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現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與孔祥熙的融洽交流讓李孔榮有些忘乎所以,他甚至都不在乎與希特勒的會面——鷹巢內一間擺放著大地球儀的客廳裡,希特勒接見了中方代表團。在外交人員的介紹下,他一個接一個與諸人握手,李孔榮只感覺他的握手軟弱無力,手掌冰冷潮溼,灰蘭的眼睛也缺少生氣……,若不是眼前握手者就是貨真價實的希特勒,他難以想象這麼一個冰冷淡漠之人就是讓七千萬德國人集體瘋狂的第三帝國元首。

與戈林一樣,希特勒除了歡迎孔祥熙訪問德國以外,也解釋了一下德日**條約僅僅是**,而後則奉勸中國與日本務必要和平共處,以免**者從中取利。說到**時他變得激動,揮著手強調**猶如細菌,人身受其入侵後,蔓延擴散、終將致命,並以西班牙內戰為例子說明**之危害。

納粹一貫**,孔祥熙也總結了一套說辭,開始簡說中國**的策略和過往,之後又恭維德國這四年來取得了極大進步,全靠元首和國社黨云云。

會面時間持續一個小時,基本是希特勒說而己方在聽,李孔榮初見的新奇褪去之後,心裡卻總在想著那幾份報告,他恨不得現在手上就有紙筆,可以動筆寫作。

一個小時後會面結束,作為給中方代表團的回禮,希特勒贈送每人一張有自己簽名的照片,而後一行人就被德國人禮送出鷹巢。出了鷹巢的李孔榮如釋重負,他在汽車上就開始奮筆疾書,晚上睡了一小會,又在火車上完善這幾份報告。

中日問題報告的第一個要點是讓孔祥熙、常凱申等人瞭解日本目前的政治生態,以及對華開戰之戰略目的;第二個要點則是應對方略,但難寫的地方就在這裡。說日軍上層並不想侵華,只是下面的中二作死,然後國.軍實在太菜,被人家一捅就捅下了南京……

這樣寫肯定會惹得常凱申不快。一二八抗戰、百靈廟大捷讓常凱申覺得日本也不是很能打,這幾年編練成的德械師難道不能吃掉那三千日本海軍陸戰隊?可實際上卻是日軍總結一二八經驗教訓,戰技術水平在提高,但奇葩的是國.軍的戰技術水平反而在下降。

為何如此李孔榮也說不上來,但他認為有兩點極為關鍵:首先就是前幾年國.軍一直在剿共,對手沒有重火力,因此一二八抗戰時學的那些基礎技能幾年不用全忘的一乾二淨,之後又沒有進行專門且嚴格的大兵團作戰訓練;不過忘乾淨了不怕,國.軍這幾年以德為師,一戰時期的老式戰術已經過時了,如今講究的是摩托化、機械化。

寫個報告卻浮現出昔日種種怨念,李孔榮當即給了自己腦袋一拳,之後他才清醒了些。他接著又在想一個尺度問題:到底應該在報告裡提多少史實?提的多了,那自己賣情報之事很可能露餡。露餡也不是太要緊,可萬一常凱申還是在上海決戰怎麼辦?但不在報告裡說些即將發生的事情,以獲得常凱申的信任,他又怎麼可能會更改既定計劃,在華北吸引日軍而迴避上海?

寫報告是直接影響、賣情報是暗中影響。如果選擇前者,那後者恐怕難以再執行,但選擇後者,因為信任不足,常凱申又很可能不會取消上海決戰計劃。該怎麼辦呢?李孔榮看著那另外兩份寫好的報告若有所思。

西班牙沉船和青黴素研發草案一個小時就寫就了。首先是申請了五萬美元啟動資金,並且為了讓孔祥熙信任,他還寫了一個財務計劃,即成立一家公司聘請財務人員管理賬目,這樣他自己不沾錢省了很多麻煩。德國外匯是管制的,所以公司最好放到瑞士,最少賬戶設在瑞士,然後確定研發人員後再考慮實驗室放在那個國家。

