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總有差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只能說,王允的導演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上次之所以會失敗,主要還是高估了呂布的能力。

低估了李傕等人求生的毅力,以及反戈一擊的決心。

不對,理論上來說,王允並沒有低估他們仨,畢竟他們三人,當初都想和董越以及牛輔一般,直接丟棄部下逃跑。

這可以說,也沒有超出王允的劇本。

可王允沒想到的是,不在他赦免名單中的。

竟然還有賈詡這種人,於是才有了被李傕等人,反推到宮城下的那一幕。

也才有了後來被丘志清敲竹槓的事情。

他不知道的是,若非丘志清來的及時,他恐怕要在宮城城樓上,玩一把自由落體,因此,他應該感謝丘志清才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今王允再次出手,沒有了明白人的攪局。

這才他導演的非常成功。

馬騰和韓遂,以及樊稠等三人,在王允的一頓操作下。

都沒用上第二套,和第三套方案,便在主動打了起來。

他們打是打了起來,卻並未相信王允等人的節操,而是一人留守城中,兩人外出作戰,可這也在王允等人的計劃之內。

這可正中王允,和丘志清的下懷。

不說他們仨中的任何一個,能不能擋住黃忠和李肅的進攻。

就算他們擋住了,不是還有外面的馬騰等人嗎。

馬騰可不會自己愣頭青一般的,上前和李傕等人拼命,而是聯合了長安周邊的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範、諫議大夫種劭、中郎將杜稟等人。

一起合兵進攻李傕郭汜等人。

不過人看起來雖多,可兵馬加起來也不到五千,主力還是馬騰韓遂帶來的兵馬。

其中劉範,其實就是益州牧劉焉的長子。

馬騰便是透過他,與朝廷取得聯系,進軍長安。

因為劉範的二弟,是劉協的治書御史,劉誕,因此利於他溝通內外。

其實劉範並不想和馬騰合作,只不過自家幼弟,自從入蜀之後,便杳無音訊,想必是被自家老爹留在蜀地。

而今天下紛亂,局勢已算是比較明朗。

加之,之前劉表曾經上書,彈劾自家老爹的僭越行為。

種種跡象,都可以表明,他們哥倆,十有八九,是被自家老爹給賣了。

問題是,現在漢中又被張魯截斷。

他們哪怕想跑,都沒地方跑,而今之際,只有向皇帝表忠心,期待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皇帝的視野。

如此一來,哪怕有一天,他們老爹真的……

皇帝也會看在如今,他們為皇帝拼命的份上。

能放過他們家人,留下子嗣傳承。

他們自己是不用想了,只要不禍及家人即可。

這也是他們哥倆出來拼命的原因,否則,如同劉虞他們父子一般,在長安之中隱居,又有何不可,不僅雙方都不會動他們,還要養著他們。

所以說,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五月初,本不該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炎炎夏日。

不顧人們的反對,炙烤著這戰火紛飛的關中大地。

一點點消磨著水位的同時,悄悄的,點燃人們的心火。

長安城,霸橋之外,兩軍列陣。

無形的軍氣,如狼煙一般,嚇跑了本就不多的雲朵,讓雙方徹底暴露在烈日之下,本就沸騰的怒火,在烈日的關照下,更加炙熱了幾分。

雙方快馬奔騰,騎兵往來,令旗飛舞,號角聯營。

騰空而起的塵土,讓雙方更多了幾分焦躁。

按照慣例,雙方開打之前,先相互認了一番親戚。

而後再相互問候了一番,準備的差不多了,這才開打。

一時間,鑼鼓喧天,令旗招展,巨大的號角聲,響徹雲霄,就連二十裡開外的長安城中,都能隱隱聽到這金戈鐵馬之音。

此時,位於渭河以北的丘志清自然也可以聽得清晰。

“這是第幾場了?”

