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漲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前段時間的出貨打壓橡膠股價,主要是中華橡膠公司的股票,南洋橡膠公司與海南橡膠公司只是做了做樣子,又在低位吃進了大批股票,等待這這波反彈。

歷史上原本會瘋漲三月與四月,然後在五六月份依然漲勢不減的橡膠股票,開始了新一輪的狂漲,這是誰都打壓不住的。

李安生就等在三四月份的時候陸續出空能夠出手的股票,不僅如此,他還準備將匯豐銀行等外國銀行狠狠的坑一把。

股票出貨主要集中在倫敦市場,上海市場的容量畢竟有限,李安生就是要造成上海市場橡膠股票稀少的假象,來配合捏緊股票等待大漲勢的外國銀行。

等到自己的股票出乾淨,將全上海的橡膠股票全部爛在外國銀行與外國投機者的手中。

外國銀行團捏緊了股票,價格節節上漲,整個上海再次陷入了瘋狂之中。

匯豐銀行董事託納斯較為遺憾的是,上海的錢莊三人組只是向匯豐銀行抵押了一小部分股票,還是將手頭的大部分股票留到了現在,讓他們賺了一筆,不過,還好,錢莊三人組暗中將幾家錢莊拖下了水,更有幾家華商銀行推託不過這些錢莊的苦苦糾纏,還是拆借了部分資金出來。

錢莊三人組將股票全部抵押給了匯豐銀行、華比銀行、華俄道勝銀行等幾家外國銀行。

獲得了大筆的資金,除了從典當行贖回部分財產,他們再次狂熱的將資金集中起來,準備大肆搶購股票。

不過,股票價格節節上漲,哪裡肯有人輕易的出讓股票?

陸達生等人急紅了眼,這購買不到股票,就沒有辦法去抵押換取進一步的資金,讓錢不斷的生錢啊。

這橡膠股票抵押,實際上就是後世的次級債,這個時代的次貸危機爆發出來,可不是等閒的。

"他姥姥的,現在是有錢都買不到股票啊,價格節節在漲,這可如何是好啊?"

陳逸卿再次火爆起來,急得眼睛充血啊,這可是大筆大筆的錢在眼前飄,卻撈不到啊。

"要不,咱們拉一批人到英國倫敦去購買股票如何?我看許多人都買不到股票,想必咱們登高一呼,定然能夠一呼百應。"

陸達生腦袋靈活,立即想出了一個餿主意。

"只是,倫敦路途遙遠啊,咱們大筆的的錢財電匯過去,也不知道那邊的人敢不敢出手,還是自己過去好啊。"

戴嘉寶嘆了口氣,他這個人就是有點瞻前顧後,還在有陳逸卿與陸達生兩人替他張羅。

他們炒股三人組可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既然陳逸卿跟陸達生做了決定,他就要全力支持。

現在上海富有的華人和外國人,唯恐失去大好的發財機會,紛紛搶購橡膠股票。

一些公館太太小姐換首飾,賣鑽戒,轉買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錢,還要四面八方託人,才能買到股票。

只有那些與洋人關係親近的大買辦,有業務來往的漢奸資本家才能夠買到股票。

戴嘉寶今天到匯豐銀行門口吆喝,想要求購橡膠股票,沒想到許多外國人知道他是錢莊老闆,手頭有股票,拿著支票簿,死死的纏住他,不住的哀求,要跟他購買股票。

他娘的,什麼世道,買股票的反而給硬逼著賣股票,幸好老子長的壯,人家不敢動粗。

這些洋人在上海賺夠了錢,富得流油,居然買股票買的這麼起勁,哼。

"那就這麼決定了,造成聲勢,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要集中在倫敦購買股票,將資金都聚攏到咱們幾家錢莊來。"

前段時間,他們為了敷衍李安生,忍痛抵押了小部分橡膠股票,並且將大半的家產能抵押的全都抵押了出去,更是賣了不少家當,從親親眷眷朋友圈子借遍,才得到了一筆資金周轉。

他們將李安生可是恨之入骨啊,要不是這位殘暴的巡撫大人,他們還能賺的更多,哪裡用得著如此辛苦。

"東家,東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位夥計興沖沖的飛奔進來。

"有,有人賣,賣股票。"

陳逸卿本來臉一沉,想要訓斥對方,可聽到對方說有人賣股票,立即眉開眼笑,拽緊了對方的手,急急的說道:"快,快說,是誰要賣股票?"

