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方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是這個意思,南轅北轍,受孫中山遺毒所害。 我說過,國苠黨是書生黨,書生是很喜歡指點江山的,他們以為三民主義能救中國,結果就是殺了真正能造福於百姓的那類人,然後換一堆官僚上臺。這些官僚就像那個殺兵要錢的連長一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什麼事情又都幹不成。這不是救中國,這是害中國。”李孔榮苦笑道。

“原來是這樣。”陳嘉庚似乎明了了,“這就是四大家族的來由?”

“嘉庚先生不要聽信了謠言。”謬誤實在太多,李孔榮不得不一一科普。“日本在南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有一個特勤班,鶴田登實大佐任這個特勤班的班長。他們專門編纂抨擊重慶政府的宣傳材料,比如宣揚誰誰誰在國外銀行有多少存款之類,目的是讓國統區官民內鬥。當然他們本身並不乾淨,孔家就不乾淨,但絕對沒有傳的那麼離譜。外國銀行裡的存款並不多,且名義是個人的,實際支用大部分都落在公務上。比如前幾年給常凱申千機祝壽的捐款,就是以宋美齡的名義存在外國銀行的。國內很多人,比如宋慶齡弄的民權同盟,還有那些所謂的民主人士,像馬寅初之流,”

李孔榮忽然想起香港報紙上馬寅初大肆批判國苠黨的文章,他對此人印象很不佳。“這些人以為自己是民主鬥士,其實不過被人當槍使罷了。前方幾百萬軍隊不管能打仗不能打仗,都要養著,可統治區只有西南數省,外貿又急劇縮水。對了,全國的大中小學校現在全是免費教育,還包學生的一日三餐。這種情況下不靠印鈔靠什麼?難道靠馬寅初那張嘴?

那些魚肉百姓的官僚,不就是民主分子自己弄出來的嗎,北洋政府時期有多少政府官員?北伐後又多了多少政府官員?千里當官只為財,人家撈到錢自然要大吃大喝。加上湧入後方的難民不少,物資開始抽緊,印鈔的惡果就是通膨,一通膨商家自然惜售囤積,這些都是戰爭並症。

國苠黨不是不想管,他是管不了。你看常凱申這裡兼一個校長、那裡兼一個主席,那裡又弄一個什麼總裁,他身上的職務頭銜有幾十個之多。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有權力的人是不會有這麼多頭銜的,更不會什麼頭銜都往身上掛,常凱申這種作態只能表示他沒有什麼權力,不能控制全部局面。”

從左派說到常凱申,李孔榮已是口乾舌燥了,陳嘉庚卻越聽越有勁,眼見談話沒完沒了,他不得不讓與歐陽晉一起留在香港新加坡的蔣菁是給自己找水。大口大口喝完半壺水,他才有力氣說下面的東西。陳嘉庚笑看著他咕嚕咕嚕的喝水,記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大口大口喝水的。“年輕就是好。”他感慨道。“我年輕的時候除了做工就是存錢,腦袋裡不想別的事情。不像現在,做什麼都瞻前顧後,還要提防被人騙。”

“也不能說騙吧。他們的出點是好的,不過提出的辦法根本行不通。”李孔榮聽到他說提防被人騙便笑了,這說明他一晚上的科普沒有白費。這種事是要有閱歷的,沒有社會閱歷的熱血年輕人你說什麼他就不信什麼,與其說他是在反駁,不如說他是在反叛。陳嘉庚能有如此成就閱歷自然不少,稍微概述一下他便能洞穿那些虛言,說服工作並不艱難。

“可他們說蘇聯的五年計劃大獲成功,已經初步建立社會主義電氣化了。”陳嘉庚笑了笑,這件事他本來不太相信,現在就更不信了。

“涸澤而漁罷了。蘇聯的工人或許很幸福,但集體農莊的裡的農民就悲慘了。”李孔榮也笑,“有個笑話說集體農莊的莊員在河裡抓到一條魚,他偷偷帶回家跟他老婆說:看,我們有炸魚吃了;他老婆一點也不高興,看都沒看就說:沒有油;他就說:那我們就煮;他老婆說:沒有鍋;他不死心,又說:沒鍋我們可以烤;他老婆說,沒有柴。他氣死了,只好把魚扔回河裡,那條魚原來會說人話,一入水就激動的高呼:斯大林萬歲。”

“哈哈…哈哈……”並不好笑的笑話卻惹得陳嘉庚大笑,好一會他才道:“真是這樣嗎?”

