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張居正承恩還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居正瞅了周華半晌,突然嘆了一口氣,只說:“罷了,按皇綱國法來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鯨頷首。

但接著,他又拿出聖旨,且大聲喊道:

“敕曰,加太師張先生左柱國,特進榮祿大夫,以開疆功封江陵伯,世襲,並令造’輔弼茂績‘八腳牌坊於荊州!”

“且賜太師張先生還鄉路費五千兩白銀,蟒衣紅苧絲四套,金福壽字四十兩做獻禮高堂之用!”

“另著金吾衛千總馬世龍領兵一千護送,準馳驛歸鄉。”

張鯨念後就躬身對張居正笑道:“陛下口諭,謝恩之禮免。另外,馬千總已率兵在十里外等候。”

“明主厚恩,臣無功受之,也無德佩之,但又不敢抗旨,只得愧領。”

張居正不由得一怔,隨即口齒微顫地說了起來。

張鯨則拱手告辭,且帶著錦衣衛們離開了這裡。

而他一離開,被錦衣衛按旨攔在外面的文武大臣們這時也都絡繹而來,向張居正送別。

張居正只頷首答應,且沒多久就裝睡沒再理,而在登船後才睜開了眼。

張四維等皆只目送著張居正和其家人而乘舟而去。

來送張居正的文武百官很多。

御史江東之這時也來了這裡,且低聲不由得對同來這裡的李植言道:“他就這麼善終,且以太師之位而退了!”

“一切才剛剛開始!”

“權奸若不被清算,天道就不能昭彰!”

李植冷笑著低聲說了一句。

……

“知道了。”

而張鯨在回來把張居正的話轉達給朱翊鈞後,朱翊鈞先說了這麼一句。

接著,朱翊鈞就又問道:“廠衛這邊進行的如何?”

張鯨道:“已經派人去南直了!”

朱翊鈞聽後點首:“很好!先生的冤屈若得不到伸張,天道就不能得到昭彰,這件事不能出岔子!”

“老奴明白!”

張鯨回了一句。

接著,朱翊鈞就拿出了張居正今早離開前託人送來的密揭,遞給張鯨道:“拿去侍御司,讓其擬旨著先生所薦之人入閣,進政事堂執政。”

張鯨拱手稱是。

原來,張居正在離開前,還上了一道密揭,密揭內容就是,薦舉去年因疾辭官回鄉的潘成與餘有丁入閣。

雖然張居正嘴上說天子最終要靠自己,但行動上,還是向朱翊鈞薦舉了兩個他認為可靠的閣臣。

朱翊鈞自然沒有拒絕,而是予以批准,讓潘成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學士;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餘有丁則升為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俱入閣辦事,且入政事堂參議大政。

潘成不必說,是張居正早就信得過的改革派大臣。

而餘有丁是探花出身,歷史上是歸有光的座師,最大的政績就是為兵部侍郎張佳胤出主意解決杭州兵變的事,而避免了一場叛亂發生。

總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張居正臨走薦舉的人,自然是出於公心薦舉的。

朱翊鈞也不可能不準。

至於接下來的首輔,張居正未提及。

但朱翊鈞很清楚,張居正明顯早就屬意了一人。

只是張居正沒聲張,他也沒打算過早表露。

萬曆十年六月底。

藍天白雲下,一江碧水上。

張居正竟有力氣站起身來,而立於這天水之間,眺望起了楚江大地。

重鄉情節似乎早就刻在了漢人的基因裡,所以,張居正也不例外。

能平安的承恩還鄉,使得他的病似乎好了許多,而如吃了靈丹妙藥一般,氣色又恢復了許多。

“父親,我們總算回來了。”

張敬修也在即將回到江陵時,對張居正說了一句。

張居正背手在後面,長鬚微揚,望了望藍天笑道:“是啊,此生未客死他鄉,也算是幸事也!”

