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擺明訛詐,欣然接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們這價格太高了,我們第一批訂單就有10萬部BP機,後面還會有更多,如果成本太高,我們無法接受,只能去找別的工廠合作。”

看著馮元慶一臉的不滿,亞歷克斯威脅著。

在他看來,馮氏電子這樣的企業,需要大規模訂單。

主動權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

“麻煩您去找其他的工廠合作吧。”

馮元慶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

暘宏科技目前的訂單,他們都做不完。

何況,暘宏科技的訂單,讓他們跟其他零部件供應工廠合作更緊密。而摩托羅拉的訂單,很多零部件,都是從國外供貨。

打交道還麻煩。

甚至影響他們的生產。

沒辦法,他們沒法催促國際供應商。

何況,馮氏電子現在連個翻譯人員都沒有,懂外語,水平高的,很難招聘到。

“馮總,亞歷克斯先生不是那個意思。我們需要工廠生產,如果能連零件一起生產就最好了……我們知道生產的前期投入大,不過你們這價格確實有些高了。零部件我們都是從其他地方調過來,而目前你們需要做的,主要是外殼生產、組裝……”

“難道外殼生產不需要模具?你們時間要求急,就必須調集更多的裝置生產。同時,模具生產方面因為時間緊張,成本肯定更高的!”

馮元慶絲毫不退讓。

每一部135的加工費,看起來是高。

老外的錢,不賺白不賺。

何況,他們也是主要在大陸市場上賺錢,即使運到香江市場上的,出口退稅、退匯也沒有馮氏電子的。

“要不這樣,我們直接以香江公司的名義訂購,以外匯結算……”

甘家寧知道如何打動對方。

果然,聽到說外匯結算,馮元慶的神色就出現了變化。

哪怕外匯最終到不了他們手裡,出口規模大了,外匯管理局也能給他們留一部分,用於採購先進的外國裝置。

先進電子工廠,很多裝置都得從國外採購。

有外匯,引進設備就沒那麼麻煩。

“我們可以降低10%的價格。”

馮元慶說道。

“不,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好的辦法,貴方需要什麼裝置我們提供,貴方再以加工償還,馮總,您看如何?”

甘家寧並不接受只是降低10%的價格。

改革開放後,很多企業因為資金不足,就採取補償貿易的方式。

這種方式非常流行。

國外供應商提供生產的關鍵設備,然後再由獲得裝置的公司提供產品或是零部件,以此償還設裝置款。

這樣的貿易中,裝置價格會高很多。

但是卻能解決企業缺乏資金的難題。

“加工價格呢?”

“每部85。”

“那還是算了吧,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外匯採購裝置。”

馮元慶頓時冷笑了起來。

特麼的!

降低這麼多,以為就他們能提供裝置?

何況,補償貿易中的裝置應該償還時間長,利息什麼的都會算在裡面,價格比市面上至少高20%。

算上降價的,加工費幾乎腰斬了。

還合作個屁。

“裝置價格本來就會高不少,你們還壓低償還裝置款的加工費,合作不了。寧總,咱們就別耽擱時間了吧。”

說完,就起身送客。

“什麼裝置你們都不問麼?”

“什麼裝置都沒得談!”

馮元慶強忍著怒火。

對方這是以為自己手裡掌握著最先進的裝置麼?

“6英寸晶片生產線從矽圓晶到封裝的全套生產線……我們知道貴方在謀求引進這樣的晶片生產線,我們公司可以幫忙解決。”

“什麼?”

這下輪到馮元慶坐不住了。

6英寸的晶片生產線,雖然不是最先進的,可也算是比較先進。

目前國內只有4英寸的晶片生產線,還是當年引進彩電時候引進的。

謝暘一開始就給馮氏電子規劃了發展道路,晶片生產,是未來最主要的發展方向。

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子。

“我們需要召開股東會議進行討論。”

馮元慶努力做出很平靜的樣子,這事情需要找謝暘商量。

“我們的任務比較緊,希望24小時內可以給我們答覆!如果可以,我們雙方簽訂補償貿易合同,這10萬部BP機的加工費,就作為預付款!”

