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技術只是讓人知道該怎麼做,核心資料卻可以讓人知道具體問題如何解決。

正是靠著這些資料,德國可以在二戰後迅速在廢墟上崛起,先進性仍舊是世界一流,沒有這些資料的卻不行,就算有技術,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系列的水土不服,將會導致生產成本激增,最後一算總賬,比外購高出十倍都不止。

這也是現代社會,經濟殖民的一個特徵體現。工廠開遍全世界,也不怕技術洩漏。光有技術是沒用的,標準在我,資料積累在我,你拿著技術也能在我給你劃定的道路裡跑。我甚至歡迎你創新,因為那等於是在給我打工,我把各零部件生產都外包出去,你們在該部件領域創新了,最後聚攏到我這裡,就等於是我在研發創新領域取得了突破。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比技術更寶貴的就是代表著一次次的實踐操作的資料,伊森的理解,就是經驗,這個經驗的積累,才是成本高昂,算總體價值,比開發技術本身要昂貴的多的多。

就拿冶金來,一次次的生產操作,不同的礦石原料,不同的應對方案,失敗總結,這些都被時間稀釋,被算在了生產成本中,這種學費必然得交,幾乎沒有捷徑可走,第三方拿到這些記錄資料,便算是走捷徑了。

這樣的資料都是國家級的核心資料,即便是現在文明大崩潰,也不過是有了一定的獲取路徑,而不是輕巧的就能拿到手。

掌握這些核心資料的人,是非常清楚資料價值的,他們還等著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利用這些資料,在廢墟上迅速重建新的文明呢。

早在兩三年前,伊森就透過娜薩鎖定了這類目標,他的主攻物件是民主美國。共和民國的該類核心資料,多半都掌握在各個大家族手中,畢竟該國政權誕生之初,代表的就是大企業家、大商人、大投資人之類的。技術和核心資料,也一直是這些人在把持。這些家族講之視作家族世代傳承下去的根本,看的遠比金錢還要重的多,想要從他們手裡獲得,難得很大。

民主美國情況就要好很多,他們當初靠著制度理念的先進性,三代人懷著崇高的信念和激情,上演了一出絲毫不遜色華國崛起的發展奇蹟,硬是將工業生產鏈完善健全,為此高築貿易壁壘,幾十年用的都是自家產的破爛工業品,明明外面生產的同類產品更好更便宜,就是不選,為的就是讓自家的工業能度過最艱難的成長期。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民主美國的美國人對於這個國度的愛,更深刻一些。不好的地方就在於,這種深刻的愛還是沉澱的不夠,以至於容不得背叛。當代表了國家的執政黨背板了人民,人民對這個國家的愛之深,就轉變成了恨之切。

簡單的理解,信仰喪失了,發現自己是那個被矇蔽和欺騙的傻子,惱羞成怒而變得失去理性,為了報復不惜搭上自己。

正是利用了這種特性,伊森才從那些‘只要我和我關心的人過的好,哪管黃金買了地攤家’的人們手中獲得了一項項至關重要的核心資料。

這些資料是以具體行業劃分的,十分的零散,每一項都代表著一個類別科目的工業生產的漫長發展過程的滴經驗積累。

也得虧是有娜薩,否則光是現代工業琳琅滿目的類別,就足以把人逼瘋,太龐大了,不是靠個人力量所能拿下的,更不用創造。

舉個例子,光是奈米裝甲所使用的合金部件的合金材料,它的獲得就包含了超過十七萬次的實驗,這些實驗確立了所有能對該材料生成產生影響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以函式變化曲線的形式呈現,這個變化曲線,就是核心資料的體現。

只要有標準,有這個函式變化曲線,就能根據具體的材料情況,設計出專門針對的變化,從而保證該合金部件的合金材料的效能是達標的。

而這,僅僅是一種合金材料的核心資料,原材料加工,以及加工原材料的工具的製造,製造該種合金材料的工具的製造,這就是該種材料相關的工業鏈,這些工業鏈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核心資料,少了哪一個,都不算是真正掌握了該種工藝。

這種錯綜複雜的關聯,導致整個專案極其龐大,基本就是表舅的二伯的三姑的兒子的媳婦的弟弟的同學的四嬸的父親的大伯的孫子……如此複雜的關係,涉及範圍之廣堪稱恐怖,靠人一梳理,幾天幾夜都未必能理的清楚。

對於悉心獲取這些核心資料的伊森而言,幾乎是不允許有缺漏,因為只要有一個缺漏補補上,就意味著現實中差不多要非常長的時間去重走一遍人家走過的路,而且還得是其他相關產業鏈配套跟上的情況下。那當真是陪太子讀書般前呼後擁,

