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長沙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孟昭英是一個著西裝打領帶的青年人,戴著有別於老教授的無框水晶眼鏡,頭三七梳著,樣子極為摩登。他剛從美國回來一年,言談舉止間依然有著一些英美做派,比如,握手的時候很有力,說話的時候肩膀會習慣性的聳肩,然後夾著幾句英語。

在此前的打量中,鍾前功就有這樣的印象,感覺他很像英國人,那個在基爾被長官和自己所救的英國間諜。因為他年輕,所以讓莊前鼎和顧毓瑔兩位教授先說話,待張伯苓說到自己,他才開口道:“鍾中尉,請問我能幫海軍做些什麼?”

“這個……”人太多鍾前功不好直說要他做什麼,他只能開啟自己帶著的帶鎖德式文件袋,從裡面找出無線電專案的那份文件,其實也就是薄薄的幾張紙,上面是李孔榮對雷達的簡要描述,不但介紹了雷達的原理功能,還大致介紹了射機、接收機、天線、天線轉換開關、高頻振盪器、調制器和同步器,指示器等雷達組成部分。

孟昭英一看就是十幾分鍾,大冷冬天的,他看的滿臉通紅,最後很不舍的將檔案還給鍾前功,他問道:“鍾中尉,請問這是誰寫的?如果此人明白原理結構,不難造出實物啊?”

“這個……這是李長官寫的。”鍾前功再一次感覺自己長官的無所不能,這種感覺不光在德國有,在國內也有。“長官還說這種機器英國、法國、美國、德國都已經造出了實物,有些已經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說他們誰也不會透露給我們國家,全都藏的死死的,哪怕我們迫切需要這種機器。所以,這只能我們中國人自己研、自己製造,他相信我們能造出來的,不但能造出來,還能造的比他們還好。孟教授,嚴教授、各位校長都推薦您,希望您能接手這個專案,早些把機器造出來。”

鍾前功終於按李孔榮的教導表現了一回:用無往不利的民族自豪激勵烈人。在他的激勵下,不光是孟昭英,就連旁邊三位校長、四位教授也大受刺激,他們都看著孟昭英,希望他立即答應下來。孟昭英不是不答應,他只是太激動了而已——日機肆虐中國,每次轟炸都死傷慘重,早一日開出這種無線電對空探測儀,那就能早一日讓百姓免受轟炸之苦,這可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他怎會不答應。

‘嚯’的一聲孟昭英猛的站了起來,他緊緊握住鍾前功的手道,“我接手!我願意接手!我明天……、不,請讓我安排完學生考試,安排完我馬上就去歐洲!”

“整個無線電研究所一起去!”張伯苓擅作主張的道,他是怕孟昭英一個人成了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清華校長梅貽琦倒是謹慎些,他補充道:“去歐洲船票昂貴,於歐生活也不易,還要大筆的研究經費,還是讓昭英自己選人吧,儘量精幹一些,能省一些是一些。”

“還是孟教授選人吧。”鍾前功先是對張伯苓微笑,然後向梅貽琦點頭。“無線電專案是大專案,海軍部暫時將此專案的研究員定為三十名,其中一十五名給國內的研究人員,一十五名給海外的留學生和洋人。如果到時候還不夠,那就再增加人員,一切以研究為中心。”

“這麼多人?!”大家都嚇了一跳,他們本以為就三五個人就了不起,不想海軍財大氣粗,一下子就要辦三十人的研究所。幾個人卻不知道這其實是鍾前功打折扣之後的產物,實際上無線電研究人員國內部分就給了三十個名額,加上國外部分,整個項目組過五十人。

“無線電關係重大,是所有專案中最重要的。”鍾前功說道。“孟教授也不要急於赴歐,還是請該先聯絡召集國內的有關人才,到時候大家一道赴歐為好。至於赴歐人員的家屬,海軍會想辦法在一年之內讓大家在歐洲團聚。李長官說一定要大家在歐洲吃得好、住的好,家庭和睦、生活舒心才能早日出成果,出好成果。”

