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肅慎古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薛道長道:“那是一個神秘的民族,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大約在一萬多年前,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山,有肅慎氏之國。”

“不鹹山即是長白山,肅慎氏之國居地為白山黑水之間。白山即是長白山,黑水即是黑龍江,從地理位置上推測,應該在巨門嶺一帶。沿著七星河向下,它的盡頭就是巨門嶺。”

“早年間我曾去過那裡,在山谷中依然可以看到一種半地穴式的建築,居室下部呈圓角方形,,上部是圓形屋頂,屋頂由向內傾斜的木柱支撐,上部正中開口為門,方便人們進出。這與古書中記載的肅慎人“屋形似家,開口於上,以梯出入”非常接近,所以肅慎古國應該就在巨門嶺。”

“傳說那裡至今還居住著一些野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應該就是肅慎人。”

古書上說,巨門嶺是一萬多年前天神與地母的一次激情碰撞燃燒的傑作,因形狀像一扇巨大的門而得名。巨門嶺的北側就是七星河,它最終流入鏡泊湖。

最早記載肅慎王國的文字是《竹書紀年?五帝紀》,文中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

其意是說,在公元前2100年夏朝舜帝的時候,肅慎就是東北的一個很大的國家了。書中又說,“肅慎來朝,貢弓矢”。

之後,關於肅慎來朝的記載時有出現。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克商,道通九夷、百蠻,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這是有關肅慎氏貢楛矢石砮的最早記載。

楛矢石砮是肅慎王國的獨特發明。

那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主人是高山、森林、河流和猛獸飛禽。

當時的人類還很孱弱,靠族群集體的力量與大自然搏鬥,主要的食物是野果和飛禽走獸,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而實際上最常用的一定是木棒子。

這木棒子在森林中到處可以找到,隨手就可以製作成為打擊野獸或者防身的工具。

甚至後來一直成為山區人們上山行走用來輔助和防身器物。也因為闖關東到達此地的人們手中常常握著一根木棒子,為走路、進山、採參和狩獵提供了方便,也成為當地人對闖關東移民的一個貶稱。

楛矢石砮的發明是當時的自然環境迫使的,最初的原始工具是石器也好,棍棒也罷,只有與獵物近距離咫尺之間,才能發揮作用。

有時,往往人們還沒有靠近獵物,猛獸的憤怒衝撞常常就會讓人們猝不及防。

石器和棍棒還沒有傷及獵物,而人類卻很有可能立刻被猛獸撕得粉碎成為口中美味。

後來,人們發現有幾種猛獸是碰不得的,遇見這種猛獸人們常常抵抗不過傷死太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於是,再遇見這種猛獸人們立刻作鳥獸散。而對沒有太大的殺傷力又比較溫馴的野獸和飛禽,就成為了人們重點進攻掠取食用的目標。

但是,這些溫馴的野獸和飛禽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有的野獸跑得太快,是人的雙足發力也追趕不上的。

有的飛禽飛得太高,是人的石塊和木棒擊打不到的。

於是,肅慎人發明了楛矢石砮。

楛矢石砮是古代東北肅慎王國的精緻創造。

有史料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肅慎故地生長著一種特有的叫“楛”的灌木。

這種灌木雖然貌不驚人,卻材質細密,韌性超強,不易折斷,用來做箭桿十分難得。

同時,還有一種堅過於鐵的黑曜石,可以打磨成鋒利箭鏃。

用楛木製作箭桿,用石砮製作箭鏃,再配以長弓,楛矢石砮就製作完成了。

這種弓箭可以用來圍獵,也可以用來自衛,並作為歷代貢品進獻中原,成為東北肅慎王國與中原親密交往的獨特信物而呈上帝王玉案。

當時的肅慎人佔據著北起黑龍江下游,東到日本海,西至螞蟻河流域,南抵穆稜河下游這樣廣大的區域,為了不使尚未豐滿的羽翼受到傷害,他們歷經夏、商、週三朝更迭,一直臣服於中原政權,是東北先民與中原聯絡最早的部落之一。

據說周成王九年,征服東夷,為肅慎朝貢之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

周王還十分高興地將肅慎的貢品楛矢石砮,在箭末扣弦處銘以“肅慎氏之貢矢”,以“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並把它分給異姓諸侯,希望他們象肅慎一樣永遠忠於周王朝。

周王曾借使者之口自豪地宣佈:“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將肅慎王國同其封國燕國、毫國一樣視為自己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為有趣的是,周天子在會見天下群臣時,讓周邊各個少數民族的部落王國首領,按照本部落所處的地理方位對號入座,肅慎王國首領入座時,恰好位於會客大廳的東北角。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看似十分普通的箭,在當時中原的尋常百姓間也是十分罕見的。

《國語.魯語》曾經講述了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周遊列國的孔子來到陳國。

一天,一群兇猛的鷹從陳國宮廷的上空飛過,一隻受了傷的鷹身上還扎著一尺八寸的箭從空中墜落到國君的庭院。

當時的中原沒有人認得這鷹、這箭。

陳湣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四處尋問。

正好魯國司寇孔丘周遊列國,來到陳國,陳湣公知道孔丘博覽群書,精通世故,於是,派人去請教孔老夫子。

還是孔老夫子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近前細辨,一一道來。

孔子說,“這群隼鳥從很遠的地方飛來,鳥身上的楛矢是肅慎人造的。過去周武王滅殷,國勢強大,鞭及九夷百蠻,四方屬國都來朝貢,北方的肅慎王國貢了楛矢石砮,石鏃長約一尺八寸。

周武王把肅慎獻來的桔矢石砮,賜給分封陳國的女婿胡公,以表彰長女的美德。

在周武王時,同族親屬分給珠寶,異姓諸侯分給遠方來貢的珍品,以示周王室的恩惠。

陳國一定受賜過‘楛矢石砮’,你們可以到倉庫裡去找。

從孔老夫子的解答中,人們才知道,那支沾有北國風情的長箭及那個帶有邊地特點的鳥兒,都來自那個遙遠的東北肅慎人的領地。

那只鳥兒叫隼,就是海東青。

那只箭,就是肅慎人圍獵常用的武器,叫楛矢石砮。

陳湣公立刻派人去查詢,果然在倉庫的深處找到了這種楛矢石砮。

這個偉大的民族大概在隋唐突然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據說最後一代肅慎古國的國王是一位女巫,她有兩個特別的嗜好,一個是煉丹,尋求長生不老;還有一個是剝皮,剝人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