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影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4334年(公元1637年),三月二十日。

蘇河在乾清宮,閱讀通政司整理的奏書。

山東、河南地區推廣冬小麥,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山東巡撫張右楓和河南巡撫錢明義。

他們都彙報開春之後,山東和河南的冬小麥長勢良好。

冬小麥推廣成功,再加上正在快速推廣的玉米和紅薯。

糧食高產已經形成定局。

全國各地都在興修水利,開墾農田。

再加上沼氣肥等農家肥的使用和天然化肥的產量增多。

大華全境,很快就會解決糧食危機。

百姓不會餓肚子,他們就會安穩生活。

大華實在太大,也不全是好消息。

蘇河從北方各地彙報的情況,他就能分析出。

北方的黃河流域,即將要發生一場大洪水。

今年開春,陝西和河南的降雨量,普遍比以往增多。

大旱之後下大雨,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大旱之後土壤板結,土壤保水能力變得極弱。

土壤留不住水分,大量的水都湧進河流之中。

河流承受不住暴漲的河水,必然會導致洪災頻發。

特別是河南開封府的黃河,這個危險的地上懸河,一旦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是北方各省,很少發生大規模洪水。

水利設施非常老舊,沒辦法應對突然加劇的洪水危機。

蘇河已經嚴令北方各省巡撫,嚴查主要河流的河堤。

設定洩洪區,減輕洪水的危害。一旦發生洪水,立刻轉移百姓。

內閣專門撥款抗災,都察院深入到抗災的第一線,嚴查官員瀆職。

蘇河處理完政務,看向乾清宮牆上的全國軍事形勢圖。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結束戰爭。

駐軍最多就是配合警備軍,在各地進行剿匪。

只有西南都督府,正在訓練一批適應高原的軍隊。

大華王朝建立這麼長時間,烏思藏地區一直沒有反應。

蘇河準備派兵進攻烏思藏地區,這個地區的本土勢力很弱。

烏思藏地區難打,主要是道路難行,加上高原反應。

平原地區的人,來到缺乏氧氣的高原地區,大部分人身體都受不了。

只能提前訓練適應這種環境的軍隊。

遼東戰場在冬季停滯後,第三軍和第七軍,已經在發起勐烈的春季攻勢。

蘇虎和李大壯,已經在遼陽會師。

他們即將聯合已經訓練好的第四騎兵師,準備對建奴發起總攻。

三個騎兵師,也會從側面戰場,支援主力行動。

大華皇家陸軍,解決建奴之後。

那就消滅華夏傳統疆域,最後一個勢力。

蘇河回覆完重要的奏書,讓通政司把這些奏書轉交給內閣。

他準備去看一看,已經興建到京城各個地方的自來水。

通政使鄭子良捧著一摞資料,敲響乾清宮的房門。

他得到允許之後,走進乾清宮中。

“陛下,徵倭的東海艦隊已經返回到大沽口。

他們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

蘇河聽到這個令人高興的訊息。

他就不再準備出門,立刻坐下,閱讀東海艦隊的軍報。

東海艦隊這一趟行軍,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他們已經佔領琉球群島,作為東海艦隊的母港。

輕鬆打下江戶城,逼迫倭國德川幕府賠款,開放海港城池和倭國市場。

馮三秋搞到價值三千萬兩銀幣的貴金屬。

銀行已經不缺,製造貨幣的貴金屬。

這些貴金屬製造的貨幣投入到市場之中,能輕鬆解決現在遇到的錢荒問題。

十分棘手的錢荒,對外戰爭取得勝利,就能輕易解決。

東海艦隊這次獲得總價值六千萬兩銀幣的物資,有一些是價值無法衡量的文物。

除了貴金屬和其他種類的貨幣,還有一千萬兩大華銀幣。

這應該是倭國售賣資產,獲得的銀幣。

蘇河翻看馮三秋的彙報,他比較好奇倭國出售哪些資產。

倭國是一個資源貴乏的國家,現在還有幾座礦產沒有枯竭,但肯定無法湊齊這麼多的銀幣。

蘇河發現,倭國能取得這麼多大華銀幣,主要是靠出售人口來實現。

他看著人口的資料,主要是楊文才等一批商人聯合起來,永久僱傭倭國勞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馮三秋在軍報中,也記錄這些勞工的用處。

