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抗戰淞滬抗戰目標日軍航母(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鷹眼使用的鏡頭很大,視野也相當寬闊,隨著第一艘軍艦之後,緊隨其後又出現了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

高志航急忙調整焦距,仔細觀察海面的艦艇。

在鏡頭中,高志航不僅能清晰地看到軍艦上巨大的炮塔,還能模糊的看清那好似大塊白布上有一塊汙血正在隨風飄揚的旗幟。甚至只要角度合適,還能隱隱約約分辨出那些軍艦上巨大的白色弦號。

驀地,一個巨大的艦體闖進了高志航的鏡頭。

初看之下,這艘鉅艦樣子非常奇怪,艦船上部平整光滑,除了右舷三個粗壯高大的煙筒外,再沒有任何建築,僅有孤零零的四座艦炮。在寬闊的甲板前部正中的位置,畫著一個巨大的紅色圓形圖案-日軍航空母艦。

很快,高志航又發現了其它三艘航空母艦。

高志航在來上海之前,已經從第四路軍情報局那裡得到了日軍艦艇的圖集資料,不用看弦號,他都能叫得出這四艘日本航空母艦的名字。兩艘較小的航母是若宮丸和鳳翔號,若宮丸上專門用於吊裝水上飛機的塔吊尤其好認。那兩艘要大得多的航空母艦,則是加賀號和赤誠號。

日本現在共有四艘航空母艦,這次全都開到了上海。

因為日本國土狹小,島國民族的心態多少有些畸形。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有一種濃厚的航母情結。早在航空母艦剛剛問世時,日本就萌發了成為航母大國的強烈衝動。因此,國力相較歐美弱小很多的日本,在航母上的發展速度上,甚至可以和英美這些傳統海上強國相媲美。

日本的第一艘航母,準確地說是水上飛機母艦,就是最初到達上海的“若宮丸”號。

“若宮丸”號最初是日本在1905年日俄戰爭中繳獲的一艘俄國貨輪,排水量7700噸。1913年,日本決定將“若宮丸”號改裝成一艘水上飛機母艦。

其實俄國的這艘貨輪,是英國1900年建造的。如果說“若宮丸”號當初不能算廢艦,那麼現在42年的艦齡也足以成為“舊艦”了。只是日軍卻一直不捨得扔了。日本海軍覺得,把他開到中國來嚇嚇中國人還是完全可以的。

若宮丸號在1914年9月,就實現了世界歷史上首次從海上發起的空中攻擊。當時,“若宮丸”號在海面上吊運了4架水上飛機,然後使用這些飛機轟炸了德軍在中國青島的目標。也就是說,日軍在一戰期間,就有了一些航母實戰的經驗。

若宮丸號航母上面的水上飛機原有四架,在閘北被擊落後,現在只剩下兩架水上飛機,只是作為艦隊的警戒偵查。現任艦長三並真三。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於1919年在淺野造船鶴見造船所開工建造的,1922年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竣工,雖然排水量較小,可它卻是真真實實的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因為鳳翔是日本從設計建造之初,就完全按照真正的航空母艦來設計的。“鳳翔”的名字來源於鳳凰飛翔的意思。

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積極謀求建設大海軍,已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海上強國。

當日本獲悉英國已經開始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的訊息後,馬上意識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對於確立其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有重要意義。於是,就在“競技神”號開工兩年多後的1919年12月,日本也開工建造這艘名為“鳳翔”號的航母。為了趕在英國“競技神”號之前完成,日本船廠夜以繼日、緊鑼密鼓地施工。

因此,鳳翔號雖然開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艦晚,下水卻比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要早了幾個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的桂冠就帶在了鳳翔號的頭上。

鳳翔號全長168米,標準排水量7470噸,航速25節,現任艦長堀江六郎。

至於赤誠號和加賀號,則是日本海軍為了規避《華盛頓公約》的產物。

在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公約》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國新建造的航空母艦,每艘排水量不能超過23000噸;用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改裝的航空母艦,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過33000噸。日本所能擁有航空母艦的總噸位被限制在83000噸以下。當時簽約各國為了維護自身的海洋霸權,或多或少地採取了一些陽奉陰違的策略,而處心積慮的日本軍閥更是使出一切無賴手段來規避條約的限制。

