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能源與教育展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安生的飛艇是直飛嫩江的,程德全就在那裡等他。

嫩江今年成為了李安生的試驗場,除了各種農產品加工行業,還有的就是些秘密掌握的涉及到國家命脈的產業。

而程德全最近所一直緊抓的,就是沼氣池的修建。

前年李安生就發動大家修建沼氣池,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李安生也成功的將胖叮噹的成果開始推廣出來。

胖叮噹說過,外星科技中最為高階的一部分仍然是與農業離不開的,因為未來的能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生物質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什麼是生物質能?李安生穿越前那個時代也在大張旗鼓的研究生物質能,可是跟胖叮噹描述聯絡起來,簡直就是可笑。

石油與煤炭等能源早晚是要開採完的,難道那時候人類走向滅亡?

類地球外星球高等文明主流能源幾乎全是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質能技術已經發展成熟。

生物質能蘊藏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長的有機物中,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廢棄物、農業廢棄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業有機廢棄物、動物糞便等。

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0億噸,即便李安生那個時代,每年利用的生物質能也只不過是百分之幾,可憐的很。

要是能夠充分利用生物質能,可以大大的降低對石油與煤炭的需求,加上水能、風能與太陽能等自然清潔能源,將來的中國倒是有希望成為能源富庶國。

像油桉樹、油棕櫚、苦配巴以及特種風信子等植物都已經種植成功,將來石油完全可以自產,並不需要依賴進口。

哪怕是發展到後世那種對石油消耗達到恐怖的境界,那時的中國只怕不可能還像現在這麼羸弱吧。

相對於生物質能中生物石油生物酒精等能源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沼氣能源最容易上手。

古代的老祖宗就知道修沼氣池,用來燒火做飯,這是有底子的,也容易為農村接受,更加能掩人耳目。

再過上個幾十年,洋鬼子們也不會發現沼氣池居然能有如此巨大的功效,讓他們去修,也無法得到這麼大的回報。

恐怕現在讓洋鬼子知道沼氣池的好處,洋鬼子也絕對看不起這種只能存在於鄉下的不入流的能源獲取手段,畢竟,石油還會廉價好幾十年呢。

現在李安生手上掌握的沼氣池技術,能夠領先世界足足一百多年呢,他沒穿越那會,都沒有如此高效能的沼氣池,這便是胖叮噹的功勞。

去年建起了沼氣池後,成果喜人,連程德全都是讚不絕口,大力向全省推廣。

修建一個容積為10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天投入相當於4頭豬的糞便發酵原料,它所產的沼氣就能解決一家六七口人點燈、做飯的燃料問題;人、畜的糞便以及各種作物秸稈、雜草等,透過發酵後,既產生了沼氣,還可作為肥料,而且由於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糞便等沼氣原料經過發酵後,絕大部分寄生蟲卵被殺死,可以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減少疾病的傳染。

單戶的小型沼氣池好修,能夠發動民眾自己修建,黑龍江沼氣公司只負責技術指導,並出售材料與裝置。

反正是農閒,許多百姓願意修,就連剛搬來的移民也願意修,沒說的,這玩意能保證一個冬天家裡不受凍。

而針對墾殖園的中型沼氣池,以及針對墾殖園與居住區形成的墾殖區的大型沼氣池,成為了黑龍江官府今年的最大任務。

在沼氣池旁邊興辦一個小型沼氣動力站和發電站,裝置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管理和維修也很方便,大多數農村都能辦到。

據調查對比,小型沼氣電站每千瓦投資只要1.5兩銀子左右左右,僅為小型水力電站的三分之一還不到,省得李安生往嫩江等河流上打主意。

小型沼氣電站的建設周期短,只要幾個月時問就能投產使用,基本上不受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

