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抗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好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朱慈烺的情緒亢奮了起來,高興之下哼起了越劇。

自從和魏良媛分居之後自己就過上了光棍生活,今晚甚至打起了小宮女的主意,這不系統把林妹妹給送來了,能夠一親芳澤,此生無憾。

朱慈烺用最舒服的姿勢躺在浴盆裡,半眯著眼睛給林黛玉植入了出世身份。

“林黛玉——林沖之妹,坤寧宮裡的宮女,因生性溫和,相貌絕美,被周皇後離開北京之前冊封為奉儀,跟隨太子朱慈烺居住在慈慶宮。”

太子什麼時候繼承大統那要看皇帝的壽命,因此太子的妻妾也有一套自己的體系,以保證皇室血統繁衍昌盛,後繼有人。

太子的妻妾中太子妃地位無疑最高,除了皇帝、皇后、太子之外,整個大明朝就屬她地位高,即便是當朝首輔見了也要作揖施禮。

太子妃下面是太子嬪,品級為正二品,一般會在妃面前加上德、淑、賢、貴的字首,作為嬪和妃的區別。

太子嬪向下的等級是良娣,正三品,可以冊封四人。

良娣下面是良媛,可以冊封六人,品級為正五品,朱慈烺的第一個女人魏喬就是被賜予了這個頭銜。

良媛再向下的等級是承微,可以冊封十人,品級為正六品。再向下便是昭訓,品級為七品,可以冊封十六人。

最底層的就是奉儀,品級為正九品,最多可以冊封二十四人,說白了就是一個可以光明正大給太子爺侍寢的高等級宮女,基本沒啥存在感。

而朱慈烺給林黛玉植入了這個身份,既可以給自己暖床又不會使得宮裡突然多出一個有分量的女人,免得被人發現了端倪。

“叮……林黛玉植入身份成功,出世地點慈慶宮寢宮。”

“嘿嘿……今晚終於可以放飛自我了,我不想靜靜,誰也別想讓我靜靜。”

朱慈烺已經無心沐浴,飛快的從浴盆裡爬出來擦乾身體,穿上徐來福拿來的嶄新衣衫,心急火燎的走向寢宮。

他腳步飛快,步履輕盈,轉眼就來到了寢宮前面。

伴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心跳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起來,在腦海裡幻想著出現在眼前的林黛玉會是什麼模樣?

“吱呀”一聲,朱慈烺屏住呼吸,推開了寢宮的房門,便看到一個倩影正在整理床鋪。

只見她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病態的美,嬌羞無力的美,更讓朱慈烺我見猶憐,忍不住產生一種想要保護她呵護他的衝動。

“真是太美了,當得上傾國傾城四個字!”

朱慈烺幾乎看眼眶裡的眸子都直了,不得不承認這個女人太美了,不愧是紅樓中的第一美人,論姿色要勝出魏喬一籌,和張星彩不分伯仲,各擅勝場。

“太子爺,你沐浴完了?”

林黛玉聽到開門聲抬頭看去,眸子裡盡是含羞之色,一雙美目好似會說話一般。

完全沒有任何違和,彷彿多年的情人一般默契自然。

朱慈烺心中暗自喜悅,笑盈盈的上前攬了林黛玉的腰肢,:“黛玉啊,本宮洗澡的時候都在思念你,感覺分開了好久,又感覺你近在眼前遠在天邊,虛無縹緲,讓本宮好好溫存一番……”

“太子爺就會說好聽的話。”

林黛玉順勢倒在床榻上,玲瓏婀娜的身姿一覽無餘的呈現在朱慈烺的眼前,猶如含苞待放的玫瑰,任君採擷。

“只要黛玉喜歡聽,本宮可以每晚都說給你聽。”

朱慈烺心急火燎的輕解羅裳,就要行周公之禮。

林黛玉卻是輕輕推了他一把,嬌嗔道:“看太子爺心急的樣子,又不是初次,你先去把燈熄了,明晃晃的豈不羞死人了?”

朱慈烺無奈,只好起身把寢宮裡的四盞燈全部吹滅,寢宮裡頓時變得黑漆漆一片……

儘管夜色深沉,但淅淅瀝瀝的春雨依舊下個不停。

就在朱慈烺奮力殺伐之時,吳三桂大營正在連夜召開秘密軍事會議。

晌午時分,吳三桂接到了兵部的公文,說是朝廷經過分析得出判斷:李自成很可能已經與滿清達成聯盟,因此才在居庸關方向按兵不動,很可能是在等候多爾袞的援兵。

兵部要求薊遼總督吳三桂立刻率領本部將士向東撤退,接管山海關的防禦,並加強山海關到松亭關一帶的巡邏,修葺長城上的烽火臺,一旦發現清軍的蹤跡,便點燃狼煙示警,迅速給予迎頭狙擊。

