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一心種善果,萬口頌禹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角既然要將太平道未來寄託於禹天來身上,自然要為禹天來營造一個足以令人信服的身份。轉過天來,他便召見了城內黃巾軍的主要首領,當眾宣佈了禹天來的“來歷”。

在張角口中,禹天來成了他恩師南華仙人的關門弟子,也即是他的小師弟,此次卻是奉師命出山,助他將“太平道”發揚光大。

眾人本就覺得禹天來的來歷神秘莫測,如今聽了張角的這番解釋,除了極少數人心中尚有疑慮外,大多數人都有恍然大悟之感,自覺明白了禹天來之所以肯出這般大力相助,自然是因為他與自家大賢良師實為一家人。

如此一來,眾人對禹天來的態度又有些不同,原來只是敬畏其武功絕倫,如今則又平添了幾分崇敬與親近。張角為禹天來擬了一個道號喚作“太玄”,於是眾人從此都尊稱禹天來為“太玄真人”而不名。

而禹天來也由此一躍而成為太平道的第二號人物,甚至排在張角的兩個親兄弟張梁和張寶之上。畢竟張梁和張寶未能與張角同入南華門下,其領袖地位是在黃巾軍之中而非在太平道之內。

確定了禹天來的身份之後,張角又表示將派他率一支精兵南下荊襄,收攏荊襄一帶黃巾軍,與自己這邊遙相呼應,使朝廷南北不能兼顧。

略作準備之後,禹天來即率領精選的八百名黃巾力士出發,隨行的尚有張角最鍾愛的二十二名少年弟子。

董卓軍中騎兵極多,此次黃巾軍打敗董卓之後,繳獲的戰馬足有三千餘匹,張角大筆一揮,極為慷慨地調撥了一千匹戰馬給禹天來,使他這支隊伍盡都轉為騎兵,多出來的百餘匹用來替換和馱運糧草。

如今官軍新敗,廣宗縣之圍已解,禹天來一行趁著暮色出了廣宗縣城南門。向南方行了一段距離之後,他心中忽有感應,在馬上回頭望向廣宗縣的城樓,登時憑藉超人的目力望到獨自站立在城樓邊緣的張角。

看著衰老孱弱有如風中殘燭的張角,禹天來心中也有些黯然,此人的是非功過日後自有定論,但對於自己來說實在是一位頗為投契的道友。今日之後,雙方定然是相見無期,即使他久歷滄桑世事,也不由得發出一聲輕嘆。但他終是心志堅定之人,絕不會受情緒左右而背離先前定下的策略,當下在馬上向著城樓上遙遙施了一禮,等到張角也拱手鄭重還了一禮之後,便轉身策馬絕塵而去。

禹天來就此率領這一支不足千人的人馬輾轉南下,一路上自然不免與官軍有過遭遇。他也是經歷過戰陣之人,行軍用兵的經驗極為豐富,本身又擁有遠勝常人的五識感應能力,總是能夠提前一步發現情況,遇強則避其鋒芒,遇弱則聚而殲之,趨吉避凶有如神助。如此一來,卻使得他在這一支人馬中的聲望愈來愈高,不管是那二十二個少年還是以管亥為首的八百黃巾力士,到後來都對其言聽計從、令行禁止。

這一路上,禹天來等人但見原來的中原繁華之地已是滿目瘡痍。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宛如一群群的遊魂野鬼在郊野四處遊蕩,飢寒貧病的困擾令他們大都徘徊於生死邊緣。不管是朝廷城邑還是那些地方豪強的塢堡,盡都以高壁深壘將屬於自己管轄或擁有的財產人口護佑其中,而將這些勢必帶給他們沉重負擔的百姓拒之門外。

每次遇到這些流民,禹天來總要竭力救濟一番。他手中雖有糧草,卻也僅夠自己這些人使用。不過此事倒難不住他,那些地方豪強的塢堡之內自有取之不盡的物資。

面對一位擁有外景天人實力,又是提著劍上門來“講道理”的惡客,那些豪強也實在缺少拒絕的勇氣。何況禹天來也深諳適可而止之道,從來都不會要這些豪強傾家蕩產,只是要他們解決這些流民的基本溫飽。如此破財雖不免有些肉痛,卻還到不了傷筋動骨的地步,只要不是頭腦頑固如茅坑中的石頭,任誰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流民中也有不少患有疾病者,禹天來又率領那二十二名少年深入其中施醫舍藥。《太平要術》中亦包含醫道法門,當年張角便是借符水之名而暗中以醫術濟世來施惠於百姓。那二十二名少年得張角言傳身教,俱都頗通歧黃之理。而禹天來雖然在醫術一道上天分一般,但他歷經數世,積累的知識包羅萬象,醫道亦是其中之一。有極其廣博的醫道藥理知識作為底蘊,又加上他透過研修武道而對人類身體的透徹瞭解,如今的他冒充一個神醫絕不會露餡。

如此一路行來,因禹天來而得以活命的流民不計其數,人們交口傳頌“太玄真人”禹天來之名。又因“太玄真人”名號不夠通俗易記,所以大家又都尊稱其為“禹師”。

除了廣種善果,重新凝聚太平道已經隨著肆虐天下的黃巾軍而喪盡的聲名,禹天來又著力教導將來會作為自己班底的二十二名少年與八百黃巾力士。

作為已經走到武道至境的天人級數武者,教導那八百黃巾力士對於禹天來而言實在算不上一件難事。這八百黃巾力士都已成年,錯過了練氣的最佳年齡段。何況八百人中擁有練氣資質的也沒有幾各人。但禹天來手中擁有“七寶妙身訣”這門獨一無二的絕頂練體功夫。

禹天來當然不會冒冒然便將這門價值無可估量的功法傳給旁人,但他做一番精簡後,很容易便弄一個弱化版本的功法,又隨隨便便取了一個“黃巾鍛體訣”的名字,然後先將第一重功法傳了下去。

當今之世,上乘武學都存在世家大族或隱秘宗派,而黃巾軍中多為平民出身,空有一副受這世界濃郁元氣滋養而強壯的身軀,卻沒用進一步強化與運用自身力量的方法。在得到禹天來傳授的功法,並被告知這只是功法最粗淺的一層,日後會視其表現傳授進階功法之後,所有的黃巾力士都欣喜若狂並對禹天來更加的死心塌地。因為有了這番傳藝之德,眾人便也改口稱禹天來為“禹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那二十二名少年,一直都跟張角修習《太平要術》,而張角選中他們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資質最適合走法術的路子。如今的禹天來對於法術仍是一竅不通,要教導他們,自己卻需要先將張角傳下的《太平要術》弄個明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