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套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無路可走的林準居然改主意了,可李孔榮此時也無路可走。★當天晚上眾人在諾伊斯塔特市鎮上包下一間旅館,安排好海軍學員後,他直接和林準去了柏林海軍部。然而很遺憾,鄧尼茨上校不在柏林,也不在基爾,而海軍部部長雷德爾不想接見中國海軍人員,哪怕此時李孔榮還在暫代海軍武官一職,接替他的人一直沒到。無奈間他只能去找戈林,等待了一個多星期,海軍學員已經全部搬回柏林的老宿舍後,戈林才同意見他。

“你真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戈林見到他的第一句就是這個——前天,他的孩子出世了,真是個女兒,這也是他願意見李孔榮的原因。

“謝謝您的讚譽,元帥閣下!”李孔榮並不客氣的打招呼,他是來興師問罪的。“閣下,我想知道最近究竟生了什麼?我們訂購的潛艇一直在停工,三個月之後船廠就要過合同交貨期限,而海軍之前承諾的課程也忽然中斷,我的部下被趕出了基地,無處容身。請問這就是高貴的雅利安人的待客之道嗎?”

並未辭職的程天放、以及商務參贊譚伯、林準陪著李孔榮一起來見戈林,他們已經在裡賓特洛甫那裡碰多牆壁,就指望靠李孔榮和戈林的交情開啟局面,不想李孔榮一見面就是氣沖沖的責問,兩人頓時大驚失色。

“嘎嘎……”戈林習慣性的嘲笑,但這次卻不是嘲笑李孔榮,他道:“李,你要我和決鬥嗎?中國為何不能多一些你這樣的軍人,也許,南京也不會被日本佔領、徐州也是。”

“那是我們擺脫清王朝奴役的時間太晚,但遲早有一天,中國會有自己的威廉大帝。”李孔榮氣憤中說出讓戈林繼續嘲笑的話語,但很快他就收斂了笑容,因為李孔榮大聲道:“如果命運不改變,德意志士兵永遠佔領不了莫斯科!”

“莫斯科?”戈林不再嘲笑,透過對自己孩子的預言,他有些相信李孔榮的巫術,不過這也有可能是誤打誤撞,湊巧而已。現在李孔榮提到莫斯科,他當然要追問細節。

“我不想說莫斯科的事情,我只想說在這三年上帝都是雅利安人,今年九月的行動會非常成功;明年也是,明年的九月也會非常成功;明年的明年同樣如此,明年的五月會非常成功;但以後……”李孔榮吐出這些話後卻不再往下說,周圍的人全都看著他。

“今年的九月會生什麼?”戈林狐疑的看著他,“明年的九月又會生什麼?還有194o年的五月,那又會生什麼?還有三年之後,三年之後到底會生什麼?”

“閣下,到時候您就知道了。我只是想提醒您,三年之後上帝不再是雅利安人,如果不做些什麼,德意志難以改變早就註定的命運。”李孔榮說罷便沉默,給足空間讓戈林去想象,然後他道:“閣下,我現在請您督促德國政府遵守之前的約定,取消軍火禁令,不召回在華軍事顧問、提醒海軍和造船廠繼續完成之前的合同。”

“在你沒有解釋清楚這些預言之前,我不想談論這些事情。”戈林繼續狐疑,臉帶不悅。

“我同樣如此!”李孔榮毫不示弱,他今天本就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來丟擲誘餌的。

戈林站著,李孔榮也站著。兩個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匯,如同兩柄激烈互鬥的利劍。戈林畢竟是年紀大了,良久之後,他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可他的言辭卻很不客氣:“李,你冒犯了我,也冒犯了偉大的德意志,我對此很不高興!”

“不!這僅僅是一種提醒,因為我至始至終都對德國深有好感,我不希望她走向那個結局。”李孔榮道。然後他看了不知所措的程天放、譚伯羽、林準一眼,起身道:“我衷心希望軍火貿易問題、召回軍事顧問、海軍問題能夠得到圓滿解決,大使先生和我將在大使館等候您的訊息。”

李孔榮這就起身告辭了,戈林抓著的元帥杖揮了一下,大概是想攔住李孔榮等人,可他終究沒有說什麼,元帥杖最後改成向外撥的動作,示意李孔榮等人離開。

程天放在裡面一直沒說話,待到了外面,他才跺腳道:“漢盛老弟,你把戈林弄的不高興,以後還怎麼見面?!”

