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一箭三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會馬上就散了,莊虎臣、慶王、榮祿、小醇王被留下繼續議事。

朝廷裡的大佬都是沾上毛比猴子還精的人,莊虎臣是上摺子的人,而慶王、榮祿、載灃都是滿洲的親貴,其他的漢大臣都沒有一個能沾邊了,難道莊虎臣的摺子和滿人有關係?

慈禧看人都走了,讓太監搬了幾個烏木圓凳道:“都坐著說話吧,這裡現在沒有外人了。”

幾個人謝恩已畢,都各自按照規矩半個屁股斜坐在凳子上。

慈禧看看光緒道:“皇帝,你是個什麼看法?”

光緒連忙站起來,叉手肅立道:“兒子總歸是要聽親爸爸的旨意的。”

慈禧滿臉疼愛的拉住他的手道:“皇帝啊,你坐著說話啊,要不然咱們也都累的慌!”

莊虎臣對這母慈子孝的景象弄的有些蒙了,思忖片刻也就明白了,慈禧這是要曉諭中外,太后、皇帝,母子一體同心,這樣洋人就沒有逼她歸政的藉口了。

光緒定了定神道:“莊虎臣,李鴻章和張之洞是舉薦了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如今李鴻章屍骨未寒,就駁了他的面子,難免讓人說三道四,覺得朝廷對老臣沒有恩恤,冷了臣民的心啊!”

慶王這才明白今天莊虎臣遞的摺子是要舉薦直隸總督的人選,看樣子他推舉的肯定不是袁世凱了!這可如何是好?慶王有些犯難了,已經收了袁世凱的三十萬兩銀子,而且袁世凱還從山東藩庫裡調來一百萬兩,孝敬慈禧,讓她迴鑾的路上預備著賞人的。袁世凱為了讓慶王幫這個忙,和慶王的兒子貝勒載振拜了把子,現在算是慶王的乾兒子了!

哎,這個莊虎臣啊,平日裡覺得你滿懂事的,怎麼今天擋老子的財路?慶王有些惱怒了,但是又不敢表現出來,只是心裡叫苦。

莊虎臣微笑著道:“回皇上的話,臣以為,這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放在平時誰都能當,可是現在天下不寧,洋人逼勒我大清過甚,正是我大清要奮發圖強的時候,斷然不能生內亂,臣以為,這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只能由滿人來當。”

這一下,大出榮祿、慶王、載灃的意料之外,本來榮祿、載灃是打定了主意要推舉莊虎臣的,沒想到,他竟然是個溜肩膀,這天大的好處竟然給推掉了。

莊虎臣心裡也有數,自己要當這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肯定是沒多大的希望,而且弄的滿朝上下議論紛紛,就算慈禧同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再三年就是日俄戰爭了,北洋裡派系重重,根深蒂固,不是好對付的,到時候軍隊還沒有完全的收攏,只要朝廷不同意,一兵一卒都調不動,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可就白廢了,索性自己吃不到嘴,也不讓袁世凱聞到腥味。

慈禧有些不解道:“莊虎臣,你不也是漢人嗎?怎麼,你信不過袁世凱?”

莊虎臣正色道:“臣與袁宮保素不相識,既無交情也無私怨,談不上什麼信的過信不過的問題,現在疆臣勢大,別人不說,就說臣吧,蒙太後和皇上信任,陝西、甘肅、新疆三省糧秣用來給臣練兵,甘肅的行政也託付給了臣,邊疆這樣做倒也無可厚非,可是直隸總督是疆臣領袖,而且手握重兵,又處於京畿腹心之地,萬一亂臣賊子行悖逆之事,臣不敢再說下去了。”

慈禧這些人全聽明白了,莊虎臣的意思是說,萬一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造反的話,北洋統轄的武衛新軍打洋人那是不行,可是對付守衛京城的八旗禁軍,那是綽綽有餘啊!到時候,天下兵馬來勤王都來不及!

光緒有些為難道:“可是我八旗親貴除了榮中堂之外,知兵的不多啊,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是要統轄兵馬的,而且是我大清最精銳之師,若託付非人,豈不是要出大亂子?”

