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黨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嚴陣以待的群臣。

他能預料到,今日的大朝會很熱鬧。

蘇二牛一桉牽連的官員眾多,朝廷眾多勢力,肯定會爭搶這些職位。

皇帝蘇河已經想出辦法,如何分配這些職位。

內閣大臣,大理寺卿王言虎從文官中出列,彙報蘇二牛一桉的情況。

他的判罰結果,得到皇帝蘇河與群臣的認可。

這個情況,眾多大臣都毫無意外。

其他小官大理寺可以作出判罰決定,蘇二牛一家,必然是提前得到皇帝蘇河的意見。

王言虎在最後說道:“陛下,蘇二牛一桉,一共查抄現金兩千六百四十七萬兩銀幣。

土地公司、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等其他物品,共計八千五百三十一萬兩銀幣。

還有部分商人來大理寺訴求,退還他們被侵吞的資產。”

“陛下,這個是贓款,應該劃撥國庫,絕對不能退還給那些心思不純的商人。”

戶部尚書李天魁立刻站出來請求道。

贓款的去向,這關乎著戶部的利益。

國庫中有錢,戶部尚書才有權。

李天魁更是少府出身,他培養的屬下與好友,大部分都在少府任職。

很多人都被這次桉件波及,哪怕沒有被罷官,也被吏部下文斥責,今後的仕途會很坎坷。

罪魁禍首蘇二牛一家人已經受到懲罰。

那些聚攏在蘇家人身邊的商人,也都是助紂為虐的人。

關係密切,聯絡緊密的商人,都已經被刑部下獄。

現在能去大理寺申訴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外圍成員。

李天魁也不想讓他們,一點責任都不承擔。

對於這些商人而言,讓他們損失一筆財產,會令他們感到撕心裂肺。

皇帝蘇河看著戶部尚書李天魁,吩咐道:“李愛卿的話言之有理。

但這筆贓款,不必入國庫。

宗室犯錯,朕愧對百姓。

這些贓款就作為教育資金,建設各地的學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帝國百年大業,這筆錢就用在教育上。”

皇帝蘇河確定這筆錢的用途,群臣們眼紅這筆龐大的資產,他們知道自己沒有合適的理由,無法讓皇帝改變主意。

朝廷各派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爭奪空出來的職位。

吏部文選司郎中牛金星立刻站出來,他把矛頭直指內閣大臣王言虎。

“陛下,臣認為內閣大臣兼任大理寺卿不妥。

王大人之前兼任大理寺卿,那只是權宜之計。

現在蘇二牛一桉終結,臣懇請陛下收回王大人的兼任。

王大人身為內閣大臣,又掌握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

王大人的權力太大,大理寺的威懾太強,不利於朝堂的穩定。”

牛金星最先發起衝鋒號。

朝廷許多重臣,支援牛金星的意見。

他們準備團結一致,先把王言虎踢出局。

內閣大臣又兼任大理寺卿,不止掌握著治權還掌握著法權。

這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不搞定王言虎,今後在朝堂上,就沒有其他勢力生存的空間。

王言虎會藉助大理寺這個工具,把所有敢反對他的人,全部關進大牢之中。

哪怕是他不用這個手段,憑藉手中權力威懾。

其他勢力在與王言虎競爭的時候,都會處於下風。

皇帝蘇河看著牛金星,這人在原先的歷史上鼎鼎大名,在大華帝國卻升得很慢。

牛金星與李巖都是最早一批前往漢中,參加科舉的那一批落魄文人。

很多人都位極人臣,這兩年屬於升遷較慢那一批,都不如後來者。

牛金星主要是太奸猾,不擅長做事,更擅長結黨營私。

李巖卻是不合群又固執,善於言談不善做事。

皇帝蘇河看著因為牛金星的引導,朝堂上絕大多數人,都把矛頭指向王言虎。

他之前就預料到這種情況,王言虎太過耿直,這幾年來與內閣其他大臣和六部尚書經常發生衝突。

皇帝蘇河之前就準備把王言虎調離,藉著蘇二牛一桉,正式把他調入大理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愛卿,你怎麼看待牛郎中的說法。”

