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錦璦鐵路之設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錫良到任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奏請朝廷,將程德全調任奉天巡撫,不僅是看重程德全,也是想要借鑑黑龍江崛起的經驗。

當他從程德全口中瞭解到李安生所做的一切之後,他立即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人才。

哪怕這個人才桀驁不馴,他也要駕馭好,讓他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清好好的出謀劃策。

有了程德全坐鎮奉天,清代諸葛亮——鄭孝胥任錦璦鐵路督辦兼葫蘆島開闢事宜,再加上李安生這個得力干將,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架子。

李安生的融資能力也是頗受世人所稱道的,能夠自己籌到銀子,就能少借些外債,少受列強的轄制。

可是,修建錦璦鐵路,以及葫蘆島建港,需要的銀子可是個海量。

真要將鐵路從錦州修到璦琿,少說也得要1500公里還不止,即便有李安生在黑龍江修的齊齊哈爾到璦琿的鐵路,能省下來四五百公里,但要修的里程,仍然不少於中東鐵路。

根據前年司戴德與唐紹儀初步的議定結果,錦璦鐵路從錦州起,車向西進行。再進西北出朝陽。更向東而由東入東北,經庫倫轉入鄭家屯地方。再東走轉西北。乃經洮南府。由此再向東北進車。即至齊齊哈爾地方,而直達璦琿。

其各段間之里程,計由錦州至小庫倫一百九十七英里為第一段。小庫倫至鄭家屯二百十八英里為第二段。鄭家屯至洮南府一百四十一英裡為第三段。洮南府至齊齊哈爾一百五十八英里為第四段。本來齊齊哈爾至璦琿二百五十英里為第五段,可由黑龍江先行修成。全路合計九百六十四英里,折算公里為一千五百五十公裡,扣除齊璦鐵路四百公裡,也有一千一百五十公裡呢。

李安生也很激動,要是這條鐵路能修起來,那麼對於整個東北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說,是他將來王霸之業的關鍵。

他也深知錦璦鐵路的重要性,從葫蘆島開始貫通奉天最為繁華的地區,直接穿吉林而過,連通齊齊哈爾直至璦琿這個重要商埠、黑龍江口,這樣一來不僅貫通了整個東北形成一條大動脈,還使得鐵路沿線將因為有入江口與出海口而繁華起來,實現江海聯運水陸並行,哪怕光是一條大動脈有些單薄。

但是這條大動脈至少避開了日俄的挾制,還能夠憑藉齊齊哈爾到綏化、通遼到四平之類的支線鐵路,達到全盤控制東北的目的,至少如此一來,西半個東北是固若金湯。

對俄作戰的話,憑藉這條鐵路與關內外鐵路的連通,戰事將主要集中在齊齊哈爾與中東鐵路連線區域;對日作戰的話,只要防住從長春到奉天再到旅大的三個點,然後突破日本對渤海灣的封鎖,就能夠不落下風。

從經濟、移民實邊、控制東北以及壓制日俄等因素上看,這條鐵路必須修,而且要儘快修。

李安生自然是支援這條鐵路修建的,因為直接關係到他將來當了東北王之後的潛力所在。

錫良身體微胖,頭髮花白,氣色也不好,實際上他一直心情抑鬱,以至身體虛弱,也是抱病上任,立志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看到錫良真摯渴望迫切的眼神,李安生的心悸動了。

總有一些人能夠在無比黑暗的時代給後人留下點什麼,給這個時代抹上鮮豔的色彩,憑藉一點光一點熱,照亮其他人的前程,燃起其他人的鬥志。

"李統制,你的剖析概括很是詳盡,被你這麼一說,許多地方倒是沒有想到。錦璦鐵路以及葫蘆島建港的重要性,看來我還是低估了。我看啊,日本人跟俄國人未必也能想的這麼遠。當然,我們修這條鐵路——錦齊鐵路(錦州到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到璦琿的鐵路已經由李安生修成),借款是肯定的,數目也比較大,到現在沒有個準信。這也是個大問題,你修過齊璦鐵路,有沒有個數?"

