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思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傻柱一拍腦門,“我怎麼把這事兒給忘記了呢!”

見大夥兒都驚訝地看著他,他才將被他遺忘到腦後的那件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他前些天去翠花衚衕串門,閒聊時陳大姐說起來。

她家的飯館已經開始僱人幹活兒了。

據陳大姐所說,她們自家人實在是忙不過來,於是她就先偷摸著僱了一個人。悄悄幹了好幾天,沒有人來找她的麻煩,街道那邊的同志路過她家飯館好多回了,也見到那個陌生的小夥在幹活,連問都沒問一下。

於是,她心裡踏實了下來,又去僱了一個人。

這樣,她們自家人也終於有了喘息的空間。

開飯館和進廠上班不同,除了過年那兩天,平時基本就是全年無休的,人可不是鐵打的,如果一直連軸轉,身體肯定吃不消,如果能僱上兩個人,換著幹幹,這樣就可以輕鬆許多了。

“這可是個好消息啊,我們之所以只敢用自家人,就是怕被人扣上資本家的帽子,現在既然上面不過問這事兒,那咱們也請一兩個人試試?”

許父搓搓手,看向兒子。

許大茂有些慚愧,他其實早就應該想到這個的,只是他被小飯館熱火朝天的景象迷了眼,當然,這也與二老從來不在他面前喊累有關。

他跟傻柱對視一眼,開口說道,“請兩個人應該不夠吧,我的意見是請四個人,給大齊請個專門配菜的幫手。另外除了收錢用咱自家人,別的活兒還是請人做吧,幾個老人年紀大了,總是這麼連軸幹,長久下去吃不消的。為了賺錢把身體搞壞了,不值得。”

許母有點捨不得了,“四個人有點太多了吧,聽你爸的,請兩個人就行了,不用擔心我們,我們身體好著呢,能幹活兒!”

傻柱則看向林鴻月,“岳母那邊?”

林鴻月瞅了他一眼,有點犯難,“我媽幹得可帶勁兒了,突然說讓她不要做了,估計也會有點情緒的。”

這下許大茂和傻柱覺得有點不好辦了,這些長輩,沒有一個認老的,有活兒幹,還能掙錢,他們是跑得比誰都快。

這時,大齊舉起了手,“我有個建議。”

刷的一下,眾人目光全都到了他身上,尤其以許家二老為甚。

大齊都被他們嚇了一跳,他吞了吞口水,小聲說道,“許爺爺之前不是說想早上賣豆花的嗎?我想的是,乾脆讓我姥姥和許爺爺,許奶奶你們三個人一起賣早點。這樣的話,只需要忙一個早上,咱們飯館還能多一份收入,又能讓三位老人家有活兒幹,還不會太累。”

“行啊,小子!真不愧是我兒子!”

傻柱一巴掌拍到大齊的肩上,差點把這孩子給拍到地上去,他哈哈大笑起來,“這可是一舉三得的事情,之前已經有好些人問過,咱們開不開早市了。”

林鴻月的臉色也是多雲轉晴,“這樣太好了,我媽別的手藝一般,可論起蒸饅頭做包子,那可是一把好手,咱們除了賣豆花,還可以加上包子饅頭,花樣多一點,客人選擇也會更多一點。”

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了好一會兒,最終一致決定,就請四個人,一個作為廚師培養,一個打雜,一個服務員。飯館目前暫時維持原狀,等僱到人之後,由幾個老人先帶著新人做,等他們都上手後,再開始著手準備開早市。

至於找人要到哪裡找,大家暫時還沒有頭緒。

不過對於給大齊幫廚的人,傻柱手頭上倒是有一個現成的人選。

軋鋼廠原先看門的李大爺,因為傻柱上班時間和別的人不太一樣,路過傳達室的,經常會停在那裡和李大爺聊一會兒,聊著聊著倆人就熟起來了。

當然了,現在李大爺已經退休了,前段時間,他特地又回了軋鋼廠,求到了傻柱跟前,想請傻柱收他的小孫子為徒,學廚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孩子他見過,是挺不錯的,收為徒弟也沒什麼,反正他徒弟也有好些個了。

只是有件事傻柱覺得很為難,因為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軋鋼廠食堂不缺人,連大齊他都沒有帶進去,更別說為這個八字都還沒有一撇的徒弟破例了。