吳三桂現在掛著兵部尚書的頭銜,算得上是當今大明王朝武將第一人,如果不是兵部的公文加蓋了玉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但這封公文除了兵部的印章之外,還加蓋了煌煌玉璽,說明這不只是兵部的決議,而是透過了朝堂的一致表決,抗令不遵那就是違抗聖旨,是欺君大罪。

這讓吳三桂和手下的將領很是不滿,帥帳中一片牢騷,甚至有人公開罵娘。

因為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隨著黃得功和高傑兩路援兵的抵達,北京城內外的明軍數量加起來已經接近二十萬,而李自成的闖軍數量卻從五十萬降到了不足四十萬。

半個月之前,李自成以五十萬人馬圍攻五萬明軍死守的北京都未能攻破,現在此消彼長,如果沒有大的變動,闖軍怕是敗局已定。

現在被勒令離開北京,就等於把戰功拱手讓給了黃得功和高傑,到手的桃子讓別人來摘,吳三桂手下的將領自然不願意,在帥帳裡七嘴八舌的大罵黃得功和高傑。

吳三桂是三軍主將,又是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山海關是他的防區,自然不能跟著手下的將領一起罵,面無表情的看完了兵部文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勞煩尊駕回去轉告太子殿下與王尚書、諸葛侍郎等人,今日春雨淅瀝,天氣乍暖還寒,將士們若是罹患感冒便會增大感染瘟疫的機率,容我等天晴後再行撤退。”

吳三桂將兵書放在桌案上,不動聲色的對來送公文的兵部員外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請他代為轉答。

“下官一定一字不落的轉答。”

見勢不妙的兵部員外郎自然不敢說半個不字,作揖告辭,急匆匆的離開了吳三桂軍營,生怕稍微遲了就會捱揍一般。

“侯爺,咱們不能撤啊,豈能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功勞被黃闖子和高傑這個二五仔撿走?”

“這兵部的人明擺著整咱們嘛,眼見李自成大勢已去,卻讓我們撤退,居心何在?”

“就是、就是……打仗的時候咱們衝在最前面,搶功勞的時候卻要我們離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不能撤,絕不能撤,侯爺咱不能撤啊!”

兵部員外郎前腳剛出帥帳,四五十個將校齊刷刷的單膝跪地請求吳三桂不要退兵。

吳三桂揹負雙手,在帥帳中來回踱步,鬱悶的道:“現在送來的不僅是兵部公文,而是加蓋了玉璽的聖旨,難不成你們想讓本侯抗旨麼?”

夏國相行事穩重,素來為吳三桂器重,他對眾將校抱拳道:“諸位的心情夏某完全理解,此事不可意氣用事。目前侯爺的職務是薊遼總督,萬一山海關被多爾袞突破了,那侯爺就沒法向朝廷交代了,咱們再沉住氣商量下,看看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

吳三桂一抖披風,留下一句話就出了帥帳:“你們先慢慢商量,我進一趟城去問問家父朝廷上是個什麼情況?”

一下午淅淅瀝瀝的春雨下個不停,倒是讓吳三桂有藉口拖延撤兵,天氣原因誰也沒辦法。

吳三桂從朝陽門冒雨進城,直奔位於鳴玉坊的自家府邸,跟老爹吳襄見面後詳細問起朝堂上發生的事情,是誰建議遼東兵團撤回到山海關的?

吳襄立即和盤托出:“新任兵部侍郎諸葛良,是他判斷李自成和多爾袞達成了聯盟,猜測清軍很可能會於近期偷襲山海關,並向殿下提議你即刻率部撤回山海關。”

“這諸葛亮良是不是與黃得功或者高傑私交甚篤,故意設法支開我軍,讓高、黃二人收割戰功?”吳三桂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慮。

吳襄搖頭:“這諸葛良本來是詹事府的一個文筆小吏,因為太子掌權才被提拔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按理來說,他跟黃得功、高傑應該沒有交集,甚至不認識才對,他應該沒有理由為這二人謀取私利。”

“太子監國也就半月有餘,這個諸葛良如此短的時間就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就算是平步青雲也沒他升得快啊,太子爺不會拿他當成諸葛亮了吧?”

吳三桂一臉鬱悶的搖搖頭,自己拼死拼活,戎馬生涯了二十年才換來了一個兵部尚書,這諸葛良就因為幾句建議做到了兵部侍郎的位子,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得……你我父子的此番對話切勿對外人透露,我去後院看看圓圓。”

吳三桂覺得從老爹嘴裡也打聽不到有價值的資訊,便來到後院陳圓圓的閨房,趁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掩蓋纏綿一番,在天黑的時候又冒雨出城返回了大營連夜召集麾下將校共商對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