青黴素的事情如此,沉船的事情他則將自己所知的、只要是能寫出來的資訊都寫了出來,然後建議孔祥熙發動各國大使人員去尋找阿託卡夫人號的史料,他雖然不記得沉船的確切地點——他回想不起紀錄片裡的那副地圖,那地圖是由數個珊瑚礁島嶼構成的一個垂線交匯點,沉船就在交匯點的附近,如此就不要花幾年時間在一整片海域裡摸索,只要在垂線交匯點兩三英裡的地區尋找即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世那個尋寶者一開始是弄錯了地方,很多年一無所獲,之後好在歷史學家幫忙找到了關鍵性史料,換了地方沒多久就找到一個鐵錨,但之後他們又錯了,在估計的方向(東南方向)費了三年多時間也一無所獲,失望之際有一天忽然碰運氣似的去正東方向搜尋,一下就找到幾十根已經發黑的銀條。方向對了進展自然就快,順著銀條方向他們沒幾個月就找到了沉船。

按照李孔榮的估計,只要他能想起那副地圖(標明銀條位置的地圖);同時後世尋寶者怕遺漏線索因此每一寸海灘都翻開沙子摸了一遍(這也是尋寶進展緩慢的另一個原因),可他卻不要,因為紀錄片上說沉船並沒有被掩埋,而是裸露在海底,說是像一堵長七十五英尺、寬二十英尺、高三英尺的牆。在平坦的海底尋找這樣一堵牆並不難,完全沒必要在每一寸海底挖沙子,所以他判斷尋寶最多只要花三個月,運氣好說不定一個月就能搞定。

但如果想不起那副珊瑚礁垂線圖,便只能以後世歷史學家所找到那個關鍵性史料為起點,從鐵錨處開始找。可鐵錨畢竟不是牆,要找起來困難的多,找不到鐵錨那就只能嚇摸了。加上找史料的時間,一共需要多久李孔榮一點也判斷不出來,但如果真能從鐵錨處開始,他估計因為不需要細摸每一寸海底,大概一年左右就能找到沉船。

沉船和青黴素事情就是這麼的簡單,中日問題的報告卻無比艱難。而這天上午去陸軍步兵學習參觀完演習後,陳紹寬當即讓周應聰把他叫去了。

“待會一點鐘會去國防部,庸之先生將正式向德方提出要購買潛艇,你有什麼意見?”旅館裡,陳紹寬、林獻炘都在,他們都看了李孔榮給的一份事先寫好的潛艇報告,可卻一直沒有確定買什麼潛艇。

“下官認為應該買現貨。”李孔榮看著陳紹寬道。“如果是訂造,萬一中日開戰,德方迫於日本壓力極有可能會不交船,所以訂造再多也等於零。”

陳紹寬只覺得今天的李孔榮與前次不同,不過他沒想是換了個人,只以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見李孔榮的觀點如此,他看了林獻炘一眼,點頭道:“我們也有這個擔憂啊。”

“所以下官提了另一個方案。”李孔榮道,“1型潛艇只造了兩艘,但這兩艘潛艇下水不久,效能也欠缺,所以目前暫時用作訓練。考慮到德國很可能不願出售現役裝備,我們可以提出購買這兩艘潛艇。”

“嗯。”報告裡有寫這個辦法,陳紹寬嗯了一聲不置可否,林獻炘則道:“既然效能欠佳,還是訓練船,那買回來合適嗎?萬一不堪使用怎麼辦?”

“長官不必擔心,這兩艘潛艇只是效能稍微欠佳而已,我們買回去必定能使用。”李孔榮說道,他記得這兩艘潛艇(U25、U26)是上過戰場的,缺陷主要是重心不穩、下潛過慢。

“可這潛艇有八百多噸。”林獻炘嫌棄道,“想來價格必定不菲,既然如此,那何不買Ⅱ型潛艇呢?這樣最少數量上也多一些,真要開戰,我們守住長江口和沿海港口就行,破襲作戰我看我們沒那個條件,你不也認為狼群戰術就我們當前的情況難以實施嗎?”

