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傳道太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年頭,殺幾個人,確實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丘志清還是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把他們給縛了,打算送官處理。

處理完這些,丘志清便看向自南而來的一行人。

特別是領頭的三名道人,結合之前居中道人打出的那道黃符。

丘志清對這一行人,有了一個基本的猜測。

不等丘志清上前打招呼,見這邊忙完了,三位道人便上來行禮。

三人明顯以居中之人為首!

“貧道張角,這是某的兩位兄弟,張梁,張寶!未料到,道友亦是高人,一手劍術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適才倒是貧道走眼了……”

聽聞來人的介紹,丘志清心下暗道果然!

同時回禮道:“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衝和,三位道友有禮!適才多謝張角道友仗義相助!”

眼前三人,大概三十多歲左右模樣,不知其真實年齡為何。

不過這並不影響。

聊了一會兒,原來南邊的瘟疫,已經基本的到控制,他們打算往北。

透過丘志清之口,這才得知,北邊常山國境內的瘟疫也已經基本得到控制,聽丘志清這麼一說,四人不由惺惺相惜起來。

既然南北都已經有了結果,四人打算結伴向東,往東邊的高邑縣而去。

一路上,四人頗多討論。

他們四人,對丘志清就地隔離和配套的方案很是好奇,同時對丘志清就地取材配置藥方的行為頗為欽佩。

此等水準,可不是哪個醫者都有的。

而丘志清則對三兄弟提到的《太平經》比較感興趣。

特別是他們是所說的天、地、人三道合一的“三一為宗”理論,和另一種福地地仙,洞天天仙的理論很是相似。

同時和後來樓觀道的道統貌似也大有淵源。

其中還充斥著大量治世救國的理論,丘志清敏銳的察覺到,張角透過通讀《太平經》,初步有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便開始訴諸於行動,其後一大隊的追隨者,便是一個明證。

《太平經》又名《太平青領書》,相傳是南華老仙所著,為於吉所持有,後不知何故,落入張角之手。

全文一共一百七十卷,後世僅存六十七卷,丟失甚多!

剩餘的六十七卷,丘志清也曾在大宋編撰的道藏中,有緣得窺部分,其確是道藏精華。

不過說是道藏,其實其中除了以道家為本,這個中心思想不變之外,其內還充斥著墨家,陰陽家,儒家,神仙家……等等百家學說!

可謂包羅萬象,說是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丘志清對《太平青領書》有些眼饞,不過他卻對張角的治病手段有些不以為然。

以符籙祛病,丘志清本人也可以辦到。

不過他卻沒有這麼做,他的堅持,便是要降低醫療成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經過丘志清這番治療。

以後他們遇到相同的事情,他們便有了應對的經驗。

且就地取材,也可以降低鄉民們的醫療成本,哪怕他走了,他們再有復發,也可以根據丘志清留下的藥方,自己治療。

而張角的符水,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出來的。

修為不同,弄出來的符水效果也大有不同!

丘志清自然是有話便說,反正都是外人,一吐為快怎麼了?

張寶和張梁,痛斥丘志清無禮,捧高踩低,乃是嫉妒心作祟,枉為修道之人,並質問丘志清,修的是什麼道,煉的是什麼法?

倒是張角連忙制止自家兩位弟弟,便對丘志清道歉。

且頗為認同丘志清的做法,以及想法,那和他沒有丘志清的醫術水平,只得依靠術法救人!

這敢作敢當,直面不足的態度,倒是讓丘志清對其高看了幾分。

便直言,邀請張角一起行醫,兩人有空亦可探討一番醫術!

張角明知丘志清探討為虛,指點為真,自然是欣然同往。

兩人一路上可謂是相談甚歡,看的出來,兩人境界相當,張角比之丘志清,還要高上不少,據他自己所說,他是得虧師父提攜。

也就是說,張角是有師承的,年齡自然也不似看著的這般年輕,已有三百餘!

兄弟三人,既是親兄弟,又是師兄弟。

一行人邊治療問診,邊帶徒弟,沒一個地方,停留三兩天。

一路上有人加入,也有人離開,那些學得好的,已經可以獨自出診,去救治更多的人。

慢慢的,張角在這一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開始化道為教,自稱“太平道”開始了他們的傳道生涯。

不過丘志清沒有參與,他並不擅長傳道,他擅長的是教學!

這一圈下來,張角發現,丘志清對教學很是在行,教學質量相當高。

三人一商議,乾脆也不管丘志清同不同意,直接把自家的《太平青領書》上卷,中卷,共計一百二十卷拿給丘志清看。

其間多是一些其他百家思想,及技術,技術包括機關,術法等。

不過道家術法卻是一個也無。

捂得很是嚴實,不過也可以理解,丘志清不也對自己的傳承捂得很是嚴實麼?

他倒是不在意別人學去自己的東西,不過前提是他自己創出來的東西才行,自身傳承,並非自己一個人的東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不敢隨意外傳!

至此,丘志清在太平道中便有了個“執教真人”的稱號。

可問題是,丘志清還沒說加入張角的太平道呢?

然則大多數人都預設他已經是太平道中僅次於張角的存在了……

世事就是這麼的奇妙,有的人對此非常在意,卻是在教眾心目中地位並不高,如張寶張梁,他們對丘志清並不是太看得上。

在他們看來,他們大哥修行數百年,不論道行,還是境界,都比丘志清高!

他一個山野道人,憑什麼對張角指手畫腳?

對於這兩人的冷眼相待,丘志清並未放在心上,一心想著平復瘟疫。

這場大疫,從正月尹始,一直持續到秋收結束,這才少有緩解。

而丘志清,隨著走過的地方增多,對這個時代,也算是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