光緒這幾天膽氣也壯了些,尤其是慈禧這幾天對他格外的親熱,讓他覺得親政有望,說話就不是原先那麼唯唯諾諾了。

莊虎臣笑道:“回皇上的話,曾文正公和李中堂原本也是不知兵的,臣原先也是不知兵的,袁宮保去朝鮮之前,可是不知兵的,只有有顆忠心,本事不濟,可以歷練,在中國學不出來,咱們就派王公子弟前往英吉利、德意志去學,總歸是能學出來的。”

慶王見慈禧、光緒都對莊虎臣的話感興趣,心裡更是慌了,難不成還要袁世凱孝敬的銀子再吐出去?

慶王問道:“紛卿啊,你的話是有些道理,可是這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職務不能久懸啊,要是等人從外洋學成歸來,那怕不要個三年五載?朝廷等不得啊!”

袁世凱前幾天給慈禧送了一百萬兩銀子,慈禧對他印象正好著,而且袁世凱暗地裡參加了東南互保,慈禧以他保全了山東未受戰火荼毒為由,賞他了一個太子太保,所以現在莊虎臣稱呼袁世凱為袁宮保。

慈禧猶豫了一下問道:“要不,讓袁世凱先幹一任,然後等咱們滿洲子弟學成了,再接這個缺?”

莊虎臣笑道:“太后,此事馬虎不得,臣以為太后和皇上之萬安是朝廷根本大事,如今直隸駐紮著洋兵,萬一直隸總督和洋人勾結,那就是個危局,以臣之見,寧可本事差些,忠心是第一,而滿人是與國同休的,本事不濟可以歷練,要是心田裡有一絲的雜念,那說不定就要釀成滔天大禍的。”

光緒連連點頭,只要不是袁世凱,是誰他都沒意見。

慈禧這一年來,也是被嚇怕了,洋兵的流彈都打進了鑾儀殿,李蓮英撿起彈頭,還熱的燙手。想起這一幕,慈禧覺得後脖梗子涼颼颼的。

榮祿劇烈的咳嗽了幾聲道:“紛卿啊,那你覺得誰合適幹這個差事?”

莊虎臣笑道:“這個我哪敢多嘴,還是由軍機們議個章程,由兩宮定奪。”

慈禧看著莊虎臣的樣子,曉得他心裡已經有了成算:“莊虎臣,你就說說,說錯了不怪罪你。”

莊虎臣笑道:“既然太后讓臣說,臣就斗膽說說,臣以為,這個人選年齡不能太大了,應該由年輕的親貴中簡拔。”

慈禧看看病的骨瘦如柴的榮祿,嘆了口氣,如果他的身體不是這麼差,由他幹,自己是最放心的,現在也只能用別人了。

光緒問道:“年輕一代,驟然居了高位,恐有幸進之嫌啊。”

莊虎臣正色道:“臣去年還是個沒職事的候補道,現在已經是巡撫了,朝廷對我一個漢人升遷都能如此之快,何況滿人?”

光緒搖頭道:“你是靠功勞升的官,哪個敢說你是倖進?”

莊虎臣點頭道:“皇上謬讚了,如果朝廷不放臣的欽差,臣又如何去立功?依臣看,功勞這個東西,不把人放在那個位置上,就是有孔孟之賢、孫武、吳起的本領也是惘然。”

慈禧也覺得莊虎臣說的有道理,點了點頭。

慶王見慈禧要表態,嘆了口氣,問道:“紛卿啊,你就說吧,你想舉薦哪個?”

莊虎臣笑了笑道:“臣以為,這個人選資歷、威望都不重要,首要條件就是要夠忠心!臣願保薦貝勒載振!”

一句話,把滿屋人都給震了,尤其是慶王更是目瞪口呆,他怎麼也想不到莊虎臣會保舉自己的兒子。

慈禧有些猶豫了,看看光緒道:“載振?皇帝你覺得成嗎?”

光緒起身道:“兒臣以為用載振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還是得宜的。”

慈禧看看慶王道:“知子莫如父,老七,人家推薦了你兒子,你覺得怎麼樣?”

慶王正在發傻,一聽這個,立刻就跪了下來:“犬子年少粗疏,怎可擔這麼大的責任。”

“喀、喀”榮祿又劇烈的咳嗽起來,慈禧等他咳嗽平復了些,才問道:“仲華,你以為如何?”

