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申門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與楚軍火炮相比,這些生鐵炮造的是又粗又重,只有十二斤炮的內徑,卻有三十二斤炮的體重。炮重意味著膛壁厚實,然而生鐵中硫含量的超標使得炮膛再厚實也沒用,這是鉅鐵府數次試驗才造出的炮管,壽命極短,非常容易炸膛。

秦軍忽然得到火炮,只在交易的時候做了幾次試射,之後除幾門留在少府作樣品仿製外,其餘三十門都調入王翦軍中,其中的十門由挽馬拖曳著帶到了臨淄。火炮是國之重器,這種調入只是協助的意思,火炮並不歸在王翦麾下而直接隸屬少府,指揮這支部隊的將領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屠睢。

圉奮與王賁等人見禮的時候,屠睢的部下仲敢已將火炮在申門一里半外放列,選擇這個位置是因為顧慮城內的投石機。他顯然多慮了,王城內的齊人倉皇慌亂,他們唯一的舉動是在田揚的指揮下堵塞門道,直到一切就緒準備發炮,也不見城內扔一顆石彈出來。

“稟先生、大工師,巫器可射也。”仲敢對上前的毋忌和葉隧稟告。此前亞里士多德四世對楚軍炮兵的詳細觀察積累了第一手資料,兩國交易時秦國方面由他和墨家工師一起驗收試射,現在他正在王翦軍中,毋忌與葉隧跟隨仲敢來到臨淄城下。

“藥在後,彈在前?”毋忌問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是生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仲敢點頭,他不待毋忌追問,又道:“其餘諸事皆依先生大工師所言。”

火炮到手,針對發射過程中的種種錯誤,亞里士多德四世、墨家工師一起協商,制定了幾條準則,彼時也有火炮炸膛,但基本被認為是操作錯誤導致。仲敢前來請示,毋忌和咳嗽不止的葉隧相視後,毋忌說道:“先射一門。”

“唯。”毋忌沒說試射,但試射的概念很容易理解。投石機大規模拋射也要試射,可惜這些火炮炮架完全焊死,並不能在炮架上微調射擊角度。

“射一門!”仲敢對前面的炮手工師命令道。

“校尉有命,射一門!”軍吏對著其中一門火炮喊道。長途奔襲並沒有使炮手疲憊,即將用火炮轟擊齊國王城,這讓工師以及炮手感到興奮。

“射——!”年長的工師拖長調子,點火後刺眼的火光在火門閃現,冒出濃濃的灰煙。‘轟’的一聲,兩倍裝藥的藥包在速燃中爆炸,炮膛增加幾絲微小裂紋的同時,炮彈被火藥氣體猛推了出去。

“巫器?!”炮彈好像打在圉奮身上,他嚇了一跳,他從不知道秦軍也有了巫器。

同一記炮聲也把城頭的齊軍士卒嚇了一大跳,他們對火炮的認知和畏懼不下於秦人,秦軍竟然有楚人才有的火炮,這城還怎麼守?正朝中正在哀嘆的大夫聞聲也渾身一抖,前一刻聽聞秦人有火炮還是在訊文上,一轉眼這就變成現實,炮聲就鳴響於王城之外。

“此楚人欲亡我齊國也!”平原君大夫田軒跪地對王座上田建頓首大拜,“臣請大王請罪於秦,以存社稷。”

“大謬!”田軒此時提議投降,頓時惹來其餘大夫的反對,一向親秦疏楚的田楸出聲大喝。“秦人非楚人,大王請罪於秦,社稷豈能存之?!我等城邑皆成秦之郡縣也!”

社稷那是虛的,城邑才是實在的,田楸僅此一言就說的在場大夫連連點頭,諸人都有與秦人死拼到底的氣勢。

“秦人遠來,倉促未穩,我軍十五萬人昨日已至平陵,距臨淄百五十裡也。”安平君田故也道。“此二三日之事,我等堅守二三日,必能……”

“速速堵塞門道!速速堵塞門道……”都大夫田揚叫聲未絕奔入了正朝,他一進來就道:“秦人以火炮擊我城門,請大王允宮中寺人豎子掘土以塞。”

“諾。”不待群臣看來,田建便大喊一聲諾。他實際極為恐慌,然而群臣面前他務必要保持國君的威嚴,故而板著臉,壓抑著顫抖的身體苦撐。然而這時城外又傳來一記炮聲,他再也坐不住,身子一側,無力的癱倒在地上。

“萬歲!萬歲!大秦萬歲!!”炮聲響起,得知己軍也有巫器的秦軍士卒不約而同呼喊。呼聲海嘯一樣傳遍整個臨淄,城內的庶民驚慌中亂竄,城頭一些齊卒丟棄兵甲想要逃走。

“萬歲!萬歲!大秦萬歲!!萬歲!萬歲!大秦萬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秦軍這一次伐交取得了難以估量的效果,站在城牆上的牟種聽聞這種呼聲又禁不住發抖,可理智告訴他一定要想辦法壓制住秦人的氣勢,不然齊國真就亡了。

‘轟、轟……’城下對準申門的火炮開始齊射,數輪後最先試射的那門突然炸膛。牟種見此全身一凜,他大喊道:“火炮假也!火炮假也!秦人火炮假也!”

