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當戰爭的旁觀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會如期而至,畢竟封天僅僅在亞洲興風作浪,並沒有干預歐洲的局勢,毫無疑問歐洲還會沿著原來的軌跡執行。

封天按部就班地做好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準備,在製造了一批數量不菲的中小型艦船之後,已經開始製造大型軍艦。

尤其是新型航母的製造,這對於一個從事重工行業製造的封天來說,屬於重操舊業,沒有多大的難度。

而且,封天把後世的造船工業技術移植到自己的造船廠,採取模塊化造船工藝,大大節省了時間。簡單地說,就是把巨大的船舶劃分成若干模組分別製造,最終合成艦體。

新型航母的標準超越了這個時代,排水量:標準61170噸,滿載81700噸,主機採用4臺蒸汽輪機,209000kw,4軸推進,航速32節。續航力4000海里/30節,12000海里/20節。

載員:艦員2930名,其中軍官155名;航空人員2480名,其中軍官320名。

船體:長318.5米,寬39.5米,飛行甲板:長326米,寬76.8米,吃水深度:10.8米。

武器裝備:配置3座8聯裝“飛魚”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4座電子對抗誘餌發射裝置,1臺臺“美人魚”拖曳式誘餌。

艦載飛機:預計配置80架。並配置導航雷達和火力控制系統。

動力裝置為8臺鍋爐,4臺蒸汽輪機推進功率:20.9萬千瓦,最大航速:30節。

最重要的是,新型航母是為了超音速戰鬥機準備的,而不再是以前的老式飛機。而且,導彈這種新型武器已經列裝戰鬥序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為短期防禦戰略,原有的兩艘航母已經足夠了。

現階段這兩艘航母作為訓練艦,正在為北地義勇軍海軍培養大批海航飛行員,一旦新型航母列裝,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封天的計劃要製造六支航空母艦編隊,那麼,他就要利用這兩支航母編隊在近幾年內訓練出六支編隊海軍戰鬥人員。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六艘航母同時建造,這樣的場景非常壯觀。

其實,製造六艘航母與製造一艘也差不多少,一套圖紙製造同一型別的軍艦,只不過是每一個零部件同時複製而已,使用的人多、材料多而已。

由於是模塊化製造工藝,相對來說並沒有增加太多的難度。

雖然封天剛剛建立海軍,但是,超時代武器的出現,無疑讓封天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封天不想在這段時間與日倭軍隊進行海戰,但也不害怕日倭海軍的進攻,漢省的陸地機場起飛的戰機,足以毀滅日倭海上艦隊的威脅。

當然,現在與日倭開戰不是封天的意願,北地義勇軍導彈這種裝備,封天暫時還不想暴露。所以,不是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開戰最好。

在即將來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封天不會參戰。

所以,北地義勇軍海軍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作為一個旁觀者,封天需要幹兩件事情,第一是發財,發戰爭財,為戰爭的雙方,無論是盟國一邊還是軸心國一邊,只要願意都可以提供武器、提供能源、提供戰略物資。

當然,這是建立在對方願意使用黃金的前提下。

第二則是大力發展軍備,等待出手的時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封天想當那只黃雀,或者說,希望成為漁翁。

日倭軍隊佔領了中南半島三個國家之後,並沒有停止腳步,繼續向南、向西挺近。

日倭的戰略次序是,首先佔領中南半島,而後向馬來挺近,繼而入侵印度尼西亞,最後才是菲律賓島。

因為,入侵菲律賓必然惹怒美國,雙方必將成為交戰國,也必將影響到美國向日倭提供貸款和所提供的戰略物資支援。

日倭軍隊攻佔英法殖民地,美國會作何反應,會不會切斷能源供應,日倭人心中沒有把握。

為此,日倭囤積了一部分資源,至於美國人會不會做出激烈的反應,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日倭還想繼續獲得美國的貸款以及戰略物資,現階段弄到手的財和物越多越好,所以,日倭把對美的戰略目標放在了最後。

在東南亞,日軍向南橫掃法國佔領軍,在迅速佔領越、老、柬三國之後,進攻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泰國。

泰國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與緬甸接壤,南臨馬來亞,是日倭侵略者早已覬覦的前進基地。

當強大的日倭軍隊集結在邊境的時候,泰國政府認為對日軍進行抵抗是毫無希望的。

於是,泰國政府向倫敦和華盛頓發出了救援的呼籲,希望他們提供武器,包括飛機和彈藥。

但是,英美兩國均表示無力提供。

日倭陸軍部授權南方司令寺內壽一大將,就日軍進入泰國的一切軍事問題同泰國當局進行談判,可是遭到泰國政府的拒絕。

1939年5月7日,日本駐曼谷大使坪上貞二警告泰國政府,不論談判結果如何,日軍都將按計劃進入泰國。

當時泰國總理不在曼谷,他的同僚們不顧日倭大使的警告,仍然表示不願接受日方的要求。

結果,日本軍隊果然開始行動了。

5月8日早晨,日本第15軍從印度支那南部越過泰國東部邊界。

5月9日天亮時,先遣部隊就進入了曼谷。

而另一支從海上進發的日軍,也於8日黎明在曼谷附近登陸。

在強大的日軍進攻面前,泰國政府被迫同意了日方的要求。

5月21日,雙方簽訂了同盟條約。

條約中規定,雙方相互尊重主權和獨立,任何一方一旦與第三國之間發生衝突時,另一方應給予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全面援助。

這樣,日本帝國主義就把泰國綁到它的戰車上,給泰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馬來亞戰役是日軍侵佔南洋各地的最重要戰役之一,擔任陸上作戰的是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日軍勁旅——第25軍。

