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養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 現在的西方還沒有那句經典的“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過東方早就有了“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諺語,同樣的一萬個人讀四書五經所得到的結論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人結合四書五經發明了心學,有人將其作為道德標準考驗自己,當然更多的人是將聖人之言當做做官的敲門磚。

袁崇煥和大部分士子們一樣,在這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海洋中到了利益。

沒錯,考科舉路上充滿了各種利益,按大明律做了秀才就可以免除徭役見官不跪,如果文章好被縣學選為廩生每月還有六鬥糧食。如果鄉試中了舉人老爺那就更不得了了,投奔做家僕的獻田的——自古也就有窮秀才富舉人一說,舉人老爺除了能免稅之外,還有一樣就是已經有了做官的身份,那些縣衙中的二老爺縣丞大人十有**都是舉人出身,或者一步到位去做一個下等縣的縣尊大老爺。中了進士金榜題名那就更不用提了。

有道是千里為官只為財,那現在的袁督師是廣東人在遼東做薊遼督師已經是萬里為官自然更是為財了。

山西范家傳出殺了毛文龍一百萬兩白銀,整毛文龍下臺十萬兩白銀——下臺嗎,在官場上還是有可能起復的。訊息傳出後,整個官場沸騰了,那毛文龍什麼人,在大家來就是一個泥腿子出身的低賤武官而已,雖然現在已經做到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左軍都督。

不就是打了幾個勝仗,抓了幾十個韃子嘛——這也是明朝唯一生俘韃子軍官的記錄。咱讀過聖人文章。要是換了咱去做了這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左軍都督後肯定比他毛文龍做的還好——這也是běi jīng朝廷中的主流思想。

於是在范家暗中開出賞格後,大量言官——很多本身就是范家等山西八大商人養的御史言官。就開始肆無彈忌的攻擊毛文龍。就連毛文龍軍中一頓吃了七頭豬八隻羊也作為了毛文龍的罪狀之一,天見可憐。毛文龍就是再好的胃口一頓也吃不了這幾千斤肉,那肯定是和部下一起吃的。

至於毛文龍膽小怕死,武藝低微等等,如同雪花一般的被大量御史言官們送入宮中,完全不顧東江鎮剛剛完成了丁卯之役和薩爾滸之役兩次明朝對後金的大捷——御史嘛,本來的職責就是風聞言事,也就是說說錯了是沒事的。如果朝廷真的因為自己的奏摺拿下毛文龍的總兵一職,那至少范家的十萬兩白銀可就到手了。

至於官做到了袁崇煥這樣督師的高度,去拿十萬兩銀子也就顯得小家子氣了。因為袁崇煥的的角度更高——那皮島的毛文龍遠在廟堂之外。手握重兵,哪是朝廷一道旨意就能罷免的,只怕被逼反了的可能xìng更大一些。就是不投韃子東江鎮也是可以自立的,甚至從皮島進攻朝鮮以現在的朝鮮和明朝可是攔不住的。

所以袁督師要拿的是范家開出的那一百萬兩的賞銀,當然直接帶兵攻打皮島就連後金八旗都吃了癟,靠著袁督師手下這些在韃子面前只敢守城的寧遠兵肯定是不行的,不過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

所謂計毒莫過於絕糧這一點袁崇煥帶了幾年兵也算明白了,於是袁督師一道令下,斷了東江鎮每年十幾萬錢糧。這點錢糧對於袁督師每年耗費幾百萬兩銀子平遼費的薊遼督師來說那就是小菜一碟。不過對於產出小而耗費大的東江鎮來說,這就是救命糧。

等到東江鎮餓殍遍地的時候,自己帶著錢糧去皮島附近擺個鴻門宴,不怕這毛文龍不上鉤。一百萬兩白銀啊。別這每年的平遼費幾百萬兩白銀可是自己在這遼東喝兵血的時候上面還有六部內閣一幹京官扒皮,下面也要照顧著這些寧遠將領,至於底層的士兵多多少少哪年才能湊夠這麼大家業——四時八節冰敬碳敬等少了哪個就是得罪人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崇煥一個三甲同進士出身的主能做到遼東巡撫薊遼督師有很大的一點就是做地方官的時候把京城裡的大佬們都餵飽了——不然那麼多地方官。吏部和內閣誰記得你袁崇煥是誰啊。