的確,這借款借多了不好,借少了也不好,全部讓英美公司來評估,必定是越多越好。

李安生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總督大人,當年俄國人修中東與南滿兩條鐵路,花了兩萬萬四千萬盧布,摺合銀兩一萬萬一千多萬兩。但是,這條鐵路長達兩千四百多公裡,我們現在要修的錦齊鐵路不過900到100公里之間,我估計比南滿鐵路略長,一半都不到。另外,相比其他鐵路的造價,這條鐵路是偏高的。中東鐵路距離俄國非常遙遠,當初俄國克服了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碰不到的特殊困難。此外,在這條鐵路上有相當數量的隧道工程和人工結構裝備,與西伯利亞所有其它路線比較,中東鐵路更為廣泛地進行了車站建築、安置線路裝置,以及建設住宅等等。這些累計起來,所需花費的銀兩也是很驚人的。中東鐵路的機車車輛成本為每俄裡(相當於1.06公里)一萬六千六百四十五盧布,車站建築的成本為每俄裡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六盧布,我們要是能在這上頭先省下些銀子,等到鐵路通車盈利之後再來回頭添置構建,也是不遲的。"

錫良聽的很仔細,他也清楚李安生為何要將錦齊鐵路與中東鐵路(實際上是南滿鐵路段)相比,兩條鐵路的地理等方面有相似之處。

"當初俄國修中東鐵路,物資都需要透過松花江從西伯利亞鐵路運來,加上僱傭我們中國勞工等費用,成本較高。我們修錦齊鐵路的情況要略好,在運輸與勞工上頭也有優勢。我的想法是成立鐵道兵這個兵種,修完鐵路之後,可以修建其他鐵路或者建築工程,又能練兵,又能做工程補貼費用。"

鐵道兵這個工程技術兵種到現在還沒有哪個國家正式提出來,在後世它包括鐵路、隧道、橋樑、建築、舟橋、通訊、工程等部隊,它擔負著工程保障任務。

但是在這個時代,李安生需要他們能在戰時擔負戰區的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平時,則是主要參加國家鐵路建設,比如對東北無比重要的錦齊鐵路的修建。

另外,他也在考慮,是否能夠透過這條鐵路的修建插上一手,控制這個鐵道兵部隊,為自己的東北王道路新增主力軍。

"我在修齊璦鐵路的時候,就促成了幾家小鋼鐵廠與軋鋼廠的興辦,如今規模已經逐漸擴大,黑龍江所需鋼鐵基本能夠自足。要是這條鐵路真能修,哪怕是砸鍋賣鐵我也要幫助這些鋼鐵廠擴大規模,能夠讓我們在修築鐵路時在鐵軌上頭儘量削減成本。另外我也會呼籲國內紳商在購買鐵路債券的同時,也參與到東北實業上頭,比如與鐵路修建相關的物資材料。"

修建鐵路關鍵是鋼鐵木材等材料,以及龐大的人力,這些都不成問題,鋼鐵行業也將在錦齊鐵路的刺激下,會有長足的發展。

李安生這也是在打掩護,雙鴨山的秘密鋼鐵廠已經能夠日產鋼900噸,後續擴建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目前國內透過俄羅斯高爾夫洋行、日本三木洋行以及美國吉祥洋行購得的優質鋼材,都是從雙鴨山出來的,由於質量優質,價錢又公道,很受中國各地歡迎。

與漢陽鐵廠合辦的作為掩護用的雙鴨山分廠,也能夠日產鋼150噸,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就連盛宣懷都打算來雙鴨山考察,甚至還想參觀那些民間小鋼鐵廠——這些所謂的小鋼鐵廠就是李安生的秘密鋼鐵廠,漢冶萍去年的鋼產量在美國公司的幫助下,也不過才14萬噸,雙鴨山分廠簡直就是個奇蹟。

當初由於中東鐵路的鐵路工人一次性跳槽了萬多人,成為了國際上的一個轟動新聞,這些鐵路工人都跳槽到了雙鴨山等地的鋼廠、煤礦與鐵礦,使得霍爾瓦特急得罵娘,堪稱奇談。

"我意在鐵嶺、鞍山等處興辦鋼鐵廠,如今時機已經成熟,國際上鋼材供不應求,正好辦起來,也好遮人耳目,不讓人知道我們是想要修鐵路。再不辦鋼鐵廠,將來只有越來越貴,列強各國都在擴軍備戰,搶修堡壘要塞與鐵路。我們自己不辦鋼鐵廠,不好好的利用我國豐富的煤鐵資源,將來就要吃大虧。"

李安生照樣將國際上的緊張形勢訴說了一遍,錫良則頻頻點頭,暗自讚歎。

錫良很是欣賞李安生的大局觀以及仔細的態度,什麼事情都要想在前頭,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事情,這是程德全給他的評價。