如此一來,沼氣池以及沼氣發電能夠遍布整個農村,不用往農村大費周章的豎電線杆子拉電線。

這個時代輸變電技術還很落後,沒有必要浪費資源與錢財。

雖然沼氣發電機的技術還不是很先進,但是大中型沼氣池已經足夠能提供給墾殖區之中或是周圍的工廠作坊電能。

沼氣蓄電池技術有,但是還無法實現,沼氣發電機就已經足夠。

比如李安生的兵工廠,就已經實現了沼氣發電,兵工廠外面是掩護用的兩家養殖場,用這兩家養殖廠出產的廄肥來興辦一家沼氣發電廠,不僅能夠供兵工廠以及附屬的幾家機械工廠運轉,還能夠有空餘。

李安生準備今年攻關甲烷發動機,不僅可供村莊、農場或家庭使用,還能為機車提供動力,並且向城市推廣甲烷這種"煤氣"。

每個墾殖區都設計有養殖場,事實上豐收後的農戶也都願意養殖牲畜,幾家膽子大的一合計,立馬就能鼓搗一家養殖場。

有這些養殖場提供的廄肥,再加上其他有機廢物,足夠了。

這項技術在牧場也能夠推廣,牧場有足夠的廄肥,能夠極大的改善燃料、飼料和肥料三者的矛盾,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另外,牧場沼氣利用也能夠減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對山場的破壞,有利於保護林草資源,促進植樹造林的發展,減少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對於齊齊哈爾、嫩江等地方尤為重要。

程德全自己動手,在巡撫衙門後頭挖了個沼氣池,並且琢磨黑龍江沼氣公司下發的沼氣池管理與維護手冊,有了不少的心得。

才下了飛艇的李安生還沒喘上口氣,就被程德全直接拉走。

"安生,這沼氣池我看了,大有可為,只是眼下農村識字人少,大多不會妥善管理這沼氣池。我看,還是抓緊培養些人才出來,管理也好,維護也好。"

程德全所說實在是到了他心裡,人才不足啊。

"程公,這兩年咱們流民來了不少,富商、技術工人也來了不少,可就是能用的人才來的不多。好不容易自己辦了幾家專門學校,可不能面面俱到啊。農村辦的掃盲班倒是起了些作用,可無關根本。"

程德全也是沒轍,留過洋的學過西學的都熱衷於做官,或是進軍隊,進繁華都市,哪裡肯到黑龍江這等窮鄉僻壤來。

江浙富豪肯來黑龍江投資,實在是看在利益的份上。

廢科舉後,人才梯隊青黃不接,這是事實。

南方繁華之地倒好,教育有基礎,西學較盛,就是鄉下私塾,也能講些西學中的淺顯。

可黑龍江如今的主力大軍都是闖關東的農村漢子,大部分人大字不識,如何能夠寄予厚望。

大豐收可以,工業大開發卻是不行的。

要不是人才的限制,李安生哪裡會輕易讓許多的技術流出來,讓利給華北乃至江浙等地的富商。

教育乃立國之根本,這句話李安生越來越有體會。

可惜清廷推行教育新政太晚,這才沒幾年的功夫,根本就沒有精力推廣到黑龍江。

"本來我想著趁著手上有點錢,趕緊多辦些學堂,照著癸卯學制來,可是,如今看這形勢,這麼辦教育又嫌太緩。要是自定章程,卻不知道怎麼個定法,你我都不是行家。"

程德全熱心於教育,想來鼓勵民間辦學,官學也多有捐助,可系統的全省大辦學卻還是有些猶疑,朝廷的辦學綱領"癸卯學制",還真的是不太靠譜,他這樣的有識之士一下就能看的出。

1901年時 朝廷開始"停科舉"、"設學堂"和"獎遊學",陸續頒佈了興學詔書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開京師大學堂;各省屬府、廳、州、縣書院均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大、中、小學堂;選派學生出洋留學等等。

1904年,朝廷審定頒發了由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重訂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對整個國家的學校教育系統、課程設定、教育行政機構及學校管理等都作了相當詳細的規定。