所以這袁崇煥每年經手的銀子固然很多,可是能留下的反而不多——做了督師後袁崇煥按照明末的風氣一樣是要養家丁的。不然打仗的時候靠誰呢,戰鬥力最高的還是自己養的這些親兵家丁——袁督師這些家丁在歷史上袁崇煥死後殺了陳繼盛投了後金韃子。

而朝廷那點俸祿連師爺幕僚都養不起。大家對於養家丁這事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例如這地方上衛所的早就開始圈佔軍戶的土地,募兵制募來的正兵就只剩下了喝兵血一招——這是時代cháo流不是以一兩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換句惡俗的話來說就是敢於阻擋歷史滾滾車輪的,必將被碾得粉碎。

至於殺了毛文龍之後的事情,袁崇煥就沒多想了,或者說和那些瘋狂攻擊毛文龍的御史言官差不多,認為一個粗人都能做到的,自己這個讀了聖賢書的人肯定能做的更好——再者說,現在袁崇煥袁督師正在和韃子處於和睦共處的和平狀態,這毛文龍趁機打殺韃子更是抓了不少韃子高官破壞了自己單方面和韃子議和的好事,真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哎,你問為什麼要議和。不議和怎麼辦,現在有韃子在遼東四處征戰搗亂才有朝廷每年撥給薊遼的幾百萬兩白銀的平遼費,若是一不小心毛文龍真的破壞了自己的既定策略真把韃子全滅了,朝廷還能給自己每年幾百萬兩的平遼費嘛,沒這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平遼費過手扒一層,袁督師拿什麼養這幾千家丁呢。沒這幾千家丁他袁督師還不如手下的祖大壽說話硬氣呢。

這rì,袁崇煥的小妾在督師起床後說道:“夫君昨天晚上喊了八十七次毛文龍。”

袁崇煥斥道:“這是國事。婦人勿問。”

小妾猶猶豫豫的又說道:“夫君昨夜還喊了一百萬兩二百七十六次。”

想起一百萬兩白銀已經在向他招手,袁崇煥嘿嘿一笑:“古詩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等這一百萬兩拿到手後,咱們一家子一起去這揚州好好玩一玩。哈哈哈。”

只是這天早上的好心情到了帥府後被袁督師安插在皮島的細作傳回來的訊息給撞得粉碎:“什麼,有海客賣給了皮島一萬幾千石糧食還有一百幾十萬斤海魚?那些海客好大的膽子,給我查,他們是什麼來路?”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袁督師這計策原本是天衣無縫的,可是沒想到被一幫不知天高地厚的海客給斷了。

下面親隨戰戰兢兢的答道:“據傳說是澳洲海客,他們有一艘大鐵船,奇大無比。能無帆而動,其速快若飛魚。那大鐵船一下去就是十幾萬斤海魚,幾天功夫皮島上面的冰窖就滿了海貨。”

袁督師罵道:“混賬話你也敢來說。什麼大鐵船,無帆而動的那些鬼話只能騙騙村裡的愚夫愚婦。一十幾萬斤魚,這世上何來這麼大的漁。”

親隨答道:“稟督師,這大鐵船不止去過皮島的,就連天津衛的近海也是經常去的。那些澳洲海客還從天津拉了不少流民上船說是去澳洲開荒做工。據說只要給澳洲人幹活就有家丁待遇,前後幾次已經拉走數萬人了。就是朝廷據說也是拿這大鐵船毫無辦法的,有傳聞朝廷斥資買了不少澳洲的火器。用在陝西平叛上面。”

袁督師恨恨的罵道:“丟你老母。澳洲人,我和你們沒完。”