要是讓他李安生來負責整個工程,有兩千五百萬兩到三千萬兩銀子,足夠錦齊鐵路與葫蘆島建港完成,這是李安生的自信。

但是,李安生也謹慎的提出,要是迫於壓力,將鐵路建造承包給新法鐵路的建築商英國保齡公司,恐怕由於材料、機車購買以及工程款問題,會使得整個工程價格大幅上升。

錫良暗自點頭,怪不得美國喊出了四千五百萬兩銀子的造價,這還只是錦齊鐵路,美國人欺人太甚。

"美國佬本來就沒安好心,只不過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罷了。錦齊鐵路與齊璦鐵路連通後,將不僅能與南滿鐵路相對抗,而且可以借葫蘆島以'爭大連、旅順之利,權作營口、牛莊之犄角';,並且還可有利於開發蒙族地區,使得美國資本能夠避開日俄鋒芒,順利的打入東北繁華地區。所以,這條鐵路肯定是要控制在美國佬手中,當然,為了拉攏英國人,分化英美同盟,也許還要加上英國佬。這條鐵路落在我們自己手裡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我們不借款,自己造。"

錫良沉默著點頭,中國的鐵路事業異常的艱難,都給洋鬼子控制的死死的,但比過去有了長足進步,至少中國有了詹天佑,有了一批自己的人才。

材料、機車等都是問題,雖然能夠自己外購,但是無論哪個洋行接手這生意,都要宰上一筆,除非自產。

錫良嘆息了一聲,錦璦鐵路非同小可,不借款是不可能的,給美國人控制,也好過於日俄,更何況美國急於讓這條鐵路修成,條件什麼都很寬鬆。

能夠憑藉這條鐵路的修建,促成一批民族工業的發展,也是件功德,現時就有修鐵路花一萬兩銀子就能促成十萬兩銀子資本的實業開辦,這千萬兩就能有上億兩,但願能夠爭取到足夠的份額。

"其實這條鐵路能夠成功修建的可能性極其微小,主要的阻力來自於日本,美國佬不一定能如願。"

錫良聽得李安生開始潑冷水,心頭一驚,問道:"這是為何?難道美國徵求英國的同意也不行嗎?"

李安生很清楚錦璦鐵路在後世沒有修成,主要的原因除了哈裡曼突然逝世,也跟美國資本家們忽視了日本的阻撓,將突破口放在了俄國與英國身上的原因。

"美國人的野心太大,錦齊鐵路其實並不足以讓日俄拼命阻撓,關鍵還是塔夫脫政府想要吞吃整個東北的鐵路網,他們早就想要購買中東鐵路與南滿鐵路,這讓俄日無比警惕,美國資本要是大舉進入東北,將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壓力。為此,他們不得不聯手反抗,逼迫美國放棄,也就連累了錦齊鐵路。要是美國人能夠謙虛些,謹慎些,一步步來,或許還有機會。"

是啊,要是只是修築錦齊鐵路,美國資本也不控制鐵路利權,利權由東北自主,或許日俄還不會拼命阻撓,只會在敲詐到足夠的利益後,默許這條鐵路的修建。

美國佬不修這條鐵路沒事,可他李安生一定要修,為此,他不惜略為誇大,嚇唬善良的錫良。

他必須要想辦法說服美國佬與錫良,不要操之過急,慢慢來,先將錦齊鐵路修起來再說。

錫良從接見李安生到現在,一直都神情專注,態度雖然和藹,但是李安生還是深深的感覺到了他勇於任事,做事便要做好的心態。

"是啊,我們想要引入美國人的勢力來牽制抗衡日俄,可美國人何嘗不是在欺我們。不將錦璦鐵路貫通,如何能進一步的將美國勢力拉進來?"

李安生這才明白,錫良作為一代名臣,並不是徒有虛名,他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實質,那就是鐵路要先修,修了才能夠更好的利用美國人。只是,如何說服美國政府先修鐵路,而不是一下子就提出東北鐵路中立化,這就是個難題。

"對,鐵路要先修,我們可以用向俄日妥協來向美國施壓,甚至拉入德國資本,法國資本,將局勢搞混。我們要做的,是先將錦齊鐵路從美國的整個東北鐵路計劃中分離出來,不然的話,讓美國政府胡來,這條鐵路就一直修不起來。"

美國政府比司戴德或美國銀行團的眼光更寬廣,它在東三省的視野所及,不單純是這條或那條鐵路,而是那裡陸路交通的全域性以及那整個地區。

它是想利用東三省總督府同意"錦璦鐵路借款草合同"簽定,在此基礎上擬訂一個所謂滿洲鐵路中立化的計劃,

這個計劃包括兩個方案:

第一,建議由美、英、日、俄以及其他"願意參加的國家"一起借款給中國,贖回東三省的"所有鐵路",將其置於一個"經濟的、科學的、公正的管理機關之下";鐵路所有權屬於中國,但應受借款各國的監督,有關各國並應在平等的基礎上享有用人、購料等各方面的優先權;在東三省已佔有鐵路的日、俄兩國由此就要"把過去為了保護其本國商業及其他利益而負擔的個別義務、責任與費用移交給一個由各國(包括它們自己)依照利益大小聯合組成的公正機關承擔"。