的確有人賣股票,而且數目還不少,不過,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在盈利的刺激下,自然有人會按捺不住落袋為安在,這些都是膽小的人。

"一群膽小鬼而已,股票才漲了這麼點,就迫不及待的出手了,哎,我真是為他們可惜啊。"

哈同讓人揹著錢袋前去搶購股票,卻被告知給別人捷足先登,數萬兩銀子的股票給搶購一空,不過,他懊惱的同時,也並不著急,畢竟他手中有著大把的股票。

格蘭特陰陽怪氣的說道:"看著吧,這些人會後悔的,我恨不得這些人越多越好,等到股票繼續瘋漲的時候,他們就會後悔無比,然後出高價將股票買回來,想要繼續盈利。人就是這麼貪心,尤其是這些毫無定力的人,沒出息的人。"

他的臉上青一塊腫一塊,雖說工部局迫於壓力沒有定莫大榮等人的罪,使得格蘭特也得到了傑克的諒解,給放了出來,但是沙遜洋行這次還是損失慘重,賠了老大的一筆錢。

惹了摩根家族,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更何況,是老摩根的繼承人,將來摩根帝國的繼任者。

這樣的人物要是刻意與沙遜洋行為難,恐怕很難應付。

用中國人的話來說,這叫花錢免災。

哈同很是欣賞格蘭特的衝勁,就跟他當年一樣,不是誰都有膽量去惹摩根家族的,更何況想要追求丹皮爾家族的小姐。

"嘿,格蘭特,你也應該要有定力一點。不繼續追求那個美國小妞?丹皮爾家族,在美國也是大富豪家庭啊。我都有些羨慕你,為什麼不年輕二十歲,這樣的話我就能去追求那位小姐了。美好的身段,天使般的面容,至少我在倫敦沒有見過這樣出色的姑娘。"

哈同在倫敦廝混過短短的一段日子,並沒有什麼資格與機會見到一些上流社會的女子,他堅持認為,英國女子都是氣質高雅當世絕倫的,這個美國小妞還真的能跟英國貴族小姐們比一比高下。

本來像哈同這樣的,是娶不到老婆的,不然他也不會娶個中法混血的平民姑娘,所以他很羨慕格蘭特這樣的公子爺。

只是,有一點他很清楚,真正的貴族小姐一般不太會與猶太富商聯姻,或許美國小妞是個不錯的選擇。

提到安琪,格蘭特的臉就跟霜打茄子一般,這個美國小妞可非同一般。

他雖然遊戲花叢多年,閱女無數,但是卻從來沒有對一個女人有過如此心動,想到之前自己還炫富來著,這些滑稽的行徑落在對方眼裡,還真讓自己丟臉。

"我想,那真的是位天使,長著翅膀,我抓不住她。"格蘭特懊惱的說道。

"聽說她最近在組織一個慈善組織,專門收養那些孤兒,為上海的貧窮孩子提供教育與食宿,真不賴啊,真是個有愛心的安琪兒。格蘭特,要不你去獻獻愛心,說不定會讓那位安琪兒重新認識你。"

哈同哈哈大笑起來,在他看來,格蘭特策劃的那一幕所謂的"英雄救美",實在是滑稽可笑,幼稚之極,結果,將自己弄的如此狼狽。

"是啊,說起來,那個慈善組織還有我的名字呢,我居然也是一名理事,因為我們家的洋行出面捐了0萬英鎊。"

想到這個,格蘭特就一陣的羞愧,正是因為他的拙劣表演,導致沙遜家的面子全失,而且還賠償了0萬英鎊息事寧人。

不過對方似乎也很有分寸,將這0萬英鎊直接作為沙遜洋行的捐款,納入了慈善機構之中。

他苦笑著,對於這個理事頭銜很是無奈,哈同攛掇著自己藉著這個理事頭銜去接近那個安琪兒,可是,哪有這麼容易。

安琪兒啊安琪兒,我該拿你怎麼辦呢?

安琪這些天為了上海兒童慈善基金會的事情奔忙著,樂此不疲,就像是一隻歡快的鳥兒。

她逐漸的瞭解了這個國家人民所遭受的苦難,逐漸的瞭解了這個國家的人民,她心生憐憫,並不厭憎孩子們有時候表現出來的粗魯、髒兮兮的,以及一些不好的習慣,這些都是因為貧窮,因為被剝削被壓榨。

"李,你應該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做些什麼,他們沒有正式的工作,他們甚至拉車多年,買不起一輛便宜的只值50美元一輛的黃包車。就像你提高你所在工廠裡面工人的待遇一樣,他們同樣需要幫助。"

安琪氣鼓鼓的看著李安生,對於李安生這個中國的"大官"不作為而感到憤怒,在他看來,李安生應該儘快的讓這些孤兒全部被贍養起來,接受教育,讓那些家中貧窮的孩子們能夠接受免費的教育,將來改變他們的命運。

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他們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夠改變他們命運的知識。

上海灘上的許多窮人都是黃包車夫、碼頭工人之類的苦力,以及一些打零工的雜工,真要暫時儘可能的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還是需要民族工業的發展。

李安生苦笑著,在後世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中國人就是多,教育永遠都無法普及,總有低收入人群存在,一代接一代的延續下去。

中國人口問題,在這個時代已經凸顯出來。

甚至比後世更為尷尬,至少後世工業大行其道,就業機會還是很多的。

李安生的同學曾經在江蘇江陰一家全國聞名的鄉鎮企業工作過——實際上是家族企業的外皮,那位牛逼哄哄的村支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就是多,招工不怕招不到人,嫌工資低就走人,沒人留你,一時半會找一百條四條腿的狗或許很難,但是一百個兩條腿的人,只要吆喝一聲,就有幾百個搶著來。

