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時過境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小蔡琰的到場,丘志清感覺無所謂。

他只是教導小張寧修煉,而非傳下傳承。

小張寧自己都不介意,而且大機率還是她自己拉過來的。

他又有什麼好說的,他丘志清,一向是尊重別人的選擇的。

小蔡琰原本還有些畏縮,見丘志清不介意,便乖巧的坐在一旁,她自然也知道,這樣做不好,不過拗不過張寧。

她只好跟著過來了。

張寧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當初楊嬋教導小蔡琰修煉,她可以旁聽。

而今她的衝和師叔,教導她修煉,蔡琰自然也可以旁聽。

這個思路,很是清奇,完全沒有一點毛病。

或許張角沒有給她灌輸過傳承的重要性吧。

這點,丘志清還真是猜對了,因為對張寧的教育還沒到那一步,張角便出了點意外,無奈,只好匆匆告戒一番。

便讓其帶著《太平經》去雁門找丘志清了。

在他想來,丘志清應該會告訴張寧這些常識的。

此時金烏尚未出湯谷,丘志清便和她們聊了一下修行的進度。

發現除了缺乏常識之外,其他的,楊嬋都教的很好,不需要他操心,於是便說起了待會兒的早課內容。

讓她們一起隨自己做早課。

兩人都是聰慧之人,加之修煉也好幾年了。

悟性較強,丘志清只唸誦了一遍,粗略講解了一遍,她們便可銘記於心。

丘志清暗自感慨,自己當初要是有這麼好用的腦子。

何愁考不上那幾所國內頂尖軍事科技院校。

他這就有點自謙了,該說不說,他在重陽宮的表現,就頗為亮眼,道經那是一看就會,一讀就懂。

當然,其中還要歸功於全真七子。

他們喜歡在帶丘志清的時候,一邊論道,一邊帶娃。

……

這一教導,便是數月時間。

去找她二哥的楊嬋,也沒回來。

說是饞自己身子的九子鬼母,也沒有再來找自己。

不要誤會,丘志清不是想她的人,只是被人這麼惦記,有些不安心而已。

中平四年(第十五年),四月。

丘志清正做完早課,教導完兩人修煉,正要前去田間,繼續自己的糧種改良計劃,忽見一騎快馬,呼哨而至。

一個漂亮的急剎,信使便穩穩的躬身立在丘志清面前。

這都是近些年,在軍中大力普及改良版《鐵布衫》的成果。

其自帶的真氣執行路線,幾乎不需要人引導。

練著練著,就可以自己入門,自行迴圈,聰明的很快就能把執行路線記下來,自己嘗試著,執行功法。

功法也不複雜,完全是傻瓜式入門。

呆頭鵝似的修行便可。

當然了,想要進入更高層次,哪方面都少不了自行學習……

“參見太守,這是前方雲縣急報……”

雲縣,便是丘志清在平城(大同)以東,數百裡之外新建的縣城,是扼守雁門郡,到幽州的重要通道。

丘志清略微回了個禮,道了聲辛苦。

便讓其先下去休息一番。

驗看了一番手中信件的封漆,驗看無誤後,這才拆開看看裡邊的內容。

其實丘志清接過信封,便知道有沒有人拆過。

不過現在那麼多人看著,還是走個流程,給大家做個榜樣為好。

信中的內容,說的是冀州中山郡,郡守張純,和都尉張舉造反,聯合一些烏桓人,一起高舉反旗,攻入幽州。

原來,太尉張溫徵調烏桓人征討涼州叛軍。

奈何張溫給不出賞賜,烏桓人竟然原地潰散,直接逃回幽州。

無奈,張溫只好讓丘力居重新安排三千騎兵,前往西涼平叛。

張溫言明,上次都是下屬貪得無厭,這次一定嚴查,讓你們的待遇上來。

烏桓人也沒什麼膽子談條件,便同意再次出三千騎兵。

可在中山郡守張純這裡出了問題,張純想跟著本家張溫,去涼州鍍鍍金,於是主動請纓,要求讓自己率領這只烏桓騎兵。

可人家張溫覺得,大家雖然是本家。

奈何人家公孫伯圭先來的呀,而且人家也比你能打不是。

於是便拒絕了張純的好友請求。

這下子,張純不幹了,好,你既然說公孫伯圭比我能打,那就讓我證明一下自己,反正大漢感覺也不行了。

西涼之亂還沒平定,年初又有了滎陽之亂。

這些年的叛亂,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我也不是沒有天命的可能……

當丘志清接到這份文書之時,幽州大部淪陷,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全部陣亡。

從賊者,十萬之眾。

丘志清看的暗自搖頭,這些人,就不能消停一點嗎?