“差不遠吧。不這樣蘇聯無法快完成工業化。是資本家工廠裡累死的工人多,還是斯大林集體農莊餓死農民多,我看應該是後者多,不過從所花的時間來說,也是後者更快。”李孔榮道,“任何事情都有代價,不過左派份子看不到、或者不願承認這種代價,而這種代價因為掩蓋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暴露,所以很有欺騙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才是真理。”

“我懂,我懂了。”雖然心中還有疑問,但陳嘉庚覺得自己已經懂了。

李孔榮卻沒有說完,他道:“馬來亞有不少**,最開始他們是被當局打壓,抗戰之後他們藉助抗敵後援會這類的組織大肆擴張,據說去年黨員就過了四萬人,其中半數在新加坡,華僑在裡面最少佔了九成五。如果日本人南下,和國內類似,這些人也會在日軍兵力不足的山區組建游擊隊,以進一步展壯大。戰爭結束後他們則會動起義反抗英國殖民者,號召馬來亞獨立。華僑如果聽信他們並且被他們裹挾,考慮到戰後的世界形勢,英國當局肯定會聯合土人對付華僑。因為他們很難判斷**是華僑中的極少數,還是華僑中的大多數,他們只會認為華僑就是**,**就是華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陳嘉庚神態凝重,光影下眉頭是緊鎖的,他記得李孔榮此前的告誡。

“華人大多數是僑民,如果馬來亞獨立,那麼什麼樣的僑民能獲得馬來亞國籍是很玩味的事情,如果入籍的條件提高,比如不在本地出生的人就不能取得馬來亞國籍,那大部分華僑都要被驅逐出境。”李孔榮道。

“不能這樣,大家在這裡有家有業,怎麼可以驅逐出境呢?不能這樣,不能!”陳嘉庚搖頭道。“漢盛,你說吧,要怎麼做?用什麼辦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今年年底、最遲明年年中之前,聯合殖民地當局,將這四萬人中的骨幹分子全部驅逐出境。”李孔榮道。“次一點的辦法,就是戰爭結束時把他們全部人驅逐出境,哪怕他們是抗日功臣;最差的辦法就是在他們起義時,組織一支軍隊剿滅他們,以免他們牽連所有華僑,但這要當局相信他們是真去打戰的,不是想再來一場起義。我感覺這很難。”

“真要這樣嗎?”抗敵後援會陳嘉庚瞭解一些情況,“不過抗敵後援會去年解散了啊。”

“後援會是解散了,可還有其他抗日組織啊。現在他們舉著抗日的牌子,當局怕激起動亂,所以不敢輕動。”李孔榮道,“我的建議是最好在今年年底將他們全部驅逐,這是最佳時機。到明年很多事擠在一起,行事會非常倉促。”

“一下子驅逐四萬人,”陳嘉庚想過之後搖了搖頭,“人太多太多了,一些會館肯定會就此不滿,還有輿論也會……”

“不是說驅逐四萬人,是驅逐四萬人當中的骨幹,四千人足以。現在輿論已經被他們、或者親近他們的人所控制,比如那個張楚琨。左派是**天然盟友,文人又是天生的左派,輿論怎麼說並不重要。我認為重慶對此是會支援的,殖民地當局也會支援。這件事嘉庚先生不需出面,默許便可,甚至可以前往瑞士、或者美國參觀海軍研究室或者造船廠,行動由海軍情報部門以及殖民地當局負責實施。只是驅逐,不會槍斃一人。”李孔榮道。

“真不槍斃一人?”光影下陳嘉庚看了李孔榮好一會,他嘆了口氣才道。

“不拒捕就不會。”李孔榮想了想才答,“不過我認為到時候他們會起華僑罷工遊行,遊行的目的是激起血案好把事情鬧大,死人很難避免。”