丘志清在一處高地上,跳目遠望。

“在我們到來之前,雙方已經戰了兩場,互有勝負。”

回答丘志清問題的,正是段煨。

他比丘志清先到長安,算是偵察敵情吧,順帶聯絡一番,自己在長安之中的舊部,別看他為人比較低調。

可在軍中的威望還是有些的。

好歹他們家,也出了一位名將,一位太尉不是。

其中,主要還是聯絡潼關守衛。

武關那邊,本就在張濟手中,自然不用多考慮,他們只需要打通潼關,放吳獻進來便可以了,想必此時,長安城中諸位。

定然已經收到吳獻西進的訊息了吧。

丘志清想的不錯,此刻宮城之中。

王允等人,已然收到訊息,駐軍洛陽的吳獻,已率軍佔領弘農,正往潼關而來。

至於是怎麼發現的,弘農郡望是楊家!

此時,王允等人一面勒令潼關守將楊定,守住潼關,不可放一個幷州軍西進,同時給皇甫嵩下詔,讓他嚴密監視洛水對岸幷州軍。

如有異動,可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

同時,他們這邊,也要趕緊下手。

弄死李傕郭汜等人,收編這些西涼兵。

也好騰出手來,全力應付再次西進的幷州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霸橋之外,李傕郭汜和馬騰等人,都得難捨難分,而城中,樊稠亦是看的焦急不已,不由的放開了對宮中的防備。

然而就在此時,平時大多緊閉的宮門,緩緩開啟。

大批禁衛軍,悄然出城,往各個城門而去。

毫不意外的,樊稠既要隨時準備出城支援。

又要防備宮城之中的禁軍。

想要兩頭皆顧,卻是兩頭都顧不上。

此時臨近中午,殘破的長安城中,稀疏的炊煙鳥鳥升空,真想要享受這份亂世中,平靜午餐的長安城中軍民。

被這突如其來的喊殺聲,徹底驚醒。

就連那鳥鳥的炊煙,都被撲滅了幾縷。

平和了數年之久的長安城,再次被兵災禍及……

段煨見丘志清望著長安城方向,望著那原本還算和諧的場面被打破,無奈的道:“亂世便是如此,誰都不知道,下一頓,還能不能吃到……”

沉默片刻,丘志清不想接這個話題。

“都安排妥當了嗎?”

“使君放心,餘命皇甫堅壽率兵進入長安平叛,出發前,他寫給皇甫老將軍的書信,已然送出。

命胡來截斷馬騰等人的後路,他們此次插翅難飛,只需要稍後,等他們激鬥正酣之時,張楊將軍率軍衝陣即可……”

丘志清點頭,表示段煨的安排,他非常認可。

這是真正的,按照他的要求,完善部署。

“對了,那個率軍衝陣之人,你可認識?”

丘志清此刻指著的,正是率軍繞過李傕郭汜的本陣,自軍陣間隙中,穿過左軍,以及中軍,馬不停蹄的向右軍側後插入的一支人馬。

領頭之人,手持一根鐵鞭,倒也勇勐。

隔著十多裡地,段煨也有些看不清楚。

不過那飄揚的大寫的“劉”大旗,還是比較顯眼的。

段煨凝視片刻,不確定道:“如若末將沒猜錯,那應該是左中郎將,劉範的人馬……”

“左中郎將劉範?……”

丘志清低聲呢喃一番,並未繼續發問,這個人他知道,是劉焉的長子,典型的,宗室子弟,文武雙全的代表。

不過只是有所習練,並不精通就是了。

當然了,換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是文不成武不就。

因為他都略懂,可又並不是那麼精通。

其實,這才是正常人的水平。

畢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之中。

又有幾個,可以達到巔峰呢?

像劉範這般,從小習文練武,到了也是中人水平的,才是正常。

“主……使君,可是對劉範有什麼想法?”

丘志清有些想翻白眼,什麼叫他對劉範有什麼想法,他懷疑郭嘉這廝,在開車,難怪他會和曹操關係那麼好……

“使君,為何你的眼神……如此無良?”

“沒有,只是想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郭嘉:“……”

“張楊!”

不理會無語的郭嘉,丘志清直接下令。

“末將在!”

“瞅準時機,等對面勝負將要見分曉之時,果斷出擊,將其雙方擊潰,如何?你不是經常說吳獻是你手下敗將嗎?可有把握?”

“末將願立軍令狀!”

