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查哈地長刀和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字數5500+,感謝tobeathell的捧場和毒蛇兄的月票。

這兩天在武漢旅遊,哦呵呵。)

查哈地。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八百裡查哈地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派祥和生氣勃勃之象。承載著淮南王劉安特殊使命的李尚,帶著三十餘人的隊伍,作商人裝扮,輕車熟路般到了烏桓王在查哈地的領地。此李尚,便是幾年前秦城途徑淮南國入閩越時,在路途中被秦城贈劍並且以比武為由,縱容手下軍士將其帶來慰問的使者揍得不成人形的李尚。

從踏入查哈地,到到達烏桓王查哈地王庭的路途中,領路的烏桓官員十分和氣親切,滿臉笑容,讓人只覺如沐春風,有賓至如歸之感,而這一切的根由,便在於李尚那滿滿十幾車的珍貴貨物。嘖嘖,琳琅滿目,真是遠遠看看就能讓人口水一流到天明,笑著從美夢中醒來,然後接著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先生千里迢迢從南方運載這些禮物到查哈地來,不辭勞苦,實在是可敬可佩,大王定會體諒淮南王的友好之心。”領路官員的眼睛好似粘在那些貨物上一般,不斷稱奇,像是飲多了馬奶酒,已經陶醉其中,“只是聽說中原邊境管制頗嚴,李先生是如何過得了那邊關的?”

李尚心繫劉安交代的使命,一路行來夙興夜寐輾轉反側,此時無心與官員虛以委蛇,只是呵呵一笑,道:“中原如今四面烽火,兼顧不暇,淮南王勢大力大,要出入邊關,有什麼難的?”

烏桓官員恍然大悟,哦了一聲,“原來如此,淮南王果真是梟雄人物!”

“這是自然。’

這日到了烏桓查哈地王庭,李尚本意是直接去面見烏桓王查木錯,不料方進入王庭,便被查木錯的臣子攔下,說是查木錯安排他們去臨時“驛館”下榻。

“我奉淮南王之命,要儘快面見烏桓王,敬獻禮物,商議緊急事務,不能耽擱半分,還請閣下代為通報。”李尚用眼睛示意自己身後的十幾車貨物,面露急切之色,儘量用平靜的聲音說道。

“不是我不為你們通報,而是大王已經說得很明確,大王今日政務繁忙,不便見客,請諸位到驛館下榻,只要大王有空閒,必會接見先生。”烏桓官員說道。

烏桓官員不通情理的態度讓李尚有些惱怒,心中對此亦是十分不理解,在此之前,烏桓王與淮南王之間的關係一直尚好,雙方的來往雖然沒有擺在明面上,但是暗地裡通使早已不是一次兩回,從未遇到過如此情況。況且如今又是關鍵時期,從烏桓官員的態度中,李尚不難窺見查木錯的命令是何等嚴厲。

難不成,烏桓王知道自己此來為何,想要坐山觀虎鬥,不插手淮南王與長安的鬥爭?

“在下聽聞草原民族十分好客,從來沒有將朋友拒之門外的道理,況且我等遠道而來,也算是心誠,還請閣下看在我等是為與烏桓交好的份上,代為通報一聲。”李尚塞給官員一顆名貴珍珠,滿臉笑容。

官員一臉為難,看得出他對李尚的賄賂十分心動,但是心中的忌憚讓他無法接受李尚的好意,只能不情不願的推辭,“先生不必如此,請體會我等的難處......”

對方的態度比自己想象中強硬,這讓李尚產生了一絲不好的預感,於是他忙改口道:“我等知曉烏桓王政事繁忙,今日也就不去打擾......只是不知,烏桓王在忙些什麼?”