這話看似氣人,實際上現實卻是如此,這麼多的人導致就業問題相當尖銳,有些當苦力的都是家中沒有產業的,土地給兼併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依仗,只能賣力氣。

李安生就算解決了上海灘上所有苦力的就業問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苦力繼續湧現在上海灘上。

"船廠與鋼鐵廠需要大量的工人,也都是些力氣活,畢竟有些技術的崗位他們也輪不上,但是薪酬還是可以保證的,總要比目前辛苦賣力氣要好的多。將來上海會出現許多的就業機會,我準備在上海開辦掃盲班。安琪,你知道嗎?中國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這是個落後時代百年的國家。要是這個國家受教育的程度跟英國一樣,早就成為了世界霸主。"

對於李安生的話,安琪很是認同,事實上,很多沒有文化大字不識的中國人,照樣表現的很出色,他們勤勞能幹,細緻謹慎。

掃盲是最好的辦法,授人以漁,讓他們掌握一些起碼的知識。

李安生甚至想要直接借用黑龍江的掃盲經驗,在整個江蘇施行。

實際上,江蘇的基礎要比黑龍江好上數十倍,受過教育的人很多,更有許多人同時經受過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教育與薰陶。

安琪愣了愣,揮舞著手中的鋼筆,說道:"那麼教師呢,校舍呢?我認為應該開辦學校,不僅僅是讓那些孩子接受教育,還要讓許多孩子們的父母也接受教育才行。"

"這個麼?我已經有了打算,我國已經取消一項叫做科舉的官吏選拔制度,這樣一來,就有許多的舊知識分子找不到做官的道路,要是招攬他們,讓他們在這些學校中任職,對國家的統治也有好處。"

李安生可一直沒有忘記過教育,在黑龍江的時候,條件簡陋的很,但照樣堅持下來。

安琪見李安生真的有了對策,這才相信李安生並不是真的漠不關心,頓時轉怒為喜。

小姑奶奶,還真是挺能折騰人的。

前段時間只是忙著,還不顧上調閱蘇州巡撫衙門的卷宗,看看江蘇的教育情況。

在他看來,江蘇的教育底子還是很好的,他的大舅哥就是江蘇學政,在江陰的時候,他也跟梅寶成探討過江蘇的教育。

江蘇的私塾還是很發達的,地方上私塾覆蓋率還不錯,就連西學,除了教會學校,也有許多形式的西學存在。

更有許多實業家也出錢出力,開辦了許多技術學校,底子相當不錯。

在江蘇實行義務教育,只要運籌得當,也是現實的。

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佈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到1歲子女入學,否則政府得強迫其履行義務。

此為義務教育的開端。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在19世紀70年代後實行義務教育。

李安生打算在江蘇嘗試六年制的義務教育,並且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形成部分公益性的義務教育,供一些孤兒、窮人家的孩子上學。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甚至一些完全沒有生活來源的家庭子女與孤兒,都由官府來保證他們的義務教育,為他們提供食宿。

安琪創辦的兒童慈善基金會就很切合實際,首先將一些孤兒贍養起來,然後給予其受教育的機會。

李安生也很感激安琪所作的一切,就連傑克也受到了影響。

光是靠官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更加需要整個社會的出力,還有安琪這樣的人出現。

其實說到江蘇的教育,李安生心頭還是有些氣憤的。

朝廷1905年在沒有相應配套改革的情況下將科舉制驟然廢除,簡直就是個敗筆,你都沒有一個配套的教育轉型機制,如何能廢除科舉?

由於科舉廢除後,各地辦學自主性加強,其結果一方面使學堂得以快速發展、地位得以穩固;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各地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公平失衡,特別是高等小學堂設立不足。

要不是江蘇向來重視教育,"父實業,母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怕江蘇的教育狀況也會無比惡劣。

朝廷所謂的"就地籌款"政策固然是考慮到了當時公立、私立學堂相較於官立學堂佔據大多數,籌款涉及面轉向民眾,特別是1907年後期,學部規定小學堂經費由地方籌措,幾乎將興辦小學堂責任丟給地方,導致"就地籌款"政策伴隨學堂向基層推行有強化和擴張的趨勢;另一方面由於朝廷為推動民間興學,擴大了興學員紳的權力,致使"籌款權"呈現日益分散化和逐步下移的態勢,結果反而限制了學堂教育的健康發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真要在教育上進行改革,李安生定然要重新將責任肩負起來,而不是儘可能的依賴地方就地籌款。

說來說去,還是缺銀子,李安生還真恨不得去搶銀行,搶匯豐銀行這頭肥羊。

"安琪,現在慈善基金會有沒有多少款子,有多少人願意參與到這個慈善事業中來呢?"

"資金是籌集到了不少,但是總數還是少了點,我已經向我的父親拍了電報,希望能夠電匯一筆資金過來。"

安琪的嘴唇漂亮極了,讓李安生真恨不得上去親上兩口,不過,他更加高興的是,安琪居然向美國求助了。

希望摩根財團的那些大人物們能夠行行好,在美國返還庚子賠款的背景下,多捐點錢出來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