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 112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購買率不足, 請排隊候車,正文君正在開來的路上

其實少女不救他,他倒也死不了, 自幼跟著師父練功泡藥澡,這世間能毒死他的毒甚少。

這點毒性還要不了他的命。

且他已經給屬下發了訊號, 不出半個時辰, 屬下就會尋到此處來。

他此趟回京是因小皇帝重病。

小皇帝也的確是重病, 看到他回一直纏著他喊舅舅舅舅的,眼巴巴的看著他, 希望他留在京城。

裴家雖也有別的親戚在朝中,但小家夥自幼就跟他親近。

可他又哪裡能一直留在京城。

外敵來犯,大涼朝本就根基不穩,重文輕武, 朝中能領兵打仗震懾敵軍的將領根本就沒幾人,原先還有鎮國大將軍幫忙鎮守邊關, 可鎮國大將軍年歲已高,已致仕回家養老,剩餘的將領都無領兵才能,只剩他一人。

若不替小外甥守住這江山,這江山遲早會易主。

他在京中留了幾日, 返回邊關時, 路上遭遇埋伏。

至於是誰,先帝兄弟就有十人,有些雖不在京中,可覬覦皇位的人不少。

那九五之尊的位置,誰不想要?

這些人也很清楚,就算除掉小皇帝也不見得能坐上皇位, 因著兵權都在他的手中,所以重中之重是先要除掉他。

小皇帝登基已有一載多,他已遭遇好幾次暗算。

有次甚至連軍營裡面都混了刺客進去。

那些人會想方設法要他的命。

身子既已能動彈,裴敘北朝著山下走去,卻是與沈家兄妹完全背道而馳的另外一邊的山脈,那邊山脈是邊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走了小半個時辰,便碰見自己屬下。

其中一穿著錦衣,容貌儒雅,生的一雙桃花眼的男子看見裴敘北終於松了口氣。

又見裴敘北肩膀處的衣衫上沾滿血跡,儒雅男子上前道:“將軍,您沒事吧?”

在軍營裡面,所有人都稱呼裴敘北為將軍。

這人是裴敘北身邊的軍師宿凌。

宿凌跟裴敘北年齡相當,自幼一起長大,宿家是京城有名的軍醫世家。

宿凌不僅繼承了一身醫術,也是有名的鬼才。

入了軍營跟在裴敘北身邊做軍醫和軍師。

宿凌見裴敘北雖滿身血跡,但傷口處顯然是被包紮過。

宿凌不好多問,一行人穿過山脈回到軍營已是夜裡。

回了軍營,宿凌才替裴敘北檢查傷口,待檢查了覆著傷口處的藥草時,宿凌驚歎連連,“將軍,這誰幫著處理傷口的,這些藥材用來解毒倒是新奇的很,不過具體有哪些藥材,還得再仔細分辨過。”

軍帳之中只有兩人,裴敘北才道:“路上碰見一好心小郎中,幫著我處理了傷口。”

他沒故意隱去郎中是個少女,但宿凌已從給裴敘北包紮傷口用的裙襬看出是個女子來。

他也沒多問,不管給裴敘北治療傷口的是男是女,與他們都不會有甚交集。

問多了,反而對人姑娘不好。

當然僅是這點藥材還不能徹底讓裴敘北痊癒,好在有宿凌在,這點傷還是沒大礙的。

宿凌在身邊嘮嘮叨叨的,裴敘北想到遠在京城的小外甥,眼神略顯晦暗。

…………

而跟隨兄長下山的沈糯還在想著上輩子的事兒。

上輩子秦北王也沒得善終,等小皇帝長大後,卻對秦北王忌憚起來。

秦北王舊疾復發,死在了邊關。

想來也是,就算小皇帝現在跟秦北王關係親近,可小皇帝眼下才四歲,秦北王遠在千里之外。

這樣的孩童,有心人多陪他,再挑撥下,便能讓小皇帝跟秦北王離了心。

也難怪小皇帝長大後對秦北王生出異心。

人人都道這秦北王陰沉狠絕,可沈糯卻覺得,他若不狠絕些,如何震懾敵軍?

如何護著大涼十幾載的安穩?