李尚悄悄又將珍珠增加到了兩顆,硬塞給那官員,低聲問道。

官員再經受不住誘惑,接過李尚的好意,一副自己什麼都沒做的樣子,壓低聲音對李尚說了兩個字,便施禮退了回去。

李尚聽罷官員的話,呆滯半響,良久後在旁人的提醒下,才回過神來。

“去驛館。”最終,李尚咬牙吐出兩個字,再不多說,跟著查哈官員離開。

到了驛館,安排李尚等人住下之後,那查哈官員說了一些有什麼需要儘管提之類的話之後便要離開,臨行前像是想起什麼,補充了一句:“諸位若是沒有什麼事,還是不要在王庭走動的好,最近王庭在準備祭祀,有許多忌諱。”說完,這才退下。

李尚愁眉不展。

少頃,有人掀帳而入,來人身材魁梧,一身行伍之氣,步伐沉穩有力,乃是與李尚同路的一名劉安親軍校尉,是劉安面前的得力之人,不僅身手不凡,腦袋也好使,這回他負責李尚等人的安全。校尉走近李尚,低聲說道:“末將看見帳外有許多烏桓佩刀軍士,像是在監視咱們。先生,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李尚苦笑,“這哪裡是監視,分明就是明目張膽的軟禁。”

“怎會如此?查木錯竟然敢如此對待我等?”校尉詫異不已。

“你可知,查木錯現在在作甚?”

“請先生明示。”

李尚嘆了口氣,咬牙切齒道:“查木錯,在會見漢使!”

說著苦惱道:“我等緊趕慢趕,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啊!”

................................................

查木錯會見的漢使不是別人,正是從西域趕回,沒有回長安,便直接到了查哈地的竇非。

西域的事情現在有張騫主持,劉徹知曉竇非有三寸不爛之舌,最能邦交,便讓人到西域傳信,直接派竇非到查哈地,穩住烏桓三族。

吳懷素能夠想到烏桓三族是打破大漢與其他四方勢力平衡的關鍵點,劉徹自然沒有可能想不到,事實上,劉徹想到的比吳懷素更早。既然敢讓大漢處於四面烽火中,想要畢全功於一役,在刀尖上跳舞的劉徹怎麼可能思慮不周?

若是一般人,未必能夠在此時說服查木錯,但若是竇非出馬,一切便有了可能。這幾日以來,竇非與查木錯朝夕相處,已經大抵將查木錯說動,讓他站在大漢這一邊。若不是如此,查木錯也不會暫時連李尚等人見都不見。

“霍將軍勇武非凡,真是英雄出少年,本王佩服!大漢有霍將軍這等少年將軍,來日何愁兵患?”

在外出狩獵回來的路上,烏桓王查木錯對霍去病讚賞不迭。

竇非從西域到查哈地,便是霍去病陪同護衛。今日查木錯邀請眾人外出遊獵,霍去病隨行,其雖然年少,卻憑一身不凡的箭藝為他自己贏得了滿堂喝彩,讓不少烏桓勇士都肅然起敬。

“烏桓王謬讚了。”霍去病淡淡抱拳,臉上並沒有多餘的表情,“在大漢,去病的區區本事,只是末流耳。”

“霍將軍此話過謙了,霍將軍如此本事,我烏桓勇士少有人能及,怎會是末流?”查木錯心情不錯,草原本就是強者為尊,對於強者,便是查木錯也不吝嗇讚美。

“大漢百萬軍隊,上有兩位大司馬大將軍,都乃當世兵家集大成者,武功蓋世,中有南北軍十二將軍,衝鋒陷陣,所向披靡,下有百萬大軍,驃騎軍,朔方虎賁軍......技藝非凡能征善戰者多不可數,更有民間無數奇人異士,深藏市井鄉野之中。”霍去病平淡道,但是這些話說出來,鏗鏘之意便表露無遺,“不是去病自謙,而是人貴有自知之明,在下這些本事,實在是不值一提。”

霍去病說完,查木錯明顯怔怔半響。

一旁竇非撫須而笑,一臉自豪與欣慰。

若是放在半年前,霍去病是決然不會說出這些話的,彼時霍去病雖然舉止有度,但卻無處不透露著一股自傲之氣。西域之行,經過與匈奴千里王骨碌都的大戰之後,霍去病雖無錯,但卻成熟了許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現在的霍去病且不去說鋒芒內斂,因為有些人註定是要鋒芒四射光耀天下的,但其考慮問題,便深刻了許多。方才霍去病這番話,明面上是自謙,實際上不過是提醒甚至是威懾查木錯,大漢千萬百姓百萬大軍,能征善戰的良將勇士無數,不是任何一方或者幾方勢力就可以撼動的,你烏桓還是跟大漢站在一邊最為明智,否則,定會在大漢面前吃盡苦頭!

