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仁川登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的江浙沿海騷擾的時候御史和內閣的文臣曾經精到的評價海邊的這些士兵也就是拿著長槍的農夫而已不過這些農夫好歹在倭寇來襲的時候還是拿著手中的兵器去戰鬥而且多少會使用兵器。

江峰所帶領的船隊幾乎是杜塞了仁川港但是始終是沒有人過來這畢竟不是在大明的海面上船隻進入私港。這是一個國家進入另外一個國家的港口不管是不是宗主國這等沒有使節沒有任何文書的行為就可以導致戰爭。

但是話說回來弱國無外交朝鮮的士兵可以說是一群拿著兵器的乞丐或者說連乞丐都不如的一群老弱朝鮮有自己完備的文官體系和讀書人組成的門閥統治階級但是其他的東西就什麼也不要提了。

在旗艦順風號的帶領下武裝炮船們都是開到了距離港口最近的位置把火炮對準了岸上在各個船上的士兵開始換成小艇登6仁川確實是良港可以讓這些噸位不小的船隻的穩穩的停泊在那裡不用擔心擱淺之類的問題。

在順風號的船舷上高階軍官們都是緊張的看著不斷靠岸的小船如果岸上的守軍做出反應這些小艇的恐怕是最先遭殃的因為即便是船上的火炮做出反應最先登6的士兵也會被炮火誤傷。

安靜就是很安靜所有人就連那些跟著過來拉人的商人和船上的把式們沒有什麼軍事經驗的他們都覺得岸上或者是有埋伏或者是有什麼別的反應的措施。都是提心吊膽的看著。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才知道岸上的確確實實是沒有什麼人在那裡反應都用不遜色於奔馬的度逃跑了而且這裡除了朝鮮的稅吏和他們的打手那四百名的士兵還駐紮在距離港口五里遠的地方。

第一批二百名士兵登岸小心翼翼的沿著碼頭周圍搜尋了一圈然後跟著後面的船隻出了訊息滿載著裝備和兵員的武裝商船開始靠岸了碼頭上的裝置非常的簡陋但是還能提供裝卸江家軍的第一門三磅炮被拉上岸之後在順風號上的軍官們都是松了一口氣現在就算是對方調集兵丁他們也不怕了。

跟隨登州船隊過來的京師商團的商人們現在都是集中到了一艘中型福船上靠近了觀看江家軍的登6這些從京師過來的人原來知道江峰是一個機變百出的生意人知道素來是橫蠻。

但是江峰離京之後的所作所為他們就不是很清楚了這次重新提起合作的事情他們都是重新瞭解了一下現這些年江峰確實是軍功赫赫當然這也不讓人驚訝在京師的商人們眼裡江峰手中有錢自然是可以多養家丁親兵家丁和親兵們的數量多少就是明朝軍隊戰鬥力的強弱問題。

不過京師商團的這些人素來是天子腳下眼高於頂的角色心想你江峰強悍也就是幾百家丁的模樣還能如何在銀子面前還是老老實實的幹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來到登州看到的那幾千兵各個都像是其他衛所的親兵模樣而且軍容整齊裝備精良心裡面對江峰的實力禁不住是高看了一成一個有幾千這樣兵丁的統兵大將除了京師的大營也就是九邊了。

然後他們看到了繁榮的不像話的私鹽和海貿的生意這些東西明面上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可是他們這些平日裡面就是經手這些生意的人又怎麼會上當原來江峰還有這麼大的財源這可不是日進斗金的問題怕是日進一石日進一倉。

有些高官手下的商人巧取豪奪慣了看到這種買賣禁不住眼紅心想等到回京之後攛掇自家的主子給這個江峰安個罪名然後自己把這個東西奪過來豈不是大特。等到出海之後各個的噤若寒蟬再也沒有什麼別的念頭了。

順風號巨大的船體和上面黑黝黝的炮口震懾了這些人的心思同樣的現在登州認為是小船的那些武裝炮船的規格和噸位已經是比這些商人們帶來的大船還要大了有了這些船隻天下之大何處去不得有了這麼多炮恐怕海上也要聽他的號令了。