而且想快都快不起來,這項缺漏就是決定了盛水多少的那片水桶上最短的板。

這也就導致有一項缺漏,整體收集效果都會大大降低,如果有那麼十項八項,實用價值將會降到一個慘不忍睹的地步。句難聽話,也許還不如自己全面走一遍來的爽利呢。

正是因為難度太高,伊森一直沒有將之太過放在心上,指望把各行各業的核心資料統統收集全,從古至今還沒有誰做到這一。

而他現在在做的,就是開歷史之先河,個人完全掌握所有類別的技術和核心資料。

原本他也做不到,但有了娜薩,總算是有了實現的可能。卻也僅僅是可能。

指望在這個世界收集齊全,並不現實。因為現在的制度,不論是東方式還是西方式,不論是民主還是專政,都沒辦法實現這一。

畢竟就算專政,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大權獨攬,有史以來最牛掰的、活著時候就被神話的那些帝王,也沒能真正做到所有權力一把抓。因為一個國家不是靠一個人就能管理的過來的。文明越是高階,越是如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明的高階就是打破一切個人神話,除非是唯物上的高對低的碾壓,否則現代絕不會存在一人掌握一個超級大國的可能。

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是東方式的專政,實則具體權益也是由一個個團體在幕後把持的,具體到生產力,就會發現某些團體掌握著一國之能源,某些團體掌握著幾項重工業等等。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狀,也是地球歷史同期的現狀。

一邊喊著世上沒有神仙皇帝,一邊把自己放在神仙皇帝的格位上,也只有穿越者們才能實現。這個放在神仙皇帝格位上,不是自身的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普通人即便給他打包這麼多核心資料,他也吃不下,而只會活活撐死。穿越者就能,因為他們本身對這個世界而言就是bug,是凌駕於整個文明之上的。是更高維度的造物而不是這個世界所能誕生的。

伊森就算是這種產物,他有牛掰到不行的記憶封存術,還有彪悍到沒天理的娜薩,這都是這個世界的自然科學所不能解釋的。至少目前不能。

的難聽,這本來就是拿唯心去戰唯物,拿意淫去戰真實,真實受限於自然科學的種種約束力,意淫沒這限制,意淫有腦洞也就夠了。

伊森對這個世界而言,就是這麼一個腦洞級的存在。

他有本事吃下所有核心資料而不至於撐死,可仍舊得一定程度向這個世界的現實妥協。

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發展歷程和方向,並不是專門為了方便他採摘全體系的科技成果而存在的。

某個記載了全部類別的核心資料的超級硬碟在這個世界是沒有的。

所以,惟一靠譜的做法是自己來一遍。

黑暗世界的暮光地城,就是為自己來一遍準備的,親自走一遍文明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發展歷程,所有在這個世界收集的核心資料,不過是為了那個世界的親走一遍在鋪路。

但在那個世界,他也僅僅是快速的嚼一遍別人吃過的饅頭,能不能高速發展到跟這個世界的技術高度比肩,還很難。

之所以這麼,是因為一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凸顯——人心。

伊森發現,無論是暮光地城、還是暮衛二,他供養的這些人類,都有種迅速向豬羊淪落的情況。他給他們提供了富足和安定的環境,卻也扼殺了他們向上拼搏的精神和創造力。

簡單的,就是向更高階發展的動力越來越不足。

首先必須指出,創造精神不是逼出來的。拉斯維加斯的第一秩序,就在用恐怖統治,嘗試逼迫出成果的路數,事實證明並不理想,各種胡搞蠻搞,應付差事,反而扼殺了創造的靈性。

創造精神必須是心懷一顆求知和探索的心,去努力拼搏。

這其實是違反人性的。好逸惡勞才是人性,人生苦短,沒有哪個人能徹底專注於某件事很久很久,就像沒有人能夠一直處於生理高-潮狀態一樣。

極端的研究熱情,必然有與之匹配的極端心態,這個心態基本不是平和的環境下所能賦予的。

具體在現實中的體現,就是暮光基地和暮衛二的人越來越注重享受,即便外界的新聞不斷的報道外邊是多麼的亂、多麼的慘,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仍舊在下降者,一種‘讓我好好歇歇吧,關注家庭、親情、享受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的情緒在不斷漫延。

也就是,他拿不出什麼高大上的辭,讓人們就跟上緊了弦的發條一樣在那裡激情滿滿的工作、工作、再工作。

這是一個思維境界的問題。而這個思維境界涉及的內容可就太多了。

他自己能夠開足馬力,努力奮鬥,那是因為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有著更高的訴求,並且在不斷的品嚐著勝利的滋味。而且就算是這樣,他都已經是同類中的異類,典型的工作狂,彷彿機械一般的勞作,似乎這就是生命的全部真諦。如果明天他嘎喯兒死了,那麼回想一生,會不會有生活向的遺憾呢?絕對有,沒有正經的談過戀愛,沒有真正放鬆的旅遊過,沒有不管不顧的只為一次激情就大半夜跑出去吃個地攤兒……他沒有做過的事太多了。他的人生一都不完美,大部分都是枯燥和危機生命的掙扎中苦熬,就算他能樂觀面對,卻也必須承認,重複重複再重複的做同一類事,很煩心,而且有浪費生命的感覺。

他這個已經不怎麼為壽命擔心,唯一需要避免的就是意外死亡的非人類都有這樣的感覺,更何況是普通人。

沒有那樣高的工作覺悟,想著差不多就該享受下人生,正經去談個戀愛,陪陪老婆什麼的成了第一訴求,而不再是我要探索未知。群體向的這個態度,該怎麼解?