好在他沒有當場拒絕老李,而是用了推字訣,只說要考慮。

幸好,這不,現在問題就能解決了,既全了老李這顆愛孫子的心,又解決了大齊幫手的問題。

他徵求了許家人的意見,許大茂他們的意見就是沒意見,既然是大齊的幫手,傻柱準備收徒弟的人選,那當然是最合適不過了。

於是,這個位置就此定下了,傻柱決定第二天就去老李,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另外三個人,許父決定去公園那邊打聽打聽,他在那邊有不少打太極的老友,可以問問他們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介紹。

現在在街道辦那邊登記過的待業人員還是挺多的。

最多的就是剛畢業出來的初高中畢業生,沒有合適的去處,就暫時蹲在家裡了。這些孩子年紀都不大,還沒有經受過社會的毒打,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不服管教,所以,在其中的刺兒頭也不少。

還有少部分因為各種原因拖到現在才回城的下鄉知識青年,這些人年紀普遍偏大一點,吃過苦,估計幹活會更踏實一點。

許父他們也不挑,只希望找的人不嫌棄他們是家個體飯追,踏實肯學,吃苦耐勞就行。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找街道辦幫忙安置待業青年的工作人員,請他們幫忙介紹。

可誰讓他們現在還有點心虛呢,讓他們私底下去僱人還行,直接找到街道辦的頭上,總覺得心裡沒底。

大夥兒大致商定了這些,也就各自去休息一會兒,過不久還要準備晚上開市。

婁大哥下面幾天事情不多,所以準備在許家小住期間,好好休息一下,體會一下普通京城人家的悠閒時光。

許家人當然是受寵若驚,歡迎之至。

他由婁曉娥和許大茂夫妻陪同著,回到了後院,來了客房。

房間也都收拾一新,打掃乾淨了,並且經由婁曉娥的手,佈置了一番。

她領先進門,然後兩手一攤,看向她大哥,“哥,你看吧,我們家就這個條件,你現在要打退堂鼓還來得及。”

“我為什麼要打退堂鼓?”

婁大哥笑著說道,他打量了一下房間。

雖說陳設簡單,但看著就讓人覺得舒服,有家的味道。

說實話,賓館雖然豪華,但他早就住膩了。

他往鋪著席子的床上一坐,拿手摩挲了下,“這裡不是挺好的嗎?我感覺,在這裡,我可能會睡得更好。喲,不錯啊,還給我配了個小電扇!”

他一扭頭,就看到了床頭櫃上的那臺電風扇。

“還不是大茂,生怕你住到這裡給熱出毛病,特地跑到商場去給你買的。”

婁曉娥明面上做出嫌棄的樣子,其實話裡話外都在暗示,意思是說,‘看,你妹夫有多重視你!’

婁大哥好笑地看了眼妹妹,向許大茂表示謝意。

許大茂趕緊搖手,謙虛道,“這是應該的,已經入了6月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咱們這不比香江,香江那邊現在已經冷氣機了吧?”

這回,婁大哥有些驚訝了,他上下打量了下許大茂,看來他有點小瞧了自己這個妹夫,挺見多識廣的嘛。

“什麼冷氣機?”

婁曉娥有些好奇。

“就是夏天用的,掛在牆上的一個方形的機器,通上電,裡面就可以吹出涼風來。”對於這個妹妹,婁大哥還是很耐心的。

“這麼好?要是咱這裡也能用上就好了,就省得老要存冰了。”

婁曉娥的感嘆還沒有結束,就被婁大哥打斷了,“你們存了冰?”

“是啊,我們在菜窖裡隔出了一小間,做成了冰窖。”許大茂回答他。

“走,帶我去看看!”

