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士來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上一章,用整章文字對矽片的加工工藝進行了敘述。

矽片加工的最後3個步驟,涉及複雜的化學知識和材料,陳地忠已無能為力。

接下來應該做的,是招聘專業人員、技術力量,加大投入,持續研發。

有系統支撐、有機械僕從輔助,這種研發可以在系統平臺上進行無限次的模擬、甚至指數級的試錯,能夠大大縮減研發的時間和費用。可是,模擬或者虛擬式的科研只是輔助手段,即使有工業助手這樣的夢幻級宿主系統,也同樣需要實驗室,需要試驗設備,需要試驗材料,需要科研人員在現實中取得試驗成果。

而且,系統平臺目前只能向機械僕從開放;普通人尚不能使用,不是系統不允許,而是相對這個時代太超前......

機械僕從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創新思維,他們可以是最佳助手,卻不能主導一項技術的研發。

諸位可能聽說過,某些科技研發設想和成果的取得,是憑實驗者的第六感、在很玄幻的情況下產生的,機械僕從雖然幾近於“人”,但是他們沒有第六感。

陳地忠所作的實驗,只是對國家研究中心提供資料的重複,變化之處是在陳立東交待下改善了裝置和工藝,方才取得了新的實驗資料。

至於下一步:製造晶片,現在只能想一想,東華沒有這樣的人才,手裡也沒有這類的技術資料,只能期待未來。

......

現在取得的成果就是,能夠從系統輸出單晶矽棒,而且超超超,超便宜。

但是,還不能大批量將這種單晶矽棒銷往市場。

矽晶行業集中度比鋼鐵高多了,上一章已經說過,藍星搞矽片的就那麼十幾家廠子,冷不丁市場上冒出來沒有標籤的晶棒,肯定會被關注,接下來就是拉仇恨,再然後需要應對的麻煩就多了。

陳立東當年刷鋼坯,就引起了北鋼關注、引來北鋼太子爺的調查,直到後來,陳立東繞了個大圈,跑到遠東建鋼廠,再在藍市弄出了華夏最大的電爐鋼廠,才敢大批量的向市場供應系統出產的鋼坯和鋼材。

現在陳立東手裡沒有矽晶廠,只能夾起尾巴來。

......

陳立東用了小半天的時間,梳理系統中的實驗資料,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然後,他拉開抽屜翻出幾葉信紙,默默地讀著。

信是華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高俊伍院士寫來的,他聽說東華購買了有研院半導體材料研究中心的專利後,竟然郵寄來一封信。

信中寫道:

東華實業集團並陳立東董事長:

聽聞貴司關注半導體材料,並有意投入研發,我等歡欣鼓舞。

半導體材料是半導體工業的基礎,在半導體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和用途最廣泛的是半導體矽。

當今95%以上的半導體器件是用矽材料製造的,積體電路的99%以上是矽積體電路,矽材料支撐著種類繁多、意義重大的半導體工業。

電子級的多晶矽、單晶矽是矽材料的起始。我國在50年代即開始了電子級多晶矽的研製,60年代中期開始批量生產,我有幸參與其中,並為這個行業做了半生努力。

然而,至今華夏多晶矽、單晶矽生產工藝與裝置嚴重落後,不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產量、質量和價格均不具備競爭力。

1983年我國有18家工廠生產多晶矽

,生產能力是每年150噸;到了1987年剩下7家工廠,生產能力下降到110噸;至今年,只剩兩家工廠,生產能力只有80噸。

半導體產業關係國計民生,矽晶生產處在這一產業的頂層,是不可缺失的環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高中時,我的化學老師常常說起華夏工業的落後。受他的影響,1955年我選擇了江城大學化學系。命運弄人,5年後我被派到蘇熊莫大冶金所改行研究半導體。61年我們回國搞矽晶的研製工作,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經歷數百個晝夜不息的拼搏,做出了高純區熔單晶矽。

回想當年,我與數百工人同吃同勞、翻修廠房、手工製作實驗裝置,心中無限期盼能使祖國的半導體產業昂立世界潮頭。

俱往矣,現已老耄,眼花耳背,無法為鍾愛的事業再盡綿薄。更痛心於研究單位缺少資金、裝置老化、專業人才嚴重流失、科研成果少之又少。

現今社會,人心浮躁,“向前看”、“向錢看”喧囂塵上,很多企業只圖眼前利益,賺錢後不肯投資提高科技水平,工藝和產品創新幾近於無,在全球經濟浪潮中只能淪為泡影。

回首往事,遺憾於未能實現我的化學老師的夙願,愧對多年來國家的培養和同志們的厚望。

現只能將這份奢望寄於其他同道中人。

1998年,世界電子級矽晶市場需求量預計為1.38萬噸。根據太陽國稀有金屬新聞和金屬時評做出的預測,到明年,這個市場將達到1.45萬噸,2000年時預計為1.61萬噸。