甘家寧笑著說道。

馮元慶終究還是沒法在自己提出來的條件下拒絕。

······

“6英寸晶片生產線?摩托羅拉確實能提供晶片生產線,不過並不是非常先進。有辦法搞到他們手裡的8英寸晶片生產線麼?”

謝暘動了心思。

他很清楚,目前晶片生產線因為進入門檻不是特別高,很多技術實力雄厚的製造企業就能提供晶片生產線。

本子國、鵝邁爾威肯等國有眾多公司都能提供生產線。

只要精密製造技術能過關,光刻機也就能生產。

唯獨就是投資很大。

而矽圓晶的生產尺寸,關係到生產成本的問題。一整塊的矽圓晶越大,能在上面蝕刻的晶片也就越多,6英寸矽圓晶雖然直徑僅僅只比4英寸的大了50%,面積卻大了將近1.5倍。

每一次生產的晶片,也多出1.5倍的數量。

謝暘如何不動心思?

能有8英寸的,自然更好。

“這個沒有可能,之前我們找過不少公司,只願意提供 4英寸的,6英寸的生產線根本就不提……摩托羅拉應該是為了進一步壓低成本,提升他們的利潤。”

馮元慶嘆了口氣。

巴統還在呢。

晶片生產線,越先進的越受到禁運。

“那就拿下這條生產線。代價大一點也沒事,即使代工,拋開成本,每一部也有超過55%的毛利潤,不算低了。”

謝暘並沒有覺得成本很高。

能弄到,就夠了。

在大陸想要買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的關鍵設備,很難。

唯一能做的,就是彷制。

彷制的前提,是能搞到晶片生產線不是?

矽圓晶的生產裝置根本就不需要升級,關鍵的是光刻機。

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已經到了250奈米的線寬,甚至,200奈米工藝製程的光刻機也進入了研究中。

還有五年時間,艾斯摩爾就會推出193奈米的光刻機。

5年時間,謝暘的最求也不高,只要能提供350奈米工藝製程的光刻機就好。

“可這套生產線成本太高啊!”

“現在成本高,也不過多幾千萬。我們需要搞到樣品,然後自己研發!要不然,到了後面,如果沒有國內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我們關鍵零部件被卡了脖子……”

說到這裡,謝暘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晶片生產線,是重中之重。

742廠跟三星幾乎是同一時間引進的晶片生產線,後面三星卻發展成為支柱產業,而742廠……

到了180奈米工藝製備的時候,光刻機就會因為技術瓶頸被卡殼。

最後只有艾斯摩爾採用了新的工藝,從而奠定獨孤求敗的局面。

謝暘自然不會願意被卡脖子。

自己搞!

前提是得有基礎。

有了基礎,就可以直接採用浸潤式的製備工藝研究。

十多年的時間,足夠了。

“我們自己搞?基礎都沒有啊,而且一條晶片生產線,涉及到了太多的裝置……而很多不只是對設計經驗有很高要求,甚至對製造技術基礎跟裝置要求同樣非常高。”

馮元慶對於這方面,已經有很深的瞭解了。

難度有多大,他很清楚。

以目前國內的基礎,要想自己彷制全世界最尖端的裝置,很難。

在他看來,即使拿到技術,都製造不出來!

“難度很大,甚至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但是,不能因為難,我們就不做。要是都這樣想,以後我們還會一直從國外買!別的不說,就說之前一個電子錶,因為國內生產不出來,哪怕你們不交稅,那成本多少?”

原本還想反駁。

想到之前電子錶是受到的訛詐,頓時嘆了口氣。

“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有生產線,絕對不會缺乏訂單的。4英寸的生產線生產不了工藝製程更高的晶片,可6英寸生產線的裝置是可以生產4英寸生產線能生產的,成本更低。僅僅是彩電晶片,都不夠的……價格高一些也沒什麼,不是每家彩電廠都能搞到足夠的外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彩電市場競爭已經開始變得激烈起來。

引進的生產線越來越多。

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得進口,需要外匯額度。

而國內生產晶片的工廠,不需要外匯額度,可計劃訂單不知道排到多久之後了。

這也是為什麼跟南棒子的三星公司同時期引進晶片生產線,南棒子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廠之一,而742廠很多年都沒有得到發展。

火爆的業務,即使不開發新產品,都能帶來高額利潤。

國營廠的領導,任期一到就升職了。

誰會在意?

