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沒有遠征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德國大使西姆終於撮合成功中南半島的事宜,避免了雙方兵刃相見。

但是,必須演一場戲。

於是,日倭軍隊將在寮國和北越節節敗退,北地義勇軍中南半島戰區王鐵漢部則步步緊逼,最終佔領這一區域,這樣做的目的無外乎給美國人看,北地義勇軍已經在中南半島開闢了戰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封天又成立了一個東印度公司,擔負起提供中南半島所有戰爭資源的運作,當然價格公道,唯一的一點就是只收黃金。

這對於日倭一方來說,不是問題。

日倭軍隊橫掃中南半島以及太平洋,搜刮了不少的黃金,不愁付不起服務費。而且,目前正在進軍印度,那裡有大量的黃金,尤其是寺廟。

所以,中南半島的費用,日倭人幾乎不用從國內調撥,就地取材即可滿足戰爭的需要。

有時候,戰爭不一定花費錢財,有可能發財,再說了日倭本來就有掠奪的惡習,他們會放過中南半島的財富嗎?

所以,日倭陸軍部給中南半島的日倭加大了一個明確的命令,大肆搜刮黃金、白銀等財富,用於支付北地義勇軍的後勤保障。

按照後世的觀點,封天屬下的公司與日倭侵略軍做買賣,為其提供後勤給養,無疑是與日倭侵略軍狼狽為奸,是支援法西斯,是反人類的。

對此,封天嗤之以鼻,所謂的正義也不過是勝利者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當中國遭受侵略的時候,美國為日倭侵略軍提供了大量的戰爭資源,那時候美國人所謂的正義在哪裡?

當世界大戰打起來的時候,德意日與英法蘇幾大國家打成一團,美國人卻兩面賣軍火,賣戰爭資源,大發戰爭財,美國的正義在哪裡?

等到戰爭的雙方都疲憊了,美國人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加入了世界大戰,並取得了勝利,而後,叫囂自己是正義的一方。

所以,這世界沒有什麼正義,非要說正義,也不過是勝利者的標籤。

封天不會在意這些所謂的正義,即便非要說正義與非正義,封天相信自己一定是正義者。

因為,封天把自己定義為最終的勝利者,所以,他一定是正義的一方。

王鐵漢所在的北地義勇軍中南半島戰區指揮部,除了有兩個集團軍的主戰部隊,南雲省和西雲省那邊四個守備軍和四個山地師,說起來兵力也不小。

再加上川省軍隊整編了五個師,以及雲南五個師,一下子增加了十個師的兵力。

另外,由於歐洲猶太人的大規模逃難,大部分都被封天接收下來,並成立了由猶太人組成三個師的軍隊。

這些整編的軍隊已經剔除了老弱,留下的都是青壯,也還算是精銳。

川省雖然沒有完全放棄,北地義勇軍也不打算在那裡有太多的動作,畢竟距離老蔣太近。但是,雲省早晚也要交出去,但現在不急著撤出來,尤其是與南雲省相連接,具有地理優勢。

北地義勇軍工程兵部隊在這邊已經有十萬人的規模,為了迎接中南半島的大規模建設,必須擴招,短期計劃擴大到五十萬規模,兵員當然是雲省和川省,以便消化這裡的青壯。

封天已經開始設計並很快就要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建設水力發電,解決近期的電力供應,遠期還要考慮控制下游水利設施以及防止水患。

當然,需要擴招的還有農墾部隊,短期將發展到百萬人的規模。

寮國以及北越即將控制在手,除了需要大批的農墾部隊協助軍隊接管這些地區之外,在這些區域建立農墾基地也需要大批的人手。

對於中南半島的規劃,封天已經把寮國和北越這片佔領區命名為北海省,因為這裡靠近北部灣。

雖然北地義勇軍只是控制了緬甸的北部,但並不妨礙這裡的規劃,反正是早晚的事情,封天把這裡暫時命名為甸省。

這幾年來,這裡的佔領區變化非常大,至少道路修的不少,幾個佔領區之間的原始森林被打通,解決了互不相連的狀態。

這種工程其實已經很大了,說起來容易,在這種地形複雜的地區幹起來很難。

為此,北地義勇軍動員了百萬勞動大軍,劈山開路,硬是在原始森林中開闢出一個大通道,與整個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佔領區連成一體。