如果這個建議不能全部實現,則第二,"可由英、美兩國對錦璦鐵路計劃在外交上給予支援,並邀請贊同滿洲完全在商業上中立化的有關國家共同參加投資修築該路及將來商業發展所需要的其他鐵路,同時貸款給中國,以贖回可能被納入這一系統的現有鐵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以看到,這兩個方案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即都在於促成東三省鐵路的"中立化",只是步驟有所不同:第一個方案是一下子就實現該地區已有鐵路的全部"中立化",而第二個方案則是從錦璦鐵路的修築入手,逐步擴大該地區"中立化"鐵路的範圍。

第二個方案實現的機會很大,但是關鍵就在於美國太過急切,野心太過昭著,為俄日所警覺。

李安生這麼一分析,錫良立即就豁然開朗,不管美國人如何,他們要做的,就是要迫使美國暫時先從第二個方案入手。

美國所設計的這個所謂"中立化",堂而皇之的說法是貫徹在中國門戶開放、各國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使鐵路從國際政治鬥爭的漩渦中擺脫出來;而其實質則是排除日、俄的獨佔,藉助於把東三省的中、日、俄分別經營的三個不同的鐵路系統歸併在一起,實行有美國參加的國際共管的辦法,使美國自己的資本和勢力得以伸入該地區。

錫良也明白,美國人想的太簡單了,阻力太過巨大,連英國都恐怕會因為怕得罪盟友日本而保持冷眼旁觀的態度,除非俄日愚蠢到毫無所覺,讓美國能夠憑藉龐大的資本進入東北,用他們強大的經濟實力爭奪東北權益。

第一個方案所要達到的將東北所有鐵路"中立化",它的最後依託又放在錦璦鐵路的建築上,所以,李安生還是準備嘗試下,能不能說服美國政府。

"我希望能夠去一趟美國,與美國政府以及銀行團背後的幾家財團商討下,看看有沒有辦法先將鐵路修起來。只要這條鐵路能夠成功修建,不管其他如何,這就是我們的勝利。唯今之計只有先將美國人拉進來,讓他們無法脫身。等到俄日真正的警覺,那就太晚了,我們再想修這條鐵路恐怕就很難。"

李安生想要去美國,固然有避禍的意思,但是,也有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儘快的加速佈局。

鐵路大王哈裡曼恐怕命不久矣,要是將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那麼無論現在如何努力,將來都會隨著他的死去而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只有他知道歷史走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個缺憾重現,能夠去美國運作的,也唯有他而已。

更何況,他還有殺手鐧,那就是吉祥銀行。

實在到了危急的時刻,可以讓吉祥銀行主導對錦齊鐵路的借款,畢竟吉祥銀行還是有大筆現金的,只要保持錦齊鐵路的利權在東北自己手中,即便俄日阻撓,也是沒有辦法的。

在關係到將來東北命運的這條大動脈上,別說東三省,就連清廷都敢下決心面對俄日的威逼,哪怕是動武。

為了中國修建一條鐵路,而派兵進行干涉,只怕世所少見,也許是在其他地方,比如間島問題,利用這些糾紛來進行武力威懾,達到目的。

要是能夠將錦齊鐵路真的修起來,哪怕暫時讓出些主權,也是可以的,這是李安生的私心。

錦齊鐵路與葫蘆島對李安生稱霸東北的野心來說無比的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改變歷史的走向,清廷願意為了讓日本承認對延吉擁有主權,居然會放任日本修建吉長鐵路並擁有將來延長至會寧的權力,在他看來是遙不可及。

一個承認又能怎樣?將來日本想要侵吞多少土地就吞多少,因小失大啊。

將來國力強大了,看小日本還承認不承認,不承認就打,打到你承認為主。

他寧願擱置間島問題,當個縮頭烏龜,也要迫使日本找不到藉口來發飆,得到鐵路利權,只要不形成協議條約之類的白紙黑字,將來總有辦法將失去的領土拿回來。

他當然不能跟錫良說這些,畢竟在領土問題上,這可是要犯禁忌的。

錫良想到李安生曾經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經歷,心想或許讓李安生去美國真能收到效果也不定,反正司戴德準備回國一趟。

他也不會隨意就讓李安生去美國,當然要好好的考察一下李安生,要是連他都無法說服的話,只怕美國國務卿諾克斯那個頑固之人以及財團大佬們更加不會同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