“漢盛兄做的對!”李孔榮還沒有答話,譚伯羽搶先說了。“不這樣以後就是見面,也一無所得,反倒不如這樣,讓戈林每天都想著那些月份會生什麼事情!”

譚伯羽這麼說倒提醒了程天放。要知,文士賣學的套路都是如此——先是狂狷一通,曰‘啊呀大事不好,你國藥丸’;國君莫名,追問‘先生何出此言?’;文士更顯倨傲,更搖頭曰‘不行,還是藥丸’;國君終於大急,起身相拜並哀求道:‘請先生教寡人!寡人一定xxx’

腦子裡想著戰國策、三國演義裡的場面,程天放恍然大悟道:“這……這真有用嗎?”

“沒用就沒用好了。”李孔榮無所謂的道,常凱申已經答應了鯉魚計劃,他在猶太人當中的局面已經開啟;對納粹,除了偷潛艇之外,他別無所求。戈胖信就信,不信就不信。

“但這事關抗戰大業啊!”程天放自肺腑的哀嘆,這幾個月他頭掉了不少,人也瘦了十幾斤。好在上個月國內又在徐州臺兒莊大捷。

“現在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戈林上當,那就提出一些不太過分的要求。戈林不上當,那我們就等著最後和德國斷交。”李孔榮道。他覺得程天放真是太怯弱了,即便國家弱小,外交格局限制,也未必沒有改善關係的辦法,外交有明面上暗地裡兩個層次,中德兩國可是有交善的堅實基礎的,工作不難做,政不熱經可熱嘛。

“漢盛老弟,你不能這樣說啊。現在能想的辦法都想過了,臺兒莊大捷讓日本人鐵了心的要德國召回在華軍事顧問。”程天放嘆息道,眼睛緊盯著李孔榮。“我如今就指望你了!”

臺兒莊大捷是上個月的事情,因為第88軍的投入,日本人不像歷史上那般只死了兩千餘人、傷不到萬人,本次大捷以88軍推進的棗莊為界,最南第1o步兵聯隊全滅、救援的63步兵聯隊大部被殲,唯有少數零散日軍躲入山區得以倖存——88軍進攻快,撤退也快,突擊第三天往藤縣方向做了象徵性攻擊後,便在當天順著鐵路轉進到蘭封。當時希特勒正在羅馬訪問,聽日本代表說德**事顧問直接上了前線指揮中**隊進行裝甲戰,他當即命令戈林禁止中德軍火貿易、召回在華軍事顧問、停止在德軍事人員培訓,中德關系降低最冰點。

“那我就只能指望戈林會上當。”李孔榮道。“他不上當我就沒有辦法,我以後也不好去求見他,只能等他來求我,而且他求了我我也不見,除非他拿出誠意來。”

李孔榮一副訟師痞子的嘴臉,譚伯羽和林準想笑又不好笑,程天放愣神看了好一會,最後無奈轉身,回大使館去了。

“漢盛兄,難道就不能預言的早一些?”程天放走後,譚伯羽給李孔榮和林準遞上一根煙。

“早一些?我也想早一些啊,可誰讓……誰讓算卦算到的就是那個時間呢?”李孔榮見大使館的車居然走了,便對譚伯羽道:“佳士兄這次是真生氣了,我送你回去吧。”

“佳士兄對德國人已經是焦頭爛額了,這事情真是……”禁止軍火貿易後,中國已經不能在德國訂購軍火,原先訂購的軍火也只能透過第三方運出,好在李孔榮提醒的早、準備的早,前幾個月都在搶運軍火,這些軍火極大的支援了國內抗戰。