“好,說的好。”少有說話的蔣夢麟讚歎道,他隨即又哀嘆,“可惜啊,我們都是學文的,不是學無線電,不然也可以放一次洋,吃吃麵包牛油、法國大菜。”

“哈哈……”吳有訓和莊前鼎、顧毓瑔撫掌而笑,同為物理學教授,這麼多年幾人甘苦自知。

“鍾中尉,關於精密導航,我有個人要推薦的,”孟昭英從剛才激動中冷靜了下來,想到了此前鍾前功說需要精密導航方面的人才。“只是這個人還是個在讀學生。”

“請說!”鍾前功剛高興無線電專案落實了,不想精密導航又有戲。

“是我在美國留學時認識的一個留學生,他叫林士諤,上海交通大學畢業,麻省理工在讀博士,他的導師是國際有名的陀螺儀專家德雷珀博士,前段時間我們還有通訊,他的碩士論文無線電高度計已經透過,接下來可能是要讀博。”孟昭英說著自己在留美留學生聚會上認識的一個人,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雖然分佈於北美大6的一東一西,可都是理工學校,又是華人,大家很容易談在一起。

“林士諤……麻省理工學院……碩士論文……讀博……”鍾前功筆和紙已經在手上了,字寫的奇大無比,他心中是有些激動的。來之前路上,與李孔榮和嚴濟慈的討論後他本來很擔心國內沒有這種人才,不想這裡找到一個在讀博士。

“好,哈哈,又解決了一個問題。”鍾前功激動,嚴濟慈則哈哈大笑,“現在就差動機了!”

莊前鼎顧毓瑔可沒想到連沒畢業的人也算,這麼說選擇的範圍就不侷限於國內了,只是一時間他們也不知道在海外有多少留學生,也就沒辦法在這些人裡面找學動機專業的人。鍾前功記完林士諤的情況,菜已經擺滿了桌子,作為主人的張伯苓吩咐家人倒滿酒之後舉杯道:“各位,我先要歡迎德培蒞臨寒舍,可惜只能薄酒相待。在此,老朽要向李孔榮上校、向海軍、向奮勇殺敵的一線國.軍將士致禮,祝抗戰早日勝利!”

“祝抗戰早日勝利!”鍾前功連同在座的教授一起高聲附和,一口就把杯中酒給幹了。這頓飯吃的是暢快淋漓,有些醉意的鍾前功更在幾個人的要求下講了當初李孔榮舌辯德國將軍戈林的事情,這種真實的經歷敘述,自然好過外面的道聽途說。

鍾前功說完,在法國深受**教育的嚴濟慈問道:“李上校真的崇敬希特勒?”

“當然不是。”鍾前功說道。“長官只是覺得學德語必須大聲背詠,德國現在是納粹黨****,背詠《我的奮鬥》自然要比被其他東西好,這樣行事也方便一些。”

“納粹思想要不得,這是****獨.裁的思想。李上校應該多看一些**的進步書籍,那才是自由民主的金光大道。”嚴濟慈再一次好心相勸,讓蔣夢麟梅貽琦頻頻搖頭。好在鍾前功道:“長官已經在德國海軍學校上課了,他每天都抱著航海專業書,根本沒空看其他書。”

菜餚美酒一掃而空,鍾前功見時間差不多了,咳嗽了一聲道:“張先生,各位校長、教授,我還要去電信局向長官彙報眼下的情況,看是不是真的要請中新工程的支先生赴歐;再有嚴教授和我一下飛機就到了臨大,還沒有在長沙城找個旅館……”

住宿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反正鍾前功在長沙呆不了兩天就要走,關鍵是動機的研究人才太少,剛才在飯桌上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覺得應該去請支秉淵,這人雖然學歷不高(只是個電機學士),可動手能力頗強,如果找不到其他人才,海軍大可以試一試。