伊森發現他暫時無解。這是屬於思維向的、社會科學向的技術發展所破解的領域,這個領域一直很抽象,思維的世界本就抽象,他在靈魂方面取得的量化,量化的也只是能量化的,意識直到目前還是只是一種現象,是沒法完全解析的。思維矩陣也不過是他為了更好的理解這種現象而構想出來的一種執行模式,哪怕他的靈魂已經物質化、晶體化,可距離真正解析靈魂的運作方式,仍舊有著難以想象的長路要走。至少神是沒能搞定這個問題,否則他們對於自己的神魂也就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操刀了。

正是因為技術上不能解析人的思維,所以這方面的提高一直是真正的難。‘人心’地球人類幾千年都沒把這個東西完全搞定,事實上就他所知,他走過的那些有著幾萬年歷史的文明同樣沒有搞定。

古泰拉夠牛掰,最後也還是毀在‘人心’上。

搞不定人心,生產力的發展就受到制約,越是高階越緩慢,所有人的靈魂都有一個平衡閥,不會專注於一個方向太久,又或者有足夠讓其專注的某個砝碼進行刺激性平衡,那他就能全身心的撅起屁股當勞模許多年,可這種死拼精神,恰恰有著僵化特徵,而失去了靈性。也就是什麼常的,太過注重,太想取得成功,反而過猶不及,匠氣滿滿,失了靈性。對於創造而言,這種心態是不理想的,製造出的是大量死鑽牛角尖的人物,這樣的人其實跟娜薩這類的機械思維已經很接近了。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伊森才,黑暗世界那邊,也就是將這個世界的人類科技發展的饅頭從頭嚼吃一遍,很難拿出自己的東西。這種嚼吃不過是照本宣科的走一遭,印證一遍,講那些缺漏的補上了,具體的速率如何,真就不好。

他到是很希望暮光地城的人們,可以像近代歷史中華國崛起的那一代人那般狠幹幾十年。可實際上做不到,華國能那樣,不光是體制厲害,還有歷史的影響。那是一個當全球人類文明領跑人一千多年的老牌強者,而在近代被b摔成了渣,可以,當時整個民族都憋著一口氣,這口氣的釋放,才鑄就了那個全民瘋狂的歲月。這口氣一瀉,當這個民族大抵追上了現代一流國家的腳步後,立刻就表現出發力過猛的一系列問題了。

他搞的這個暮光地城,是沒辦法提起這樣一口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缺乏人文的沉澱。沒有那種古老文明的厚重性、以及史詩性。

暮光地城就像是個暴發戶,跟老牌豪門比,即便是不差錢,也差那種歲月積累的涵養和文化底蘊,這股子土鱉味不是靠惡補文化課、或請什麼宮廷禮儀指導就能彌補的,心態就差著了。

然而不管怎麼,事情仍舊要做,各種制度理念該實驗就實驗,該撈技術成果也不能手軟,九、十月份就是向民主美國的高層下手的時機,大抵的做法就是趁著局勢不好,逼迫他們賤賣核心資料。

趁火打劫自然不是什麼高尚的事。甚至可以,這其實也是一種掠奪。

伊森唯一的底線,就是始終堅持了以創造做交換的路子。為交易者提供一級避難所,這種避難所包含了全套的生態體系,只要不遭受核打擊和高強度的人為破壞,就一定能停過浩劫的那種避難所。

對於生命安全已經成為第一考量的人們而言,這樣的籌碼也算的上厚道了。

甚至,為了儘可能拿全核心資料,早就安排了人手,對目標實施了4時不間斷的保護,這樣的保護隨著局勢的愈演愈烈,投入成本不斷擴大。拉斯維加斯號、號暗能收集坑開通後,製造出來的不死士兵,有一多半都填了這個坑。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事,便是太陽階梯最終還是在西雅圖西邊的奧利匹斯國家公園的那個秘境中建立起來了。雖然規模也就是伊森在黑暗世界第一次建立的‘能量罐’的那個級別,可仍舊對緩解大洛杉磯地區的第二波難民潮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原本按照娜薩預測,幾十天內就會崩潰的體系算是勉強裱糊住了。

雖然有些冷血甚至殘忍,但必須,透過這種自覺自願遷徙而來的民眾,要求更低,更好伺候,哪怕是異鬼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天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人們還是願意付出極大的勞作努力,去獲得生存的起碼物資。

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森從拉斯維加那邊抽調了大量的物資,在大洛杉磯地區展開生產建設,非常的畸形,但人們忍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