倭國勞工主要是青壯男女。

以人數來說,倭國青壯男性最多。

他們主要用於工廠重體力勞動和開礦。

以價值而論,倭國青年女性最值錢。

有一些女人,這些商人竟然花五六千兩銀幣購買。

軍報上記載,這些高價值的女人,主要被用於青樓之中。

因為大華的法律,現在全國各地的青樓萎縮。

但這個龐大的市場卻沒有萎縮。

這些商人們鑽法律控制,找到青樓持續營業的辦法。

這個空子,就是蘇河特意留下來的空子。

大部分倭國女人,都被這些商人轉移到臺灣省和雲貴、甘肅等地區。

內閣為了開發這些欠發達的地區,把這些地區的經濟利益,承包給一些商人。

這些商人以免費發媳婦兒的方式,招募了大量光棍。

蘇河之前瞭解到這些事,他還以為這些商人把光棍騙過去。

這些欠發達的地區,人口本來就少,更別說適齡的女性。

沒想到這些商人頭腦靈活,禁言把主意打到外邦的女人身上。

繼承了前明的情況,大華的男女比例很懸殊。

現在工廠增多,有大量女性能進紡織廠工作,城市裡情況還稍好一些。

農村之中,很多青壯都是光棍。

大華收容棄嬰政策的時間太短,根本沒辦法扭轉現在的男女比例。

農村光棍想要解決終身大事,很多都靠外邦的女人。

蘇河作出批示,讓鄭子良把相關資料送到內閣和炎黃報社。

內閣要引導商人去倭國做生意。

有了這個龐大的市場,會促進工業更快的發展。

同時對青樓行業,做出更嚴格的監督。

鄭子良離開乾清宮,蘇河叫來玄武衛指揮使蘇長勝。

他把這件事告訴蘇長勝,鄭重的吩咐道:“二狗子,你派人盯緊這些價值最高的倭女。

這些商人敢花費這麼多錢,購買姿色出眾的倭女,他們一定別有所圖。

如果這些商人用這些倭女進行官商勾結,玄武衛立刻拿下相關人員。”

蘇長勝立刻保證道:“請陛下放心,現在玄武衛的人手很足。

京城內任何風吹草動,都無法躲過玄武衛的目光。”

蘇河點點頭,笑著說道:“我叫你過來,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

還有更加複雜的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從購買的倭人之中,挑選一批人。

由玄武衛訓練他們,訓練有成之後。

把他們放回倭國,讓他們攪亂當地的局勢。”

倭國是華夏周邊國家之中,勢力和底蘊最強的國家。

對付這種具有一定規模的國家,不能操之過急。

在沒有能力一口吞下之前,要一步步削弱倭國。

………………………………

通州河畔。

方以智和冒襄一起送別陳貞慧。

方以智說道:“陳兄,這是一別,不知道何時還能再見。”

他們兩人從國子監畢業之後,因為成績的不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方以智被戶部錄取,成為戶部雲貴司主事。

陳貞慧經過他的努力,現在外放為官。

富裕的府,他沒有競爭過別人,主動選擇競爭極少的苦寒地方。

陳貞慧作為正在軍管的安東府知府。

他需要立刻走馬上任,在安東府建立完善的官府衙門。

冒襄抱了抱拳,道:“陳兄,你這次如果能表現好,仕途會比其他人容易許多。

安東那裡百廢俱興,如果能快速建立起當地的各個衙門。

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上級的提拔。”

陳貞慧苦笑,這種情況,國子監任何一個學員都知道。

但卻沒有人和他競爭安東府知府的職位,這當然是有原因。

安東府作為遼東省最東邊的一個府,緊挨著鴨綠江與朝鮮隔江而望。

現在遼東戰事還沒有結束,很多軍事專家都分析。

建奴抵擋不住朝廷大軍的攻伐,他們必然會向各地逃竄。

其中有一個逃竄路線,就是從安東府逃到朝鮮。

現在朝鮮已經被建奴打服,他們是建奴的小弟。

安東府是軍事衝突高發的地點。

在其他地方,只要安安穩穩做事,就會獲得高升。

在安東府這裡,知府必須要依靠軍方,一不小心還會丟掉性命。

這個地區又比較窮苦,就沒有學員願意去。

陳貞慧在友人目光的注視下,他登上了前往天津港的客船。

他會直接乘海船,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安東府。

冒襄和方以智送別友人,他們剛想離開通州。

就看到通州附近的河面上,足足有數十艘大船在碼頭處停靠。

很快下來數百名鶴槍實彈的士兵,他們直接封鎖碼頭。

冒襄和方以智已經沒辦法離開。

方以智看到這種景象,他之前根本沒有遇到過。

“冒兄,你知道現在這種情況,這是出現什麼事情了嗎?”