當天下午,鍾前功的電報當天就往德國弗倫斯堡,卻不想李孔榮還沒有回弗倫斯堡,他還在柏林。

“米斯特李,倫敦並不認為希特勒有撤換國防部長的舉動,或許你的擔心僅僅是一種擔心。”英國駐德國大使館外的動物園裡,軍情六處柏林站負責人弗蘭克·福利坐在一張長椅上說話,這是應李孔榮之邀他第一次出來接頭。

“婚禮的請柬已經出來了。”李孔榮沉聲回應,“一旦舉行婚禮,馮·勃洛姆堡就要下臺,而他下臺就是希特勒吞併奧地利的開始。”

“這是真的?你確定?”李孔榮這段時間在柏林的活動福利一直在注意著,讓他出來與李孔榮親自接頭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李孔榮在聖誕節當天去了戈林在柏林郊區的城堡——德國是一個宗教氛圍非常濃厚的國家,正因如此,聖誕節是家人團聚感恩上帝的日子,正常情況下不會邀請外人在這一天到自己家。李孔榮能被納粹二號人物邀請,那自然是和戈林的關係又近了一步,而且是近了一大步。

“當然真的。”李孔榮此前只說制服國防軍後希特勒講動戰爭,從來沒有說過德國要吞併奧地利。“馮·勃洛姆堡元帥一旦下臺,納粹就會吞併奧地利,現在他們唯一的阻礙就是國防軍將領的反對,他們擔心引起歐洲戰爭,而德國此時還沒有準備好。”

“你確定納粹有這樣的計劃?”福利想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個特工,代號821的威廉·德羅普男爵。他和納粹黨的關係也非淺,可在他口中,希特勒並未下定決心要吞併奧地利。

“這還要計劃嗎?”李孔榮啞然失笑,“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德國必須吞併奧地利,不管是迫於大德意志民族意志的壓力,還是德國本身的經濟問題。我可以和你打賭,一旦馮·勃洛姆堡下臺,兩個月之內德國必定吞併奧地利。”

“李,但這必須有計劃!”福利也知道德奧合併是趨勢,可從去年到今年,這樣的訊息實在是太多了,他必須拿出可信的證據才能說服國內。

“我想想……”李孔榮痛苦的點頭,在他看來天經地義的事情居然要想證據來證明,這不是要他證明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嗎?好在他記憶力不錯,沉默片刻,他終於想起希特勒吞併奧地利的那個計劃——名字太好記了,叫做奧托計劃。

“我聽說到了奧托計劃,就是吞併奧地利的計劃。”李孔榮道:“到時候大約有二十萬德軍向奧地利進軍。如果奧地利現政府不同意,那就將生戰爭。”

“奧托計劃……二十萬德軍……”弗蘭克·福利用心詳記,“還有其他的嗎?”

“沒有了,當時是一個納粹黨人喝醉了在吹牛,”李孔榮扯謊道。“他們或許認為這件事已成定局,吞併奧地利輕而易舉。”

“我會馬上向國內彙報的。”福利看了李孔榮一眼,他不相信這是李孔榮胡扯的。

“所以我說動作一定要快!”李孔榮強調道,“別忘記了現在離婚禮只有一個星期,我們的時間很有限。另外請讓辛克萊上將轉告貴國相:能阻止戰爭的不是綏靖,而是讓德國陷入內鬥,我們必須拉住國防軍,讓希特勒永遠也征服不了國防軍。”

李孔榮說著類似水中撈月的建議,自己心裡都很沒底。英法每每綏靖希特勒一次,就讓希特勒在國防軍心中樹下更高的威望,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元無所不能,這就使希特勒離征服國防軍又近一步。這其中似乎折射出一個至理:聰明的選擇大多是最糟糕的選擇,也許上當吃虧的不是當事者本人,但總有人因此而中雷。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報應嗎?

“李,你什麼時候可以去一次倫敦?”李孔榮在想報應的時候,福利再次催促李孔榮去倫敦一次,這是局裡明確要求的。

“我會在適當的時候去的,但肯定不是現在。”李孔榮不以為意的道,他說罷就起身,遠處,是奧迪廂車和他的新司機兼小跟班,不滿十八歲的猶太人斯特恩。(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