所裡同志做了個統計,我國目前的市場需求量大概為500噸,到2000年能到750噸。恐怕這個數值做不得準,在國產晶矽短缺的情況下,大家都在進口,這方面的資料統計還是空白,我只看到矽晶產業在華夏日漸凋零,真心期盼貴司能夠在這個行業展露崢嶸。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際矽晶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持續下滑,庫存持續增加,在這個時間投入這個產業必須慎之又慎。當下有些單位提出建設千噸級的大矽廠,概算投資1億美元,但遲遲不能落地原因就在於此。

如貴司投資這一產業,應切實考慮行業現狀。新建矽廠能耗、物耗如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到3英寸多晶矽成本應控制在20美元每公斤以下,4到6英寸成本控制在25美元以下,方可。

我們提供的技術,生產多晶矽在磷、硼、碳含量控制方面能夠達到國際水平,但是金屬雜質含量控制方面比較粗疏,另外優品率也是工廠盈虧的重要條件。

切記。

最後,向陳董事長致上我和家人的敬意,感謝您和您帶領的企業在抗洪搶險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並祝早日康復。祝貴司事業興旺。

高俊伍於燕京。

1998年10月10日。

......

陳立東疊好信紙,將之放回抽屜,眼角浸出淚滴。

啥叫報國之心、拳拳之志?

來信中能夠感受到高俊伍對國家的熱愛,對現實的無奈,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事業的激|情。

他在信中說“眼花耳背”“年近老耄”,卻用詳實的資料幫陳立東進行了市場分析。特別是後邊的那段叮囑,“慎之又慎”、“方可”、“切記”幾個詞,凝聚著老人家對後輩的關心與厚愛。

兩人未曾謀面、未有過交往,對方身為華科院院士主動來信建

言,信中沒有以前輩自居,語氣誠懇自然,這讓陳立東誠惶誠恐,還有一種小學生被校長垂青的壓力和緊迫感。

其實,他能獲得這些人的眷顧,歸根結底是緣於搶險救災差點付出小命這樣的表現。

大長老對其“舍家為國”的評價在“有心人”的操作下,已經舉國盡知;幾十億身價跳江堵口子的事蹟,成為華夏青年的楷模;東華在這次國運之戰中貢獻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計數,讓不服不忿者都難以啟齒抹黑。

在8月16日,央視舉行的《我們萬眾一心》賑災義演中,陳立東的大照片和幾位犧牲戰士的遺像一併上了鏡頭。

那一晚央視舞臺背景屏上播放了陳立東肩扛沙袋築堤壩、奮力一跳堵決口的影片。

女主持人流著淚用嘶啞的聲音喊著:長江長,比不上血肉築成的長城長;嫩江深,比不上全國人民的情誼深;洪水急,衝不垮萬眾一心構築的大堤。

當賑災演出即將結束時,主持人還帶領全場觀眾祝願陳立東早日醒來。

這叫啥?聲望值爆表!

提到“陳立東”三個字,老一輩都釋懷後繼有人,新一代也將其作為典型,與雷鋒、賴寧等進入學校,掀起了愛國愛家愛社會主義的再教育。如他不能醒來,勢必成為英烈,寫進典籍,設立塑像,享受全民供奉。

陳立東的聲望已經突破天際,他現在想乾點啥幾乎一呼百應,鬼神辟易。

所以,他託沈興買矽晶提煉方面的技術,3天就拿到手裡,還附帶這行業大宗師的諄諄教導。

......

陳立東提起筆給高俊伍寫回信:

尊敬的高俊伍導師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諄諄教導,讓我醍醐灌頂,既對矽晶行業有所瞭解,又對其中的技術環節摸到些皮毛。

我現在正在加快康復,大概下個月初能恢復正常,屆時將親自赴京拜見導師,親耳聆聽您的教誨。

東華已經認識到矽晶和光伏產業的巨大商機,也在準備投資矽晶產業,並計劃在矽晶--光伏--光電全產業鏈發力。

我們在遠東的研發中心已經開始矽晶材料研究,並已經著手太陽能電池、光伏元件、太陽能屋頂、風電互補智控路燈等諸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爭取儘快與國外同業拼搏競技。

我們打算透過有關渠道向上反饋訴求,爭取相應的政策、市場和資源方面的支援

我們希望能夠獲得各位前輩的關注和關愛,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行得更穩。

我們迫切尋求有志之士、有才之士與東華攜手並肩,共同將華夏半導體事業推向振興。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破國際封鎖、市場壟斷,在三到五年內,開創華夏半導體產業的新格局,不辜負前輩的殷切期望。

最後,祝尊敬的導師身體健康,祝您和您的家人萬事順意。

......

陳立東寫完信,再寫完信封,原想把這封信郵寄出去。

想了想他又抄起電話,打給陳地忠。

這個11號機械僕從沒多久就來到東華名苑的別墅,陳立東面授機宜後,把信交給了他。

陳地忠在一個小時後開車離開大本營向燕京趕去,他要將老闆的信親自交給高俊伍,車廂裡還有些禮物,除了海鮮、大米,還有一件長度超過一米的黑粗玩意:

單晶矽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