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好家康這孩子機靈,用雙胞胎之間特有的方式讓他姐姐把心中的氣給散了出來。

然後又當著眾人挑明了這件事情,再不著痕跡地讓家安自己承認,其實她的內心並沒有那麼後悔,只是一時有點想不通罷了。

這小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肚子裡有這許多彎彎繞了。

家國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也放在了心裡。

當然了,作為大哥,他也不會跟妹妹計較什麼的,他只是有些奇怪而已。

在雙胞胎恢復正常後,這話題的焦點又回到了家國身上了。

幾個孩子又開始纏著大哥給他們講這次出去有什麼趣事了。

家國沒有時間多想什麼,就被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淹沒了。

林鴻月看著侃侃而談的家國,有些羨慕。

看人家的兒子多有出息啊!

再想想自己的大兒子,她都忍不住嘆息。

大齊跟家國從小一起長大,兩人也只差了一句而已,可兩人走的路卻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了,她倒不是說當廚子有什麼不好的,畢竟孩子他爸就是廚子,大齊這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是人哪,就最怕比較。

要論掙錢,其實家國是比不上大齊的,大齊的工資可比家國的要高多了。

可要論體面,那家國的工作絕對甩大齊的十幾條街。

家國可是在機關工作,幹部身份,不管在哪裡,這都是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

而大齊,不管他廚藝再好,掙得再多,那也只是一個整天被煙熏火燎的廚子,現在看不起這個行當的人多得是。

如今可不比過去了,在過去吃不飽飯的時候,廚子可是肥差,而現在,廚子的地位可降了不少。

想到這裡,她默默地把眼光又移到身旁埋頭苦吃的小兒子身上,也不知道這小子能不能爭點氣呢。

大兒子選了廚子這一行,跟著他爸幹已是定局,一眼都能看得到頭,最高的成就,估計就是像他爸現在這樣,當上大飯店的廚師長了。

現在她的希望就全都寄託在小兒子身上了。

小旭這孩子跟大齊不一樣,不提別的,他的學習還是很好的,這一點不像他們倆口子,更像他舅舅。

也不知道小旭將來能不能像家國或是家康一樣,考上一所好大學,然後等畢業了,再分配個好工作。

婁曉娥在旁邊,看見她一會兒抬頭看著家國兩兄弟,一會兒又低頭看小旭,彷彿在比較著什麼,覺得很是奇怪,

“林姐,你這是在做什麼呢?”

林鴻月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曉娥,說出來你可別笑話我啊!

我是覺得你們家家國實在是太有出息了,姐我實在是太羨慕了。

我就想著,也不知道小旭這個臭小子以後能不能有家國的一半出息呢?”

婁曉娥聽了,嘴角就忍不住上揚了。

作為當媽的,聽人誇自己的孩子,說不高興那肯定是騙人的。

不過,她還是很會禮尚往來的,於是又誇了回去,

“林姐,你這話太誇張了!

小旭這孩子我知道,聽說很像他舅舅,腦袋瓜聰明得很,玩得一點都不少,可成績卻從來就沒有下來過的。

以後肯定能考個好大學的。”

這兩位母親開始了商業互吹模式。

就這樣,家國“接風宴”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吃完飯,家國卻沒有急著回房,而是來到了父母的房間,詢問有關弟妹的事情。

“爸,媽,是不是我離開這陣子家裡出了什麼事情?

今天安安怎麼這麼彆扭?

還有,康康也有點古里古怪的。”

不愧是當大哥的,弟妹一有點異常,他就察覺了。

婁曉娥也沒瞞他,就把事情說了一遍。

因為之前家國在準備出差的事情,家安這事兒當時他們就跟家國說。

做為一個護妹的大哥,家國的想法與父母親不謀而合。

“爸,媽,我覺得你們做得也沒什麼錯,安全還是第一位。

還有啊,就安安那副脾氣,壓根就不適合這種活動。

她從小嬌生慣養著長大的,十幾歲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住個校都牢騷滿滿的。

讓她到老鄉家借住,她能習慣才怪呢。

我看她呀,只是看別的同學幹了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心裡頭羨慕罷了。

說白了,這丫頭還是虛榮。”

不得不說,知妹莫若哥,家國把家安的心理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看著兒子,婁曉娥真是覺得他是哪兒哪兒都好,

“家國啊,剛才家安說的話你可別往心裡去,回頭我說說她,哪有這麼跟大哥講話的?”