將軍有長刀,智慧也似刀,正欲殺伐天下,以揚赫赫威名。

之後與烏桓王在王帳座談了許久,竇非告辭離去。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李尚等人到達了王庭,竇非雖不知查木錯的近侍給他說了什麼,但是看其動作和一閃而逝的神色,也知定然是有事。離開王帳回到下榻的大帳,竇非先安排了屬下去瞭解情況——竇非等人到了王庭,行動自由,這時候自然有手段可以知曉王庭有什麼大事發生,不過考慮到對方可能將訊息封鎖的嚴密,竇非給屬下安排任務時,特意囑咐他們不計成本,一定要得到可靠的訊息。

許久之後,下面的人回來稟報,說是花了大價錢終於套得了一些訊息:王庭來了人,這些人是南方來的。但是不知道具體身份。

“若是陛下派了人來,定然不可能不來跟我們匯合。況且,陛下也沒有必要再派人來,如此說來,這些人必定不是陛下的人。也就是說,這些人極有可能是淮南王和閩越的人。”竇非凝神分析半響,得出結論,心念一轉心中已經有了計較,遂對屬下安排道:“去跟烏桓王說一聲,晚些時候我去拜訪,要與他說說中原的《詩經》。”

烏桓王對中原文化很有興趣,這兩天也與竇非談論了些中原文化,這也是草原貴族的普遍心態,對中原的文化神彩總是向而往之。

說完這些事情之後,竇非又將霍去病叫來,與他說道:“王庭中來了南方的人,我估摸著興許是淮南王或者是閩越王的人,待會兒我要去試探一番查木錯,你去王庭轉轉,最好能找到他們落腳的地方。如今大漢與四面的戰爭正到了關鍵時候,咱們這邊極為重要,萬萬不能出一點兒差錯。”

霍去病凜然點點頭,忽然笑了笑,對竇非說道:“這回烏桓三族的事情解決之後,我可不跟你回長安,你容我去找樂毅和李廣將軍如何?”

“你的意思是你要先斬,讓我去替你向陛下後奏?”竇非知道霍去病一直夢想去真正的沙場殺敵建功,當下不難聽出霍去病的打算,在霍去病承認之後,竇非卻沒有很義氣的點頭,而是搖頭嚴肅道:“烏桓三族的事完了之後,你何去何從,我想陛下必定已經有了安排,我勸你還是不要妄自行動的好。”

“你這是不答應了?”霍去病頓時臉一黑。

竇非不氣反笑,呵呵道:“你不用這般失望。我猜想陛下給你安排的地方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當真?”每每說到自己與戰場的時候,霍去病總是會格外興奮,如今大漢與匈奴的大決戰,百年難得一遇,而且可能就會徹底決定大漢與匈奴的命運,霍去病著實不想錯過。

有些人,天生就屬於戰場。

“真不真,你自己想想不就知道了?”竇非笑道,還是解釋道:“此番你先是隨大將軍和我等出行西域,立下大功。此法來查哈地,陛下也讓你隨我一道,此行完成,你便又立一功。如此,你便有了不錯資歷,陛下本就看中你,等陛下為你安排位置時,能不是一個領兵將軍?所以你根本就不用急。”

“嘿嘿!”霍去病欣喜的笑個不停,難得露出小男兒作態。

竇非搖頭而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或者是吃飯的時候,竇非才能想起,被查木錯贊為草原最神駿年輕雄鷹的霍去病,不過是一個少年郎。

..........................................................

李尚到達烏桓王庭的第二日,仍然沒有受到烏桓王的接見。不過查木錯倒是派了臣子過來相見,只是那臣子動作小心翼翼,行動隱蔽,好似生怕被誰發現一般。查木錯的臣子來並沒有與李尚等人敲定什麼事,只是表達了烏桓王的歉意,讓他們好生休息,再擇日相見。

這日夜,李尚將隨行人員中的幾個主要人物聚集到大帳,商議接下來的該如何辦。

大帳燈光昏暗,幾人席地而坐,因為要考慮到隔牆有耳,所以四人就著一張案桌面對面坐了,四個腦袋湊在一盞黃色油燈上方,面色嚴肅而憂愁。

“既然烏桓王不見我等,我等便先去見鮮卑王和阿米德人,只要將鮮卑人和阿米德人說服了,還怕烏桓王不答應不成?”在李尚丟擲當下的問題後,有人立即說道,語氣中包含頗多對查木錯的憤憤不平之情。

“不妥!”李尚否定了這個建議,“長安方面既然能派人到烏桓王這裡來,安知他們沒有派人到鮮卑王與阿米德人那裡去?再者,我等在烏桓王這裡吃了虧,去鮮卑王和阿米德王那裡,便已經失了先手,如何能行得通?”

