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本瘋狂造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沒有人比李安生更為直接,無比鮮明的提出,要讓對方當他的一把刀。

如果段祺瑞選擇接受,那麼,他將會成為李安生的工具。

換做任何人,都很難接受。

為李安生衝鋒陷陣,背盡罵名,而李安生則在幕後享受成果。

徐樹錚雖然很希望段祺瑞能夠留下來,但是卻並不是這種方式。

故而,他極力的想要阻撓段祺瑞正面回應,即便他也認為段祺瑞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這個赤裸裸的要求。

不過,讓他極為震驚的是,段祺瑞點頭了。

段祺瑞緩緩的點著頭,無比輕鬆的說道:"固所願也,不敢求耳。"

他何嘗不是個精明人,自然知道李安生會給他儘可能的權力,這又何嘗不是他的勝利。

至於做一把刀,他並不介意做誰的刀,他只怕這把刀不利,更希望李安生能讓他磨一磨刀。

他渴求的是青史留名,而不是碌碌無為。

而且,他即便做刀,也並不是李安生的刀,而是天下百姓的刀,是中華民國的一把快刀。

"總理,請三思啊。"

徐樹錚驚詫出聲,一聲總理,卻道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又錚,有沒有興趣到關外走一遭,巡視一圈,為期半年,之後便在興華城籌建外東北軍區如何?"

興華城便是後世的共青城,李安生基本將這裡打造成為了支撐外東北開發的一個重要基地,在這裡駐守重兵,也是應有之意。

但是設立軍區,代表著進一步提升了外東北的地位,與奉天軍區與庫倫軍區分庭抗禮,徐樹錚能夠出任軍區司令,倒是讓段祺瑞也沒有想到。

大概今日李安生上門來,是來招攬兩人來著,偏偏兩人沒有猜到來意,還莫名其妙的灌了幾杯酒。

徐樹錚也沒有想到李安生居然開出了軍區司令的價碼來招攬他,看到段祺瑞欣喜的眼神,他也心動了。

但是他猛然想到一點,不敢置信的問道:"可是要對日本用兵?"

李安生不禁愕然,對日作戰計劃正在擬定,這是高度機密,沒有想到,徐樹錚只是從軍區分割以及讓他出任軍區司令就能發現端倪。

徐樹錚自幼聰穎過人,才氣橫溢。歲識字,7歲能詩,1歲中秀才,17歲補廩生,有神童之稱,果然是名不虛傳。

"不錯,對日作戰計劃需早日擬定,各軍區也應早做準備,逐步加強針對訓練。未來幾年,歐洲必有戰事,需防備日本趁火打劫。即便日本不敢異動,也是因為一時圖謀發展。等待他們的財政破產,發展遇到瓶頸,必然會將侵略的目光投向我國大陸,到時防備,為時太晚,不如早做準備。"

段祺瑞自然清楚,目前中國與日本正在進行軍事競賽,或者說,是日本單方面的在神經過敏。

上個月,國會透過預算,批准海軍兩大艦隊在今年建造兩艘新一級戰列艦的方案,並且整個造艦計劃相當龐大,明年同樣開工建造兩艘與今年同型號的戰列艦,後年開工建造兩艘戰列艦與兩艘戰列巡洋艦。

這個預算公佈後,立即使得國際一片動盪,中國如此瘋狂的造艦計劃,極大的刺激了列強對中華民國態度的轉變。

最受刺激的自然是日本,五年之後,同樣是日本預定造艦計劃的首部完成,他們驚恐的發現,"八四艦隊"將在中國的海軍面前並不佔絕對優勢。

中國到時將擁有六艘戰列艦與四艘戰列巡洋艦,並不落後於日本海軍。

要想徹底壓過中國海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需要進一步的擴編,也就需要更多的戰艦,主力戰艦,更加龐大的戰艦。

也有消息靈通之輩,已經得到了中國新戰艦的最新資料,將搭載8臺重油鍋爐,上海產主機,八門406毫米主炮,等等大概的資料。

他們哪裡想到,這些只不過是李安生放的煙霧彈而已,海軍的確有新的造艦計劃畢竟戰艦要不停的製造,技術才能升級改進,人員也能得到培養,但是新戰艦"秦始皇"號只造一艘,作為試驗而已。