下一步還要把北海省連接起來,這又是一項大工程。

封天不愁,反正有足夠的勞工,他把目光盯上了即將佔領地區的人。

這不難理解,封天可不是來解放這些人的,他是為了漢人開拓生存空間,沒有那麼偉大的情操去解放外族人。

而計劃生育是一項既定計劃,北地義勇軍一直在新佔領區貫徹這種策略。

中南半島的人不少,封天不擔心,只要不在繁殖,一切都不是問題。

而且,這些人力資源還有利用價值,養活他們不是問題。

封天不會學希特勒大肆殺害無辜的人,每個人都有生存權,僅此而已。

日倭人在中南半島橫行,北地義勇軍佔領區一切都按部就班,不會受到半點影響。

但是,有人坐不住了,那個盛世才眼見著日倭軍隊殺入印度,大英帝國節節敗退,而印度次大陸的難民也開始湧動,讓盛世才感覺到了一絲不妙。

日倭軍隊打過來了,盛世才這些盲流該怎麼辦?

形勢嚴峻,盛世才不得不考慮今後的出路。

由於前期與北地義勇軍的合作還算融洽,盛世才感覺北地義勇軍似乎不會趕盡殺絕,在這種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北地義勇軍。

於是,盛世才派人來聯絡北地義勇軍。

張樹森得知這一情況,請教了封天,而後,告訴來人,讓盛世才來一趟。

當然,考慮到盛世才會擔心自己的小命,張樹森對來人說:“如果北地義勇軍想要消滅盛世才,他早就沒有命了。畢竟還是中國人,給他留點想火情。回去告訴盛世才,讓他不必擔心,來一趟只有好處。”

有了張樹森的承諾,盛世才決定動身來到了北地義勇軍佔領區,面見北地義勇軍總政務部長張樹森。

盛世才已經沒有了以前那種意氣風發,充其量也不過是一股比較大的土匪而已,見到張樹森都有些拘謹。

“張政委,以前有眼無珠,冒犯了北地義勇軍,實在是該殺。”盛世才先擺正態度,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張樹森看著眼前這位西疆大員,正應了那句話,勝者王敗者寇,大概盛世才當初也沒有想到今天的結果。張樹森擺擺手讓他坐下,說道:“按理說你破壞抗日,本該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北地義勇軍封總司令認為,既然你已經出國了,又是一個漢人,香火之情還要考慮的。當然,再執迷不悟的話,那就怪不得他人了。”

盛世才一聽,這是封天說的話,知道自己的性命無憂,趕緊說道:“張政委,盛某以前做錯了,以後不會了,堅決聽從封司令的話。聽說日倭軍隊大舉進攻印度次大陸,大英帝國節節敗退,我這裡恐怕站不住腳了,還請張政委指點一下,這麼多人總要有個出路啊。”

張樹森笑了,這傢伙也很機靈,知道不是日倭人的對手,開始想自己的後路了。

既然盛世才問道這個問題,那就要給他一個答覆:“盛世才,你這問題,我們總司令早就考慮過,總要給你一條出路的。當然,這還要看你願不願意。”

“張政委你說,我盛世才今後絕不敢有二心,封司令說讓我怎麼幹,那就一定照辦。”走到今天大概盛世才也沒有本錢與封天相抗,想要生存就必須依靠北地義勇軍。

張樹森來到地圖前,對盛世才說:“你看日倭人行進的速度很快,你這裡恐怕很快就是戰場,所以,封司令給你指一條去處。

從此地向西北方向,這裡是阿富汗,再往前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還是採用以前的老辦法,率領你那些人往這個方向衝,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這一次如果幹得好,封司令說了,等到世界大戰結束,會給你一個落腳點,自己成立一個國家,算是依附在我們身邊的小國吧。你覺著這樣的安排怎麼樣?”