滿屋子的人都看著榮祿,大家都明白,榮祿的態度應該可以左右慈禧了,畢竟他是當作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對這個位置所需要的才幹是最瞭解的。

榮祿又看看莊虎臣,只見莊虎臣瞧著小醇王載灃,滿眼的遺憾之色。

榮祿馬上就明白了莊虎臣的意思,原來他是打算舉薦載灃的,可是又有顧慮,才退而求其次推薦了載振。

載灃是萬萬不能幹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他是光緒的親弟弟,如果讓他手握大軍,怕是慈禧再也沒法睡覺了。榮祿暗自感嘆,這個莊虎臣想的深啊,難得他不貪戀升官的誘惑,為了幫載灃完成心願,什麼都肯做。莫非,這個莊虎臣骨子裡是個帝黨?不過也不太象啊,他可是太后一手提拔的!

哦,明白了,他也是看著太后沒幾天活頭了,想趁早改換門庭!投靠光緒和載灃!

榮祿覺得自己已經號住了莊虎臣的脈搏了。

幾雙眼睛都是目不轉睛的看著榮祿,尤其是慶王,他沒想到莊虎臣竟然把這麼大的餡餅送給自己,看來在北京議和的時候,沒白和他交往一場,給他媳婦請的封誥也是沒白費,現在人家還這個大人情來了!

慶王也覺得弄懂了莊虎臣的心思。

榮祿好半天才道:“奴才以為,莊虎臣推舉載振,是最合適不過的,才幹嘛,年輕人歷練幾年自然就有了,難道咱們滿洲的兒孫就比不上漢人?論起做八股文章,自然是漢人強些,這騎馬打仗、虎帳運兵的事情,還是咱們滿人強!奴才附議!”

載灃也急忙站起來道:“奴才也附議,奴才也認為振貝勒是不二人選。”

慈禧看大家意見已經統一,有點含糊的看著光緒道:“皇帝,你看呢?要不就這麼定了?讓載振試試?”

光緒忙道:“兒臣沒有意見,兒臣也認為載振是可用的。西洋、東洋都是用皇族掌兵的,德皇之弟亨利親王、日本有小宮織親王,皆為其國建不世之功勳,也該是咱們愛新覺羅家的人替朝廷出力了。”

慈禧一看,也覺得似乎大家說的對,而且所有人意見都這麼統一,慶王更是最親信的人,她也就不再猶豫,點頭道:“好,就這麼定了!仲華,你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大家拜謝,走了出去。

出了大門,慶王壓抑不住喜悅,滿臉放著紅光對莊虎臣道:“紛卿啊,你啊,你啊,你可是拿我們父子往火上烤啊!”

莊虎臣笑道:“王爺,我可不是為了巴結您,振貝勒和下官也是極熟的,他的才具我是很清楚的,只是貝勒多年不得伸展,我是為國舉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慶王笑盈盈道:“老弟就不用多說了,今天不許你回什麼驛站了,現在去我府裡,咱們喝他個一醉方休!”

此刻,慶王早就忘記了袁世凱認自己做乾爹的事情了,乾兒子比親兒子,那差了十萬八千裡呢!

大殿裡,慈禧看著面容憔悴的榮祿道:“仲華啊,你覺得這個莊虎臣是不是和慶王有什麼勾搭啊?我怎麼覺得他舉薦載振的事情,有點不靠譜啊,老七這個兒子,我還是覺得不太放心啊!”

榮祿長嘆了口氣,恨恨的一拳砸在几案上道:“奴才恨啊!”

慈禧和光緒都有些迷糊了。

榮祿搖搖頭,苦澀的道:“這個莊虎臣要是滿人多好!哪怕他是漢軍的旗人,朝廷也不會為個直隸總督的人選操心啊!”

光緒頷首道:“是啊,一個漢人如此的忠心,真是難得啊!”然後看看慈禧道:“都是親爸爸有眼光,為咱大清挑了個好臣子啊!”

慈禧哈哈大笑道:“這又是一個曾國藩、李鴻章啊!大清三十年的太平有望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