王言虎看著牛金星一眼,眼神中的恨意一閃而逝。

他想著這幾年,在內閣中的憋屈,又想著這幾天在大理寺的工作。

先賢說的好,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陛下,臣願意辭去內閣大臣職位,把全部精力放在大理寺。”

王言虎的做法,立刻讓所有官員震驚。

他們都沒有想到,王言虎放棄的不是權力更低的大理寺卿,而是內閣大臣。

大理寺卿已經到達最頂端升無可升,內閣大臣還有希望升為內閣首相。

王言虎以退為進的做法,直接打亂了所有人的佈局。

皇帝蘇河開口道:“朕尊重王愛卿的意見,王愛卿正式接任大理寺卿。

內閣大臣缺額,就由廣東巡撫錢明義增補內閣大臣。

工部左侍郎王大鋼出任廣東巡撫。”

錢明義作為皇帝蘇河的心腹,因為黃河大堤桉受到牽連,被貶為廣東巡撫。

他這幾年藉助開闊海外的機會,已經把廣東發展成大華帝國實力最強的省份。

大華帝國之前各個地區,那是江南地區一家獨大。

以廣東為代表的嶺南地區崛起,有效制衡了江南地區。

皇帝蘇河藉此機會,直接把錢名義調回京城。

首相魏時鳴看到局勢發展成這樣,他額頭上微微見汗。

這在他預料之中,屬於最差的結果。

他們這麼弱,不只是得罪了掌握大理寺的王言虎。

還給了他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廣東巡撫錢明義機會。

當年錢明義沒有因為黃河大堤桉被貶。

首相屬於誰?還有很大的爭議。

錢明義哪怕是勢力漸微,那也絕不能小看。

首相魏時鳴暗中嘆氣,這件事情已成定局。

他之前就鬥得過錢明義,現在已經貴為首相,羽翼也豐滿。

何必擔心錢明義,需要把目光關注到空缺官員之爭上。

內閣大臣武弘義作為後升上來的內閣大臣。

他是吃了時代的饋贈,作為大華帝國第一個海外總督府,南洋總督府的第一任總督。

武弘義以南洋總督府為藍本,打造了大華帝國海外擴張的規矩。

他因為這個功績,一路碾壓各大巡撫,成為增補內閣大臣的贏家。

武弘義曾經仕四川、廣東兩地,但他的基本盤在南洋。

他在京城之中根基薄弱,只是收攏了一些小官。

現在這種情況,正是他等待許久的機會。

只要能把投靠他的官員,推上去幾個,他的圈子會更加穩固。

內閣大臣武弘義出列道:“陛下,大理寺、少府、稅務總局等衙門罷官人數太多,這幾個衙門有些業務已經半癱瘓。

臣建義儘快增補一些官員,讓這些衙門執行順暢。

臣知道幾個賢才,可以推……”

皇帝蘇河看到內閣大臣武弘義侃侃而談。

他知道武弘義說完,會有更多的大臣做這些事。

這些大臣都為了一件事,爭搶空缺出來的官職。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他們想說的話,皇帝蘇河都能念出來。

各方派系為了爭奪利益,各種手段頻出。

他們雖沒有在大朝會上演全武行,但罵戰的情況出現了足足兩次。

皇帝蘇河對於大臣們明爭暗鬥,他已經快忍耐到極限。

特別是一些人,已經把目光盯在長大的皇子身上,這直接觸碰了皇帝蘇河的底線。

他準備來一記重錘,徹底扭轉現在黨爭的局面。

內閣大臣武弘義的話,直接被皇帝蘇河出生打斷。

“這次空出來的官位,朕準備用作招募賢才。

朕起勢之初,在漢中設立招賢館,招納了很多賢才。

帝國的一二品大員,很多都出自當年那次招募賢才。

朕聽聞民間各種思想潮流不斷湧現,有著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盛況。

朕準備拿出一些職位,招募百家之中的人才,讓他們為國所用。

再者,皇子已經成年,是時候請名師教導。

百家之中卓越的賢才,可以為各個皇子的老師,教導皇子學問。”

內閣大臣武弘義被皇帝蘇河打斷他的話。

他開始還有些惶恐,擔心自己哪方面惹惱了皇帝蘇河。

他戰戰兢兢聽完皇帝蘇河的講話,這才瞭解到,皇帝蘇河是另有想法。

朝廷空出來的這些職位,將會給皇帝蘇河心目中的賢才。

這些賢才還能成為皇子們的老師。

武弘義知道,這是他奠定根基,追上其他內閣大臣的機會。

他趁著自己正出列,其他人愣神的機會,躬身行禮道:“陛下,您所說的百家,朝廷官員是否可以加入其中。”

皇帝蘇河笑著說道:“百家思想,為了什麼?

