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諸君,閱讀此書時,請記住先加入書架,方便自己隨時同時,也是對本書的支援。

......

日軍有規定,調動這樣規模的部隊越過戰區,須有陸、海軍大元帥——天皇的命令。

沒有得到命令的駐朝日軍跨過江作戰就是抗命,林銑十郎雖然有心支援關東軍並幫助其奪取東北,可現在只能在江南岸等待。

而現在日本陸海大元帥-天皇還沒有發布命令日本軍隊是否出兵東北開戰,一舉奪取東三省。

有人認為,石原莞爾的冒險行為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引爆了日本軍隊的狂妄野心。

當初石原計算好了國家力量格局,卻忽略了一個人之常情——他這個前輩藉著“最終戰理論”立下功勳,自己也撈著了不少好處。後輩們當然想有樣學樣,自己也弄個“民族英雄”噹噹。

於是,抗命冒險成了家常便飯,日軍內部各色“小石原莞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石原莞爾認為日本本土需要滿洲做縱深。

那麼,滿洲呢?

滿洲需要華北做縱深。

而華北又需要華南做縱深。

山寨版“最終戰理論”就這麼一步步往外推,“小石原莞爾們”沒有石原本人的對於戰略的精細考量,野心卻個個都比他大。

的確,日本在二戰中的一系列軍事冒險,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盲動,只不過第一個推動這場盲動的是石原莞爾。

而隨著戰爭的步伐不斷前進,冒出來許許多多的野心家,戰爭很難停下來的。

九一八事變的訊息傳到日本國內,立刻引爆了朝野,日本內閣真沒有想到關東軍如此膽大妄為,在沒有獲得日本內閣批准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雖說對華侵略的意圖早就存在,可現在時機不成熟啊。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九日的這一天,日本政府正在召開緊急內閣會議,開戰與不戰已經吵翻了天。

南次郎陸軍大臣強調這是關東軍的自衛行動,是東北軍率先挑起事端炸燬鐵路引發了戰爭。

但是幣原喜重郎外務大臣(男爵)深度懷疑這是關東軍的陰謀,並且強調需要透過外交手段解決這次事端。

內閣希望軍部正視目前國內的困局,要求軍隊推遲吞併當三省的作戰計劃。

日本國內部的陸軍部和內閣對九一八事件的觀點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雙方為此爭論不休,陸軍部旗幟鮮明地支援關東軍的冒險行動。

日本內閣與軍部的分歧不在於戰和不戰,而在於戰爭的時機。內閣重視的是國內的經濟困難,手中沒有錢很難支援軍隊戰爭。

而日本軍部不會考慮那麼多,有沒有錢是內閣的責任,與軍隊無關。

軍隊最重視的是戰爭機會,中國內亂不休正是日本軍隊出擊的最佳時機,錯過了殊為可惜。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這話一點不錯。

最重要的是,日本天皇才是這場侵略戰爭的真正推手,這一點內閣並不清楚。

而在中國,日本關東軍進攻東北的訊息最先被京津地區所獲知,並透過媒體報道傳遍華夏大地,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

一些逃到關內的人中不乏消息靈通人士,東北發生九一八事件的細節被挖掘,媒體激烈抨擊當局不作為。

各地媒體大肆報道了事件發生的過程,以及東北地區敵我兩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九一八事變之夜,東北軍司令部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奉天省只有第七旅自發地組織起義勇軍,奮起反抗日本軍隊侵略。

而奉天義勇軍的名字也首次進入千家萬戶,但是,只有一支義勇軍能幹什麼,東北還能保得住嗎?

當老百姓知道事件的全過程,最後真的無語了。

尼瑪,九一八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日本軍隊才一萬五千人,東北軍足有三十多萬大軍竟然不敢面對一萬多人的關東軍。

情何以堪,沒天理了,這樣的華夏軍隊要來何用?

一石激起千層浪,華夏大地被引爆了,老百姓真的憤怒了。

就在今天,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

尼瑪,把軍械收繳,不讓抵抗,這還是軍隊嗎?

有軍隊沒有槍,國土怎麼守,怎麼保衛人民,蒼天吶!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工廠開始罷工,學校開始****。

各大城市人們走上街頭,聲討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國內的抗議聲浪繼續擴大,張學良躲在醫院不出來,當起了縮頭烏龜。

最焦頭爛額的屬南方府,無論怎樣安撫,示威、抗議的勢頭還是在不斷擴大,在這樣下去全國都要停擺了。

九月十九日下午,南方府“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臨時會議,與會人士作出決定“對外仍採訴之國際聯盟,請求主持公道,對內則亟謀全國國民及本*同志犧牲成見,一致聯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尼瑪,戰爭都爆發了,政府不想方設法組織軍隊反擊,卻去找所謂的國聯調解。

腦子有病呀,你以為國聯只是為你家開的呀?

外交部隨即電告駐“國際聯盟”的中國代表,要求依照國際盟約促使日軍退出佔領區。

這就是百姓與政治家的區別,政治家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利益,而非國家利益。

什麼時候政府的出發點與百姓的利益大多數一致,尤其是重大問題上,比如國家領土的完整以及社會民生問題。

那麼,這個政府才是人民的政府。

值此時刻,東北軍掌門人張學良不想打,因為他不想讓東北軍獨自承擔抗擊日本軍隊的責任。

至於人民,他有這個思想境界嗎?

而國民政府也不想與日本軍隊開戰,目前國內並非鐵板一塊,各種派系林立各自為政,中央政府在許多問題上僅僅是名義上的政府。

最重要的一點是姜委員長早已經制定了國策,攘外必先安內。

畢竟,關外一偶之地離著中原太遠,暫時不會威脅到姜委員長以及政府的安全。

自這一天起南方府的日子非常難過,各地抗議、聲討的集會、遊行此起彼伏,聲勢一浪高過一浪。

估計,這種抗議活動一時半會兒不會消停。

南方府執行委員會商量了多次也拿不出有效地解決辦法,真可謂是焦頭爛額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