比如,日本所謂的“航母預備艦”就是在部分軍艦的設計中,事先就考慮了未來可能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需求,以利於日後的改裝工作。另外,日本軍方還以投資方式參與商船的設計建造,戰時大量徵用這些商船,進行改裝服役以增強其航母力量。日本聯合艦隊在二戰期間擁有的大量經過改裝或改造的航空母艦便是這些伎倆下的產物。

赤城號航母原是作為戰列艦在1920年12月6日開工建造的,1923年開始改建為航母。從戰列艦改為航母時,主艦體基本不動。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建有雙層機庫。

改裝後滿載排水量41300噸,是日本最大噸位的航空母艦。它有一個右舷的島式上層建築,動力為蒸氣輪機,19臺鍋爐,4軸,133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武備為6座單管203毫米主炮,6座雙管120毫米副炮,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最多可達91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赤誠號之所以很有名,還因為在日本海軍內被視為另類的現任海軍航空部技術處長的山本五十六,曾擔任它的第三任艦長。現任艦長柴山昌生。

加賀號最初也是作為戰列艦來設計的,於1928年完工。

加賀號排水量28000噸,它的整體佈局形式與赤城號航空母艦相似。都安裝三段式飛行甲板,也是二戰日本海軍中唯一兩艘採用三段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載機90架。

所謂三段式飛行甲板,就是飛行甲板呈階梯狀分為三層,最上層是起降兩用甲板,全長約190米,寬約30.5米,中、下兩層與雙層機庫相接可供飛機直接從機庫起飛,中層甲板供小型飛機起飛,長約15米,下甲板層較長供大型飛機起飛,長約55米,寬約23米。上層飛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橫跨艦體兩舷的艦橋。與“赤城”不同的是橫臥式煙囪延伸到艦尾附近。同樣安裝203毫米口徑火炮,其用途為壓制以魚雷奇襲艦隊的水面艦。現任艦長大西次郎。

高志航除了發現了這四艘日軍航空母艦外,在它們的外圍,還發現了以榛名為首的,包括伊勢、日向、長門、陸奧等五艘戰列艦,以三笠為首的古鷹、那智、羽黑、鈴谷、熊野等六艘巡洋艦,以羽風為首的秋風、太刀風、帆風、野風四艘驅逐艦護衛。

除了在艦隊上空執行警戒掩護任務的日軍兩個中隊中島式戰鬥機外,日軍剛剛執行完戰鬥任務的機群已經開始在空中盤旋整隊,準備分批次著艦。

日軍的赤誠、加賀、鳳翔三艘航空母艦也已經拉開距離,艦首朝向東方,以避免陽光影響飛機著艦,做好接收飛機的準備。

因為在日軍看來,在距海岸一百多公裡的茫茫大海上,又有十幾艘戰列艦和巡洋艦、驅逐艦嚴密保護的艦隊,任何來犯的中**艦都會在他們的巨炮打擊下沉入海底,他們絕對不可能受到任何攻擊,安全有絕對的保障。所以,包括若宮丸在內的四艘航空母艦都已經拋下錨連,儘可能地使航母保持穩定。

“詢問飛鷹和飛虎、飛豹,讓他們報告位置和高度,以及是否能準確接收到我機的導航訊號。”高志航頭也不抬地命令道。

飛鷹是戰鬥機聯隊的稱謂,飛虎和飛豹分別是轟炸機聯隊和強擊機聯隊的代號。

為了能給日軍艦隊重創,高志航這次派出了全部38架殲二和剛剛加滿油料進行過改裝的72架強二,以及他的全部38架轟炸機。

兼職通訊聯絡的觀察員,馬上透過語音通訊系統同機群進行聯絡。

雖然鷹眼使用新型木質結構減重,並使用了三臺大功率的發動機,可為了飛上萬米高空,在乘員上還是需要嚴格限制。它的標準乘員只有四人,除了飛行員兼機長和報務員外,兩名觀察員都要兼職通訊工作。

語音訊號經過幾架通訊中繼飛機的傳遞,很快和第四路軍攻擊機群取得了聯絡,話筒中傳來代號紅鷹的戰鬥機副聯隊長陳鴻陸的聲音。

“紅鷹向老鷹報告,飛鷹和飛虎、飛豹已經到達崇明島上空,高度5000,導航訊號清晰。報告完畢。”

