牆角的直背靠椅,坐了下去,他的眼裡帶著無措,和一絲對未來的憧憬。

------題外話------

寫的太慢了,基本兩小時一章,刪刪改改。

恩,剩下的一章,大概在凌晨一點左右寫出來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