“那該如何?”隨行校尉問道,“當下烏桓王不肯見我們,定然是長安的人已經說動了烏桓王,現在我等要是不速速扳回局勢,不說大事,我等的性命都保不住!”

“說的不錯,現在情況緊急,大王在南邊如何還等得?我等必須早些說動烏桓王,讓他策應大王出兵。若是時間拖得久了,一旦南方有變,我等性命不保倒是小事,只怕要成為千古罪人!”有人又說道。

“當務之急,是讓烏桓王願意接見我等,否則,一切皆是空談。”校尉道,“諸位不妨想想,我等要如何才能見到烏桓王。”

眾人沉吟半響,終究還是無人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

“其實,不一定硬要我等想方設法去見烏桓王。”李尚緩緩道。

“我等不想方設法去見烏桓王,難不成還能讓烏桓王主動來見我等?”校尉反問道。

“為何不可?”李尚眉頭一挑,道。

“先生......莫非已經有了主意?”校尉試探著問道。

“我有一計,可釜底抽薪。”李尚沉吟片刻,環視眾人道:“有個辦法,能讓烏桓王徹底放棄與大漢聯合的想法,主動來與我等聯絡,要求與我等合作。”

“先生快說!”眾人都急切道。

李尚不慌不忙,條理清晰道:“這兩日烏桓王不見我等,但卻沒有為難我等,雖說有軟禁的嫌疑,但是招待卻很盡心。諸位請想,若是查木錯已經決定與長安聯合,還會如此作態?恐怕早就將我等殺了,拿人頭去向漢使請功。而我等當下能夠安然無恙,便說明查木錯還沒有下定決心與長安聯合,正是左右搖擺不定的時候,也就是說,我等還有機會!”

“不過,查木錯一日不見我等,我等便一日危險,因為說不定何時查木錯就鐵了心與漢使聯合,屆時,我等必死無疑!”校尉接話道。

“正是如此,所以我等應該立即行動!”李尚道。

“如何行動?”眾人問道。

“校尉,你的人是否已經找到了漢使停留的大帳?”李尚問道校尉道。

“遵從先生的吩咐,我已經派人摸清了漢使的住處——突破烏桓王的監視,對我等而言並不是太難。”校尉道。

“如此,我的主意便是——

殺漢使!”李尚目露兇光,“如此,烏桓王得罪了長安,便只能與我等聯合!”

“好計策!”

眾人立即附和。

“事不宜遲,夜長夢多,校尉,立即帶人行動!”李尚下令道。

“諾!”校尉起身抱拳,轟然轉身,走出帳篷。

李尚與眾人面面相視,都松了口氣。

今晚刺殺漢使的行動若能成功,則大局定矣!

想到這裡,李尚等人心跳又有些加速。

就在這時,帳篷外忽然響起了一聲“什麼人”的呼喊。

接著,一道液體噴灑在帳篷上,輪廓駭人。

“先生小心,有刺客!”剛出帳的校尉張皇失措回到大帳,朝李尚大聲示警。

幾乎是同時,一道黑影跟進大帳,動作快的匪夷所思,只能看到其模糊的身形。

一聲金屬相撞的聲音之後,校尉慘叫一聲,脖子噴出一股鮮血,瞪大了無神的眼睛,軟倒在了地上。

一行人衝進大帳。

為首一人,年紀輕輕,手握環首刀。

正是霍去病!

霍去病看向驚慌不已的李尚等人,長刀一指,道了一聲:“殺叛軍使者!”便衝了過來。

是日夜,在烏桓王庭的淮南王使者李尚一行三十四人,盡數為以霍去病為首的漢使斬殺。

翌日,烏桓王與竇非簽訂盟約,相約與大漢結為同盟,永不相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