沈糯微微嘆息。

說到底,這位秦北王同她一樣,也不過是個可憐之人。

上輩子,秦北王病逝,邊關混亂。

不過那時候她已經不清楚大涼的未來,也沒有見到崔家和穆家的未來,就前往了仙虛界。

一路上,沈糯都有點悶悶不樂的。

等回到水雲村,沈糯把採到的野菜跟松蕈分給沈林一半。

沈林接過野菜,卻不肯接松蕈,這東西是個貴重玩意兒,鎮上的達官顯貴喜歡吃,價格挺高的。

沈糯卻執意,沈林不收她便佯裝生氣,沈林只好收了。

等沈糯回到沈家,許氏已經把午飯都做好了。

沈林帶過來的兩隻野雞,一隻紅燒,一隻燉成雞湯,還有條肥美的河魚,應該是許氏上午去買的。

沈糯又把松蕈和野菜交給沈母,讓她中午加個菜。

沈母看到松蕈還有些捨不得,想留著去鎮上賣。

沈糯卻不依,“娘,松蕈我們自己吃了便是,我在崔家甚好吃的都吃不到,您就讓我解解饞。”

她也不是真饞,就是想把好東西留著給家人吃,補補身子。

至於賺錢補貼家用,她自有別的法子。

她這話可不假,崔家就只有崔父一人打獵為生,還要供養崔洛書讀書科舉,家中其實很貧寒,等再娶了沈糯後,家中銀錢早就耗空。

不然那姚莊清怎會見到個氣運好些的便想奪了去。

也因崔家窮,便是平日有點葷菜,那也都是先緊著崔洛書跟崔文蘭吃。

若是還有剩的,她也必須先孝敬公公婆婆,哪有跟公公婆婆搶吃食的。

所以她在崔家的日子過的其實還是很苦的。

偏生她上輩子看不透,何其愚蠢!

一聽女兒這般說,沈母心疼的不成。

“好好好,松蕈留著我們自個兒吃。”

家裡正好還吊著雞湯,沈母就把松蕈清洗乾淨後切成薄片,放在雞湯裡面燙熟,味道就異常鮮美,滿屋子都是香味。

沈母忙著做飯時,沈糯把山上採來的草藥清洗放在簸箕上晾曬。

這些草藥晾曬過想要入藥都要經過炮製後才能使用。

等到吃午飯時,後院私塾下了課,沈父帶著沈煥和沈鶯回來前院吃飯。

沈煥和沈鶯是沈糯的弟弟妹妹。

沈煥如今已有十歲,最近正是長身子的時候,身高都快趕上沈糯了。

而沈鶯只有七歲,還是天真浪漫的孩童。

兩兄妹生的都是清秀可愛。

看見沈糯,沈鶯笑逐顏開的衝過去抱住了沈糯,“阿姐,阿姐,你回來啦,鶯兒想你。”

崔家和沈家雖就隔著兩刻鐘的路程,但沈糯畢竟是嫁去別人家做媳婦兒的,沒有經常回孃家的理兒,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回來孃家一趟。

沈鶯還總是在家唸叨阿姐怎麼不回家。

看著面容稚嫩的弟弟和妹妹,沈糯又忍不住紅了眼眶。

上輩子沈煥跟妻兒也跟著遭了難。

沈鶯因嫁了人躲過一劫,但沈家遭遇如此大劫,沈鶯鬱鬱寡歡,婆家見她整日以淚洗面,也嫌晦氣,婆母跟丈夫更是責罵她,沈鶯也因此早早病逝。

沈煥如今已經是半大小子,自然不好上去抱姐姐,他紅著耳朵喊了聲阿姐。

十歲已是懂事之齡,但沈煥早上都在私塾讀書,也不知道外面傳言的那些事兒,不然這小子肯定也是會衝去崔家的。

沈糯心頭又難受又暖暖的,心道這輩子她一定要護家人平安,要讓親人都過上好日子。

沈糯跟弟弟妹妹親近一番,才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沈父跟沈母想去崔家商量崔洛書娶平妻之事。

沒想到剛用完午飯,崔洛書和姚莊清便帶著崔文蘭來了沈家。

不僅是他們三人,還有穆秀嬌身邊的趙嬤嬤。

趙嬤嬤還抱著不少禮品。

一進到院子裡,姚莊清便笑眯眯道:“親家,我今日帶文蘭和縣主身邊這老婆子來給阿糯賠個不是,都是文蘭的錯,我已經教訓過這孩子,都是我不好教女無方,親家也放心,以後文蘭再不敢犯這混事兒了,還有縣主身邊的趙嬤嬤,她一時口快說錯了話,也來跟阿糯賠個不是。”

崔文蘭果真老老實實跟沈糯陪不是。

“嫂嫂,都是我的錯,我不是故意推搡你的,嫂嫂原諒了我吧。”

崔文蘭說著開始流淚,倒不是因為覺得做錯事,而是在家時母親說了很嚴厲的話,她頂撞兩句,還言語,‘不就是推了她一下,這有什麼,她哪裡比得上縣主,還不如就此和離,讓哥哥娶了穆姐姐。’

因這話,母親狠狠扇了她一巴掌。

還逼著她來跟沈糯道歉,說她若不肯道歉,就是還想捱打。

崔文蘭這才過來的。

現在還被迫跟討厭的人道歉,她都氣哭了。

現在阿糯願意幫人治病也是極好,以後爹爹也後繼有人了。

“哥,你是不知,章少夫人的肚子真的好大哦,生產時肯定很困難。”