家國制止了她,

“媽,沒什麼事兒,當大哥的,哪能連這點肚量都沒有啊?

而且,剛剛康康不是幫我出氣了嗎?

這小子,可真是有長進,比以前會說話了。”

提到這個,許大茂也點起了頭。

他也發現了,家康這孩子確實是比之前成熟了。

這也難怪,雙胞胎已經滿二十歲了,只有半年大學就要畢業了。

不過,家康這孩子成績好,運氣也好,被他們系裡的一位教授看中,保送研究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碩士是最起碼的,至於會不會繼續讀博,等到時候再看。

許大茂他們不管,只要家康自己開心就好。

三個孩子中,除了身體不好這一點,其它方面他算是最省心的了。

至於家安,她可沒打算考研。

用她的話講,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早就夠夠的了,她是巴不得早點出來工作呢。

她們學校的畢業生,現在可是相當的搶手。

外交部、商務部這些部門每年都會分走不少,剩下的,去的也基本是一些大型的國企。

要問她最想去哪裡,那當然是外交部了,這也是大部分京外學院畢業生的首要選擇。

當然,能不能去就不是她們這些學生說了算了,主要還得看學校的跟用人單位那邊的意見。

這個年代,在畢業分配工作時,個人的意願可以說是約等於無。

當然了,如果是特別優秀的學生,學校老師可能會過問一句,問問他的意向是去哪裡,然後再進行分配。

至於一般的學生,自然沒有這個待遇了。

家安雖然成績還不錯,可畢竟離特別優秀還差著那麼一截。

她自然是屬於等訊息的那一撥的。

這就好比舊時候的盲婚啞嫁一樣,在揭開蓋頭之前,新郎是什麼樣子的一概不知。

婁曉娥曾經問過,看是不是要想想辦法,託託關係什麼的。

可家安卻說不用。

她是這樣說的,“這種事兒著急也沒用,等結果公佈了自然就知道了,反正對面的都是青年才俊,揭蓋頭時也不用怕嚇著自己。”

當時聽了她這話,許大茂他們都不知道該說她什麼好了。

這哪像是個大姑娘說出來的話,真糙。

不過,這理兒卻不糙。

再說了,通關係,哪有這麼容易的。

找遍許家的親朋故舊,也沒有哪個在有外國語學院有關係的,至於外交部,那就更不用說了。

那個小強的岳父可能會認識一些人,可這關係繞得就有點遠了。

人家願不願意幫忙先不說,即使願意,這樣人上託人去辦事,搞不好反而會壞事,還不如什麼都不做,靜等分配呢。

家安這孩子看似大大咧咧的,其實她也有心思細膩的時候。

她可不願意自己父母為了她工作的事情,到處點頭哈腰去求人。

她家是不缺錢,可有的時候人情比金錢更珍貴。

人情債可不是那麼容易還的。

可以這麼說,許家的三個孩子,各有各的優點,當然也各有各的缺點。

不過總的來說,都是很好的孩子。

反正許家的長輩們,對自家孩子已經很滿意了。

外面羨慕的人也是大把大把的。

秦淮茹就是其中一個。

她現在每天來許家院子上班,跟孩子接觸得越多,這感覺就越明顯。

她以前覺得,她家的三個孩子就夠不錯了。

現在她知道了,這是沒跟許家的孩子們比。

自打許家買了新院子,她見到家國的次數就比較少了,每次見面,都是眼前一亮的那種。

要不然之前她跟婆婆也不會壓著賈東旭試探許大茂的口風。

可惜的是,當時人家回覆的是家國不著急找對象,其實也就相當於回絕了。

當時她也就死了心。

只是年前這段時日,她經常能在許家碰到家國。

這可真是個好孩子啊,她又忍不住開始心動了。

這要是能做自己的女婿該多好啊!