第25軍的編制原來是以4個師團為基幹組成,當對馬來亞進攻開始時,則有第5、第18、近衛共3個師團以及陸海軍飛機600架參與登陸戰。

山下奉文中將的作戰計劃是:7月8日天未明,以主力在新闊拉、一部在巴他亞及闊他巴爾同時奇襲登陸。

當登陸成功後,登陸部隊在空軍支援下,掩護後續部隊上岸。隨後,山下奉文中將跟隨第一批登陸部隊第5師團、18師團一部登上了馬來半島。

8日凌晨,日軍第5師團一部在泰國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年兩處突襲登陸;第18師團一部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突襲登陸。第5師團上陸後,幾乎沒有遇到抵抗,進展比較順利;在哥打巴魯,日軍第18師團遭到了英軍的頑強抵抗,並一度使日軍陷入苦戰。

就在同一天,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獲知日軍進攻後,立即召開了緊急作戰會議,並決心親自率領艦隊進行反擊。

第二天,菲利普斯中將率領由兩艘大型戰列艦和四艘驅逐艦組成的特混艦隊,開出新加坡,準備去截擊日軍的運兵船。

10日正午時分,“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艦在關丹以東約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軍飛機發現。

隨後,一場海上襲擊開始了。

從航母甲板上起飛的日軍轟炸機、魚雷機相繼飛臨遠東艦隊頭頂上,對大英帝國遠東艦隊進行輪番攻擊。

大英帝國遠東軍艦隊主力“威爾士親王”號配有175門高射炮,每分鐘能發射6萬發炮彈,但也未能阻止住日軍魚雷機的準確俯衝。

大英帝國遠東艦隊代表著傳統海戰,日倭航母編隊代表著現代海戰的新戰法,12時23分,26500噸的“反擊”號被魚雷擊中沉沒。下午1時20分,被稱為“皇家海軍不沉之艦”的“威爾士親王”號遭到同樣的命運。

戰列艦時代走到了終點,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連同870名官兵一起喪命,而日軍只損失3架飛機。

發生在東方的這一場海戰,英國遠東艦隊的潰滅給英軍衝擊很大。第二天,新加坡的報紙刊登了加黑框的“威爾士親王”號的照片,表示哀悼。

英國首相聽到海軍大臣的彙報之後,異常悲哀,嘆息“從來沒有遭受過這樣大的打擊”。

英國參謀總長布魯克將軍在日記中對這次巨大的損失作了如下的總結:“這意味著,從非洲往東經過印度洋和太平洋至美洲,我們已經失去了制海權。”

這次海戰,對後來的海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它宣告了以戰列艦為主的由大艦巨炮獨霸海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海戰的勝利,使日軍順利地在馬來亞建立了空軍基地,掌握了制空權,並有力地支援了陸軍作戰。

日軍在空中優勢的掩護下,沿著馬來半島,迅速由北向南推進。

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第25軍,一口氣便控制了馬來半島南部。

這時,山下奉文中將仍對部下的戰績不太滿意。

於是,他把第5師團佈置在大路,近衛師團佈置在西海岸,採取與從東岸南下的第18師團相互呼應、加速追擊的戰法。這種戰法被山下稱為“電鑽戰”。

1939年8月11日,日軍第5師團衝進了吉隆坡。

8月30日,馬來半島東西兩岸的英軍都撤退到半島南端。

31日,英軍全都退守新加坡。

這樣,日軍就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全部佔領了馬來亞。

因為此戰,山下奉文中將也因此得到一個“馬來之虎”的綽號。

9月8日,山下經過幾天充分準備,終於下達了進攻新加坡的命令。

這天夜間,日軍第5師團、第18師團同時開始渡河,並在河岸上與英軍展開激戰。

9日,日軍進入天軋飛機場。

9日夜,從水道橋兩側的克蘭基河附近,近衛師團也登陸成功。

至此,第25軍的近衛師團從北面,第5師團從西面,第18師團在第5師團的右翼沿著南岸,從三方面向島中央攻過來。

10日,山下的部隊已經挺進到布基帖馬高地。

布基帖馬高地為新加坡最高的高地,如果被佔領,足以置全島於死地,英軍司令帕西巴爾將軍決心在此與日軍一拚到底。

布基帖馬高地的激戰,包括白刃戰一直繼續到第二天。

英軍司令帕西巴爾將軍的決一死戰,的確讓日倭軍吃盡了苦頭,近衛師團好不容易從水源地東側斜坡逼進高地,總算攻下了布基帖馬高地,可是第25軍也遭到了重創。

10月15日,在日軍強大的攻勢下,帕西巴爾將軍在缺水、炮彈不足的情況下,被迫無條件投降。

在這次戰役中,日英雙方各死傷1萬人。

大英帝國守軍13萬8708人中,被俘人員達10萬人。

這樣,英國苦心經營了二十年的“東方直布羅陀”、世界著名的第四大軍港新加坡,陷入了日軍之手,印度洋的門戶就此開啟了。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管他們承不承認,原本看不起眼的二流國家日倭都騎在他們頭上拉屎,可想而知,大英帝國是多麼的無奈。

在日倭進攻馬來期間,已經與北地義勇軍相處還不錯的英國人再一次找到了北地義勇軍,要求喜馬拉雅南路的北地義勇軍出兵干預。

麻痺的,大英帝國這是想好事啊,以為封天是傻瓜嗎?

開神馬玩笑,老子正想著看熱鬧,你大英帝國卻想拉我趟這趟渾水,玩去吧,老子才不幹這種傻事!

封天絲毫不猶豫,讓顧維鈞拒絕大英帝國的要求。

人家顧維鈞是外事專家,肯定不會如封天那般魯莽,使用的措辭很外交,同樣也達到了拒絕的目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