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人心不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丘志清很快便回過神來,這會兒不是自己該怎麼選的問題,而是現在那些村民已經斷糧了,根本支撐不到秋收。

而且堅持到秋收,貌似收上來的糧食也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且不論楊列那邊該怎麼操作,按照大宋這種各部門職能層層交錯,層層制衡的官場情況,就算來安縣城離除州僅有六十裡,

楊列一晚上便能趕回,可除州知州卻是只有管轄權,沒有罷免權,要是王詔是個剛正不阿的好官,願意為百姓伸張。

等其上書朝廷,這一來一回,怎麼說也得一兩個月了,所以丘志清決定,先幫那些人弄到糧食再說,至於剩下的事情,再說吧。

丘志清寫了個紙條,留在被他們推選出來的“帶頭大哥”家中,這被挑選出來之人,也是他們中唯一個認字之人。

事情做罷,丘志清並在遠處樹上打算湊合一晚上,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丘志清例行早課,採氣,看著遠處村中青壯開始集結。

此時忽然一騎從遠處狂奔而來,嘴裡高喊:“鄉親們冷靜,王知州即將親至,為爾等主持公道,切莫意氣用事!”

此話喊三遍,馬不停蹄便趕往下一處村落!

此時聽聞此話之人,無不面面相覷,各自議論,到底該不該繼續,一部分人認為,天下無語一般黑,不管是知州還是知縣,都是一樣樣的。

而一部分人卻認為,要是知州和知縣一樣,那完全沒必要管他們死活,也沒必要特意跑過來通知他們……

總之,人心亂了,隊伍就不好帶了。無奈,眾人只好解散,各回各家,等待下一步訊息。

丘志清心中一動,打算跟隨這位王詔王知州,看看情況,他等在官道之旁,不久之後,便見一行人幾十人,舉著衙牌,浩浩蕩蕩而來。

為首的是清一色的知州府衙役,當中抬著一頂青色小轎,小轎旁是一位騎馬提棒的中年漢子,正是昨晚遇到的那位淮南東路總捕楊列!

不過看樣子,他的名聲也就聽著好聽而已,一路總捕,還不是要給一位知州當護衛?

不過丘志清已經習以為常了,在宋朝就是這樣,你這個武將,哪怕當到了樞密使又如何?東華門唱名方是好兒郎,哪怕你當到了樞密使,你依然是賊配軍!

這便是當年文彥博罵狄青的原話,同為北宋三司使,宋庭最高長官之一,狄青愣是不敢反駁……

丘志清遠遠地墜在隊伍後面,來安縣知縣已得到訊息,知州大人要前來視察,所以早早的在南門口等著知州。

當丘志清到來之時,王詔已經被引到了來安縣最大的酒樓,雲來樓中開始宴請王知州,酒樓被包場了,丘志清自然進不去。

無奈只好找了份茴香豆,在樓頂上吹風!

兩人寒暄了半天,大致意思就是王知州讓知縣見好就收,雖然平定叛亂是大功一件,可官逼民反終究好說不好聽。

可惜,這位知縣大人卻是表示:官逼民反是不存在的,賑濟糧都給他們準備好了,此事絕無可能鬧大……

丘志清是越聽越不對味,怎麼感覺雙方對這種事情都一副可有可無的態度?

這位王知州竟然只是怕鬧得太過火,對於那些明目張膽準備造反的傢伙,竟然視若無睹?而且雙方都彷彿很是熟悉其中流程一般。

這讓丘志清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論知縣有什麼小心思,最終在王知州的彈壓下,知縣把原來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在時隔三個多月後,終於發放了下去。

可是讓丘志清沒想到的是,知縣口中的賑災糧,竟然就是存放在林家莊園中的那一批糧食!

這讓丘志清越想,越是覺得詭異,為什麼明明就是賑災糧,卻要轉一個彎,反道林家莊園之中,而又放出訊息是,扇動村民們去搶糧?

想不明白,卻又想知道答桉,這該死的求知慾,讓丘志清做出來一個決定!

來安縣知縣姓劉,是一位蔭補官,背景還很是不小,所以同為蔭補官,他並不怕王知州分毫,雖然如此。

不過他還年輕,也完全沒必要為了一點利益,得罪王知州這位自己的頂頭上司,撕破臉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在大宋的官場中,一位知州,和知縣,除了官職不同之外,本質上的區別並不算太大,至少王知州想要弄掉他。

便只有上書朝廷,到時候,兩人之中便只能有一人留任,一人則會左遷,也就是貶官,為了一個知縣,搭上自己的知州,一般沒人願意幹!

