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我喜歡邏輯推理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時間飛快,書迷見面會漸漸的過半。與那些書迷簽名的簽名、握手的握手,甚至還有不少合影互動。

終於到了懇談環節。一位老年讀者就首先提問:“萬分感謝先生,能否介紹一下,您這本《浩瀚的大洋是賭場》的創作動機?您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什麼會挑選本子海軍史?”

李緣微笑著回答說:“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就有文化交流的傳統。尤其是近代以來,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等,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本人是個軍事歷史類的愛好者。所以就挑選了這方面的軍史——介紹貴國的海軍發展史。而且我還希望,隨著兩國人民更加的瞭解,能夠加強兩國之間的友誼。出乎意料的是,《賭場》這本書,在我們中國成為了暢銷書。這就能夠證明,我們國內還是有許多人對貴國很感興趣。也希望為了兩國加深了解,能有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謝謝!”

笑聲中,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不就是說幾句很好聽的廢話嗎?在這方面,李緣相當的擅長。

第二個提問的機會,李緣就尋找到了前排一位高校女生。在《賭場》的讀者群體中,一般以男性居多、年長者居多,女生就相當的罕見。

那位女生顯得很激動。她九十度鞠躬:“感謝先生。我想請教一下,您在這本書裡用詞很……怪異。有些並不是日常用語,也不是以往常用的寫作格式。有些在我們同學中十分流行,有些卻……非議很多。您為何要用這樣的風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緣沒有直接回答:“既然發明創造出了文字,那就是給我們用的。我們當然可以沿用前人留下的規則,同樣也能自我創新般的活用。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樣的流行語其實有很多很多。有些流行到了現在,許多就變成了漢語中的成語;有些就會被淘汰,那就說明這種創新是失敗的。既然古人能活用出流行語,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夠呢?無非小部分會成功,就比如在你們同學中流行的那些。但大部分會失敗,比如引起非議的那些。應該沒有這樣的規矩——就因為害怕失敗,我們就不敢創新了吧?”

“可是……”這位女生變得有些茫然。在本子社會中,等級觀念相當的森嚴。根本沒有幾個人敢打破規則。所以說,這種驚世駭俗的觀念,完全已經違反了那位女生長久形成的三觀,“先生,您剛才說‘我們’?難道我也可以嗎?”

“呵呵,為什麼不行?”李緣笑道,“這位同學的顧慮,是不是感覺到,這麼做會不合群,會被你的長輩、老師、同學和朋友集體排斥?所以創新者的風險很高?”

“對對,就是這樣。”

李緣繼續道:“我一直在說,關於寫作,我僅僅是個業餘愛好者。我真正的專業領域,知道是什麼嗎?我是個IT工程師。”

“在前幾年,美國已經出現了網際網路。短短的時間之內,就風靡到整個美國。甚至還出現了AOL(美國在線)這樣的大公司。在這幾天,我已經觀察過你們本子。包括之前我去過香港,那裡和你們本子一樣,電信運營商都出現了撥號上網服務。在這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確實領先一步。而我們中國內地,互聯網服務應該也會很快出現吧?”

“為什麼我在這裡要說這些?就是因為——網際網路會完全改變你我的生活!當我們躲在網線後面,甚至用的還是網上匿名?難道還有那些擔心嗎?難道不敢創新嗎?說不定下一個流行語,就是你創造的。”

李緣所說的都是一些完全真實的話。放到這個年代,甚至稱得上是神預言!

然而網際網路?那是什麼東東?底下大部分的人都完全沒有那個概念,剩下小部分的人,他們也最多聽說過這個名詞,幾乎都沒有接觸過。

但聽到這樣的話,那些讀者和記者就感覺不明覺厲!尤其那還是對所有人的鼓勵。

因此在熱烈的掌聲中,那位女生再次深深一鞠躬:“謝謝先生指點!”

隨後提問的讀者,他是個中年人:“先生,關於你書裡的某些觀點,在下不敢苟同。比如說日俄戰爭。你認為當時的沙俄佔據絕對優勢,我國挑起這一戰,同樣是在賭博。但從戰爭的結果來看,我國應該是完勝,沙俄根本沒有體現出任何優勢的地方。在這裡,我承認,戰爭總有冒險的地方,但這和賭博沒關係吧?”

李緣明白,這是遇到槓精了。在讀者之中,總免不了遇到這樣的人。而且無論怎麼樣去解釋,他們總會死纏爛打。

李緣笑眯眯的回答道:“關於歷史事件的分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我個人比較喜歡邏輯推理法。就是儘可能的收集齊全原始資料,隨後用邏輯推理的辦法去分析。這樣就能彌補掉資料方面的漏洞,並且糾正某些錯誤的地方。其實這很像推理法偵破桉件,無非這裡是歷史桉件。很有那種成就感?”

在笑聲中,李緣繼續道:“我們應該承認,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說:許多時候,歷史是不講究邏輯的。因為創造歷史的都是人,人有時候根本就不講邏輯?就像大東溝海戰、日俄戰爭那樣,貴國都是絕對劣勢。在戰爭發生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條件,符合打贏戰爭的標準。但結果就是你們完勝。但有時候,歷史還是講邏輯的。比如奇襲珍珠港,戰爭的結果就是慘敗。”

“那麼按照先生您的說法,你這種推理法也有可能出現錯誤?”那位槓精繼續提問。

李緣笑著點點頭:“一般研究歷史,基本上遵循會兩條道路:一條就是絕對還原真實,什麼東西都需要拿出證據,證據越齊全、越完美越好!另一條就是中國傳統歷史研究的道路,也就是——資治通鑑!吸取歷史的教訓,給我們以借鑑。讓我們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再次等候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