冒襄搖了搖頭,不解的說道:“這個陣勢,好像是運輸重要的武器。

但軍方有自己的碼頭,運輸武器不會透過民用碼頭。

這種情況我也從來沒有見過,不知道是出現了什麼事情?”

他們兩人躲在碼頭的一邊觀看。

看到有碼頭裝卸工人,扛著木箱子,把這些木箱子裝在馬車上。

軍方的士兵護送馬車,前往京城的方向。

有的木箱子不結實,經受不住工人的顛簸,木箱子直接散架。

大量的金條被撒了出來,金光閃閃極為吸引人的目光。

有個剛趕到碼頭的人說道:“炎黃日報發行特別刊,公佈了一個訊息。

東海艦隊徵倭取得大勝。

倭國賠款兩億兩銀子,這是其中的一部分,要運到鑄幣廠,鑄造成貨幣。

之前貨幣緊缺的局面,將會被直接扭轉。”

方以智知道東海艦隊徵倭這個訊息。

當時京城,還引起了軒轅大波。

他們這些在國子監的學員,都知道這件事引起的風暴。

一位大儒被訓斥,一位大儒被革職查辦,家人都被禁止科考。

冒襄看著裝卸的銀子,不可置信的說道:“怎麼會這樣?征伐他國不止沒有花費眾多,讓百姓活不下去。

反而獲取了兩億兩銀子,這可是兩億兩銀子,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皇帝陛下真是太英明神武。”

冒襄在之前,也不看好東海艦隊徵倭這件事。

他覺得大華立足未穩,不能輕啟戰端。

當年隋朝剛統一不久,楊廣好大喜功,征伐高句麗。

他不愛惜民力,又被世家大族拖後腿。

最後導致隋朝二世而亡。

楊廣性質太急,把本應該數十年做到的事情,想要在三五年之內就完成。

直接耗空了隋朝的底蘊。

冒襄本以為東海艦隊損耗大量錢糧,最終一無所獲。

沒想到東海艦隊取得大勝。

如果對外戰爭都能取得這樣的戰績。

那大華軍隊實力太強,不能讓他們都窩在家裡。

裝載銀車的馬車,連綿數里長。

讓京城百姓都見識到,向外擴張能取得的利益。

………………………………

李宮坐在京城新開的煙雨樓中品酒,欣賞著鶯鶯燕燕的女人。

“楊老哥,還是你的手段高明。

開個青樓,都玩出不一般的花活。

聽說領舞那個,是倭國貴族的女兒。”

楊文才看著李宮,笑著說道:“沒錯,這些都是倭國貴族妻子或女兒,要不然她們也不會這麼貴。

這家青樓,可不是我一個人就能開起來。

我只是佔據的份子多一些。”

李宮感慨道:“我真佩服楊兄的膽魄。

當年敢第一批出海,去馬尼拉做生意。

現在敢第一批去倭國,買來一大群倭人。”

楊文才之前是為了發展楊家,他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發展壯大,那就要比其他人多拼一拼。

他之前的身家不如李宮,現在的身家已經超過李宮。

這次去倭國,那是他對自己的安全有足夠信心,與之前情況完全不同。

“楊兄,你那些倭人賣我幾千。

我的糖廠有很多工作,不需要有技術的工人,只需要有把力氣就行。”

楊文才聽到李宮這話,他不滿的說道:“李兄,這話說的,就像我是一名奴隸商人。

我再強調一遍,我們這是勞工,不是奴隸。

你們廠子出錢,我派遣勞工去打工,如此而已。”

李宮聽著楊文才恬不知恥的話。

哪有只要二十兩銀子,用到死都沒有人理會的勞工。

“楊兄,我先僱用三千名勞工,如果他們比較好用,我會僱用更多的勞工。”

煙雨樓之中,不只是李宮找到楊文才僱用勞工。

很多的工廠主,他們都從楊文才這裡僱用勞工。

大華工業正是粗放式大發展時代,這些人急需廉價的勞動力。

之前皇帝陛下,強壓著他們,不能過度消耗本國的百姓,要給予最基本的待遇。

這提高了工廠的成本,現在他們終於找到降低成本的方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