一日間,賑濟糧發放出去了三分之一,王知州卻是不走了,他怕這位劉知縣又搞什麼么兒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宋元右七年(1092)六月廿一,下玄月!

酉時正,丘志清該睡的,差不多都睡了,睡不著的,明顯就是有心事的。

縣衙後堂,剛剛陪王知州一天的劉知縣,一回來便往自己的書房之中趕去,此刻書房之中,正有一人在等著他。

劉知縣一進門,便對來人行禮道:“林員外,抱歉,讓員外就等了!”

在劉知縣書房中的,正是本縣所有耕地的所有者,林員外。話說在古代王朝中,能做到土地連綿州縣的,也就東漢和宋朝了。

別的朝代哪怕土地兼併也是有限度的,而東漢和宋朝……

丘志清盤坐在縣衙外的大樹上,繼續偷……打探情報,只聽林員外說道:“劉知縣,年初洪澇,我們家大半土地被淹沒,可謂是損失慘重,

此次行動,我們家也是下了血本的,城外的莊園都打算放棄,先在知縣大人,該不會想著半途而廢吧?”

“怎麼會?不過暫避鋒芒罷了,這位王知州可不好惹,他可是誰都敢動一動的主,只是我們沒有真憑實據落入他手中,不然,可不會這麼好說話,等他走後……”

丘志清越聽越是無語,難怪這位林員外能夠買下來安縣一縣的土地,當一縣的地主,就憑這一點虧都不肯吃的性格。

有時候丘志清真不太明白這些人的想法,這一季的收成,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可對租種他們土地的佃戶來說,那卻是他們的命!

天災之下,略有損失在所難免,可就是這些損失,他們也要千方百計的轉嫁到他們之下的佃戶身上。

聽完之後,丘志清也算是明白他們的操作了,原來宋朝有這麼個規定,那邊是治下出現了叛亂,允許地方官自行決定是否招安。

一旦招安成功,那便是大功一件,且朝廷會根據叛亂的規模,以及嚴重程度,賜下應有的官職,以及撥付安撫的錢糧。

而他們打的,就是賑災錢糧和這安撫錢糧,以及官職的主意!

簡單的來說,便是事先扣住洪澇之時的賑災糧不發,而後等他們快沒了吃食之時,便派人暗中放出訊息,稱林家城西的莊園中有大量糧食。

並到處散播搶糧圍城受招安的言論,如此一來,賑災的糧食他們便可以說是暫存城西莊子,等救急之時使用,這是預設慣例,也是給他們下手的機會。

到時候,只要那些亂民搶了裡邊的糧食,那裡邊糧食是多,是少,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一個死無對證下來,到時候誰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至於這些人的安排,到時候安排他們去做工也好,編入廂軍也行。

他們吃了年初的救災糧,還能吃年中用來招安的安置款,還有安置的官位,這還不是一舉兩得?

誰知道原本好好的計劃,竟然被一個小小的六扇門淮南東路總捕頭給破壞了,這事要是一般知州,哪怕知道了,也不願多管,可惜誰讓他們遇到了一個王詔……

丘志清有些疑惑,難道這些傢伙就不怕玩脫了麼?

劉知縣要是知道丘志清的想法,他會非常肯定的告訴丘志清,不會!且不說本來就是他們自己扇動的。

就算到時候就算有人有了不該有的野心,想要單幹,可只要他們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招安條件,那基本上層和下層就會被割裂。

誰也不會相信誰,畢竟大家打生打死,為了什麼?還不是誒了吃飽飯,既然現在官家都能滿足,那還造什麼反?

丘志清是越聽,臉色越黑,這……福生……那個無量天尊,真是聽不聽去了。

剛好,下邊之人,亦是談完了,正要離開,忽然臉色一正!

兩人齊齊來到書桉上奮筆疾書,片刻之後,一份書信,一封奏摺,分別書就,兩人齊刷刷的落筆。

原本欲要離開的林員外也不走了,兩人便拿著各自書就的東西,來到東廂院子中,除州知州王詔的下榻之處。

王詔本來應該住在驛站,可王詔怕他們搞事情,給他來個什麼暴民夜襲放火之類的鬼把戲,便要求連帶帶來的衙役一起,入駐了縣衙東廂院子。

王詔已經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尋常,再加上楊列的稟報,心下更是起疑,本無心睡眠,正和楊列談論來安縣中的事情,

卻是借道衙役來報,說是劉知縣和一位林家員外求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