雖然陳鴻陸的聲音已經很清晰地傳入高志航的耳中,可是觀察員還是大聲向高志航複述一遍。

“告訴紅鷹,麻雀已開始降落,估計時間會有四十分鍾。”

高志航看了下手錶,繼續下達命令:“命令紅鷹、飛虎、飛豹,9時四十分前,必須到達指定空域。現在,在雀群上空,還有二十四只麻雀在飛翔,高度三千。他們不會降落。”

這次來上海,為了給地面部隊更多的支援,三艘日軍航空母艦都最大限度地攜帶了艦載機,所以各艦的機庫和甲板上都很擁擠。好在加賀號航母上的飛機都跟隨陸軍的飛機一道轉移到了陸上,加賀號上騰出了空間,代理野村指揮艦隊的赤誠號艦長柴山昌升,命令赤誠號和鳳翔號航母上的艦載機在三艘航母上重新配置,以加快艦載機起降速度。

而且,日本海軍到現在為止,航母使用的彈射器還在研製中,三艘航母因為沒有彈射器,日本海軍的艦載機都設計得很輕便,著艦後都能迅速被拖車和艦上地勤人員快速拖到一邊,讓出跑道。然後迅速給飛機加註油料和補充彈藥。

因此,日軍的艦載機群著艦速度很快,僅僅用了半小時,就有近百架飛機成功著艦。

按照宋哲武和高志航商定的作戰計劃,在殲二解決日軍護航警戒飛機的同時,三個中隊的強二,以毀傷日軍著艦飛機為目的,對日軍三艘航母發起攻擊。尤其是要重點毀傷還停留在飛行甲板上的日軍飛機,已達到阻止日軍飛機起飛,為後續成功攻擊航母和日軍海軍艦隊提供保證。

可是,現在由於日軍艦載機著艦較快,三十八架速度較快的殲二雖然已經趕到預定空域,可強二和轟炸機群還有差不多十分鐘才能趕到。那時,日軍不僅所有飛機都已經著艦,而且,很可能那時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載機都已經拉到一旁停放,在對航母轟炸,很可能無法完全阻止已經補充過油彈的日軍艦載機起飛。

高志航在快速權衡一番利弊後,果斷作出決定。

“命令紅鷹,目標日軍航母上空,馬上行動。到達後,以一、二兩個中隊攻擊殲滅日軍警戒飛機,第三中隊掃射日軍以著艦飛機,儘可能將一至數架日軍艦載機擊毀在飛行甲板上。”

“命令強擊機群和轟炸機群加快速度,儘快對日軍航空母艦展開進攻。”

五分鐘後,還沒有著艦的日軍艦載機僅剩六架十三式攻擊機,而此時從北方飛來的二十六架殲二已經首先趕到。在五千米高空,他們剛剛從一朵白雲後鑽出來,馬上就被日軍的警戒飛機發現,二十四架日軍中島式立刻開始爬高,意圖搶佔高空迎戰。

這二十六架殲二所處高度在5000米上空,在高志航的指揮下,很快發現了日軍警戒機群,不等日軍從3000米處爬升上來,馬上從高處直撲日軍機群發起攻擊。

在速度、火力和敏捷性上都超過中島式的殲二機群,居高臨下猛撲過去,立刻將日軍機群衝散,然後以雙機編隊的隊形和仍然還是採用呆板的三機編隊的日軍機群展開激戰。

已經發現遭到中國空軍襲擊的這六架艦載機不敢耽擱,兩架一組一前一後地分別朝著三艘航母衝去,他們想要在油料還沒耗盡之前,儘快降落,否則一旦已經補充完油彈的中島式戰鬥機起飛迎戰,他們就再沒有時間和機會降落,飛行員只能棄機跳傘。

就在這時,十二架殲二在一千米的高度,從北方直向日軍的艦隊撲來。

已經發現了第四路軍機群的日軍航母上,此時已經一片混亂……

那時確有非常先進的木質飛機,最成功的應該是英國的蚊式轟炸機,甚至二戰時,德軍飛機對它也束手無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