婁大哥來了興致,立馬起身,催促夫妻倆在頭前帶路。

“真是的,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聽風就是雨的。”

婁曉娥都囔著,率先走在最前頭。

她的聲音不小,跟在後面的兩人是聽得清清楚楚的。

許大茂尷尬地朝婁大哥笑了笑。

婁大哥卻不以為意,“我這妹妹,從小就這樣,嘴馬不饒人。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她這些年就沒怎麼受過委屈,要不然她這脾氣早就會被逼著改了。”

許大茂只是笑,不說話,這話他是沒法接,不過聽婁大哥的口氣,看來是很滿意的。

夫妻倆陪著婁大哥參觀了冰窖,同時也參觀了一下菜窖。

婁大哥在冰窖那邊停留了很久,戀巒不捨的。

“二十年了,終於再一次碰到京城冬天的冰了,你們可不知道,香江那邊實在是太暖和了,冬天也不結冰不下雪,可沒意思了,哪像咱們京城,一到深冬,河面凍結實了,就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

我還記得當年曉娥最愛滑冰了,為此,咱爸還特地給她買了一雙進口的冰鞋。那雙冰鞋被咱媽帶到了香江,每每她想起曉娥時,就會把那雙鞋拿出來看看。”

隨著婁大哥的講述,婁曉娥沉浸到回憶中,臉上現出沉醉的表情,不過聽到最後,她的眼眶就漸漸地發紅了。

她吸了吸鼻子,帶著鼻音說道,“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我怎麼找,都沒找到那雙鞋,到最後我都以為是被我自己無意中扔掉了呢!”

許大茂見氣氛有些凝滯,想了想,找話題活躍一下氣氛吧,“大哥,你今後就要長駐京城了吧,想要見冰還不容易,等秋風一起,天氣一涼,很快就能看到了!”

婁曉娥這時也平復了情緒,“哥,你手上的事情都辦完了嗎?是不是合作就要開始了?”

“哪有那麼容易啊,幾千萬的專案,可不是一兩個月就能談成的,不過關鍵性的東西是由我親自負責的,而細節的一些東西,就交給手下人了。”

提起這個,婁大哥就覺得自己有必要給這夫妻倆上上課,希望他們目光長遠一點,不要就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這一點你們也要學學了,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要記住,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們要把精力放在關鍵的地方。就像今天,你們決定請人的這個決定就是正確的。

錢是賺不完的,但為了賺錢,把自己把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搭上,那就划不來了。”

許大茂聽了直點頭,這些他都明白。

可一時半會兒的,就目前這個環境,暫時也施展不開。

婁曉娥可不買她哥的賬,“哥,我承認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也得看符不符合我們現有的情況。只有你這種有錢人,才能夠享受這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呵呵”

婁大哥被她說的話逗笑了。

“我是有錢人,難不成你就窮了?你可別忘記了,在婁氏,你有那麼多的股份呢,還有那麼多的現金!

哦,說起現金,你們寫信過去託媽在香江幫忙看店鋪的事有進展了,咱媽前兩天打電話過來,說是給你們相中了兩間相連的店鋪,就在銅鑼灣那邊。

等過些天,曉娥和我一起過去的時候,可以去看看,如果合適的話就買下來吧,據行家估計,那邊的升值空間很大。”

“價格怎麼樣?”

夫妻倆最關心這個。

婁大哥回憶了一下,“兩間鋪子雖說是相鄰的,但不一樣大,一間大一點,大約有30個平方,要價26萬,旁邊一間小一點,也有20多個平方,價格大概是17萬。不過這只是初步的報價,應該還有得談。”

26+17,那就是43萬,看來婁母是跟據自己兩夫妻的要求找的鋪子。

買鋪子的事是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

一百多萬,一下子就把現金拿回京城來不現實,如果想要拿回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投資的方式,以婁氏,或者婁母餐飲集團的名議,在京城投資,然後放到婁曉娥的名下。

只是,一時半會兒,他們也沒有什麼思路,自家開了家小飯館,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呢,一下子上百萬,他們都不知道能拿來做什麼,盲目投資還是不行的。

還是婁曉娥一句不經心的話,提醒了許大茂。

婁曉娥當時想得頭疼,就抱怨了句,“如果這錢,放在香江那邊也能生錢就好了。”

許大茂一想,對啊,回來投資不知道做什麼,可在香江那邊,別的他不懂,可投資商鋪絕對可以呀。

但凡對香江有點瞭解的人,都知道那邊有這樣一句話,一鋪養三代。

81年,現在的價格遠遠沒有到達最頂峰。

那分紅的錢放著也是放著,暫時自家還沒有要用的地方,京城的房地產距離開放交易還有些時間呢,自家完全可以拿出一半的錢來在香江投資商鋪,而剩下的一半錢先放著,以防之後有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