“是,長官。”李孔榮瞄了林獻炘一眼。“但萬一沿海潛艇基地失守怎麼辦?陸軍的無能前清時我們就是見識過了……”

“紹盛,你的意思是陸軍也會像清軍那樣一潰三千裡?”周應聰大訝,“不可能吧,中央軍可是德械師啊,每年都買飛機、買重炮、買汽車,怎麼可能會……”

“和清軍不會差太遠。”李孔榮痛苦道,“陸軍最重要的就是炮,現在德械師也就只有一個炮兵營,全師只有十二門75mm山炮。雖然德國顧問為了彌補火炮不足設立了獨立的炮兵旅、炮兵團,可炮彈嚴重不足,又買了不少150mm重炮,這種炮他們根本就用不好……”

李孔榮大大搖頭,他記得一些150mm重炮在從上海撤退時,居然因為前面部隊在橋上埋設了地雷而不得不推到河裡。德國貨本來就貴,買的時候又因為賄賂提高了30%的售價,弄得德國顧問塞克特都看不下去,建議常凱申購買第三國火炮[注10]。好不容易買來的炮就這麼推河裡,真是日了狗了。

“……中日如果開戰,陸軍一潰,沿海軍港難以保住。既然保不住,那就應該購買航程遠的潛艇。如此可以藉助偽裝商船補給,實在不行還可以前往非中立國修理保養,即便中立國,我們也有二十小時的停留時間,一些小問題還是可修補的。最後一個就是閩浙交界處日軍一時無暇顧及,我們可以偷設簡易港作為補給。”

“說的是有些道理。”陳紹寬與林獻炘對視之後說道。甲午潰敗歷歷在目,陸軍一潰軍港不保,也就航程遠的潛艇能僥倖逃脫。不管什麼情況,保船都是第一的。

“那要是德國不肯賣這那兩艘訓練艇呢?”林獻炘終於對李孔榮看順眼了一回,言辭也不再尖銳,他道:“那我們該怎麼辦?”

“那就只有訂造,不過必須要求德國在一年之內交貨,我們寧願在價格上和支付上吃些虧,拿到船才是最要緊的。”李孔榮道。“不過我還擔心萬一國內生變,中日開戰,委員長又會取消合同。”

“取消合同?”林獻炘不解。

“是。”李孔榮點頭。“中德信貸額度只有一億馬克,潛艇如果是訂造七百噸遠洋型,價格很可能超過八百萬,加上花頭甚至可能接近一千萬。一旦開戰國內軍火不足,潛艇肯定會取消幾艘,好省下錢買彈藥。哪怕庸之先生不做,委員長也會做。”

“中日的局勢就真這麼快……”陳紹寬嘆了口氣,像是在問李孔榮,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下官以為今年必定開戰。”李孔榮道。

“有何依據?”陳紹寬追問。

“沒有依據,下官……下官算卦所得。”李孔榮有些扭捏道。

他這麼一說林獻炘當即就笑了,“你會算卦?”

“是,下官略通一二。”李孔榮頭皮繼續發硬。

“哈哈…哈哈……”林獻炘大笑。他不但笑還看著陳紹寬,道:“他才多大啊?”

“還是說正事要緊。”陳紹寬不把算卦當回事。“你認為如果是訂造應該定多少艘潛艇為好?”

“下官以為不應該超過五千萬馬克。”李孔榮道,“然後在委員長取消合同時拿出一個可行方案,讓他少取消幾艘,保留三、四艘,最少也要保留兩艘。”

“可如果不開戰呢?”陳紹寬再問。“你這樣訂豈不是少了?”

“信貸額度有限,五千萬馬克已經佔了一半,如果再多陸軍和空軍肯定會有意見。”李孔榮道,“再說如果不開戰,明後兩年也可以再訂。”

“好吧,就按照你說的,我們就以五千萬馬克為限,能買多少就是多少。”陳紹寬看了林獻炘一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事議罷,不想陳紹寬又說起另外一件事情。他道:“庸之先生和程大使都推薦你做大使館的海軍武官,軍銜也將晉升至中校,你有什麼意見?”

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李孔榮心中喜悅的同時卻道:“報告部長:下官只想學潛艇!”

“放心,學潛艇不會耽誤。”陳紹寬道,“不過如果德國願意賣那兩艘訓練艇,你也就不要指望了,你能不能上艇做艇長就看你能不能在德國打理好關係,讓德國人順利交船。你明白嗎?”

沒想到陳紹寬來這手,李孔榮不得不道:“下官明白!下官謝謝部長栽培。”

“明白就好。”陳紹寬面色一暖,“好了,待會就去國防部了,我們就看看德國人會不會賣現貨給我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