聽著堂妹嘰嘰喳喳的聲音,沈糯又想起一件跟米瀟月有關的事兒。

確切的說是跟米瀟月那位姓章的相公有關的事情來。

她記得上輩子在米瀟月難產逝去沒幾日後,崔文蘭非要拉著她去盤臨鎮閒逛,因穆秀嬌離開時候給崔家留下不少紋銀,崔文蘭又剛得了那只羊脂白玉鐲和其他首飾衣裳,光在村裡顯擺還不夠,便想去鎮子上也讓人瞧瞧。

那時的沈糯根本不想出門,姚莊清體貼說,“阿糯也出去逛逛吧,整日悶在家中娘也怕你悶出病來。”

所以她就跟崔文蘭去了盤臨鎮。

剛進鎮子,就聽很多人興奮的議論著,“天啊,不是吧,章捕頭竟然還養著個外室?”

“章少夫人這才死了沒幾日,他就養外室了?”

“哪呢,早早就養下的,還養在鹽平村,孩子都半歲呢。”

“也就是說,章捕頭在章少夫人還沒懷孕時,就養了外室,讓外室懷上身孕了?”

“這……米老爺能饒了他?”

沈糯後來才知,這個章成早就在外面養了外室,是個寡婦,和米家千金成親前就跟這寡婦在一起,這事兒章家人都知曉,後來章成又眼饞米家財產,所以米瀟月和他傾訴愛意時,他同意了。

他跟米家千金成親後,也沒斷了與那寡婦的來往。

把寡婦養在盤臨鎮附近的村子上。

人少眼雜,不會被人發現。

他又是捕頭,隨時可以去,有時候幾天不歸家也能告訴米瀟月去出門辦案,米瀟月根本就沒懷疑過他。

再後來,沈糯聽聞,米老爺震怒,清算了章家,把女兒難產生下來的幼女抱回米家養著。

可哪又如何呢,人死不能復生。

她的上一世和米瀟月何其相似。

但米老爺最後為女兒報了仇。

而她……

沈糯微微嘆息,不過她能重活一世,如果這次米瀟月難產而亡,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機會。