等到在"秦始皇"號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再建造"漢武帝"號,"漢武帝"號將會與"秦始皇"號有所不同,搭載三聯裝406毫米主炮,這是個最大的挑戰。

之前只是嘗試了0毫米的三聯裝主炮,就敢直接將口徑翻一番,也算是藝高人膽大。

也就是說,從"漢武帝"開始,所有的主力戰艦都將搭載三聯裝火炮。

他將來也只準備建造這兩艘主力戰艦,其他的一概不想再嘗試,等到技術成熟了,直接考慮在時局需要的話,跟日本一樣,直接建造"大和"號這樣的擁有震撼性力量的海上巨無霸。

他放出的煙霧彈是為了迷惑日本,想要讓日本,甚至是英國等海軍強國進一步開戰海軍軍備競賽的。

而到時開工建造的,其實不是主力戰艦,而是航空母艦,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機技術已經成熟,只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而已。

等到日本卯足了勁大造戰列艦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們是被忽悠了一場,不知道會如何感想。

上個月中國的造艦計劃預算透過後,日本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則向防務會議提出了繼"八四艦隊案"之後的"八八艦隊案",該案自大正5年(1916年)開始、大正1年(19年)結束,為期8年。在修改過的"八四艦隊案"中,8艘戰列艦包括正在建造中的"扶桑"號、"山城"號、"伊勢"號和"日向"號,以及分別在大正5年、6年、7年、9年(1916年-190年)開工的"長門"號(5號艦)、"陸奧"號(6號艦)、"加賀"號(7號艦)、"土佐"號(8號艦)四艦。4艘戰列巡洋艦則為剛竣工的"榛名"號(號戰列巡洋艦)、"霧島"號(號艦),以及分別在大正10年、11年達到8年艦齡的"金剛"號、"比睿"號二艦的代艦(4號艦天城、5號艦赤城)。這一批造艦計劃之所以到大正1年為止,是因為該年之後"扶桑"號、"山城"號、"伊勢"號、"日向"號四艦都將陸續達到8年艦齡,需要建造替換艦。

這是基本達到"八四艦隊"案的戰艦,需要修改計劃,確定新的進度。

另外,"長門"級的升級款也要儘快的設計完成,並且開工建造,還沒有出圖紙,日本就準備先建上四艘,實在是匪夷所思。

四艘新追加的戰列巡洋艦則同樣是根據"長門"級升級款改造的戰列巡洋艦版本。

加上巡洋艦等輔助艦艇的建造費,"八四艦隊案"需要的經費為億649萬日元,其中頭4年每年撥付45萬日元,同時,在大正5年(1916年)開工的戰列艦"長門"號和巡洋艦"天龍"號、"龍田"號的後續建造費588萬日元需要立即得到批准。

日本的自欺欺人的說法是,大正4年時代的戰艦建造技術比明治40年時有很大進步,單艦建造費上漲;輔助艦艇數目如何視戰術上的需要而定,與主力艦之間沒有一定的固定比例搭配;如果需要根據對中國海軍作戰提出作出戰艦設計和技術上的變更,所需的經費將在已經撥付的預算中解決,不再提出另外的撥款要求。

根據海軍的估算,長門級戰列艦單艦造艦為69萬日元,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單艦造價為469萬日元,考慮到海軍技術的更新,新建8艘主力艦單艦造價肯定要提高。

而且,出於對中國造艦計劃的恐懼,日本緊急開始設計的新主力戰艦必定造價更高,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都已經開工建造搭載406毫米主炮的戰艦,日本必須更上一級,壓過中國一頭才行。

按照海軍艦政本部和造船廠的估算,"紀伊"型戰列艦單艦造價為645萬日元,第八號型戰列艦的造價為74萬日元,再加上新建1艘輕巡洋艦、艘驅逐艦、以及其他輔助艦艇如潛艇、炮艦的建造費用,合計為6億806萬日元。加上物價因素在內,實際需要的撥款達7億6111萬日元之巨。