“老闆,這樣搞,咱們的生產規模可就得受到影響……”

魏方圓有些擔心。

馮氏電子的生產線,BP機產能並不是太高。

“你擔心什麼?我們的目的,是砸市場價格,讓使用者習慣這些產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他們不在意我們的降價情況下,佔領更多市場;他們在意,同樣降價,我們就繼續砸價格就行了。做人,目光得放長遠點的。不管如何,他們的成本不會比我們更高!”

謝暘一臉的笑容。

看到他的笑容,魏方圓卻覺得滲得慌。

總覺得跟著謝暘,指不定那天機會被謝暘算計了。

自己還樂呵呵不知道,會感激他的那種。

暘宏科技損失絕對不會有摩托羅拉大。

“馮總,考慮好了麼?”

甘家寧一臉自信的笑容。

根本就不擔心馮元慶會拒絕自己。

“不知道這條6英寸生產線具體效能如何,價格多少?”

馮元慶問道。

“年產24萬片矽圓晶,工藝製程為450奈米,可以生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晶片……價格,1.2億刀。”

“甘總,這價格,太高了吧!”

馮元慶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比市場價格,高了至少4000萬刀。

即使謝暘說不計成本,可也不至於漲價這麼多。

完全是用8英寸矽圓晶製備工藝、350奈米光刻機等裝置的價格,來賣這條線!

“那還是算了吧。”

馮元慶一臉苦澀。

“全套設備,包括技術資料跟培訓,而你們只需要支付一千萬刀的現金,其他的,全部都由代工費支付……”

“呵呵,代工費?按照你們之前提出的價格,每部BP機代工費85元。1.2億刀,摺合夏元10.32億,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代工超過1200萬部的BP機才能支付……更關鍵的是,外殼等材料成本需要我們負擔,代工數量,至少會超過2500萬部……甘先生,請問你們摩托羅拉能短時間內賣出去這麼多BP機麼?”

馮元慶真的被氣樂了。

一算這數量。

真的很嚇人。

如此龐大數量的BP機,得生產多久?

“晶片生產線投產後,包括晶片……另外,不需要你們生產這麼多,我們需要你們用晶片支付一部分裝置款!也許,到了一定時候,我們手機也會交給你們代工。”

亞歷克斯說道。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本來他們不想出售晶片生產線給馮氏電子。

可沒辦法,漢字顯示技術給出去了1200萬刀,根本就沒有經過董事會的批准。

如此一來,他們就必須得填補上這虧空。

馮氏電子是暘宏科技的代工廠,他們相得也簡單,馮氏採購裝置後,肯定會提價的。

此消彼長之下,暘宏科技成本肯定會增加。

“市場價格,只要8000萬刀。”

“確實,市場價格只要8000萬刀。可你們以這樣的價格,能購買到麼?即使買到了,在巴統委員會監管下,能把核心裝置運回來麼?”

甘家寧一臉笑容。

馮元慶臉上的表情凝固了。

心中暗罵。

可人家說的是事實。

對方就是拿準了這一點,所以才如此。

“答應他!”

馮元慶已經放棄了。

謝暘作為馮氏電子的大股東,應該知情的。

卻沒想到,謝暘想都沒想,居然直接要求他買下來。

“比市場價高了50%啊!這是訛詐啊!”

馮元慶頓時急了。

別說沒錢,即使有錢,也不是如此敗家的啊!

“多出來的錢,暘宏科技支付。唯一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們把晶片廠建設到我們新廠區旁邊!”

謝暘說道。

“對方要求支付一千萬刀現金……”

電話另一頭的謝暘沉默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葫蘆村人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