很快,張居正就在張敬修的攙扶下,登上了岸,且在馬世龍等官兵的陪同下進了江陵城,即荊州府城。

湖廣官員士紳自然早已久候在城外迎接。

張居正與這些官員士紳寒暄了一會兒後,就以病疾未愈為由,沒有多與這些官員士紳言語,而回了府。

只是在回府的路上,張居正就因為巷道中許多揭帖和標語因為沒有被清理乾淨,而發現了許多關於他的惡語,而頓時因此勐喘起來,如高山傾倒一般,倒了下去。

張敬修忙扶住了他:“父親!別在意,這可能是他們故意留的,就是為了氣您,明著不敢對您不敬,但暗地裡就是要噁心一下。”

“我知道的,只是嘆天下知我居正者,少矣!尤其是鄉人,竟也不理解我。”

張居正說著就落下老淚來,但隨即又道:“至於哪些恨我的士林,他們會後悔恨我張居正的,我的離去,對他們不一定是好事,甚至可能我是最後能護住他們體面的人。”

張居正說後就又恢復了力氣,而在張敬修的攙扶下,進了自己的宅邸。

只是在當晚,張居正在來到前院,看看自己少年時受開蒙的地方時,就聽得外面傳來噹噹的門環撞擊聲。

“父親,您說會是誰?”

“我們都閉門了還要來訪。”

“總不至於是官差或皇差吧?”

張敬修問道。

張居正道:“開門看看就知道了。”

不多時,張府的人就開了門,俄然,張敬修就見許多士子簇擁在門外。

“給太師見禮!”

這時,一年輕士子喊了一聲,隨即所有士子就對張居正拱手作揖起來。

“晚生袁宗道。”

“晚生耿定理。”

“晚生熊廷弼。”

……

“你們這是?”

張居正有些驚訝。

“晚生袁宗道與眾兄弟同窗特來荊州看看太師,同時也是想讓太師知道,鄉人不是全都視太師為奸賊。”

“自古公道自在人心,只是當今士風大壞,官僚士紳重利者多,持正者少,饒是湖廣諸官與楚地縉紳也因此多暗裡恨太師,明著是敬太師,暗裡卻不準我們鄉民說太師的好話,稱讚太師的揭帖小報反而被胥吏衙役嚴查,官僚們也會尋機處置我們,反而是說太師壞話的,表面上看是抓了,但其實抓了又放,哪怕抓進牢裡去,也是好吃好喝供著。”

“除此之外,他們還不準我們來見太師。”

“但我們不能不見,不能不讓太師看見這天下不是他們能一手遮天的。”

“所以,我們雖然沒敢白天在城外迎接太師,但現在是必須來見見太師的,以讓太師知道人心並非全不知太師謀國之功,至於本鄉小民,想必太師也明白,只要他們還是沉默的,也說明是不恨太師的。”

袁宗道這時拱手說了起來。

張居正見此,不由得笑了起來:“多謝掛念,我楚地能有諸位俊傑,則我楚地人傑必興盛也,裡面坐吧。”

“太師謬讚。”

“只是太師病重,晚生們就不打擾太師。”

袁宗道說了一句,接著就對張居正拱手道:“告辭。”

張居正見此只好點首。

次日,張居正早早地起了床,讓人抬著去太暉山祭了祖,且在看見自家祖墳重新完好無損後,也就嘆氣言道:“列祖列宗,不孝子孫張居正回來了!”

接著,張居正就在張敬修攙扶下,強行磕起了頭。

隨即,張居正就讓人抬著回了家。

而回家後,張居正就突然病情加重,再不能下床,且沒幾日後就進氣少出氣多。

張敬修、張懋修、張允修等人自然是哭得不行。

張居正則還安慰著自己眾子:“能落葉歸根,也算是此生無憾,吾兒不必傷心!”

然後,張居正就再無他言,溘然長逝,四周只出現哭聲一邊,與啾啾蟬鳴。

五十八年前,炎夏之時,一男嬰自湖廣荊州府江陵縣遼王護衛張家降生,來到人世。

同樣是五十八年後的炎夏,一老者也在湖廣荊州府江陵縣軍籍張府撒手,離開人世。

而朱翊鈞在收到奏報張居正亡故的急遞時,已是七月流火之時。

朱翊鈞對此沉默良久,但未著多言,只下旨輟朝十日,派司禮監太監吳忠和翰林孫繼??代他去荊州弔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