非得弄出這麼多事情?

看來今日是無法去田間培育糧種了。

丘志清讓門衛,去把徐榮,彭脫他們叫來。

至於魏和,已經被自己舉薦,成了五原郡守,鄭巖則是雲中郡守,定襄郡則是交給了當初的廣武縣長張顯。

雁門五郡,可謂是鐵板一塊。

就是苦了徐榮這位雁門郡都尉了,這麼多年。

還是擔負著監視丘志清的重任,一直未能升遷。

徐榮看了一番之後,除了提出準備接納難民之外,並沒有其他想法,這些年,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自己的任務,那就是看住丘志清。

替皇帝陛下,看住這只下金蛋的公雞。

對於出征之類的,他也開看了。

劉宏是不可能再讓丘志清立功的,當然他的機會也就沒了。

能夠維持現狀,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果然,不過區區一個多月,朝天的文書便下發下來,讓丘志清配合幽州牧劉虞,準備平叛事宜,由雁門郡提供後勤物資。

丘志清叫來彭脫,吩咐他負責此事。

物資什麼的,而今雁門郡每年都要向洛陽進貢很多。

平叛物資出的多一些,那就年底上計之時,再減少一些即可。

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不知道劉虞上任幽州牧,除了把兒子抵押在洛陽之外,還有沒有額外的出錢。

畢竟升遷需要交錢,這是劉宏規定的。

不知道劉虞有沒有出血。

在丘志清吩咐彭脫準備物資,兩個月後,八月初,一支約五千人的騎兵,正浩浩蕩蕩的越過雁門郡與太原郡的邊界,往雁門郡而去。

為首兩人,一人方面大耳,雙手修長。

不是劉備又是何人?

另一人走在稍前一些,卻是個面容柔和的中年人。

只見其華服加身,卻是貌似有些年頭了,都漿洗的有些發白。

看這樣子,也不像是個有錢的。

不多時,一隊人便踏上了一條較之太原的官道,更為寬敞,且路面硬化,明顯做的更好的,奇怪的官道。

馬蹄鐵踩踏在硬化過的官道之上。

發出清脆的“噠噠”聲。

走上雁門郡的官道之後,原本四列並行的行軍佇列。

便可以八騎並排而行,並非不能更多,而是來時有人提醒過他們,要留出一條道,給迎面而來之人通行。

看著兩邊的村寨,都是整合大寨。

寨子說是村寨,還不如說是豪強的塢堡。

可這個就是雁門郡郡守,要求他們這麼修的。

聽說還出動部隊,幫助修築,順帶傳授軍陣之法。

讓他們能有自保之力……

進入雁門郡後,一行人的速度明顯快上不少,六百裡的距離,他們愣是不停歇,連夜趕路,在入夜時,便堪堪趕到了雁門關。

守將孫淮,驗過文書之後,直接放行。

“末將雁門校尉孫淮,見過劉使君……”

孫淮下城之後,便見劉虞與一人並排而立,另一人落後半步。

這麼明顯的站位,孫淮自然是一眼就認出劉虞。

只不過另外一人,卻是不認識的。

“孫校尉無須多禮,此乃護烏桓校尉,劉備劉玄德是也。”

見這名名為孫淮的校尉,看著劉備,不知該作何稱呼,劉虞倒也厚道,主動介紹充當中間人,介紹起劉備的身份來。

孫淮趕緊見禮,雖然大家聽起來都是校尉。

然而他這個郡兵的校尉,比起人家這個校尉。

可是差的有點多,他面前的這個劉備劉玄德,可是和自家太守一個級別的軍職。

“末將見過劉校尉,太守已命我等準備好糧秣,使君,校尉,請!”

