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造價不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毅的頭又開始有點大了。

花了大價錢打點好了這些關係之後,馮氏兄弟也如期乖乖地搬空了“大成洋行”的貨物,在張毅與燕鴻飛的協調下,閘北火車站的拆樓大行動也馬上熱火朝天地進行了。其中一部分勞力,就是從南岸碼頭抽調的,張毅對此的說法是還是子弟兵好用,而燕鴻飛手下多是些靠技術討活的人,對此也就無話可說了。

就在這拆樓的當口,張毅也沒有閒著,他忙著開始找人把自己理想中的藍圖化為現實,這麼大的工程可不是說修就修的,那也得找人先設計設計不是。

此時的上海灘可沒多少成規模的建築設計院,更不用說由中國人自己開的了,四處打聽後張毅才知道,包括大世界在內,這上海灘上點檔次的娛樂場所,包括賓館、飯店、銀行,絕大多數是由來自國外的建築設計師設計的。

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中國人來設計我的**王國!張毅發狠了,發動所有的關係去蒐集在上海灘從事建築設計的人員及機構的相關資訊,不管外國的中國的都一網打盡,當然,沒一定名氣和實力的肯定不能列入遴選範圍。

不過張毅也做好了打算,如果實在選不出能滿足自己需求的中國建築設計師,那也只好選外國人來弄了。畢竟,他的信條是寧缺勿濫,要是將自己開創一片新天地的想法交給那些半吊子來實現,怎麼說心裡也塌實不起來。

然後,從蒐羅到的厚厚一疊資料中,張毅放大了眼珠細細挑選,還終於被他選到了一家合意的建築設計院。

讓張毅大跌眼鏡的是,因為估算到中國人開的建築設計院實力會較弱,因此他也是從候選名錄中的最後一個看起,看到是中國人的就單列出來,準備再去與外國的那些去做詳細比較。然而看完之後,張毅才發現自己剛下的工夫都是白費,因為排名第一、號稱上海灘最大規模的建築設計機構——公和洋行,居然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

公和洋行,是由來自此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的一些資深建築設計師開辦的,這些人都有留學海外的相似經歷,有著共同志向的他們匯聚在一起,才組成了公和洋行這個鬆散的建築設計機構,因為看中了大上海的發展潛力,公和洋行才於兩年前進軍上海灘。

這些公和洋行的建築設計師們,在上海設計的建築雖然數量不多,但還是很有自己的風格,而且與這時大多數國內建築設計師照搬外國建築模式不同,公和洋行的設計理念講究中西結合,注意在西式建築風格中融入東方文化的特sè,在上海灘的建築群一片“復古式”、“萬國式”的浪cháo中,也算是別有新意。

媽的!香港人怎麼說也算是中國人!何況依據得來的資料看,現在國內的建築設計師們,都還沒完成“自立”的過程,絕大多數依然停留在對現有建築風格的抄襲與模仿之上,真找他們也指望不了能拿出多優秀的設計作品。

沒想到最後還要靠香港人來爭這口氣!不過總算是不用跟那些洋鬼子們打交道了,張毅滿意地拍板決定,將這承擔著自己美妙想法的大樓工程設計交給公和洋行全權負責。

公和洋行也非常重視此次設計工程,之前公和洋行的生意都是來自租界的外國人,這也是他們為中國人設計的第一棟建築。因此,按照張毅所吩咐的高檔、有格調、有特sè的設計要求,公和洋行動員了最優秀幾個建築設計師,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緊趕慢趕,終於為張毅完成了最初的大樓設計圖。

在公和洋行的負責人邀請張毅來審稿的時候,張毅一時之間可完全傻了眼,對於這些專業的設計圖紙,他可是一竅不通。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手繪結構與數字標註,張毅更是雙眼一摸瞎,徹底迷糊了。

好在公和洋行的負責人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能看懂這些建築設計圖紙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在一大堆圖紙的最下面,他抽出了一張完工後的大致建築效果圖,再用口述的方式簡單地描述一遍,這才讓張毅能安下心來細緻地傾聽,並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

這年頭的作業方式還是落後了點,要在之前的那個時代,直接就可以用電腦做出模擬效果圖,無論是周邊環境、建築框架還有各處細節,都可以得到清晰直觀的影像,那樣看起來可就方便多了。

不過那些東西在現在來說只是天方夜譚,張毅嘆了口氣,只能強迫自己繼續和公和洋行的負責人探討細節問題,畢竟這棟大樓張毅可構想得十全十美,公和洋行設計的整體風格還算合他心意,但對建築內部結果的一些處理,與張毅所預計的還有差距。

聽取了張毅的想法之後,又花費了十天時間來修整與改進,公和洋行的最終設計稿終於趕在“大成洋行”拆遷完畢之前,提交到了張毅手裡。一路看下來,張毅也很是滿意,讚不絕口,直到看到最後一項工程總造價估算時,才讓張毅立時陷入了石化狀態。

二十二萬元!張毅清楚地知道,這時候中國的銀行業剛剛起步,國民zhèng fǔ實行的還是“銀本位”體制,所謂的二十二萬元,也就是二十二萬銀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cāo!這麼一來錢又不夠了,出售給玉凌雁那三件寶貝得來的五萬銀洋,為收購“大成洋行”和打通上海灘政、軍、jǐng界的關節,就花掉了近兩萬,現在張毅自己的全部財產不過八萬餘銀洋,加上劉五、劉師爺、燕鴻飛湊的,總數也不過十九萬,光離大樓的建築和裝修總造價都還有三萬的缺口,何況還有拆樓、招聘及培訓人員的費用沒計算在內呢!

公和洋行的負責人看著張毅的表情,明白這年少氣盛的老闆是被這鉅額的造價給嚇壞了,連忙見機道:“張老闆若是覺得造價有些過高,其實也有轉圜的辦法,我們可以將一些裝飾xìng較強而實用xìng不夠的部分刪減,這樣一來,總體價格當可以節省不少”。

“不用刪減了,就這樣搞!”,張毅定下了心神,狠狠地做了決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