之前日本政府為了籌措財源,已經開徵酒稅、提高所得稅和營業稅,並暫時停止對內償還國債,在如此窘迫的財政條件下,還要實施如此浩大的海軍擴充,實在是日本所無力承擔的。

這可不是浩大一點半點,而是浩大浩大再浩大的造艦計劃,李安生真想不通,日本國會為什麼不馬上否決。

不過,他還真是希望日本能夠立即透過這個無比龐大的造艦計劃,從此以後,日本就能開始轟轟烈烈的造艦大躍進,日本人民從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目前日本正在極力的爭取大借外債,借債好啊,尤其是在日本急需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只怕是高利貸它都敢借。

將大量有限的資金都投入到海軍軍備競賽,而不是改善日益走入困局的國內經濟,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好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安生感到無比好笑,日本人果然都是腦殘,看到中國開始挑戰他們海上的地位,就發了瘋似的大肆造艦,甚至本身並沒有這個能力,明知道這麼做會極大的摧殘日本的經濟正常化,但是他們依然飲鴆止渴。

他也搞不明白,造了這麼多戰艦,難道都能開上岸來,攻城掠地嗎?

如果日本將財政預算分一部分到陸軍上頭,說不定李安生還要顧忌幾分,但是現在日本陸軍並沒有得到太多實質性的好處,這就是日本的失策之處。

日本犯這個錯誤不是一次兩次,只是因為運氣使然,沒有得到惡果罷了。

日俄戰爭之後,雖然日本沒有得到戰爭賠款,但仍然不顧財政困難,強行確立了扶植戰爭產業的國策。

當時日本的貿易結構是,向美國出口生絲,向中國及朝鮮出口棉紗和棉布;從印度和美國進口原棉,從英國、德國、美國進口鋼鐵和機械。

日俄戰爭後,日本生絲出口增加,控制了美國市場。新建的六大紡織公司則壟斷了對中國的棉布和棉紗出口。日俄戰爭前剛剛開始建設的重工業也得到了急劇發展。

在演變成消耗戰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深受生產不足之苦,使政府痛感扶植和利用民間重工業的必要性。在陸海軍和鐵道院的資助下,繼私立的住友鑄鋼廠之後,相繼建立了神戶鍊鋼、日本鋼管等私營鋼鐵廠。

眼下日本不但重工業遭受重創,就連輕紡工業,也因為之前的失策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美國市場的生絲份額逐年給中國分享,甚至急劇惡化,中國的棉花、棉布與棉紗不但迅速的在爭奪本土市場,還在高階產品的出口上完全的壓過了日本與英國。

這就是日本前幾年太過輕視中國的下場,以為在輕紡行業上可以高枕無憂,憑藉著朝鮮與中國市場,能夠像英國一樣,輕鬆獲得大量的利潤,從而走重工業道路,誰知道現在輕紡工業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全面敗下陣來。

去年日本的鋼鐵總產量才60多萬噸,而中國光是粗鋼產量在明年就要超過480萬噸,生鐵就更加的嚇死日本鋼鐵行業。

國比國氣死國,日本目前需要進口大量的鋼鐵,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中國購買。

他們不買不行,中國鋼鐵運輸成本低,價格便宜,價廉物美。

就好比中國的棉紗、棉布等產品,同樣價廉物美,日本政府設定了貿易壁壘,才使得中國的這一經濟侵略沒有得以成功,但是日本依然在大量進口中國的棉種,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情。

日本一直在想盡辦法,想要破壞中國目前的這種發展勢頭,比如到處尋找扶持代言人。

段祺瑞也是日本的首要考察目標之一,可是,讓他們遺憾的是,眼下的中國,居然沒有人願意跳出來與李安生對著幹。

隨著段祺瑞收回辭呈,以高姿態重新屹立於中國政壇,執掌國務院,中國的政局正式宣告進入了"李安生時代"。

這對日本來說很危險,李安生具備相當明顯的民族主義傾向,中俄戰爭便是個證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