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與民爭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但問題是,怎麼查。

這事只能讓東廠來辦。

朱由檢先把東廠的王之心傳了來。

東廠是負責內部情報調查的。

所以,這種事如果是人為的,那麼第一個問責的就是東廠。

“海州港三十萬匹織品被燒,此事大有蹊蹺,你們東廠有沒有事先察覺?”

朱由檢語氣森嚴地問了一句。

王之心嚇得滿臉大汗,心想陛下明顯是在怪自己東廠不作為,也就忙道:“陛下容稟,臣已經得到海州東廠密探用飛鴿傳回來的密報,此次織品被燒之事發生的太過突然,東廠方面也就還沒來得及反應,不過,據海州的東廠密探說,事發之後,現場找出了短刀,而倉庫內部是嚴禁帶短刀的,臣推斷,此事定是人為,而且幕後之人肯定是派的死士提前打入倉庫內部,矇混過關後就點燃倉庫然後自殺!”

朱由檢聽後說道:“這件事東廠必須嚴查!敢燒朕的織品,朕要他拿十倍家產來補!還要他的項上人頭!”

“是!”

王之心回了一句。

“陛下,外面有大批文官跪諫,言請陛下撤掉織造局,這是他們的奏本。”

王承恩這時候突然來到朱由檢這裡,且把一沓奏本捧到了朱由檢面前。

朱由檢冷著臉回了一句:“既然是要撤掉織造局的奏本,那朕就不看!”

很快,蔣德璟走了來:“陛下,戶部和戶科以及國稅局的官員都到了,請陛下擺駕政事堂,廷議商稅改制之事。”

朱由檢點了點頭。

蔣德璟看了朱由菘和王之心一眼,頓時也明白皇帝陛下為何一臉嚴肅,也就忙道:“想必陛下已經知道了海州織品被燒的事,臣還只以為有些織造大戶出身的官員最多只是上個奏疏鬧鬧,卻沒想到他們竟直接燒了織造局的織品,不可謂不膽大妄為!不過,陛下,以臣看,這說明朝廷要想增加國庫收入的改革舉措所遇到的阻力還是很大,這些權貴士族們明顯不肯輕易罷休。”

“愛卿怕了嗎?”

朱由檢突然停下腳步,問了一句。

蔣德璟怔了一會兒:“前線將士尚敢為國事死,臣亦有何懼!”

朱由檢笑了笑:“大明積重難返至今,皆因張江陵之後再無敢革新除弊之鐵腕首輔,愛卿當擔之!”

蔣德璟聽後心潮澎湃起來:“臣謹記!”

接著。

朱由檢便和蔣德璟一起來到了政事堂。

一來到政事堂,朱由檢就看見了來自戶部、戶科以及國稅局的一干文官。

但朱由檢剛來到政事堂,戶部郎中康由貴立即攔在了朱由檢面前:“臣戶部郎中康由貴啟奏陛下,朝廷設織造局乃與民爭利之政,大明要長治久安,朝廷就當輕徭薄賦,舍利於民,而非一味巧取豪奪!臣如今斗膽直陳,萬望陛下採納啊!陛下!”

康由貴聲情並茂地說了起來。

“拖下去,杖斃!”

朱由檢直接說了一句後。

康由貴聽後大驚,忙喊道:“陛下,臣皆是肺腑之言啊!”

“今日議的是商稅,是誰給你的權力妄議他事!我看你分明是對朝廷不滿,對朕不滿,欺君罔上!”

朱由檢說後就直接坐在了龍椅上。

大明文官素來多嘴炮,喜歡在各種事務上都插一句嘴,甚至還喜歡在廷議上說別的事。

總之沒有原則,唯一的原則就是拼命維護自己士大夫的利益。

這康由貴也不例外,而且明顯是權貴士族的代言人,似乎不撤掉織造局,他就不罷休一樣。

在場的文官皆沒有說話,但都倒吸一口涼氣,暗想陛下明顯今天脾氣暴躁,自己這些人還是小心點為好。

也因此。

整個政事堂氣氛顯得非常的壓抑。

朱由檢一臉嚴肅地問道:“商稅的事,議的如何?”

“臣等議定的結果是商稅以十稅三來徵收,臣核算過,按照十稅三來徵收,較為合理,朝廷能有增加大量稅收,但又不影響商戶經商之熱情。”

蔣德璟回稟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就按照十稅三的比例來徵收。”

最終,朱由檢與這些參與商稅改制的官員們確定在明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崇禎二十年正月初一開始實施。

眼下已經是十一月底,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籌備,自然是來得及的。

……

“快看!海州的大火已經登報了,這下我們就等著鄭家的人去找懷寧侯家的人提貨吧。”

徐霖將報紙遞給了林雲京。

林雲京看了後,也笑了起來:“希望朝廷能夠明白,想要爭我們權貴士紳的利,那是門都沒有!”

“唉,陛下還是低估了權貴士族們的手段,他們既然敢在背地裡支援洪承疇的清軍,自然也敢在背後裡用別的手段壞朝廷的大事!如今只是燒個織品,將來說不定也會來個落水之患。”

戶部尚書倪元路此時也在《大明日報》刊發的報紙上看見了關於海州倉庫失火三十萬匹織品被燒的事。

而倪元璐朝中老臣自然不用多想就猜到了這事是誰幹的。

自然,倪元璐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倪元璐所說的落水之患自然是正德皇帝和天啟皇帝都掉到水裡去並因此染病而亡的事。

雖然到現在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兩位皇帝是因落水而亡。

但現在朝中的官員也難免不往這方面去想,認為這裡面有更深的原因。

對於朱由檢要革新改制的事。

文官集團中既有如蔣德璟一樣堅定不移地支援皇帝陛下的激進派,也有中立者與反對派。

而倪元璐算是中立之人,也就只是擔心一下陛下的安危。

不過,吏部尚書李遇春作為反對派,則是巴不得看見這樣的事發生,不由得感嘆道:“陛下還是太天真了,不知道這裡面的水有多深,人家唆使幾個已經收買的文官跪諫是給你面子,讓你有個臺階一下,好知難而退,要是不配合,只怕將來燒的不是倉庫,而是陛下的寢宮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照這麼說,陛下再這樣下去,會發生不測之事?”

吏部左侍郎劉成治頗為驚慌地問了起來。

李遇春道:“倒也不會,朝中不乏忠貞之臣,當會諫阻陛下的!”

……

“陛下,臣劉宗周斗膽直陳,革新改制當以德化為先,而不能強來,如今外面所跪文臣所跪諫之事,還請陛下應允啊!”

左都御史劉宗周此時就因為文官跪諫之事求見了朱由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