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推紅薯令,清河崔氏的確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陛下,還請不要聽信妖人之言啊!!”

簫瑀聲線中帶有顫抖。

他是真怕陛下被那些妖人給蠱惑心智。

“好了,簫司空,朕心意已決,此物必須進行推廣!!”

“它全名為紅薯,可畝產四千至六千斤,並且只需要三個月,即可成熟!!”

“如此神物,我大唐得之……實乃萬幸!!”

李世民聲音激昂。

可以看出,

他在介紹紅薯的時候,是那麼的自信、驕傲。

然而。

百官們卻不是那麼想。

畝產四千斤至六千斤?還三個月成熟……

陛下,你沒事吧?!

是不是活在夢裡?!

現階段最好的良田產量也才三百斤,你搞個十倍增長,這怎麼可能?!

剎那之間。

所有官員都認為是天方夜譚,不,天方夜譚都比它好一點,這完全是痴人說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呵呵。

畝產四千斤至六千斤……

虧你李世民說的出來啊。

裴寂真的是笑了。

原以為李家二郎解決糧食危機,是求得高冷。

結果現在看來。

完全是歪打正著解決,然後因此信奉鬼神,從而被一些妖人蠱惑,認為什麼破紅薯是神物。

他在上早朝之前,還在害怕呢。

畢竟李世民和李淵兩父子,時隔多年再次見面,這兩位大唐帝皇會晤,還是很讓他們害怕的。

但是現在看來……

呵呵。

見吧見吧。

最好,你李家二郎是把李淵也帶進溝裡去!!

“陛下,聖明。”

裴寂連忙站出來道。

其他世家官員,紛紛響應。

都有些害怕李世民收回成命。

然而李世民心意已決,哪怕簫瑀等人再怎麼勸說,最終還是釋出讓北方災民種植紅薯的詔書。

至此,

早朝在兩班人馬心思各異情況下,就此退朝。

…………

皇城門口。

許多金吾衛帶著告示,前往大街小巷張貼。

朱雀街。

金吾衛將告示貼在官衙上。

“陛下有令,自今日起,凡來自北方之百姓,可前來申請種植神物。”

“因神物數量有限,故而需要進行篩選,但還是先到先得!!”

金吾衛將官聲如洪鐘,諾大嗓門嘶哄,將聲音傳至此地極遠。

“神物?什麼神物?陛下……陛下他要做什麼?”

“哈哈,我知道!這個我知道,陛下準是向上天尋求得神物,所以才會稱之為神物,陛下這是要把神物普及世間啊,陛下聖明!!”

有人見告示都沒看,就如此吹捧李世民。

顯然是李世民的狂熱粉絲。

這也正常。

前些天皇城救下幾十萬災民,使他們橫掃飢餓,李世民作為主導者,收穫不少民心與擁戴他的百姓。

此時。

也有的百姓開始認真觀看告示。

“紅薯?畝產四千至六千斤,並且只需要三個月即可成熟,這……這這這,這是真的嗎?真有如此恐怖的種植物?!”

“哈哈,絕對是真的,畢竟那是陛下向上天求來的神物!!”

“此神物若為真,嗚嗚嗚,那我們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是啊是啊,不過告示上說,神物第一批收貨必須有三分之二上交朝廷,用於新的育苗,育苗是什麼咱們暫且不說,這交上去的未免也太多了吧?!”

“哈哈,四千斤收貨,哪怕交三分之二上去,也還有一千多斤收成,並且此神物只需要三個月種植時間,你如果頗有顧慮,那就讓我來吧,官爺,麻煩給我點紅薯種子,我對告示的要求沒有異議。”

“我也是!!”

“我也是,官爺,也給我一份!!”

“呵呵,那麼興奮,當即竹籃打水一場空噢。”

有人對此神物無條件相信,只因這是李世民所說的,是天子所說。

而有的人則嗤之以鼻。

畝產四千斤?痴人說夢!!

完全是找免費勞動力!!

這兩波人,

第一波人多於第二波人,第一波人,他們幾乎全部是受到皇城糧食救濟的災民。

而在朱雀街的情況,

只是分散各地金吾衛的其中一角。

其他各地,也都有金吾衛負責普及紅薯神物。

今日。

皇城行動浩浩蕩蕩。

註定整個長安百姓,都會在今日知道紅薯。

………………

推紅薯令。

正式下達,並且取得巨大成功。

以往不管李世民做任何決策,都不可能在一天內,全部推行完畢。

但今天。

卻是做到了。

只因推紅薯令。

不僅是李世民派人普及,就連世家,也在不留餘地幫著李世民普及。

整個長安城。

在今日,前所未有的和諧!!

清河崔氏,主府。

一間茶室。

屋內香氣淼淼,清河崔氏家主正獨自一人煮茶。

“冬鼕鼕。”

就在這時,有人敲門。

“進來。”

“咯吱”一聲,一名家衛走了進來,手上帶著一些紅薯種子,身旁還跟著一人,是他們清河崔氏的糧食專家。

清河崔氏主農業,飲食。

可以說。

整個五姓七望,沒有家族比他們更懂。

“家主,崔河老先生來了。”

家衛把糧食專家請入座,同時將紅薯種子放在兩人的桌中間。

“崔河你來了啊,特地讓你跑過來一趟,麻煩了。”

崔河擺了擺手,笑了一聲,不在意道:“不礙事不礙事,老夫能有機會幫到家主你們,也是老夫的榮幸。”

“好,不愧是我崔家棟樑,光是這份精神,都足以讓年輕小家夥學學。”

清河崔氏家主笑了下,接著看向家衛,點了點頭,彷佛是暗號,默許他做某些事。

家衛深吸口氣,站在糧食專家崔河身旁,問道:“崔河老先生,今天請您特地過來一趟,是想詢問一下,就現在的北方田地,稻米種下後,能否收成?若能……那最高,可以收成多少?”

崔河聞言,來了興趣,正襟危坐,笑道:“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很有建設性,很好。”

“如今北方旱田種植,一直也都是老夫和手底下徒弟研究的主要目標。”

“就目前而言,北方旱田與南方最差的田地都有極大差異,大概為1與3,北方旱田每收成一粒稻米,南方就可以至少三顆。”

“當然,這只是老夫的研究成果,為確保此資料真實性,老夫還特地讓徒弟,去請來隴西李氏、以及其他幾個世家,專精此項的高手。”

“透過各種對比,我等看法幾乎一致,目前北方旱田,不適合種植,種植也抗不過冬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