“不要擔心,大概十月份左右會有轉機。”煙霧中,李孔榮吐出一條資訊。

“十月份?”譚伯羽沒心思抽菸了,像程天放那樣看著李孔榮——他早就是德國問題專家了。

“是。德國在中國有四億馬克投資,還在中國有龐大的工業品市場,可日本佔領我國大部分地區之後並不會吐出這些市場,他們更會排擠他國資本。所以,中德關系還會轉圜的,但也轉不到哪裡去,最少軍火貿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李孔榮道,讓譚伯羽又有些失望。“這些我都寫了報告給孔院長,你向國內彙報的時候注意一下。”

“明白,明白。”譚伯羽見李孔榮的煙快抽完了,又掏出煙盒抽給他一根。這是德國不錯的香菸牌子約諾(Juno),因為高昂的菸草稅,一包要賣到一點一五馬克(納粹居然號召全民戒菸,實在可惡,這樣的政權焉何不會被推翻!),但讓李孔榮注意的不是煙盒,而是譚伯羽拿著的火柴,上面圖案是一片祥雲,這不是德國貨。

“進口的火柴?”李孔榮取過那盒火柴,是國內常見的年年大吉的圖案。

“天津飯店定製的,去年年底的事情了。”譚伯羽笑道:“漢盛兄很久沒回柏林了,今天就由小弟做東,去天津飯店小勺。”

沒想到譚伯羽還有心事吃飯,李孔榮搖頭道:“吃飯就免了,我那裡還有幾十號人不知道怎麼安頓,我先安頓好了在說。”

李孔榮想走,譚伯羽卻不讓,他道:“都是些大老爺們,有什麼好安頓的。小弟還有一些事情請教,正好可以邊吃邊說。”

譚伯羽能有什麼事情,他的事情就是和李孔榮套近乎。李孔榮撓了撓頭還是放心不下,他道:“還是不行,大家剛到柏林,人心亂的很,我這個主官得去看看。不然這種時候再出個什麼事情,咱們都得出不了兜著走。這樣,下次小弟做東,就在天津飯店。”

李孔榮說完林準也說話,兩人笑著把譚伯羽打了。回到施潘道大街的老宿舍(猶太人的房子無人租住),一下車無事可幹的學員都圍了過來,這些人都知道他和林準今天去見了戈林。

“長官……”蔣菁想問他事情結果,可見還有其他長官在,又不好問。

“漢盛兄,德國人答應了嗎?”最終問話的是高光佑,他是少校,僅次於李孔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到教室裡去說罷。”李孔榮一言難盡,只好讓大家去早前的客廳。

“今天去找過戈林了,他還是那個德行。”李孔榮看著在座的學員道。“納粹都是親日的,所以他什麼都沒答應。”說到這裡,在座的幾十人全都失望,不過李孔榮接著道:“可事情還會有轉機,大概在四五個月之後。不過那時候是不是還能出海訓練,我不能保證,但造船廠應該會開工,今年年底或許可以下水,政府間交涉的好,說不定可以交船。”

李孔榮說著自己的猜測,使得學員們一掃頹唐,不自覺鼓起掌來。這讓一邊的林準苦笑不已,他剛才也在空軍大樓,戈林什麼都沒說,他真不知道李孔榮哪裡來的自信。

“這幾個月主要這麼安排,最要緊,大家想辦法把基地的那個潛艇木模做出來,有了木模,乙組學員就可以按模行事,讓甲組學員學完後面的課程。甲組的學員也要整理之前的筆記,把你們學到乙組沒學到的東西拿出來,兩個組互相教,在這幾個月裡把課程補全。

另外在德國,也不是只有德國海軍才懂潛艇。不要忘記了,上一次大戰的時候德國可是有幾百艘潛艇出海作戰。那些沒有死的艇長裡面,總有一些因為傷病、因為政治原因不被德國海軍接納。我們可以想辦法去找這些人,請他們做我們的教官,讓他們來教授我們如果駕駛潛艇作戰,他們可都有實戰經驗的。”

“長官,這樣的人在哪?”沒想到還有這樣的辦法,幾個學員激動起來。

“在哪?”李孔榮笑,“這還要問嗎?在以前的報紙上啊。擊沉敵船最多的潛艇艇長肯定會授勳會上報,你們去圖書館找以前的舊報紙,把潛艇有關的都翻出來,然後打電話一個個去找人,那些沒有服役的人,我和尊將回去請。”(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