等看到登6時候拖拽上去的火炮之後所有人都是什麼異樣的心思都沒有了心想可千萬不要惹惱了這個煞神要不然連家都回不去。

有個勳貴手下的商人當年在京師也是給御馬監四大營操辦補給的看過神機營的操練

是見過了些火器看到江峰的手下從船上朝著岸上拖在那裡喃喃自語失神的說道:

怎麼連將軍炮都有這可了不得這可了不得

仁川算是一個港口城市不過因為海上防禦的原因真正的城池距離港口還有三里左右的距離在這之間都是些稀稀落落的民居和倉庫江峰的船隻出現在港口的時候碼頭上面的驚慌和潰散同樣是影響到了附近的民居。

等到江峰的部隊和商人們完全登6之後仁川城已經是大門緊閉周圍跑的連人影都是看不出來。

附近的簡陋的倉庫都是被利用了起來京師商團們的船上都是裝載著此次需要的給養卸下來之後放入了倉庫之中周圍的無用的民房都是被拆卸下來木板作為燃料石頭什麼的作為建築材料。

四千名士兵除了兩千人駐紮在港口之外其餘的兩千名分成兩隊每隊在一百名騎兵組成的前導面前緩慢的朝著前面推進也算是摸摸周圍的情況。

仁川是漢城的門戶也就是八十裡左右的路程朝鮮國雖然是羸弱異常但是這種情況還是不得不打的。仁川城守派出的快馬已經是朝著漢城急奔而去報告緊急的情況和要求援軍。

朝鮮人始終是沒有想到會有人在仁川登6因為這附近都是大明水師的防禦範圍這也是此處並沒有太多兵丁的原因大部分的兵丁都是在漢城以南地方駐防因為日本的九州諸侯們把朝鮮南部當作糧倉隨時的過來搶掠一番補充自己難免會更深入一點從唐朝時候日本在朝鮮南部的設立日本府開始那都是日本侵略朝鮮的畢竟之路。

至於北面基本沒有什麼防守的必要這裡和仁川港的理由差不多的大明的軍隊若是打過來難道還能抵抗嗎

現在在位的是朝鮮的所謂中宗大王國家小自然也就有國家小的好處江峰的部隊上午登6這位中宗大王在下午就接到了訊息聽到訊息之後這位國王差點翻到在席子上因為朝鮮當時沒有什麼凳子的說法。

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之後才緊張的詢問:

快讓衛隊去準備孤現在就要出城

下面的使者頓時是熱淚盈眶多麼出色的國王啊居然要率領軍隊出城和來犯的敵人出城決戰不過顯然聽半句話的習慣是很不好的朝鮮的中宗大王繼續緊張的說道:

去平壤快去準備快去準備。

邊上的幾名大臣有些看不下去特別是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李仁弓他可是兩班的領朝鮮境內一等一的大貴族可以說朝鮮的國政基本上都是由他這個大臣確定然後才由國王頒佈下去的而且也算是經歷了幾朝自然是沉穩許多看到中間的中宗大王如此窩囊的表現禁不住咳嗽了一聲中宗大王立刻是不出聲了了李仁弓緩慢的說道:

看到來犯的敵軍是那裡來的嗎是大明的還是日本的

這一句話頓時是問住了在那裡的使者所有人都是逃跑的好像是兔子一樣誰還會大著膽子去看看對方來了多少船來了多少人。看到使者在那裡吭哧了半天都是沒有出聲幾位大臣頓時以為自己瞭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李仁弓在那裡語禁不住加快了一些開口對著朝鮮的中宗其實是自己下命令說道:

老臣覺得應派折衝將軍帶領人馬前往老臣看對方也就是些大膽的海盜趁這些膽大包天之徒立足未穩正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這句話一說出來周圍的文武官員們紛紛附和贊同那邊的被點名的折衝將軍還沒有等到所謂的中宗大王下令已經是出列領令不管是朝鮮國王還是下面的大臣都覺得此事理所應當看不出什麼逾越的問題。

雖然在這個小朝廷上還不知道來犯的人到底是誰可是在漢城之內已經是飛的傳開了各種各樣的謠言人心惶惶。

調集兵馬需要的時間不斷儘管各級都是給這個折衝將軍大開方便可是最早還是要第二天的中午才能出。

此時的仁川城外六匹馬拖拽的一尊火炮已經是調整了角度對準仁川的城門點燃了火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特別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