“喊!速喊!”亢奮狀態的牟種指著城上的齊卒命令:“大喊!加疾也!秦人火炮假也!!”

炮聲轟鳴,六百米的距離對於兩倍裝藥來說還是太遠,只有少數炮彈擊中了城門。荊弩發射的石彈初速難以超過八十米每秒,火炮哪怕是減裝藥,初速也超過兩百米每秒。炮彈只要命中城門,城門就是一個破洞,城門後方的懸門巨震的同時出現道道裂紋。

田揚雖然命人堵塞門道,門道裡全是大夫們丟棄的車駕,磚石夯土根本運不出去。申門司馬只能先命人將那些車軸斷裂的馬車先拖出城門道,然後再把磚石木料運入。這也是秦軍選取申門的原因,齊人要想堵塞申門勢必要先清理車駕,清理完才能堵塞。等他們清理完,懸門早已經被己方擊破了。

“射——、射——、”火炮炸膛非同小可,生鐵碎片橫掃下,周圍的工師炮手非死即傷,最近的一個工師被碎片削去半個腦袋,血液和腦漿混雜著撒了一地,讓人不敢直視。其餘火炮的工師炮手心中惴惴,誰也不知下一個是不是自己。仲敢顧不了這麼多,如果火炮不能轟開申門,那沒有攻城器具的己軍只能等王翦的大軍,那時候就晚了。

‘轟——!’仲敢的嚴令下,火炮繼續轟鳴,一發炮彈直接打在申門正門上,城門破碎一片,後方的懸門也被打的個大響,嗡嗡聲迴盪在城門道內。

毋忌和葉隧早站在火炮身後四十步外,這算是一個安全距離。火炮炸膛時兩人不由自主對視了一眼。都是聰明人,此前炸膛有一些是操作失誤,更多的原因卻是火炮本身所致。

毋忌見過楚軍炮手使用火炮,從未見過炸膛。可知道歸知道,即便知道,事情也只能藏在心裡。葉隧是少府大工師,他雖然不熟悉火炮,但火炮炸膛接二連三,以匠人的直覺,他也大致猜到了這批火炮的問題。若非如此,荊人豈能將此國之重器交予大秦?

此刻兩人對視,雙方都看到在對方心裡的憂懼,尤其是葉隧。火炮越炸越少,到時候大王肯定要少府鑄造。葉隧仔細檢查過每一門炮的炮膛,那絕對不是鑄造出來的,鑄造不可能那麼光滑密實,鑄造必然會在青銅器的表面造成一些透氣的氣孔;

同時也不可能鑄得那麼圓,鑄造的模範乃是泥制。泥模因為乾燥不均,表面凹凸不平。這種凹凸會鑄造時會傳到器物表面,所以鑄造去模後必須打磨。這個問題白狄大人帶到咸陽的那些白狄工匠也不能解決,葉隧見過他們的技藝,他們也是泥模鑄造。

鑄不到原來的樣子是一個問題,估計也鑄不出原來的大小——這些火炮重達六千秦斤,此前周人鑄造的九鼎也不及三千秦斤。這可不是章臺宮前那十二個五丈高、重千石的金人,金人就是個樣子,火炮像鍾,而鍾是講究音色。

火炮亦是如此,火炮最重要的堅固耐用,要想鑄出一個長逾一丈,內帶圓腔,重達六千秦斤的銅‘鍾’,葉隧認為少府沒有這個技藝。

他的判斷基本準確,實際上一千八百年後的十六世紀,也就是在西曆1600年以前,明軍也很少有超過一千斤(600公斤)的火炮,多數在五百斤以下[注18],直到紅夷大炮傳入,才在傳教士的指導下鑄出重達兩三千斤的紅夷大炮。

若說千斤以上的大炮明軍不需要,又或者像戚繼光說的,‘舊有大將軍發熕等器,體重千餘斤,身長難移……一發之後,再不敢入藥,又必直起,非數十人莫舉’,又或(大型佛郎機)‘如用之舟中,恐大力坐損船身鑄時減口一寸,則身分俱減’,是因為火炮太過沉重,威力過大,所以不用,那就錯了。

明朝前期火炮銅鐵皆有,但戚繼光要求大型佛郎機‘母銃銅鐵不拘,子銃必用熟鐵’,畢懋康也在《軍器圖說》裡強調,火炮‘必練極精熟鐵打成’,以至於明朝後期的重型火炮,如葉公炮、威遠炮、滅虜炮,乃至輕型火炮如迅雷炮、地雷連炮全都由熟鐵鍛打而成。

因為鑄造出來的火炮不好才‘舍鑄務鍛’,一旦西式鑄造法傳入,孫元化又‘舍鍛為鑄’,親自鑄造起了紅夷大炮。明朝如此,先秦亦如然,並且先秦鑄炮的問題比一千多年後要多得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