它將學前教育的"蒙養院"劃出學校系統之外,將從小學到大學後的整個學習過程劃分為段6級: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小學堂(5年)和高等小學堂(4年)級;中等教育段5年,不分級;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學堂及平列的大學預科年,大學堂至4年,通儒院5年(相當於現在的研究生院)。

學制的制訂與頒佈,解決了各地興學無章可依的矛盾,為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可黑龍江的發展形勢是爆發式的,根基又太差,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要是黑龍江不迅速想辦法,只怕如今的發展就是空中樓閣,也忒不結實。

清未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本意在於順應時勢,培養既忠於朝廷又懂得西學的官員後備隊伍,指導思想仍然是洋務派長期以來所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堂教習的仍是"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鑑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這些程德全也有耳聞,深深地洞悉其中的弊病。

黑龍江太速太新,要徹底破舊迎新,而且要快,快,快。

可是這要快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說來說去,沒有經驗,需要摸索,底子太差,又快不得。

"辦法總會有的,但是我想,農村中還是要以掃盲為主,大的教小的,會的教不會的,鼓勵他們自學。也要多辦農村師範,自己培養小老師。另外,咱們是不是可以規定義務教育?比如,咱們改改學制,五年初等教育,二年中等教育,這七年孩子必須要上,出來就能學以致用。成績好的可以升高等教育,另外想要自己謀出路的,也可以考專科學校,學些技術,出來就是工程師。哦,對了,中等教育中也可加上二年的技工學校,專門學技術,出來就能給工廠輸送技術工人。"

李安生隨意的從後世的經驗中總結出一些眼下用的上的,拿出來跟程德全探討,不適用沒關係,不聞不問不想辦法才是犯罪。

程德全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個我們都要摸索,摸著石頭過河,說不定摸著摸著就摸順了。你說的都是好辦法,找些學貫中西的飽學之士,來給我們參謀參謀,先把符合黑龍江發展的學制確立下來。至於義務教育,我看可以立即推行,官府給補助,寧可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儘快上學。至於學堂師資不足,出高價從大城市招一批,暫且遠水解一下近渴。從根本上看,還是要自己培養,多辦師範學校,這上頭你有沒有辦法?"

他向來是個雷厲風行之人,閒聊之時談到公事,也是要立即致力於解決才好。

李安生忽然想起後市蘇俄與新中國在這上頭的種種措施,倒是有不少可以借鑑之處。

先將學制確立了,然後選用合適的教材,再培養師範力量。

不是有速成班嘛,初等教育還是可以速成的,畢竟沒有太多的難點,更何況,廢科舉之後,還有大量的舊知識分子可以利用起來,這些人更加能夠速成。

並不是所有的舊知識分子都是腐朽不堪的榆木腦袋,抱殘守缺,不知更改,比如汪精衛等人,不是理直氣壯的去造反嘛,沒了科舉他們沒有晉身之路。

現在能夠有舞臺給這些舊知識分子,說不定還能對社會穩定起到作用。

舊知識分子中間也有許多學識過人底子深厚,對西學也有涉獵,處於暫時的迷惘期,這些人好騙的很,曉以大義,再加上豐厚的報酬,不怕他們不來。

李安生擔心的只是中等教育,一時之間還真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

憑藉工廠自己辦學,以及富商捐學,都無法完全滿足。

只能自己培養,另外,讓洋鬼子幫著培養,比如各種教會學校,商會學校之類,搞點國際援教啥的。

不知道能不能打打美國庚子退款的主意,美國佬你用這款子辦清華大學以及支援留學美國,可也能用來支援中國教育啊,比如派出美國老師,來教教中國學生,黑龍江歡迎您。

明天是棉紡織協會與菸草協會的掛牌儀式,許多北方紳商以及江浙富商都會出面,也許向他們問計,會有意想不到的益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