古時的道、儒、法、墨,那都是在探索治國之道。

現在的百家,也必須有著獨特的治國思想。

禁止官員們加入,那算什麼治國思想。

某一家的思想,能得到大部分官員認同,朕覺得這才是能治國的思想。”

皇帝蘇河這話一出,參與大朝會的官員,他們都眼神閃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他們沒有能力像王守仁那樣,創造出心學那種新學派,但加入一個認可的學派,完全沒有難度。

皇帝蘇河宣佈在會試之前的九月十日,舉辦大華帝國百家爭鳴大會,歡迎各大學派來京論道。

這個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所有官員都措手不及。

他們也無心討論其他事情,這次大朝會很快結束。

皇帝蘇河看著官員們陸續走出皇極殿院內。

他從龍椅上站起身,向著乾清宮方向走去。

皇帝蘇河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這幾年,文官武將的黨爭都在加劇。

官員們因為利益、地域、師承等原因,抱團在一起。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官員們不抱團,很難在官場上生存下去。

皇帝蘇河也多次打擊官員結黨營私,他發現無論怎麼打擊,這種現象或多或少都會發生。

讓每個官員都是聖人,有著極高的道德水平,這根本不可能。

一個正常人,他都會趨利避害,更何況官員都是精英。

皇帝蘇河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堵不如疏。

他從幾年前開始,疏導官員們的黨爭,讓官員們有序競爭。

打嘴炮的那種清流,拉幫結派,只知道鬥爭的官員,他們被皇帝蘇河壓制,升遷的速度極慢。

大多數官員結黨,但他們能把本職的事務做好。

大華帝國的官場形成多個派系,每個派系的勢力都不強,全在皇帝蘇河的掌控之中。

他看著皇子們一天天長大,就覺得這麼做,不是長久之計。

他是開國皇帝,掌握著強大的武力,心智也極為堅定。

文官武將都懼怕他,做事絕對不敢湖弄。

等到他老去,皇子登基之後。

再維持這個制度,必然會出現奸臣或是權臣當道,蘇家江山都被篡奪。

皇帝蘇河思考數年時間,他決定把權臣為主的黨爭,轉變為黨派為主的黨爭。

這樣哪怕到了最極端的情況,數個黨派互相制衡,皇帝最多成為傀儡或是吉祥物。

隨著大華帝國經濟蓬勃發展,朝廷又不限制民間思潮。

諸子百家的思想復甦,又與現在的情況結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潮。

皇帝蘇河從中看到新的希望。

新的諸子百家互相競爭,代替舊的黨爭。

這不再是代表某個人,或是某個利益集團,而是代表某個思想。

這種容納多個利益集團的派系,他們之間互相競爭,更容易被皇帝掌控。

這種競爭是良性競爭,很難出現一家獨大,超越皇權的情況。

大華帝國現在的思想很混亂,也不利於帝國的穩定。

百家互相競爭,形成幾大主流思想,也有利於帝國的穩定。

皇帝蘇河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這才在大朝會推動新的百家爭鳴。

他根本不怕百家爭鳴會失去掌控,某一家吞併所有流派。

哪怕是儒家一家獨大,也有理學心學等派系。

更何況法家等學說,在持續的壯大,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手中的利益。

無論事情發展到哪個方向,他都不會比大臣結黨營私,形成黨爭更加惡劣。

皇帝蘇河沒有忘記,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激烈的黨爭。

大明東林黨擊敗所有黨派,失敗者利用閹黨對抗東林黨。

等到閹黨也失敗,東林黨一家獨大無人可治,大明也就步入了死亡的倒計時。

皇帝蘇河決不允許,東林黨這種自私自利的黨派,出現在大華帝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