說實話,這種結局對於盛世才來說,已經是燒高香了,哪裡還會不同意呀。

盛世才趕緊回答說:“真是太感謝張政委,呃,感謝封司令。盛某一定會盡心盡力幹好這一件事,保證讓封司令滿意。那個,日倭軍隊會不會也向這個方向進軍啊?”

“放心吧,日倭軍隊的動向,封司令都算計到了,不必擔心。”

盛世才吃了定心丸,當然會很賣力氣。而北地義勇軍早有策劃,該怎麼辦與盛世才交代清楚,在日倭軍隊來到此地之前,盛世才向西北方向推進,而北地義勇軍進駐盛世才所佔領的地盤。

而後,還是老套路,盛世才在前面開路,北地義勇軍跟在後面撿地盤就是。

如今大英帝國很狼狽,從緬甸撤到了印度也不安全,日倭軍隊又追上來了。

這一世沒有中國遠征軍,只有北地義勇軍。

怎麼說那,北地義勇軍既不是友軍,也不是敵軍,雙方不相往來而已。

北地義勇軍佔據北方,大英帝國撤退到印度之後,原以為日倭軍隊會向北進攻。誰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日倭軍隊停止了向北進攻的步伐,繼續追擊英**隊,來到了印度。

大英帝**隊很受傷,眼看著日倭軍隊與北地義勇軍照面,竟然沒有放一槍,掉轉頭追趕英**隊。

尼瑪,為什麼總是大英帝國倒黴,北地義勇軍與日倭軍隊不是老冤家嘛,他們之間應該殺個血流成河才對。

印度也不是安全所在,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指英**隊的現狀,根本擋不住日倭軍隊的攻擊。

有些英**隊想朝北方逃跑,但是,恆河以北地區基本都是北地義勇軍的佔領區。

英**隊如果繳械投降,北地義勇軍允許他們進入,如果不想繳械,對不起,此路不通。

所以,在戰亂期間,有一部分小股英軍投降,進入北地義勇軍的佔領區,大部分英**隊繼續向西逃竄。

如今大英帝國也知道北地義勇軍很能打仗,也很想求助北地義勇軍幫忙,但是,以前兩家就有矛盾,現在英國人倒黴了,去求北地義勇軍還真拉不下臉面。

史迪威將軍在中國活動,並說服了國民政府加入到盟國行列,這一切大英帝國都看在眼裡。

而且,史迪威還親自去了漢省,說服北地義勇軍出兵中南半島。

但是,北地義勇軍沒有南下,而是東進寮國與日倭軍隊開火,這不能不令大英帝國很失望。

大英帝國很想讓北地義勇軍南下,切斷日倭軍隊進入印度的通道,挽救英**隊。

問題是,封天不是蔣委員長,沒有那種高尚的國家主義覺悟。

然並卵,幫不上大英帝國。

英國人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出面說服北地義勇軍改變戰略方向,但是,前段時間兩家有點小矛盾,美國人當場拒絕了英國人的無理要求。

更何況,美國人連自己都顧不上,哪裡還管英**隊的死活。

沒有中國遠征軍這個冤大頭,大英帝**隊只能承受悲劇,被日倭軍隊狂虐,狼狽地逃亡印度。

大英帝國的情報組織也不是吃素的,不久之後就獲悉美國人與北地義勇軍達成交易,那兩支雙航母戰鬥群大概又要回到了美國人的手裡,儘管是天價。

美國人有了雙航母編隊,似乎還有翻身的可能,大英帝國剛上任的首相丘吉爾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立刻乘飛機去了美國,把熱臉貼到了羅斯福的屁股上。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在走下坡路。但英國畢竟是老牌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還期盼有朝一日恢復往日的輝煌。但是,德國的崛起打碎了英國人的美夢。

歐洲才是重點,遏制德國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大英帝國必須團結美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