“軍令狀就不必了,我等在長安城中,靜候佳音!”

丘志清說罷,帶著自己兩千親衛,以及隨行人員,往長安而去。

而長安之中,此刻各方,正處於混戰之中,未料到,皇甫堅壽這廝,直接率兵,自長安西南,章城門處攻入未央宮。

章城門緊挨著未央宮,一般都有禁軍把手。

而今禁軍反攻長安城,戰鬥主要集中在城北區域。

西南方向自然防禦鬆懈。

二十來丈的城牆,在早有準備的幷州軍面前,在守衛稀疏的情況之下,失去了他原有的防禦力,被皇甫堅壽一舉拿下。

未央宮北門城樓之上,一面紅邊金字的,“漢”字龍紋大纛緩緩豎起。

隨之豎起的,是一面青底黑邊的“丘”字雲紋帥旗。

城頭變幻大王旗……

這迷幻的一幕,讓廝殺的禁軍以及西涼軍雙方,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

要是他們有點文化,高低得來一句:我等尚在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

“漢興平元年,癸酉年,戊午月,庚辰日(五月初九),大皇帝,協,詔曰:自中平五年以來,朝廷動盪,以至……”

未央宮中,大殿之上。

宦官抑揚頓挫的念著皇帝的詔書。

而今已是長安之戰的兩天後,當日李傕郭汜,和馬騰等人的軍隊,被張楊一舉擊潰,被事先埋伏的胡來,撿了個漏。

馬騰等人,包括劉範等人,被胡來一舉成擒,逃回長安城中的李傕郭汜。

亦是被張楊,皇甫堅壽等人圍攻,再加上武關過來的張繡,賈詡。

以及第二天,從潼關方向過來的吳獻,皇甫嵩等人。

丘志清十萬大軍在手,一舉奠定大局。

王允,以及李傕等人,自然是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而今這份詔書,就非王允等人草擬。

而是丘志清請出了在長安,繼續幹大宗正的劉虞手書。

其中細數了自劉宏駕崩之後,大漢朝廷發生的一系列暴亂,最終給這些暴亂定性,最終定為,兵為私有之過。

決定重組朝廷,廢除丞相,鑑於皇帝年幼。

由政事堂代行丞相事宜,全權處理全國朝政。

政事堂成員為單數,由皇甫嵩,黃琬,劉虞,丘志清,徐榮五人組成。

這點大家都沒意見,就算有意見的,看在丘志清十萬把環首刀的面子上,也會多多少少收斂一些,以免被手滑。

其中王允被丘志清聯合幾人,一起丟到了新建立的禮部去了。

之所以政事堂中,原朝廷官員比幷州官員多,也是為了下邊的方便。

六部之中,王允就任禮部,可下邊全是丘志清從幷州調過來的班底。

其他的部門,丘志清也就抓住了兵部,戶部,其他的全部丟了出去。

之前說過,大家雖然都是世家,可內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此時,丘志清一下子拋出去那麼多官職,自然沒人願意和丘志清這位,直接打破了舊有規則,建立新秩序的傢伙頂牛。

相對於董卓,王允之流的一言堂。

動輒殺人全家,抄家搬到自己家的行為。

至少丘志清看起來,比他們講理多了。

至於恢復民生,建立學院,重建太學等等,他們都一概答應,畢竟在他們看來,丘志清都讓步這麼大了,他們也應該識時務不是。

再說了,這些損害的,其實只是那些大世家的利益。

對於一些不怎麼上檯面的寒門,以及豪族來說。

這何嘗不是他們更上一層樓的臺階呢?

丘志清透過這些年的執政,也慢慢的改變了自己原來的想法,從之前的,想著徹底推翻世家,豪強這兩座大山。

變成了給底層一條出路。

如此改變,一來是自己時間不足。

二來,也是發現,幷州之中,已經開始形成新的階層了。

需要引進其他活水,進行平衡。

如若他有個百年時間,他相信自己,大致可以做到,可是自己的時間,大機率是不夠的,且早日結束這亂世,又何嘗不是一種功德。

至於天下大同……他衝和能力有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