所以沈糯希望,她能幫米瀟月一把。

…………

沈家三兄妹很快回到水雲村。

沈糯現在就算惦記著米瀟月,也沒辦法讓她立刻生產救活她。

肯定要等到她自然分娩那一日。

而米瀟月預產期應該還有半個月到二十天左右。

現在她也急不來的。

回了水雲村,沈糯還跟著堂兄堂妹過去大伯家一趟,她從大伯家帶了幾本醫書回去看。

沈家往上數好幾輩的老祖宗,也是名醫。

但後繼無人,沈家後輩沒有繼承沈老祖宗這方面的天賦,到了沈父這一輩,就只有沈大伯繼承衣缽,但醫術也是平平。

沈老祖宗留下許多醫書,臨終前告誡後人,他留下的醫書,以後沈家不管多困難都不許動了賣掉的心思。

沈老祖宗留下的醫書,就連沈大伯都沒吃透。

沈糯在仙虛界做了五百年醫修,現在的醫術早就無人能及。

但她得有個緣由慢慢來展現自己的醫術,讓別人知曉她會醫術,所以才來大伯家借醫書的。

沈家祖上也的確風光過一段十日,沈家老祖宗留下的醫書滿滿一大箱子,沈糯抱了幾本醫書,沈林抱著她在鎮上置辦的東西送她回沈家。

回了沈家,許氏見女兒買回這麼多東西,忙幫忙接了過去。

還見女兒抱著醫書回,她也很贊同,女兒跟著大伯學點醫術也是好的。

沈糯回了家後,不是忙著看醫書,就是配置油脂膏。

當然了,油脂膏她也重新取了名字,叫做香藥膏。

現在村裡用的油脂膏都是用蛤蜊殼裝的,油脂膏配方也多是動物油脂,沒有藥材,所以價格便宜。

沈糯配的香藥膏,裡面不僅有動物油脂,好些中藥材,另外還有蜂蠟。

配置出來的香膏如同上好的豬油膏,透著淡淡的藥材香氣。

這般的好東西,自然不可能用蛤蜊殼來裝。

村裡正好有燒製瓷器的。

沈糯先去定了五十個小陶瓷罐。

這小陶瓷罐當真是小小的,約只有沈糯半個拳頭大小。

上面還印著沈記香藥膏幾個字。

這樣小小的陶瓷罐兒都不便宜,十文錢一個。

沈糯定的五十個就是五百文錢。

她配置香藥膏很快,幾天就全部配置好,放在大的瓷罐子裡,等幾天後她定下的那些小陶瓷罐兒送來,才把這些香藥膏都分罐裝好。

她壓箱底的五兩銀子全部花完,就得到了這五十個小罐兒的香膏。

這樣一小罐的香膏比鎮上賣的那種二十文錢油脂膏份量多不少。

可以夠一個人一個冬天的使用量了。

當然,她做的香藥膏,對凍瘡也有很好的療效。

只要堅持使用秋冬兩季,就能徹底治好凍瘡,以後不在冬天雪地裡凍太久,凍瘡都不會再犯。

把這些香藥膏分裝好,沈糯又用前幾日買回來的糯米粉跟紅豆做了個糯米紅豆糕。

糯米紅豆糕做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糯米泡水後蒸熟,再用紅豆熬煮好後開始炒豆沙。

她炒出來的豆沙香糯細膩,甜味也非常的適中,既不會齁得慌,也不會太過清淡。

再把煮好的糯米和豆沙一層層鋪好。

總共鋪了十層。

一般人家做的糯米紅豆糕都是隨意一層糯米一層豆沙。

像沈糯這樣鋪出十層來,每層都薄薄的,待切成大小均勻的糕塊後,能夠瞧見一層白一層紅,跟千層糕點似的。

而味道也極美味,糯米與紅豆沙的融合非常完美。

又糯又甜,滿口生香。

沈糯做糕點時,沈鶯就眼巴巴的蹲在她旁邊。

等沈糯把糕點切好,遞給沈鶯一塊,沈鶯說了句謝謝姐姐就迫不及待的嘗了口。

“姐姐,這個好好吃。”沈鶯吃的一臉滿足。

她還小,不知道如何形容味道,就覺得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糕點。

好像姐姐從崔家回來後,做什麼都好好吃。

糕點做好後,沈糯留了些,剩餘的就分成兩份給大伯家和三叔家送了去,連帶著還有兩罐香藥膏。

次日一早,沈糯吃過早飯,就帶著糕點跟香藥膏先過去大伯家。

沈大伯出門看診去了,沈林也去山上了,就只有沈燕和曹氏在。

大伯家還有個七歲的沈晨,不過他吃過早飯就去沈糯家中跟著沈父讀書了。

沈燕正在家裡做刺繡,這是個精細活,她也想把刺繡學好以後補貼家用。

瞧見沈糯,沈燕把活兒放在一邊,“阿糯姐,你怎麼過來了?是不是還要拿醫書?”

“不用,那幾本醫書我還沒看完。”沈糯把手中的糕點和香藥膏遞給沈燕,“這是我做的一些糕點,阿燕嚐嚐看,還有這小陶瓷罐裡面是香藥膏,我配置出來抹手的,凍瘡也可以用,對紅腫和乾裂非常有效,阿燕也可以試試。”

沈燕接過兩樣東西。

她還嘗了塊糯米紅豆糕,入口香甜綿軟,非常的細膩。

沈燕眼睛都亮了,“阿糯姐,你做的東西真好吃,比鎮上陶芳齋的糕點還好好吃。”

陶芳齋的糕點是附近是很出名的,價格貴味道好,每天都有人去排隊買糕點。

沈燕也吃過陶芳齋的糕點,那時候她以為陶芳齋的糕點就是天底下最美味的糕點,現在嘗過阿糯做的糕點才知陶芳齋的糕點根本不上什麼。

等沈燕吃掉兩塊糕點,還把阿糯送的香藥膏開啟挖出一些均勻的塗抹在雙手上。

還別說,的確有股子淡淡的藥香味,而且抹上後很好化開,非常的滋潤,一點都不油膩。

不像油脂膏,塗抹在手上就油膩膩的,做什麼都不方便,需要很久這油脂才能被手吸收掉。

而且阿糯給的這個香藥膏塗抹在手上非常的舒服。

沈糯交代道:“阿燕記得每天都要塗抹,你做繡品,雙手是要好好保養的。”

沈燕點頭,她的手上的確不少乾裂的口子。

之前教她刺繡的師父還說,“若想繡好一副繡品,不僅跟天賦勤奮有關,一雙手也是至關重要的,雙手要柔軟光滑,否則稍微把繡品勾出丁點絲線,這幅繡品就算毀掉了。”

之前沈燕就知道她的雙手用來刺繡肯定不成,天天都用油脂膏塗抹,但根本沒用,畢竟是農戶家的姑娘,每日都有家務要做,一雙手怎麼都養不好。

沈糯又跟堂妹聊了會兒,才去三叔家把東西送了過去。

她做的香藥膏成本就比外面賣的油脂膏貴,效果不用說,油脂膏跟她的香藥膏是沒法比的。

她給香藥膏定下的價格是兩百文錢,比油脂膏貴了整整十倍。

但用上兩盒,連凍瘡都能斷根,所以這個價格真的不算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柔橈輕曼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