只是這澳洲人的大鐵船即不來這遼東之地,袁督師也管不到天子腳下的天津衛,有完沒完的暫時也是無用的。如果澳洲人對於東江鎮的支援只限於這一兩次還好說。若是長久下去,只怕這東江鎮就不需要朝廷糧餉的接濟了——離東江鎮皮島很近的朝鮮雖然銀子不多,但是能拿出來的貨還真有不少。

而且長久的斷了這皮島的糧餉。只怕毛文龍不自立也要自立了——既然脫離了這大明zhèng fǔ撥付的錢糧也能混的好好的,下面這些做官的尤其是手中有兵權的誰還會把大明zhèng fǔ在眼中呢。

罵過之後。袁督師低聲問道:“後金國主那邊有什麼訊息?”

親隨也低聲說道:“後金今年秋後想要繞過寧遠借道蒙古南下掠奪,國主的意思是。可以在běi jīng城下配合督師來援的部隊假打一下給明朝皇帝大臣們督師的忠心,為此死傷一些阿哈奴隸是沒什麼關係的。重要的是和督師的協議。”

“我明白,你派人捎口信過去,和平互市協議我袁崇煥是一定會遵守的。絕不趁著後金空虛發兵。告訴他們這只有你們好我才能好,說起來,沒了韃子我這薊遼督師做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哈哈哈哈”

只見這親隨學著後金的禮節打了個千:“渣。”

這廬山號從天津衛一路向南航行下來,分別在直隸山東浙江廣東等地招募流民買賣貨物,對於這火器的控制力也漸漸松了——明朝本身不禁民間火器,理論上你們家有一門紅夷大炮也是沒事的至少官府無權過問,更何況更簡單一些的大虎尊炮以及澳洲快槍就不叫個事了,這年頭本來質量最好的火銃就藏在民間。

澳洲人到今天為止,在大明朝還是打開門做生意的,只要有銀子或者澳洲需求的貨物,那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當然,現在澳洲人不能生產的自然是要限量提價供應。

一般地方對這澳洲人的鋼炮鋼槍的都沒什麼抵抗力,往往是忍不住就買下來了——哪怕按百煉鋼價計算也是賺的,更何況澳洲人的火炮內壁平滑如鏡和明朝麻坑狀的火炮內壁相差太多。

官員們買了去自然是裝備家丁的——也有富一些的省份用庫銀買下來做守城用,當然,cāo作的肯定還是家丁——這麼貴的東西。讓那些吃糠咽菜的衛所兵拿到拿跑了怎麼辦。這可都是白花花銀子買下來的。

明朝本身不缺銀子,甚至大部分人都在用銀子交易。銅錢什麼的幾乎快要退出大一點的市場了,只是這些銀子都在民間或者某富商豪門的庫房中。永遠缺銀子的是國庫——根據廬山號歷史組研究史料記載著,清朝的賦稅是明朝的十幾倍——明朝一年國庫賦稅收入不過幾百萬兩白銀,清朝是幾千萬兩白銀。

而且康麻子還整出一個此為定數永不加賦來,相對來說也就是此為定數永不減賦。有那些中了舉之後有土地投獻的,這塊減少的賦稅地方官員要從別的地方加徵賦稅摳出來,不然就等著挨參吧。清朝的一個現象就是你賣了土地,但是沒搬家(這在路引制度下是很難得哦)而這塊土地的後來主人不用納稅的話,前主人就是賣了地還是要納前土地那份稅的——而沒有後臺的家庭顯然也不是買得起地的。

現在歷史研究組的一個大專案就是怎麼樣才能在財政上挽救大明朝。軍事上反而好說,只要廬山號的穿越眾肯出手。無論是滿清八旗還是各路反賊也就是個死字。只是如果沒有一個能挽救明朝的經濟策略,那殺了李自成之後什麼張子成王自成之流的闖王還是會源源不絕的冒出來的——要知道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其實已經早被殺了。