“真要出了命案,那我也要上街遊行了。”陳嘉庚苦笑,“漢盛,我懂你的意思,也懂左派和右派,可華僑不懂啊!他們見幾千名同胞被抓被驅逐,又打死了人,肯定是要罷工罷市的。”

“辦法也不是沒有。”李孔榮轉了個身。“在馬來亞,**是沒有登記的非法組織,抓住那十五個中央執行委員,說成是日本控制下偽政府的特務組織即可,這個組織的目的除了刺探華僑情報,還打算迎接日軍登6馬來亞。”

“什麼?!偽政府的特務?”陳嘉庚大吃一驚,他眼睛瞪得奇大,幾乎不認識李孔榮。

“據調查,馬來亞**中央執委委員會一直在接受共產國際的命令,查獲他們共產國際是不會承認這是自己的分支機構的,抓來的人也不敢承認自己是**。這就很好辦了,只要有人願意配合,由他出面向記者承認自己是受日本遙控的偽政府特務組織之事實,偽政府那邊如果也適時強烈譴責,華僑罷工罷市就會平息。”李孔榮說出自己的方案,這其實是歐陽晉的構思,他已經在調查馬來亞**。

“漢盛,你到底什麼人啊?”殖民地當局、偽政府,這都不是一個海軍司令所能涉及的東西。

“海軍和英國之間很早就有情報合作,不然當年寧海號無法在太平洋上破交。”李孔榮不得不解釋,“偽政府那邊,汪精衛死了,梁鴻志由此保住了位置,他是長樂人,現在他託人傳話過來,說願意和海軍保持友好關係。”

“梁鴻志?”陳嘉庚倒抽口涼氣,“漢盛你不要……”

“當然不會。”李孔榮明白陳嘉庚擔心什麼。“梁鴻志不過是希望海軍不要像暗殺汪精衛那樣暗殺他,再就是萬一日後日本人失敗,重慶那邊搭不上線的他希望海軍能保他的命。”

“那也不能姑息。”陳嘉庚堅持道,“這種人接受偽職、為虎作倀,將來定要交給法官審判。”

“當然要審判。”李孔榮完全同意,“但是他審判之前他也可以為我們做事,到時候這些事情他可以在法庭上向法官申明,海軍也會出庭作證證明確有其事,至於怎麼判,那是法官的事情。海軍不會干涉法官審判,但會注意審判是否公正。”

“那就好。”陳嘉庚說完又看著李孔榮,“哎——,漢盛,不管他們信仰什麼,你都不要忘記他們是我們的同鄉。我一向相信你對時局的判斷,這件事情如果真的要做,那要儘可能避免傷人。”

“嘉庚先生,馬來亞**是不拜媽祖的。”李孔榮不贊同他的觀點,“他們一切指令都服從於莫斯科。而莫斯科不承認民族,只承認階級,他們不是我們的同胞,誤認要害人害己的。”

“可……可他們都是華人啊,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李孔榮剛才的鋪墊已經用盡,陳嘉庚懂左派右派,卻不懂馬來亞**是什麼樣子。

“當然有不同。他們認為全世界無產者才是他們的同胞,而不是福建人或者華人。”李孔榮道,“如果他們加入海軍,莫斯科會在第一時間知道海軍的情況,莫斯科控制的美國**便會想辦法干擾影響海軍在美國各種活動。我擔心的東西不多,共產國際是其中之一。”

“那你還做?”陳嘉庚問道,他現李孔榮邏輯不通。

“正因為怕才要做。**向來欺軟怕硬,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壞;誰對他壞,他就對誰好。海軍要想排除共產國際的威脅,就必須利落的剷除馬來亞**,同時表現隨時可切斷蘇聯遠東與美洲之間海運的姿態,這樣他們才會有所顧慮。”說到這裡李孔榮停頓了一下——想到以後可以透過威脅蘇聯海運,進而讓美國財政部的蘇聯間諜多買海軍債券他就笑。“我不習慣擔心別人,還是讓別人來擔心我比較好。”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