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焦躁等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立東所說的證據,事關傑娜與羅斯案子。

如果順利,羅斯就有望翻盤,甚至漢克公司的歸屬都將重新裁定。

幫羅斯蒐集證據翻盤,一直由吉普林操作,由機械僕從配合。

有這位老六操刀,已經做好了新的證據,一些影片資料陳立東看過後都表示震驚。

法庭二審在5月初開庭,等待傑娜的,將是雷霆一擊。

......

陳立東這邊,則在等待上頭的動作。

他把開通康復中心會員,大肆撈錢的方案報上去後,尚未得到那位大人的答覆。

他的報告是以私人方式報的,報給主持華夏政務的那位BOSS。

陳立東和這位也算“深交”。

第一次兩人見面,是在7年前的全國稀土領導小組會議上。

陳立東與對方討價還價,贏得了一系列政策,然後拿到了鹿鋼尾礦庫的開發權。

這些年,在鹿鋼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尾礦庫內的渣粉依舊在不斷減少。

東華環保科技公司透過消化尾礦,穩定地向國內耗稀土企業提供高純稀土金屬。

幾家華夏授權的貿易公司,按照配額從鹿鋼獲得稀土,再出口到國外。

這些公司出口的稀土,已經佔領了全球市場的八成,還有一成在註冊於西澳的東華金屬手上。

在涉足金礦、原油前,尾礦庫就是陳立東的聚寶盆。

不僅東華環保每年貢獻十幾億的利潤,更主要是透過系統熔爐吃進尾礦,源源不斷產生金幣。

可以說,這位BOSS是陳立東最大的貴人。

第二次見面,是抗洪搶險那次。

這位BOSS聽說陳立東搶險遇難後,匆匆而來,在醫院看了一眼又奔赴指揮一線。

當時的陳立東,還處在“植物人”狀態。

第三次,是三年前。

在9.11事發前,陳立東“未雨綢繆”聚攏資金,甚至面向全員出手了一些企業的內部股份。

在籌集超百億資金後,準備做空山姆股市和做多黃金期貨。

但華夏外匯管制嚴格,這麼大一筆資金沒法透過結售、投資的方式抽出去。

當時,這位BOSS分管金融,陳立東便求助他,以特事特辦的方式將資金弄了出去。

這又欠了一個人情。

去年這位BOSS主政以來,陳立東跟他尚沒有交集,但在心裡卻一直想找個時機“套套近乎”。

畢竟是老交情,如果能給對方在政績上填塊磚頭,也算回饋對方的關心了。

所以,他專門寫了一份關於華夏農業發展的報告,以私人名義報了上去。

其中有部分內容是關於大豆的。

陳立東主動表示,可以為那些民企托盤,扶植這些大豆企業渡過難關。

春節前赴山姆買大豆和飛機,帶隊的就是這位。

陳立東這麼做,也是給他圓面子。

同時,在報告裡,陳立東夾帶了一些私貨。

比如取消農業稅,鼓勵個人成立大型農場,推動農業向工廠化、現代化邁進等等。

但是報告上去後,遲遲沒有回覆。

這種局面,讓陳立東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所幸,還有好消息傳來。

一是桃花島的ACP1000核電站進入安裝除錯階段,有可能在三個月後新增燃料開始發電。

二是索亞的森林城市建設,已經完成地下部分,開始地面以上施工。

在索亞搞土建,最難的就是地下部分;平均兩天一場降雨,能讓施工人員崩潰。

現在終於熬過來了。

這座城市的建築,採用電腦設計,預製模式。

大部分建材已經在盤山的水泥構件廠定製加工完成,正在裝船啟運。

接下來,再建的建築群將開啟一天一層模式。

第三則訊息來自遠東的施密特角。

4月25日這天,一枚宇宙-3M輕型運載火箭成功升空。

發射半小時後,陸續將6顆衛星送入軌道。

承擔這次發射任務的,是行星資源公司本森團隊。

這次發射的6顆衛星中,有3顆低軌通訊衛星,它們將在距離地面670公里的環藍星軌道執行。

這3顆衛星具備通訊、導航等功能,權屬為東華重工。

在今年年底前,還將發射幾十枚這樣的衛星。

這些衛星將組成網路,形成覆蓋藍星的通訊體系。

對外的說法是:組建衛星網絡,目的是服務東華重工遍佈在藍星油氣鑽採平臺,為平臺上的員工提供通訊和網際網路寬頻服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實際上,一旦這些衛星達到足夠的數量後,就將具備天基通訊能力。

到時候,東華系的各個企業都可以用這套網路進行通訊,實現獨立自主的互通互聯。

與華威合作後,還可以讓整個華夏的通訊網路邁上一個等級。

另外兩顆也是微型衛星,具備遠距離探測功能,對外宣稱是用來監測預警海洋變化、極端天氣、火山噴發之類災害。

實際上,還具備對熊島、索亞周邊進行監控和預警,防止被人“突臉”。

第六顆衛星上主要搭載一臺天文望遠鏡,用於觀測宇宙氣體的聚集情況。

衛星展開後,將利用天文望遠鏡每天掃描1度天空,利用1年的時間繪製出遠紫外線區域的全天圖。

6顆衛星,各有各的用途。

這次發射,更具有試驗意義。

接下來還會組織幾次類似的發射,基本上都是一箭六星,加快完成衛星通訊、監控預警、太空觀測三大網路建設。參與其中的機械僕從們也在不斷積累經驗,待索亞的衛星發射基地建成後,將進一步試驗載人上天工程,開採太空的夢想很快就能實現。

第四則訊息是,奶牛養殖中心已經初步落成。

東華的奶牛養殖,將採用的一中心、多基地模式。

中心選址在盤山,主要承擔育種、獸醫、飼料、監控等功能。

基地已經初步確定了四個,分別在趙省、龍江、蒙省、西青。

基地的建成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養殖中心已經具備使用條件。

中心分別從尼德蘭、迦南進口了荷斯坦奶牛種牛,共計800頭。

在經過20多天海上漂泊後,這批種牛到了盤山港。

平均下來,每頭牛大概要1.5萬人民幣。

在經過海關查驗後,將被送往港務公司新建的隔離場進行觀察。

觀察期間,會對種牛進行抽樣採血、臨床檢查,切斷境外疫病的傳入途徑。

一個多月後,由動檢部門出具檢疫合格證,這批種牛才可以接到盤山的奶牛養殖中心。

養殖中心佔地1200畝,陳立東提出的室內養殖模式被項目組叉掉了。

自由式放養,才是大規模奶牛養殖的正確模式。

不過,在陳立東的堅持下,中心內正在設計建造一座多層鋼結構廠房,準備開展室內養殖試驗。

按照陳立東要求,在這個廠房內,要實現定點投喂,適量運動,享受音樂,主動擠奶。

牛牛們與大自然隔絕後,是否對封閉的生活表示滿意尚未可知。

反正建築設計師們可是費盡了心思。

電梯要多大承載,供牛牛散步用的跑步帶選擇什麼材料,淋浴噴頭如何感應啟動,牛糞如何沖刷,室內能否空氣清鮮......

參與的工程師感慨說:這不是奶牛場,這是健身房,這樣的環境我踏馬都想住進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