歷史組的張樂平經過幾個月時間資料並分析後在廬山的大教室總結說:“明朝的問題出現在幾個方面。第一,皇族。皇族在這個時候經過幾百年的人口膨脹已經成為了明朝身上的一個大大的吸血鬼,明末時期養活這些皇族的代價和清朝末年zhèng fǔ養八旗子弟的負擔是一樣重的。

對這事,只能是削減藩王用度或者等那些農民軍將這些藩王都一一當做肥豬殺掉。明朝末年李自成和張獻忠以及入關的清軍都殺了不少的,不過現在呢,有我們在他們是不是還有這機會就很難說了。

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其實是一致的,那就是官員和大地主大商人階層的特權。這個時代大商人大地主家中都是養著一批讀書人作為免稅之用,這些讀書人因為讀書資源優厚實際上已經在明朝末年壟斷了明朝的官員階層。絕了寒門的進階之路。不然農民軍後來也不會得到那麼多的舉人秀才加進來。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勢力就是東林黨。純粹的靠著**消滅,似乎也不是什麼好辦法。

第四個問題就是山西八大商人那些漢jiān,這個倒是可以用**消滅來解決的。不過山西對我們來說,似乎還遠了些。要是浙江廣東就好說了,上去一個突擊就是了。”

金三多問道:“那清朝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張樂平說道:“嘛,八旗子弟替代了那些明朝的藩王。滿清朝廷為了養這些八旗子弟圈佔了大量的上好農田,不過順治康熙年間的圈地運動也讓無數漢人無家可歸。當然這些土地僅能滿足八旗子弟的rì常需求。朝廷一打仗清廷的韃子就開始賣官,從四品官員開始賣。虛的實的散的,甚至婦女的誥命夫人都能花錢買,不但賣官還賣缺只要肯花錢一步就能做到知府這一級。

清廷管這個賣官粥爵叫做開捐,明朝也有開捐一說,不過只賣生員的身份,也就是秀才,稱作例貢。雖然理論上也能參加朝廷的考試,但是幾乎沒人去觸那個黴頭,因為文章評級分為六等,五等是要罰錢的評為六等是要罷黜的,那不就白捐了,所以捐的人一般只是為了一個免除徭役見官不跪以及不需路引四處經商的身份。”

金三多問道:“我們勸勸明朝朝廷也開始賣官有多大的成功率能透過?這比加什麼遼餉之類的要強多了。”

張樂平說道:“幾乎連一成都不到,滿清的朝廷是皇上說了算的,而明朝到了中後期沒有內閣的同意,皇上的話算不上聖旨。要讓這些官員丟下臉來開始賣官粥爵和殺了他們的區別不大,那是斯文掃地的事情,誰攤上了那是要挨一輩子罵名的。”

金三多問道:“韃子是小,後期也是農民軍破的běi jīng城,只是這明朝的財政狀況不改善,那我們的最大貿易夥伴難道就只能等死了?那個,如果我們勸勸明朝的朝廷透過一條鞭法中的官紳一體納糧制度,能有多大的通過率?”

張樂平和歷史小組的幾個人商量了一會後答道:“透過一條鞭法中官紳一體納糧的機率肯定不會高於讓明朝朝廷賣官粥爵的。”

金三多又問道:“那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有多大意義呢?是不是提前聯絡一下大順或者大西政權。”

張樂平肯定的說:“還是有意義的。我們帶走了部分流民,這樣更多的人就能在明朝得到工作機會,社會安定度就會加強——這個屬於蝴蝶效應了,具體的效果還要再。我們向明朝zhèng fǔ出售了大量的軍火,而這些軍火交易他們是不陪的。用了這些稍稍進步一些的新式武器,明朝zhèng fǔ能夠更快的消滅農民軍,這樣對於農民來說加徵的賦稅就要少一些了。”

“就我們賣的這點量在軍事上也能產生蝴蝶效應而改變歷史?”

張樂平說道:“所以我們要更多地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