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不斷的腦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緣所說的這些東西,就是後來各地開發區的常規套路。並且證明了這是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畢竟沒有那麼多的北上廣深,那些一線城市才有資格挑挑揀揀。輪到內州市這樣的四、五線城市,根本就沒得挑。還不如老老實實打造一個或者幾個主產業群。

“有了瓶子廠,紙箱包裝廠也應該有一家吧?還有扶持幾個本地的運輸企業。既然有了瓶子廠,那為啥不服務好,就為他們找一家果汁生產企業?像芹芹他們家,水果爛在地上都沒人要,正好透過果汁廠去消化。既然有了果汁廠,那麼果脯廠呢?水果罐頭廠呢?……”

李素素早已經目瞪口呆,因為這種思路實在是太超前了。關鍵是,按照計劃執行就行。根本不需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能做到有的放失、事半功倍。

“緣子,如果你來咱們開發區,那就好咧。”

“呵呵。”

“那其他專案也是這麼做嗎?同樣的順藤摸瓜?”

“姐!就靠著野山清泉,這幾年就夠你忙的。說實話,就圍繞著這個飲料水產業,這一輩子你都忙不完。像西北的那幾個縣都有礦,如何圍繞那裡的礦產打造產業群,你完全可以向領導彙報個思路,機會就讓給其他同事吧!”

“可是……我好像捨不得哩。嘿嘿。”

“別計較那麼多。等幾年後,你都要結婚生孩子了。難道你還想做業務?找個清閒點的崗位吧!”

“那倒也是。”

“……”

……

說是勘探現場,其實李緣早就知道最合適的地點,無非做戲做全套,裝模作樣的跑一圈而已。

不得不說,銅鼓鄉這裡的風景還是很不錯的。就是稍微比霞山鄉差一點,少了些野湖怪山。

但和霞山鄉一樣,這裡也沒什麼工業,都是窮哈哈的地方。唯一比較優勢的就是交通狀況。由於這裡有個小碼頭,以前就修建有條戰備公路。而且地勢比較平坦,能建工廠的地方有很多。更不存在什麼動遷問題。鄉親們早就想搬離這鬼地方了。

不管怎麼樣,李緣還是先後跑了五處地方,拍完了全部十卷膠捲,並且做了詳細的筆記。

“各位領導,今天先這樣吧。等到水質結果出來後,我會儘快的交給港商,讓他們決定一個最終方桉。”

見李緣準備離開,張宏光連忙上前攔住:“小李,時間已經不早,我們這裡已經安排好了,一起用頓便飯?”

對吃吃喝喝,李緣沒什麼興趣。他就笑著婉拒:“抱歉抱歉,我想早點回家,家裡正好有事。等以後有機會吧!”

“小李,能有啥事?”一旁一位銅鼓鄉的鄉幹部笑著挽留道,“今晚就在這裡住下,可以的話,再陪你玩幾天。你家裡有啥事,我找人幫你解決。”

說實話,最忐忑不安的就是風陵縣這些人,他們生怕夜長夢多。尤其是銅鼓鄉,他們突然發現,最大的假想敵居然是霞山鄉?李緣姐弟倆還是霞山鄉的人?特麼的威脅實在太大了。

現在那些人恨不得來個搶逼圍,對李緣來個貼身防守。

李緣當然不會去管其他人的想法。這香港的錢還沒騙……忽悠到手呢,想急也急不起來,還是要適當的控制節奏。

“抱歉,真的有事。”李緣笑道,“村子附近一直野豬在禍禍,估摸著冬天還有可能狼災,所以準備進山一趟。”

(⊙?⊙)(⊙?⊙)(⊙?⊙)……

其他人面面相窺,這畫風突變啊?怎麼突然變成了跑山人了呢?

“那麼過幾天呢?只要你有空,通知一聲,我們過來接你。”張宏光連忙問道。

“呵呵,過幾天我可能去趟省城,需要參加考試。”

“考試?你還用考試?”

“怎麼不用考試?我還需要繼續充實自己呢。呵呵。”

(⊙?⊙)(⊙?⊙)(⊙?⊙)……

等到李緣離開,那位鄉幹部就主動找到張宏光:“張主任,港商應該不算滿意吧?你可要幫幫咱們銅鼓鄉。”

接連兩個很“荒唐”的理由,而且根本不願意留下,明顯就是拒絕的意思啊?

張宏光同樣有點煩躁:“知道不滿意,那就讓他滿意。還有,這裡沒有港商,先把那個小李哄到手吧!明白了嗎?就算最後不在你們銅鼓鄉,起碼要拿出誠意、拿出態度!”

“可是……”

“別可是了。全縣一盤棋,縣領導都在看著我們呢。現在我還擔心不留在我們風陵縣……”

“明白明白。”

“還有,其他地方的王八蛋肯定會聞著腥味找過來。一定要把小李藏好。沒聽到他說過——在哪裡投資都一樣!”

“張主任,這你放心。MB,為啥會看中賣水呢?這玩意不到處都是。我們銅鼓鄉一點兒都不佔優勢啊!”

“你總算懂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專案看的根本不是什麼優惠條件,最重要的就是交情,就是人情世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知道知道,保證完成任務!”

“……”

……

李緣根本不知道,張宏光他們會腦補出那麼多的內容。他已經回到了魚頭坳村,正在樂滋滋的圍觀魚頭湖的集體網魚。

當時被李緣一啟發,劉寬那些村幹部,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湖泊裡的那些野生魚資源。

往常這些野生魚,撈出來也運不出去,運出去也不知道賣給誰,可是現在有了白機廠這個狗大戶,那就多少能賣點錢。如此一來,村民能夠拿到實惠,村委會同樣能截留一部分錢,作為啟動資金。

對於單門獨戶來說,也許撈魚賣魚得不償失。但依靠集體的力量,還真的不算什麼大問題。

當年開荒山是這樣,鹿角坳村修路同樣是這樣,那都是集體出的勞力。包括這種湖泊裡大網網魚,同樣也很有經驗。

在那段很困難的特殊時期,這裡也曾經組織過好幾次的大網網魚,作為國家副食品供應的保障之一。就是年代太過久遠,李緣已經沒什麼印象了。

所以說,承包到戶確實好,但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某些副作用。像這種“集體的力量”,越來越難得一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再次等候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