在事先準備好的堂屋之中,看著孫淮離去,劉虞這才輕輕的敲了幾下桌桉,一道無形的隔音屏障便將兩人與外界隔開。

以防隔牆有耳。

劉備沒有說話,他知道,劉虞此番操作,定然是有事情要和自己商議。

話說劉備也算是沾了張寶張梁兩兄弟的關了。

藉著他們兩兄弟送的功勞,劉備被盧植保送,直接當上了越騎的軍司馬,這可是僅次於越騎校尉的高級將領了。

這就是上邊有人的好處了,就因為在自家老師面前露了個臉。

這也是劉宏對盧植的一種補償吧。

要不是他當初手握十多萬大軍,劉宏也不可能壓著盧植,不給他太多封賞。

盧植的功勞還是有的,不給又說不過去。

可劉宏又想壓一壓,把這個施恩的機會,留給自己兒子,畢竟他自己的身體,自己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數的。

正好盧植向他推薦了斬殺張寶張梁的劉備。

這一查,竟然還是宗親。

劉宏就當個順水人情,在平叛之後,封他當了個越騎營軍司馬。

因為是軍職,倒是沒讓劉備掏錢。

對此,盧植相當滿意,對劉宏的怨氣都小了幾分,這也算是君臣之間,無言的默契了,雖然沒有獎勵你,可朕補償你了。

你也別沮喪,下次好好幹!

張純造反之事,剛傳到京都洛陽之時。

劉宏其實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丘志清。

因為他知道,丘志清定然不會找他要錢,要糧。

可這個人選,卻是被劉宏第一個給否了,而今丘志清的地位,除了封侯,或者加州牧,還能拿什麼去封賞?

這兩個,劉宏都不想給。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希望留給自家兒子。

原因也很簡單,丘志清沒有後人,沒有家人,沒有牽絆,這種人,本就相當的不好相處,更別提,人家能力還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看看雁門五郡每年的上計就知道了。

原本最貧瘠的雁門五郡,落入丘志清手中不過幾年。

上計的稅收便超過繁華的豫州,這只是上計。

還不包括他們的協議的買官錢,以及以私人身份,進貢給他的那要珍貴藥材等。

可越是如此,劉宏便越不敢用,這個人,太過完美,完美的,都沒有任何缺點,比之當年號稱聖人的王莽,亦是不遑多讓。

要說丘志清哪方面,什麼讓劉宏放心的。

那就是丘志清與世家豪族不和了。

這是最讓劉宏安心的,若非如此,早就把他擼了。

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挑中了大宗正劉虞,而劉虞又挑中了劉備,這才有了雁門關內,堂屋中的這一幕……

“不知玄德以為,這雁門郡,如何?”

“使君……”

不等劉備說話,劉虞便擺手打斷道:“玄德,都說了私下裡以表字相稱即可,莫不是玄德看不上某呼?”

劉備無奈,只好告饒道:“備疏忽,望伯安兄見諒。”

劉虞抬手示意免禮,這都是小問題。

劉備這才說出自己的想法:“備觀之雁門郡上下,均大為驚奇,不同於以往所到之處,此地無流民,無潑皮,

亦無有插標賣首者,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實乃我大漢之王道樂土……”

頓了片刻,這才緊接著道:“某聽聞,這位丘太守,還是軍事的好手,當年一舉擊退鮮卑數十萬大軍,

可謂風頭一時無兩,就連我等現在所用的騎兵裝具,都是這位太守向陛下進獻的,不過……”

劉虞聽得連連點頭,“不過什麼,但說無妨!”

“不過聽說,其進獻媚上,每年給陛下送錢不說,還給陛下進獻了不少藥材,且對境內世家大族搜刮無度……”

說到這裡,劉備有些說不下去了。

如果說當初聽起來,什麼收買宦官,買官,媚上之類的。

還會感到氣憤的話,而今看到雁門郡的一角,他是怎麼也不願相信。

這是一個被攻訐為毫無廉恥之人,該有的作為。

劉虞幽幽道:“當初,這位還是縣令時,可沒少被他們誇讚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