可惜槐花那個死丫頭,跟個木頭似的,也不知道主動一點。

放了寒假也整天悶在家裡,她想讓女兒跟她一起來許家串門,正好順便幫著看看孩子。

可槐花是這樣說的,

“要是您就把小豆子放在家裡,我就幫忙帶他。

要讓我跟您去許家,免談!

人家又沒那個意思,還老讓我送上門去,真夠丟人的!”

這孩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說出來的話能把人噎死。

她婆婆也跟著勸槐花,可這孩子,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真是讓人著急。

賈東旭就只得硬著頭皮,在母女倆中間幫忙調和。

可母女倆是誰也不理誰,把這個老實人給急得,大冬天的都是滿腦門的汗。

不過,最後還是秦淮茹讓步了。

這也正常,很多時候,真愛孩子的父母是扭不過孩子的。

不過,她還是有點生氣。

於是決定,隔一天就把小豆子放在家裡讓槐花幫忙帶。

這丫頭不是說只要把小豆子放家裡,她就幫忙帶著嗎?

現在就是她兌現承諾的時候。

槐花也被她媽這神來一筆給氣樂了。

不過她也沒有示弱,反正她挺喜歡這個小外甥的,帶就帶吧,就當自己是託兒所的老師好了。

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她還賺了。

秦淮茹這樣一操作,許母他們反而有些不習慣了。

之前天天能摸到小豆子那胖乎乎的小手的,現在只能隔一天看到了。

於是,許母又開始頻繁往外跑。

不是去別的地方,而是去許家老宅看圓圓,她那可愛的重外孫。

那孩子還沒滿一歲,不過可能是營養比較好,那個頭兒可是不小,手腳也很有力氣。

小強一直開玩笑說,這孩子將來頭腦簡不簡單不知道,可這四肢絕對是發達的。

這孩子很愛笑,一逗就會咯咯咯的,嘴巴張得老大,露出粉紅的牙床,上面還點綴了數顆米粒般大小的牙齒。

許母最愛的就是逗他笑了。

為了留住孩子這天真無邪的笑容,家國經常被他奶奶抓壯丁。

多數時候是給圓圓拍照片,偶爾也有錄影。

二老的房間裡,有一本厚厚的相簿,那就是圓圓的專輯,從剛出生的,一直到現在九個多月了,按時間順序排得整整齊齊的。

許母說了,這是她為圓圓準備的禮物,等圓圓長大後再交給他。

這可是一份珍貴的禮物,老太太也算是有心了。

這個她其實是跟兒子兒媳學的。

從大兒子家國出生開始,許大茂夫妻就一直堅持給孩子們定期拍照。

那可是六十年代,拍照是一件奢侈的事,可在這件事上,夫妻倆花起錢來眼睛是連眨都不眨一下的。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家裡的相簿是攢了一本又一本。

三個孩子每人都有自己的專屬相簿,而且都不止一本。

這些可都無比珍貴的,閒瑕時拿來翻一翻,便會讓人覺得時光的流逝是如此之快,讓人會更加珍惜眼下的日子。

時間是最無情的,永遠都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轉眼間,一年又結束了。

新的一年開始了。

一九八五年,對於許多工廠來說,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

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價格雙軌制從之前的石油行業擴大到了各行各業。

這件事,其實與每一位公民都是息息相關的。

不僅僅是工業產品,農產品也不例外,八五年的第一號檔案,就大刀闊斧地取消了自1953起實行了30多年的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改為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的合同內外雙軌制。

其實,對於農產品來說,之前就有跡可循了。

這幾年,農產品的價格已經一點一點的漲上來了不少。

像小飯館跟王家村的合作,他們之間交易的價格一向都是隨行就市的,按市場價變動的頻率,一般幾個月到半年調整一次。

只是飯館菜品的價格卻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未有改變。

他們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一來成本漲的幅度並不算大,相對於成品菜價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二來就是為了保證飯館的口碑了,要是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飯館的飯菜就漲價,那肯定沒有人會願意光顧了,更加不要指望有回頭客了。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一致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決不漲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